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骨骼发育异常疾病概述: 骨骼发育异常是一组骨骼生长异常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出生缺陷。从本质...
养生
疾病名称: 骨骼发育异常
疾病概述:
骨骼发育异常是一组骨骼生长异常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出生缺陷。从本质上来说包括软骨和(或)成骨的生长、形态和完整性的异常。其发生与遗传因素、染色体水平异常、物理机械性因素、药物、先天性病毒感染、血管因素等有关。常表现为身材矮小、脊畸形、步态不稳、头畸形、关节活动受限等。预后常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类型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骨科、小儿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身材矮小、脊畸形、步态不稳、头畸形、关节活动受限、四肢短小
主要病因: 遗传因素、染色体水平异常、物理机械性因素、药物、先天性病毒感染、血管因素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超声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象(MRI)、基因检测
重要提醒: 有相关家族史的人群在生育前应进行遗传咨询,怀孕后应定期进行产检。
临床分类:
骨骼发育不良可分为致死性骨骼发育不良和非致死性骨骼发育不良。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无特定人群。
病因-总述:
骨骼发育异常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遗传因素、染色体水平异常、物理机械性因素、药物、先天性病毒感染、血管因素等。
病因-基本病因:
1、遗传因素
遗传性骨骼发育不良大多是罕见病,但是种类繁多。其致病基因中以胶原蛋白生成不良、成骨不全、骨密度减少、溶酶体贮存不良(黏多糖贮积症)及人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因(FGFR)相关的软骨发育不良为常见类型。
2、染色体水平异常
染色体数目或结构改变也是导致骨骼发育异常的重要因素。
3、其他因素
物理机械性因素、药物、先天性病毒感染、血管因素等亦可引起骨骼系统发育异常。如羊膜带综合征可导致各种浅表软组织或深部骨骼发生坏死,甚至离断;某些药物和毒物也可引起胎儿骨骼异常,如“利沙度胺”引起的胎儿短肢畸形;寨卡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胎儿小头畸形。
症状-总述:
骨骼发育不良可分为致死性和非致死性。致死性骨骼发育不良的胎儿多在在未出生前死亡。而非致死性的骨骼发育异常,可导致患儿出现各种骨骼异常,如身材矮小、脊畸形、步态不稳、头畸形、关节活动受限、四肢短小等。
症状-并发症:
本病可能出现恶变,如内生软骨瘤等。
就医-门诊指征:
1、患儿出现身材矮小、头部畸形、四肢短小等表现;
2、出现步态不稳、关节活动受限等;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骨科
本病属于骨科的诊疗范围,患者可前往骨科就诊。
2、小儿科
年龄较小的患儿,可在家属的陪同下,选择小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建议患者穿着宽松的衣服。
3、若近期患者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患者近期曾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属陪同就医,并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夫妻双方家族中有其他人出现过类似的症状吗?
2、怀孕期间是不是接触过放射线、毒物等?
3、怀孕早期有没有服用过某些药物?具体药名是什么?
4、什么时候发现患者肢体或头部异常的?是出生就这样吗?
5、以前就医诊治过吗?有做过相关检查吗?结果如何?
6、是否进行过治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我孩子)得的是什么病?
2、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3、这个病有什么危害?会影响以后的生活吗?
4、这个病可以治好吗?
5、应该如何治疗?多久能好?需要住院吗?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7、治疗费用大概是多少?医保可以报销吗?
8、这个病会遗传吗?以后还想要小孩的话,孩子会正常吗?
9、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10、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孕妇在产检时,查出胎儿骨骼异常或患儿出生后发现有身材矮小、脊畸形、头畸形、关节活动受限、四肢短小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通常先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能建议其做超声检查、X线检查、CT检查、MRI、基因检测等,以明确诊断。但需注意X线及CT检查存在电离辐射,一般不建议孕妇进行此类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患儿的生命体征、全身骨骼是否存在异常,存在骨骼发育不良时,需用上下身长之比(U/L)、坐高、两臂伸展距离来判断是否成比例。
检查-实验室检查:
基因检测:通过羊膜腔穿刺取羊水、提取母血中胎儿游离DNA或引产后取胎儿的组织样本,提取基因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有助于进行早期诊断,为之后的临床处置提供重要依据。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产前超声是筛查和初步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的重要手段,其重点在于辨别胎儿骨骼发育不良性先天畸形是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准确性可达92%~96%,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2、X线检查
对骨骼的显示直观清晰,是评价四肢长骨长度及形态的最佳方法,有助于确诊及指导临床遗传咨询,评估复发风险。
3、CT检查
与超声检查相比,CT检查更客观详尽地记录骨骼形态,并可完成骨骼系统三维重建。
4、磁共振成象(MRI)
MRI检查是诊断患儿骨骼发育不良的有力工具,可以显示颅骨、脊椎的软骨发育不全和骨生成不全。MRI图像质量受操作者技术水平的影响小,更为客观、准确。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儿既往的家族病史,以及身材矮小、脊畸形、步态不稳、头畸形、关节活动受限、四肢短小等临床症状,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共同治疗。严重畸形者可采取手术治疗,如寰椎-枢椎固定术、截骨术、关节置换术等;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时,则需要手术减压等。
治疗-药物治疗:
暂无有效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1、严重畸形者,由于畸形影响美观或为了保存功能,可行截骨纠正手术,以纠正畸形。
2、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时,可行手术减压,以改善症状。
3、多发性骨疣可通过手术切除,防止发生骨疣骨折。
4、肿块过大影响活动、压迫神经血管或有可能恶变者,一般需要手术切除。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症状较轻者,经过及时治疗,预后一般较好;病情严重者,则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1、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可出现多发畸形,影响美观,危害身心健康。
预后-治愈性:
轻症者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通常可获得临床治愈。
日常-总述:
骨骼发育异常患者由于行动受限,家属要加强护理,避免发生跌倒等意外。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骨骼发育不良可造成骨骼畸形,影响患者的外形及功能活动,而且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矫正为主。因而患者常常会因疾病而产生烦躁、恐惧、悲观、厌世等情绪。
2、护理措施
(1)家属要多关心、安慰患者,室内布置要尽量温馨舒适,摆放患者喜欢的物品,如鲜花、盆景等,调节和改善患者的情绪,以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2)患者可通过与医生的交流,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培养兴趣爱好,如看电视、听音乐等,转移其对疾病的注意力,重拾生活的信心。
日常-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清除室内障碍物,以免患者因行动不便,造成跌倒外伤等。
2、注意患者的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手、洗澡和换洗衣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避免受寒引发感冒。
4、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熬夜或情绪波动等。
5、在室外睛暖时,鼓励患者适当进行户外运动,以增强抵抗力,预防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但是运动不可过量,而且最好有家属陪同。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主要是进行X线或MRI等检查,以便医生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
日常-特殊护理:
按时进行各种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饮食调理:
本病对饮食一般无特殊要求,患者均衡膳食,保证营养摄入即可,同时尽量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饮食建议:
1、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等,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有利于身体健康。
2、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宜选用奶类、蛋类、肝类、豆制品、去骨鱼、瘦肉等易消化的食物。
3、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用蔬菜、水果,饮食中适当增加纤维素等,以预防便秘的发生。
4、进食或饮水时,速度易缓慢,避免发生呛咳。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
2、戒烟禁酒,避免影响机体恢复。
3、尽量避免饮用浓茶、咖啡、功能饮料等刺激神经的饮品。
预防措施:
1、提倡优生优育,有家族史的患者需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2、按时产检,一旦超声波胎检发现畸形的患儿,应及早终止妊娠,预防骨骼发育异常患儿的出生。
3、怀孕期间应做好安全防护,禁烟酒及毒品,避免服用致畸药物、避免接触放射线。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