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疾病别名: 嗜盐菌食物中毒疾病概述: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又称嗜盐...
养生
疾病名称: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疾病别名: 嗜盐菌食物中毒
疾病概述: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又称嗜盐菌食物中毒,是由食用含有副溶血性弧菌的食物所致的中毒。副溶血性弧菌常可见于海产品,其中以乌贼、黄鱼、蛏子、海蜇头等带菌率较高。临床以急性起病、腹痛、吐泻、发热等为特征。重症型常出现失水、休克症状。本病具有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腹痛、吐泻、发热、失水
主要病因: 食用含有副溶血性弧菌的食物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粪便检查、细菌培养、PCR、血清凝集实验
重要提醒: 一旦发病,应立即到医院治疗,以免危及患者生命。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但致病菌可随着食物进入到人体,导致本病发生。
流行病学-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为海产品食物,其中以乌贼、黄鱼、蛏子、海蜇头等带菌率较高。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本病细菌主要通过食物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国内暂无权威的该疾病发病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且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居多。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和日本发病率较高。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发病期多在5~11月,以7~9月为高蜂期。
病因-总述: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主要是因食用含副溶血性弧菌的食物所致。副溶血性弧菌常可见于海产品,其中以乌贼、黄鱼、蛏子、海蜇头等带菌率较高。多因生吃海产品(如生拌鱼片,生拌蟹肉,生吃鱼籽、虾等)和食用未彻底加热的海产品及食用暴腌小菜导致中毒。此外食品加工不当、交叉污染、二次污染都是引起中毒暴发的重要原因,但大都与海产品或含盐水源有关。
症状-总述: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6~20h,最短1~3h,最长可达96h。起病急骤,先以畏寒、发热、全身不适、腹部不适开始,随之出现上腹部、脐周阵发性绞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和腹泻。大便每日数次至二十余次不等,大便以黄色水样便较多,少数以血水样便,极少数呈现脓性血便,但很少有里急后重感。
症状-并发症:
严重腹泻可导致脱水、循环衰竭,伴声音嘶哑和肌肉痉挛,甚至出现神志意识障碍。
就医-急诊指征:
1、畏寒、发热、全身不适。
2、上腹部、脐周阵发性绞痛。
3、恶心、呕吐、腹泻。
4、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就诊科室:
发生食物中毒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3、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4、可携带吃剩的食物。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发病前吃了什么食物?
6、与您一起吃饭的人有类似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3、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4、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腹痛、吐泻、发热、休克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先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而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进行血常规、粪便检查、细菌培养、PCR、血清凝集实验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可通过腹部视诊,观察患者腹部外形,以及有无肠型、肠蠕动波。
2、触诊
通过腹部触诊判断有无腹肌紧张,有无压痛、反跳痛,并查看腹痛范围、部位,注意有无肿块、移动性浊音等。
3、听诊
通过腹部听诊,确定肠鸣音有无亢进或减弱。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发病初期,白细胞总数增高,多在(10~20)X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80%以上。
2、粪便检查
可见红细胞、白细胞,部分患者可见巨噬细胞。
3、细菌培养
发病1~2天,粪便培养阳性率高,2天后阳性率减低。可疑食物,如海产品、腌制品等细菌培养,有时也能分离出细菌。
4、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本检查检测副溶血性弧菌DNA具有定量、简便、快速、特异、灵敏度高等优点。
5、血清凝集实验
患者初期血清凝集效价较高,此后大多很快转为阴性。如效价达到1∶80~1∶160,可诊断本病。在恢复期,检测耐热溶血素抗体,滴度明显升高到1∶80~1∶160。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发病季节、食海制品史、集体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腹部压痛、血压下降以及水样或血水样便、脓血黏液便等,可作出初步诊断,如从可疑食品、粪便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即可确诊。
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细菌性痢疾
表现为发热、腹泻、脓血黏液便,有里急后重,粪便培养有志贺痢疾杆菌生长。
2、霍乱
腹泻频繁,伴呕吐,常常表现明显失水,粪便培养有霍乱弧菌生长。
3、出血性肠炎
多见于儿童,与进食无关,为散发病例,临床表现有血水样大便、剧烈腹痛和脐周压痛,有时腹部有固定压痛,伴肌紧张,中毒症状重,病程较长;粪培养无副溶血性弧菌生长。
4、过敏性紫癜
有腹痛、血便外,尚可见皮肤紫癜、关节疼痛等,大便培养为阴性。
治疗-治疗原则:
发生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后应立刻进行急救处理,让患者以清淡饮食为主,根据患者的病情对症应用药物。此外,还需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治疗-对症治疗:
1、饮食以清淡为宜,视病情输入适量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对轻度或中度脱水者亦可采用口服补盐液(ORS)。
2、大量便血可酌情输血。
3、血压下降,应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
治疗-药物治疗:
1、本病有一定的自限性,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可以明显缩短病程和排菌时间。对病情较重而伴有高热或黏液血便者,可选用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抗生素。也可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菌药物。至症状消失3~4天后停药。
2、腹痛时给解痉止痛剂,如阿托品、山莨菪碱。
3、血压下降时,可使用多巴胺、间羟胺等升压药。
治疗-相关药品:
阿托品、山莨菪碱、多巴胺、间羟胺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不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具有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死亡。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使患者出现腹痛、吐泻、发热、休克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治愈性:
经正规治疗,可实现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患者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充分休息、适当运动有利于身体恢复。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另外,遵医嘱按时复诊,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起病急,症状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恐惧、焦虑、紧张等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一定要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药物剂量,也不要随意服用其他药物,以免引发不良后果。
日常-生活管理:
1、病情恢复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2、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干净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3、发热出汗者及时擦洗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着凉。
4、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5、戒烟戒酒,以免影响机体恢复。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血常规、粪便检查、细菌培养等
饮食调理: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发生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应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控制病情,防止复发。
饮食建议:
1、宜清淡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谷物、豆类和奶制品,保持充足的营养。
2、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生食,不饮生水。
饮食禁忌:
1、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2、避免吃霉变、熏制、腌制的食品。
3、避免生吃海产品。
预防措施:
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注意食品安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防止生熟食物交叉污染,做到生食和熟食分开盛放。
2、不生吃海产品,对海产品要煮熟炒透。如生吃,一定要用醋泡5min,杀死病原菌。
3、贮存的食品在进食前要重新煮透。
4、控制食品中细菌生长。通常食品应放在凉爽通风处,或保存在冰箱内。隔餐的剩菜,食前应充分加热,不宜在室温下放置过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