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混合血管瘤疾病概述: 血管瘤是临床上常见的血管肿瘤性疾病,按组织学结构与临床特征分为毛细...
养生
疾病名称: 混合血管瘤
疾病概述:
血管瘤是临床上常见的血管肿瘤性疾病,按组织学结构与临床特征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如果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同时出现,则称为混合血管瘤。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或外界环境因素有关。临床典型表现为患处出现大小不等的小红斑,病情进展后可形成隆起的包块。经正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大小不等的小红斑、隆起的包块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或外界环境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超声检查、CT和磁共振检查、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国内暂无权威的该疾病发病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总述:
混合血管瘤的确切原因并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或外界环境因素有关。由于部分混合血管瘤的患者有相关家族史,故本病发生可能与遗传有关。而外界环境因素,如感染、中毒、代谢紊乱、机械因素及损伤等,可作用于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引起畸变,导致本病发生。
症状-总述:
混合血管瘤主要生长在面部、颈部,但也可发生在身体的其他任何部位。一般出生后前6个月其瘤体生长迅速,可达很大范围,正常组织可受到极大的侵犯,以致眼、口腔、鼻、耳等器官遭受严重破坏。混合血管瘤初起为皮肤表面大小不等的小红斑,随着病情进展,可形成隆起的包块。
症状-并发症:
1、破溃、感染
血管瘤较为柔软,因此有发生破溃的可能,破溃后患者有发生感染的可能。
2、心功能衰竭
少数体积较大的混合血管瘤,可因病灶内动静脉瘘造成的动静脉分流而造成心功能衰竭,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
3、腹水、肠梗阻、黄疸
一些深部的血管瘤也可导致患者出现某些并发症,如腹腔肿瘤可能会造成腹水、肠梗阻、黄疸等并发症。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
2、红斑逐渐隆起形成包块。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就诊于血管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应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4、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5、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回家后该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大小不等的小红斑或隆起的包块,且长时间不消散并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而后会让患者进行超声检查、CT和磁共振检查、病理检查等,以明确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对于皮肤表面的血管瘤,医生可能会用手触摸了解血管瘤的质地。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会取出部分病变组织或在手术后切取部分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通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了解血管瘤的层次、深度、范围以及和局部组织的关系,查看瘤体的供血情况,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2、CT和磁共振检查
若血管瘤位于头皮、肌肉或内脏器官,通过CT和磁共振检查可以理解瘤体是否侵犯到其他组织及侵犯程度。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既往病史,以及患者患处出现大小不等的小红斑或隆起的包块的临床症状,再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混合血管瘤的治疗需要根据血管瘤的具体类型以及患者的病情决定,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激光治疗等。一般多数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以后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一般治疗:
1、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保持平和的心态。
2、注意休息,避免过于劳累。
3、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加血管的弹性,但注意避免剧烈运动。
治疗-药物治疗:
1、激素治疗
适用于婴幼儿迅速生长的混合性血管瘤,尤其是面积广泛或部位特殊,如累及面部五官、造成功能障碍而不能手术治疗的。此外,还可用于手术前减小血管瘤体积。常用药物为泼尼松。
2、其他
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也可取得很好疗效,国外使用博来霉素,其治疗机制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治疗-相关药品:
泼尼松、平阳霉素、博来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局限的、能够直接缝合的小病灶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同时,手术治疗还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有可能损容的血管瘤患者。
治疗-其他治疗:
激光治疗:常用于浅表的血管瘤增殖期抑制瘤体增殖。该治疗方案无病灶选择性,对深部病灶无法抑制其生长,以不形成新的皮肤损伤为前提。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积极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一般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危害性:
可出现血管瘤破溃、感染、心功能衰竭、腹水、肠梗阻、黄疸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性命。
预后-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实现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科学有效的护理有利于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患者一定要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保护患处皮肤,保证足够的睡眠,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治疗后要定期复查,以防复发。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部分患者的血管瘤可能生长在面部、颈部皮肤,手术后可能会留有瘢痕,容易给患者的外貌带来影响,严重时可造成心理问题。
2、护理措施
(1)家属要多安慰、鼓励患者,帮助患者走出瘢痕的阴影,同时可以陪同患者去整形外科就诊,了解是否有祛除瘢痕的方法。
(2)患者不要过于在乎外貌对自己的影响,保持良好的心情,平时可以学习一些化妆技巧,帮助自己掩盖瘢痕。
日常-用药护理:
1、患者一定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己随意加减药物的用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造成不良事件。
2、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日常-生活管理:
1、平时注意保护血管瘤的部位,避免搔抓或挤压病灶,以免造成破溃损伤。
2、平时尽量穿柔软、棉质的衣物,避免衣服摩擦而损伤血管瘤。
3、病情恢复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4、注意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温度适宜,室内应维持一定的湿度。
5、保持床单和被褥的清洁、干燥、柔软,定期更换床单、被罩。
6、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更换并清洗衣服,尽量保证每天擦澡。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超声、CT或磁共振检查。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卧床休息,根据医嘱采取合适的体位。
2、严密观察患者呼吸、血压、心率的变化,注意伤口有无大量渗血、渗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保持手术伤口清洁干燥,避免伤口感染。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饮食禁忌:
1、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2、避免吃霉变、熏制、腌制等致癌类别的食品。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不明,暂无有效预防措施,但积极预防感染和外伤可能会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