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疾病英文名称: hypertensive retinopathy疾病别名...
养生
疾病名称: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
疾病英文名称: hypertensive retinopathy
疾病别名: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疾病概述: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ypertensive retinopathy),又称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是高血压病常见的眼底病变。本病主要由于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动脉收缩所致。患者在高血压早期一般无眼底改变及视力变化,随着高血压的病程进展,多在高血压发病5年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本病预后取决于患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高血压病程、心血管危险分层、治疗效果等综合因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原发性高血压与遗传相关
就诊科室: 眼科、心血管内科
发病部位: 眼、其他
常见症状: 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头痛、头晕、颈项板紧、疲劳、心悸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动脉收缩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尿液检查、X线、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底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较为常见,多数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可随着血压的控制而得到恢复,如未及时治疗会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及严重并发症,应积极到院诊治。
临床分类:
1、根据高血压的性质进行分类
(1)原发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
(2)继发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
2、根据Keith-Wagener-Barker标准进行分类
(1)视网膜动脉狭窄(高血压视网膜病变1级)。
(2)视网膜动脉硬化(高血压视网膜病变2级)。
(3)视网膜出血、棉绒斑、硬性渗出(高血压视网膜病变3级),成人患者的舒张压通常至少达到105~110mmHg。
(4)在上述基础上出现视盘水肿(高血压视网膜病变4级),成人患者的舒张压通常至少达到130~140mmHg。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约70%的高血压患者可出现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并且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越高。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老年人。
病因-总述:
无论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两者的视网膜病变均主要由于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动脉收缩所致,与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性升高的程度,急缓和时限有关。
症状-总述:
多数患者的高血压为缓慢进展,在高血压早期并不会出现眼底改变及视力下降,一般在高血压发病5年后,逐渐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出现视物模糊。同时,患者可存在高血压相关的全身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眼部症状
一般在高血压发病5年后,逐渐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出现视物模糊。另外,少数急进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可出现视盘水肿,伴有头痛、复视、恶心、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具有诊断意义。
2、高血压全身症状
以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多见;当患者出现其他器官受累者,还可出现胸闷、气短、心绞痛、多尿等。另外,小部分继发性高血压,如肾性高血压(多见于青少年),可在发现高血压时就已有血尿、蛋白尿,以及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贫血表现。
症状-并发症: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可并发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动静脉阻塞、高血压脑病、高血压肾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
就医-门诊指征:
1、长期缓慢型高血压患者。
2、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视物模糊。
3、伴头痛、头晕、乏力、心悸、恶心、呕吐、、多尿等。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眼科
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眼部症状明显者,可前往眼科就诊。
2、心内科
无眼部不适,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者,可前往心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患有高血压多久了?
2、您出现视力下降多长时间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还有其他不适吗?
6、您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血压控制效果如何?
8、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9、您是否患有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
10、您吸烟吗?吸多久了?平均每天吸多少?
11、您喝酒吗?喝多久了?平均每天喝多少?
12、您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13、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我的情况严重吗?会失明吗?有生命危险吗?
3、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还是做手术?
5、手术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如果住院的话,需要住院治疗多久?
8、这个病会遗传吗?
9、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0、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头痛、头晕、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尿液检查、X线、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底检查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判断患者有无水肿、面色苍白、发绀、黄疸、淋巴结肿大、皮肤黏膜出血等,协助诊断。
2、医生通过听诊和叩诊,可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啰音、哮鸣音、心脏杂音、血管杂音、肾区叩痛、移动性浊音阳性等心肺腹受累征象。
3、医生通过测量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不同时段多次测量血压有助于高血压的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用于评估患者有无感染、贫血、溶血、过敏等表现。
2、血生化
可以评价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血糖、血脂等。
3、尿液检查
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肾脏功能,并了解高血压是否为肾脏疾病所致。
检查-其他检查:
眼底检查:临床上,只有眼底的血管可以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临床医师一般使用眼底镜透过眼球前部组织,观察患者眼球后部眼底的血管改变,对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分级、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价值。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主要用于评估患者有无心脏扩大,大血管有无受累、变异,肺部有无肺淤血、胸腔积液等。
2、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
可以较好地显示各种类型的视网膜病变,但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者,往往由于血压较高或肾功能较差,FFA并不是常规的检查手段。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头痛、头晕、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尿液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底检查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根本措施是降压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高血压类型、病程、患者年龄、高血压严重程度及是否存在合并症等因素,综合分析制定个体化的降压方案。同时,可以给予营养视网膜的药物,促进病情恢复。
治疗-一般治疗:
1、控制体重,尽可能将患者BMI控制在24kg/m2以下。
2、限制每日钠盐的摄入。
3、补充钾盐,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4、戒烟限酒。
5、适当增加体育锻炼。
治疗-药物治疗:
1、降压药物
对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者,应积极控制血压情况,常用降压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厄贝沙坦)、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非洛地平)、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及α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延缓视网膜病变进展的作用。
2、营养视网膜药物
如维生素B1、维生素C、芦丁等,可增强血管壁弹性,降低其脆性。
3、治疗视网膜出血的药物
如卡巴克洛、酚磺乙胺等止血药物;还可使用碘剂、钙剂等来促进视网膜出血、渗出与水肿的吸收。
4、VEGF抑制剂
理论上,可使用雷珠单抗或贝伐单抗等VEGF抑制剂稳定患者的视网膜血管壁,适用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3级和4级者。
治疗-相关药品:
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缬沙坦、厄贝沙坦、硝苯地平、非洛地平、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哌唑嗪、特拉唑嗪、维生素B1、维生素C、芦丁、卡巴克洛、酚磺乙胺、碘剂、钙剂、雷珠单抗或贝伐单抗
治疗-手术治疗: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本身一般无需手术治疗,但对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血管性高血压等继发性高血压需采取手术治疗,术后患者血压通常可得到有效改善。
治疗-治疗周期: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取决于患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高血压病程、心血管危险分层、治疗效果等综合因素。通常来讲,对于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本身,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眼底改变可得到较好的恢复,如视网膜水肿、出血及棉絮斑等病变可在数周内消退;硬性渗出则需要数月才能消退。值得注意的是,当患者血压再度升高时,视网膜病变可再次出现。另外,高血压视网膜4级病变者可引起视网膜血管闭塞,造成患者遗留永久性视力损害,如未加治疗,18个月内死亡率可高达94%。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头痛、头晕、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本病可并发视网膜脱离、高血压脑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血压可得到较好的控制,视网膜病变能够不同程度的恢复;少数未及时诊治者,可造成永久性视力损害,甚至发生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危及生命。
预后-复发性:
本病可随着患者的血压升高出现复发。
日常-总述: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者应强调日常生活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血压的控制及视网膜病变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视力进行性下降、视物模糊、头痛、头晕、疲劳、心悸等不适,还可能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患者很可能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不利于治疗。
2、护理措施
家属可与患者多沟通,帮助稳定患者情绪,并向医护人员了解本病的最新治疗进展,使患者知悉本病可随着血压的控制而得到恢复,多数患者不会出现严重的视力损害,生活质量与正常人基本无异,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并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切不可私自停药或调整用药种类。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有利于患者休息,并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2、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可以安排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消除紧张因素、帮助稳定血压的休闲娱乐活动,如养乌龟、养鱼、种花、种草、听音乐、练书法、绘画等。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4、可以每日进行头部按摩及梳理头发,可使头部轻松,减轻胀痛、眩晕等。
5、晚上临睡前可使用温水洗脚、泡脚,并在洗泡过程中按摩、揉搓脚心、脚背及脚趾。
6、戒烟限酒。
7、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游泳、练气功、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帮助控制体重。
8、对于视力下降明显者,家属应加强患者的看护,避免发生跌倒、磕碰、坠落等。
日常-病情监测:
患者应每日监测血压、血糖、大小便等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日常-复诊须知: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复诊计划,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诊。
饮食调理: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者需强调科学的饮食调理,可有助于控制体重、血糖、血压,以此减轻视网膜损害的严重程度。
饮食建议:
1、宜采取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饮食。
2、宜食富含维生素C、矿物质及植物蛋白的食物,如新鲜的鱼、瘦猪肉、牛奶、大豆、豆制品、菠菜、胡萝卜、番茄、冬瓜、豆芽、洋葱、橘子、香蕉、核桃、黑木耳等。
3、应适当增加钾的摄入。
4、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限制每日的食盐摄入量。
5、合并糖尿病者应少吃多餐。
饮食禁忌:
1、坚决戒烟,限制饮酒。
2、忌辛辣刺激性饮食。
3、少吃动物油、熏肉、肉类加工品(如香肠)等。
4、少喝碳酸饮料。
5、少吃甜食。
6、少吃腌制类食物,如咸菜类、酱菜类等。
7、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猪肾、猪肝、鸡肝、羊头肉、松花鸭蛋、蛋黄、猪脑等。
预防措施: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关键在于防治高血压,但由于高血压的病因尚无完全阐明,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目前可通过以下措施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避免劳累。
2、戒烟限酒。
3、控制体重,合理膳食。
4、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有氧运动。
5、对于已患有高血压者,如非药物疗法不能控制血压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控制血压。
6、中老年人应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