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popliteal vascular entrapmen...
养生
疾病名称: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popliteal vascular entrapment syndrome
疾病概述: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vascular entrapment syndrome)是腘窝的异常肌肉、纤维索带等压迫腘动脉或腘静脉,而引起的相应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下肢腘窝部肌肉和血管之间的解剖变异、胚胎发育、功能性因素等有关。本病主要以间歇性跛行为首发症状,还可出现小腿和足部痉挛痛、足部苍白、麻木、发冷、感觉异常等症状。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还可进行必要的抗凝、溶栓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发病部位: 下肢
常见症状: 间歇性跛行、小腿和足部痉挛痛、足部苍白、麻木、发冷、感觉异常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管超声、CT、MRI、动脉造影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会影响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对生活有较大影响,患者应该及时就医,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患者通常以青年男性、运动员和军队士兵较为多见。
病因-总述: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下肢腘窝部肌肉和血管之间的解剖变异、胚胎发育、功能性因素等有密切关系。
病因-基本病因:
1、解剖学及胚胎学因素
在发育时期的任何环节发生改变,可能影响腓肠肌内侧头与腘动脉的正常解剖关系。腘窝内的组织,特别是起始于股骨下端的腓肠肌两侧头发育和血管走形异常可导致本病发生。腘窝的其他肌肉、肌束、纤维束带也可参与这种复杂的改变,有时甚至累及静脉和神经等组织。这些原因对腘血管产生压力,可使之产生病变。
2、功能性因素
腓肠肌、腘肌、半膜肌等肥厚也可能引起血管受压,常见于运动员等人群。
症状-总述: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以年轻男性多见,主要以间歇性跛行为首发症状,典型患者表现为动脉搏动消失,行走时有小腿和足部痉挛痛,足部苍白、麻木、发冷、感觉异常等,休息可缓解。
症状-典型症状:
1、间歇性跛行
主要表现为在步行或跑跳中感到小腿和足有痉挛性疼痛以及麻木无力,被迫停止后症状消失。部分患者在疾走中没有症状,慢步时才有跛行。部分患者在跑跳运动后出现症状。
2、下肢缺血表现
如患足畏寒、怕冷,末梢动脉搏动消失,动脉硬化性间歇性跛行和肌肉萎缩等,症状常与腘动脉中段节段性闭塞的进展程度相关。患者症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3、其他
如果静脉受压,影响静脉回流,可引起患肢的水肿。
症状-并发症:
1、部分患者由于反复慢性创伤使管壁增厚逐渐变窄,可发生血栓形成或炎症性闭塞,可能伴随侧支血管形成。
2、静脉受压可能引起静脉扩张以及静脉瘤样变化。
就医-门诊指征:
1、间歇性跛行,小腿和足部痉挛痛。
2、足部苍白、麻木、发冷、感觉异常。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就诊于血管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应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小腿和足部痉挛痛、足部苍白、麻木、发冷、感觉异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情况,然后通过血管超声、CT、MRI、动脉造影检查进一步了解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初步检查患者双下肢皮肤温度以及腘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但部分患者可能无异常表现。医生还会进行体位变化检查,叮嘱患者用力跖屈或背屈患足,触诊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减弱,踝肱指数(踝部动脉压与肱动脉压之间的比值)是否下降,判断是否有发生本病的可能。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血管超声
比较患者体位改变前后腘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减少的情况,对诊断有意义。
2、CT、MRI(核磁共振)
MRI检查能很好地了解病变周围解剖关系;CTA(CT血管造影)能显示动脉闭塞部位以及周围组织解剖学异常,还能发现动脉外膜囊肿等病理改变。
3、动脉造影检查
动脉造影检查是有创检查,医生会注射造影剂以更好地观察病变情况,可以比较体位改变前后的检查结果对疾病进行诊断,还可发现腘动脉压迫征象。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异常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症状的变化情况,了解哪些行为会引发症状而哪些行为可以使症状得到缓解,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管超声、CT、MRI、动脉造影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原则是松解血管压迫、血管重建和恢复正常血液循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治疗-一般治疗:
术前应戒烟,控制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等情况,保持心率、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治疗-药物治疗:
可选择抗凝药物、溶栓药物等进行治疗,有一定改善血液循环的效果,但具体治疗方式请以医嘱为准,在此仅作为介绍。
治疗-相关药品:
无
治疗-手术治疗:
1、腘动脉未受损伤
对引起腘动脉陷迫的腓肠肌内侧头或其异常附属肌束、肌腱等进行松解即可。
2、腘动脉损伤
可采用动脉内膜切除、静脉补片修复术。
3、腘动脉完全闭塞
可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或人工血管旁路术。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预后与患者的病情、治疗时机有关。部分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部分患者可能病情较重或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下肢的感觉、运动异常,难以完全恢复。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引起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异常,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如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下肢血栓形成。
预后-治愈性:
部分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日常-总述:
手术患者需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饮食以清淡的低脂饮食为主,注意患肢保暖,观察患肢血运,保持伤口清洁。出院后注意休息环境的卫生,避免患肢负重。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定期复查凝血功能,若出现出血倾向,立即停药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日常-生活管理:
1、病情恢复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2、注意患肢保暖,以免低温引起血管痉挛。
3、注意保持室内清洁卫生,经常更换床单、被褥。
4、受伤期间避免患肢负重,病情恢复后适当进行锻炼。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下肢血管超声、CT、MRI或动脉造影。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平卧,患肢抬高至超过心脏水平,以利于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
2、经常更换体位,翻身时注意避免患肢受到二次伤害。
3、注意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术后饮食以清淡为宜,给予易消化的低脂饮食。
5、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避免伤口感染。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宜清淡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谷物、豆类和奶制品,保持充足的营养。
饮食禁忌:
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不明,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