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甘露糖苷贮积症疾病英文名称: mannosidosis疾病别名: 甘露糖累积病、α-甘露...
养生
疾病名称: 甘露糖苷贮积症
疾病英文名称: mannosidosis
疾病别名: 甘露糖累积病、α-甘露糖苷贮积症
疾病概述:
甘露糖苷贮积症(mannosidosis),又称为甘露糖累积病、α-甘露糖苷贮积症,是一种α-甘露糖苷酶缺乏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本病主要由于MAN2B1基因发生突变所致。患者的常见症状有骨骼畸形、听力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智力低下等。甘露糖苷贮积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本病总体预后较差,病死率高。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骨骼畸形、听力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智力低下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MAN2B1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尿液检查、血象、骨髓象、酸性α-甘露糖苷酶活性测定、基因检测、X线、CT
重要提醒: 本病总体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但随着酶替代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开展,早发现、早治疗,有望改善患儿的预后。
临床分类:
甘露糖苷贮积症根据临床症状轻重,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其中,临床上常见的,大多属于Ⅱ型,Ⅲ型极为罕见。
1、Ⅰ型
也称为轻型,患儿通常无骨骼异常,病情进展非常缓慢,一般在10岁后才被识别。
2、Ⅱ型
也称为中间型,患儿一般在10岁左右可看出骨骼异常并缓慢恶化,在20~30岁左右渐渐发展为进行性的共济失调。
3、Ⅲ型
也称为重型,出生不久即可发现骨骼异常,病情进展迅速,通常早期即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或神经性肌病而死亡。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甘露糖苷贮积症呈世界性分布,不同地区、不同种族都有病例报道,但发病率极低,挪威报道的发病率约为1/750000;澳大利亚报道发病率约为1/500000;我国目前仅有个别报道,暂无具体统计数字。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家族史者。
病因-总述:
甘露糖苷贮积症主要由于MAN2B1基因发生突变所致,从而引起α-甘露糖苷酶缺乏或活性降低,故糖蛋白不能分解,沉积于患儿重要组织脏器中(主要是骨骼和脑组织),造成一系列的临床表现。
症状-总述:
甘露糖苷贮积症患儿的症状根据临床类型而轻重不一,其中,以Ⅲ型甘露糖苷贮积症临床症状最重;Ⅱ型甘露糖苷贮积症其次;Ⅰ型甘露糖苷贮积症症状最轻。
症状-典型症状:
1、神经系统症状
主要包括肌肉无力、共济失调和听力障碍,以及认知和语言障碍。
2、骨骼畸形
(1)部分患儿表现为无症状的骨质减少、局灶性溶解或硬化病变。
(2)脊柱畸形:是卵圆形椎体,胸腰椎交界处和前下椎骨喙的钩形畸形。可能会出现肋骨变宽,髂翼展开,髂体发育不全,浅髋臼和髋臼。
(3)手部受累:可能会出现短管状骨的干骺端收缩,第二至第五掌骨的轻度近端指向。
(4)关节受累:本病也可引起关节病变,表现为关节僵硬、关节松弛、关节活动受限和变形性关节病。
(5)面部受累:通常表现为额大、眉圆、鼻梁扁平、大舌、牙齿宽距、牙形异常等。
3、精神发育迟滞
几乎所有的患儿均可出现精神障碍,通常有轻度或中度智力障碍,智商为60~80左右。早期精神发育可能表现正常,但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明显,三十岁以后几乎都有表现。由于认知功能缺陷,患儿都具有社会依赖性,并且在不同程度上无法在日常生活中照顾自己。
症状-并发症:
甘露糖苷贮积症可并发感染、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抽搐、癫痫、孤独症、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Ⅱ型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肌肉无力、共济失调、听力障碍、认知和语言障碍。
2、伴骨骼畸形、额大、眉圆、鼻梁扁平、大舌等。
3、伴精神异常、智力低下、肌张力下降、身材矮小等。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儿童发病者应在家长陪同下,前往小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孩子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孩子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您孩子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孩子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孩子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您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孩子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9、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孩子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我孩子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孩子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我孩子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我孩子治疗的风险大吗?
6、我孩子的病会复发吗?
7、如果住院的话,需要住院治疗多久?
8、我孩子需要做手术吗?
9、这个病会遗传吗?
10、我孩子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1、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儿出现骨骼畸形、听力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智力低下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尿液检查、血象、骨髓象、酸性α-甘露糖苷酶活性测定、基因检测、X线、CT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可以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皮疹、生长发育迟缓、骨骼畸形等异常,有助于初步诊断。
2、医生通过触诊和叩诊,可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皮肤结节、局部压痛、关节活动受限、肝脾肿大、浅表淋巴结肿大等体征,可以协助诊断。
3、医生通过听诊,可以判断患者有无呼吸音增粗、胸膜摩擦音、啰音、心脏杂音等心肺受累征象。
4、医生通过神经系统专科查体,可以检查患者有无肌力异常、肌张力异常、腱反射亢进或消失、颈项强直、病理征阳性等,有助于评估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通过分析血红蛋白、红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等指标,初步判断患儿有无感染、贫血、溶血等。
2、尿液检查
可见患儿尿中含有甘露糖的寡糖,对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3、血象、骨髓象
本病病情较重者可在外周血涂片或骨髓象中发现空泡形成,对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4、酸性α-甘露糖苷酶活性测定
是目前临床上确诊本病最有效、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之一。采集胎儿的绒毛细胞或羊水细胞,检测胚胎细胞中的α-甘露糖苷酶活性,还可用于产前诊断。
5、基因检测
目前,对MAN2B1基因进行突变分析,已经成为确诊本病的另一种有效的方法。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会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必要时选择X线、CT等影像学手段,评估骨骼病变严重程度,以指导后续治疗。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儿骨骼畸形、听力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智力低下出现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家族史,以及尿液检查、血象、酸性α-甘露糖苷酶活性测定、基因检测、X线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尚无特效疗法,既往以对症治疗为主,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治疗手段已开始在甘露糖苷贮积症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其中,以酶替代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最为有效。
治疗-药物治疗:
1、酶替代治疗
近年来,多项国外研究报道,将α-甘露糖苷酶早期注射到患儿体内,结果显示此种酶替代疗法对患儿的病情有缓慢而持续的效果。
2、抗感染药物
适用于继发感染者,医生会先根据临床经验,使用广谱抗生素,之后根据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结果,改用敏感药物。常用药物有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
治疗-相关药品:
α-甘露糖苷酶、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骨骼畸形的患者,可进行相应的手术来矫正畸形。
治疗-其他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于1987年开始用于本病的治疗,随着移植技术的发展及相关病例的研究,多数学者认为,在本病发生严重并发症,尽早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减少患儿的神经损伤并得到最大的治疗效果。尤其对于年幼患儿更为有益,而年长患儿移植手术的相关并发症则更频繁和严重。
治疗-治疗周期:
甘露糖苷贮积症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甘露糖苷贮积症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总体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但随着酶替代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开展,早发现、早治疗,有望改善患儿的预后。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儿出现骨骼畸形、听力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智力低下等,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及生长发育。
2、本病为遗传性疾病,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3、本病可并发严重感染、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危及患儿生命。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尚无法完全治愈,但随着酶替代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开展,部分患儿病情可得到有效改善。
日常-总述:
家属需学习甘露糖苷贮积症的相关知识,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所要具备的条件及其产生的副作用。多鼓励患儿,增强其与疾病斗争的信心,以利于病情稳定。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保持室内清洁,经常开窗通风。
2、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物,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
3、患儿行动不便,需注意人身安全,以防意外。
4、病情严重和不能保持坐位者,往往长时间卧床,应予以侧卧位,定期更换姿势,预防压疮。
5、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受凉。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到院复诊。
日常-术后护理:
移植术后仔细观察患者皮疹出现情况,积极对症处理。如皮疹瘙痒,予炉甘石外涂,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大小便情况,若有消化道出血症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饮食调理:
充足的营养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应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少食多餐,同时注意限制脂肪的摄入。
饮食建议:
1、婴幼儿患者的喂养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易消化,不要有过多杂食,注意添加辅食。
2、儿童患者可多补充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
3、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如苹果、香蕉、橙子、柚子、草莓等。
饮食禁忌:
1、忌生冷、坚硬食物。
2、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如辣椒、胡椒等。
3、限制脂肪的摄入,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食物。
4、忌吃腌制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预防措施: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可以通过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减少患病儿的出生率。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