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钩虫皮炎疾病英文名称: ancylostomatic dermatitis疾病概述: 钩...
养生
疾病名称: 钩虫皮炎
疾病英文名称: ancylostomatic dermatitis
疾病概述:
钩虫皮炎(ancylostomatic dermatitis)为农村常见的皮肤病,由十二指肠钩虫或美洲钩虫的幼虫侵入皮肤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临床可有皮肤斑疹、丘疹、瘙痒等不适,有时可因搔抓继发感染,钩虫还可侵犯肺部及肠道,并引起相应症状。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后,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刺痒、烧灼感、斑疹、丘疹、水疱
主要病因: 钩虫的幼虫侵入皮肤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液检查、痰液检查、粪便检查、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加强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尽量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泥土、粪便,有助于避免本病的发生。
流行病学-发病率:
钩虫皮炎是农村常见皮肤病,但目前尚无其准确、权威的流行病学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好发于生活在卫生条件差环境的人群。
2、多见于常赤脚走、田间劳动或接触患病宠物的人群。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1、本病流行广泛,遍及全球,在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均有流行,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国家流行更为广泛。
2、在我国本病也遍布广大农村,南方比北方重,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好发于夏秋或初秋。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近年来,由于农村卫生条件的改善及农民个体劳动防护意识的增强,本病已非常少见。
病因-总述:
钩虫皮炎主要由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或美洲板口钩虫的幼虫通过毛囊、汗腺口或皮肤破损的部位侵入皮肤,继而在钻入部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所致。部分幼虫还可侵犯皮肤以外部位。
病因-基本病因:
1、钩虫虫卵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经24小时孵化成杆状蚴,再经5~8天发育为丝状蚴。当丝状蚴与人体皮肤接触,可侵入皮肤引起局部炎症。
2、部分丝状蚴侵入皮肤后,可进入小静脉或淋巴管,随血液流经右心到肺,再移行至支气管、气管,上行至咽喉部,随宿主吞咽活动,经食管、胃下行到达小肠,经4~6周发育为成虫,并寄生在空肠。
症状-总述:
钩虫皮炎常可引起斑疹、水肿性丘疹、水疱等皮肤损害,以及瘙痒等不适。幼虫穿过肺时还可引起呼吸道症状,成虫寄生于肠内也可引起消化道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皮肤症状
幼虫侵入皮肤数分钟后即有刺痒和烧灼感,之后可出现斑疹或水肿性红色小丘疹,数天内变成水疱,内含黄色透明液体,若无感染,一般1周左右皮疹即可消退。少数患者可表现为短暂的荨麻疹。猫、狗等动物的钩虫幼虫侵入皮肤可引起匐行疹,少见,可伴剧痒。
2、呼吸道症状
幼虫穿过肺时可引起咳嗽、喘鸣、呼吸困难等症状,常持续数天。
3、消化道症状
成虫寄生于肠内可引起腹痛、腹泻,偶有黑便。
症状-并发症:
1、皮疹被抓破后常易继发感染,使病情加重、病程延长。
2、幼虫在肺部可引起肺泡炎或肺炎等病变。
3、成虫长期寄生于肠道内,可能会导致出血性贫血。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皮肤及胸腹部等进行检查,穿宽松衣物,方便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表现是持续存在还是反复发作的?近期病情有加重吗?
4、您既往有过类似病史吗?
5、您做过相关检查吗?什么检查?结果如何?
6、您近期有外出旅游或进行户外互动经历吗?
7、您的家属中有人有类似疾病吗?
8、您是否还患有其他疾病?什么病?有接受治疗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我需要如何治疗?多久能好?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皮肤接触泥土、粪便后出现局部刺痒和烧灼感,接触处皮肤出现斑疹或水肿性红色小丘疹,需要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查看皮肤的情况,然后可能建议进行血液检查、痰液检查、粪便检查、组织病理检查,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会详细观察皮肤病变情况,了解皮疹的形态、大小、颜色、数目、分布及发病部位等情况,同时注意有无出血、抓痕等异常表现。
2、触诊
主要检查皮损的质地,以及有无触痛等。存在消化道症状者,医生还可能会进行腹部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可通过观察血细胞数目变化情况,有助于了解感染情况,对本病的诊断也有一定作用。若钩蚴钻入较多,可有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表现。
2、痰液检查
若钩蚴钻入较多,哮喘发作时,患者痰中常可查到钩蚴,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3、粪便检查
若钩蚴钻入较多,部分患者在大便中可找到虫卵,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有价值。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会从典型皮损处取部分组织送病理科检查,其组织病理变化为表皮下水疱,真皮局部血管扩张、出血、血清外渗,真皮细胞与纤维分离,可见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浸润,有时可在结缔组织、淋巴管和血管内见幼虫。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发病前有赤脚行走、田间劳动或接触粪便史,在足趾间、踝部及足背部等接触泥土的部位发生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伴有奇痒,并在患者的粪便中找到虫卵,即可确诊。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疥疮、手足癣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疥疮
患者有接触史,常在集体单位或家庭中同时或先后有多人患病,且皮疹分布广泛,除手指缝外,在腹部,大腿内侧、阴部等处也有皮疹,在指缝隧道末端常可查到疥虫或虫卵。
2、手足癣
多发于掌、跖及指(趾)间,以小水疱及鳞屑性损害为主,真菌检查阳性。
治疗-治疗原则:
钩虫皮炎以药物治疗为主,通常医生会根据情况给予外用或口服药物治疗。在钩蚴钻入皮肤内24小时内也可采用透热疗法,不仅能杀死钩蚴,还可止痒。
治疗-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1)15%噻苯达唑软膏:局部使用可以透入皮肤,并在表皮中维持较高浓度,用于钩蚴皮炎早期治疗。
(2)薄荷炉甘石洗剂:局部瘙痒症状明显者可搽1%~2%薄荷炉甘石洗剂,可缓解症状。
(3)抗生素:若有感染可外用抗生素制剂。
2、口服药物
(1)驱虫药:大便中查到钩虫卵时应给予驱虫治疗,可用阿苯达唑、甲苯达唑,也可用伊维菌素。
(2)铁剂:缺铁性贫血给予铁剂。
(3)其他药物:必要时给予抗组胺药,若出现哮喘可给予氨茶碱或糖皮质激素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阿苯达唑、甲苯达唑、伊维菌素、氨茶碱、噻苯达唑软膏、薄荷炉甘石洗剂、氨茶碱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透热疗法:钩蚴钻入皮肤后,在24小时内尚有90%停留在局部皮肤,可尽早用透热疗法将其消灭。方法是将手足处有皮疹的部分浸入56℃~60℃水中,连续15~30分钟,或用棉布垫浸入56℃热水中,取出后轻轻拧干敷于局部,要经常更换以保持原有的温度。此方法不仅能杀死钩蚴,还可止痒。
治疗-治疗周期:
钩虫皮炎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钩虫皮炎若无感染,一般1周左右皮疹即可消退,预后好。但部分患者可能因搔抓继发感染,影响皮肤的恢复,使病程延长。
预后-危害性:
1、患者感到剧痒,严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
2、皮疹被抓破常易继发感染,加重病情,影响疾病康复。
预后-自愈性:
若无感染,一般1周左右皮疹即可消退。
预后-治愈性:
钩虫皮炎经积极正规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日常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皮肤保护,避免发生损害加重皮疹,同时遵循医嘱用药,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多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由于皮肤损害以及各种呼吸道、消化道症状,可能会导致患者过度担忧,产生焦虑、不安、烦躁等消极情绪。
2、护理措施
家属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缓解不良情绪。患者可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放松心情,还可通过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了解疾病的相关情况和治疗进展,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乱用、滥用药物,以防影响治疗效果,耽误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日常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保持室内安静、整洁及空气流通,有助于维持平稳心态。
3、注意皮肤保护,防止过度搔抓引起继发感染。
4、日常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
饮食调理:
日常合理饮食,保证机体营养物质摄入充足。避免大量进食刺激性食物,尤其是存在消化道症状患者,以防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机体恢复。
饮食建议:
1、给予清淡、易消化、均衡饮食,同时规律饮食,三餐定时。
2、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满足机体所需,对疾病恢复可起到积极作用。
饮食禁忌:
避免暴饮暴食,少吃不干净、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品,以防刺激胃肠道,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有助于减少钩虫皮炎的发生:
1、日常注意粪便管理,将粪便无害化处理后再进行施肥。
2、加强个人防护,不吃未洗净的蔬菜。
3、避免皮肤直接接触不干净的泥土、粪便,不去钩虫流行区,以防感染。
4、不赤脚在田间行走,做农活时可穿胶靴或手足酌情涂擦1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乳剂或1.5%左旋眯唑硼酸乙醇溶液,有助于防止钩蚴的侵入。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