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疾病英文名称: acquired vitamin K-...
养生
疾病名称: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疾病英文名称: acquired vitamin K-dependent coagulation factor deficient,VKCFD
疾病别名: 获得性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获得性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异常症、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陷症
疾病概述: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acquired vitamin K-dependent coagulation factor deficient,VKCFD),又称为获得性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获得性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异常症或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陷症等,是一种获得性、复合性出血疾病。需要维生素K参与形成的凝血因子包括第Ⅱ、Ⅶ、Ⅸ、Ⅹ因子及蛋白C、S、Z。本病主要由于食物摄入不足、肝脏疾病、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新生儿出血等所致。患者的出血严重程度与凝血因子的缺乏程度有关,部分患者还可能存在原发疾病临床表现。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治疗包括对因治疗、替代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本病预后取决于出血的严重程度和基础疾病状态。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新生儿科、血液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皮肤瘀点、瘀斑、皮下血肿、口腔血疱、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黑便、呕血、月经过多、脐带残端出血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食物摄入不足、肝脏疾病、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新生儿出血等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血浆维生素K检测、凝血因子检测、维生素K纠正试验、B超、X线、CT
重要提醒: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可造成患者多部位出血,严重者可因脑出血而死亡,因此,存在本病相关病因而发生出血表现时,需及时救治。
临床分类: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根据发病年龄,分为新生儿出血症和儿童-成人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两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较遗传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更为多见,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报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过量饮酒、鼠药中毒或香豆素药物服用过量者。
病因-总述: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主要由于食物摄入不足、肠道吸收障碍、肝脏疾病、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新生儿出血等所致。其中,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显示,以过量饮酒、鼠药中毒、香豆素药物服用过量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最容易引起本病。
病因-基本病因:
1、食物摄入不足
食物中,尤其是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K,并且肠道细菌可利用纤维素合成内源性维生素K。于是,存在下列因素者,有可能因食物摄入不足而导致机体缺乏维生素K。
(1)长期进食或不能进食者。
(2)长期低脂饮食者,这是因为维生素K为脂溶性物质,其吸收有赖于适量脂质。
(3)各种引起胆汁分泌或排出障碍的疾病,都可引起肠道胆汁缺乏,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相关疾病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石症、胆道肿瘤,以及胆道术后引起或胆道瘘管形成等。
(4)肠瘘、广泛小肠切除、慢性腹泻等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也常引起VKCFD。
(5)长期使用抗生素,如头孢类,会导致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内源性维生素K合成减少。
2、肝脏疾病
各种急慢性肝病,如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病及肝脏切除术后等,均可引起多种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其中,以因子Ⅶ缺乏最早出现,也是肝实质性损伤的敏感指标。另外,肝脏疾病不仅引起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还可以导致纤维蛋白原、因子Ⅴ、因子ⅩⅢ等缺乏。
3、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
以香豆素类药物最为常见,如华法林、双香豆素等,这是因为香豆素类药物与维生素K结构类似,会竞争性抑制维生素K的还原反应,导致维生素依赖的凝血因子活性降低。
4、其他药物
包括水杨酸盐、异烟肼、利福平、巴比妥类及维生素E等药物,也可诱发维生素K缺乏。
5、新生儿出血症
新生儿出血症的病因复杂,多种原因均可引起新生儿出血,常发生于出生后1周内,以生后2~3天最为多见。常见原因如下:
(1)由于脂溶性维生素K不易通过胎盘,出生后2~4天由母体提供的维生素K被基本消耗,新生儿体内维生素K贮存不足,可引起本病。
(2)人乳和牛乳中维生素K含量均很低,患儿母亲在临产前未进行维生素K注射预防。
(3)新生儿肠道正常菌群尚未建立,缺乏内源性维生素K合成的能力。
(4)早产儿或接受抗惊厥药物的新生儿。
(5)母亲接受过抗凝、巴比妥类及抗癫痫类药物治疗,容易出现新生儿出血症。
症状-总述:
VKCFD患者的出血严重程度与凝血因子的缺乏程度有关,病情较轻者可无出血倾向;凝血因子明显缺乏时,患者可出现多部位出血表现,包括皮肤瘀点、瘀斑、皮下血肿、口腔血疱、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黑便、月经过多等;病情严重时,甚至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或颅内出血;新生儿出血症者,多于出生后2~3天,出现脐带残端出血、泌尿道、胃肠道出血等;病情较轻者,在4~5天后,出血可自然停止。另外,由于原发疾病引起者,患者还可存在原发疾病相关表现。
症状-并发症: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可并发感染、消化道大出血、颅内出血、硬膜下血肿、失血性休克、急性肾衰竭等。
就医-急诊指征:
1、突然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口腔血疱。
2、大量鼻出血、牙龈出血或创伤后出血不止。
3、出现呕血、黑便、新生儿脐带渗血不止。
4、服用、误服或接触鼠药者。
5、出现其它紧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易疲倦、心悸、气促。
2、牙龈出血、鼻子反复出血,女性月经过多等。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血液内科
本病为血液内科诊疗范围,病情较轻者可前往血液内科诊治。
2、小儿科
儿童患者,应前往小儿血液内科治疗。
3、急诊科
出血严重,病情危急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救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4、新生儿科
新生儿出血者,应前往新生儿科诊治。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或您的孩子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或您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新生儿的话)您的孩子出生多少天了?
3、您或您孩子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您或您的孩子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或您的孩子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或您的孩子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孩子妈妈或您的孩子接受过维生素K预防吗?
8、您或您的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9、您或您的孩子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10、您或您的孩子是否患有基础疾病呢?
11、您吸烟吗?吸多久了?平均每天吸多少?
12、您喝酒吗?喝多久了?平均每天喝多少?
13、您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14、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或我孩子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我或我孩子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或我孩子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我或我孩子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如果住院的话,需要住院治疗多久?
8、需要做手术吗?
9、这个病会遗传吗?
10、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1、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皮下血肿、口腔血疱、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黑便、月经过多、脐带残端出血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血浆维生素K检测、凝血因子检测、维生素K纠正试验、B超、X线、CT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判断患者有无外伤、面色苍白、黄疸、皮肤瘀点、瘀斑、口腔血疱、鼻出血、牙龈出血、局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四肢湿冷、意识障碍等表现,有助于初步诊断。
2、医生通过叩诊和听诊,可以检查患者有无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率增快、心脏杂音、呼吸音异常等体征,有助于评估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可以通过血常规评估患者的出血严重程度,监测病情变化,指导后续治疗。并且,本病患者血小板计数一般无明显异常,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2、血生化
用于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代谢状态、电解质水平等,可以协助查找病因及评估病情。
3、凝血功能检查
本病患者常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这意味着患者体内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活性已下降到正常人的35%以下,对于本病的筛查和初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相关研究显示,血栓形成试验(TTO)可以更为敏感地发现早期及轻度患者。
4、血浆维生素K检测
为本病的确诊试验之一,当成人血浆中维生素K<100ng/L;新生儿脐带血中维生素K<50ng/L时,具有诊断价值。
5、凝血因子检测
本病患者多表现为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活性降低(一般下降50%左右),而非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无明显异常,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6、维生素K纠正试验
也是本病的确诊试验。试验方法是,对怀疑本病者,肌肉注射一定量维生素K,在注射后3~6小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或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活性上升30%以上,可以支持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会根据患者出血的情况,选择B超、X线、CT来评估出血量,以及明确出血部位,以指导进一步治疗。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皮下血肿、口腔血疱、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黑便、月经过多、脐带残端出血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血浆维生素K检测、凝血因子检测、维生素K纠正试验、B超、X线、CT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遗传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遗传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诊断主要需要排除遗传性可能。遗传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发病率较低,患者多有家族史,口服维生素K可使凝血因子活性得到完全纠正,是两者鉴别的要点。区分困难时,可以借助基因检测,明确遗传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治疗原则是,首先应明确病因,及时去除病因,如药物引起者,应停止相关药物;原发病引起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随后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积极给予维生素K等药物治疗及替代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积极防治出血相关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感染、颅内出血,必要时给予止血、输血、控制血压、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
治疗-一般治疗:
替代治疗:对于出血严重或需要行手术治疗者,可给予凝血酶原复合物、新鲜冰冻血浆等进行替代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维生素K
对于出血较轻者,可采取口服维生素K治疗;对于出血较重者,可先采取维生素K注射治疗,出血好转后,可改为口服治疗。常用的维生素K药物有维生素K1、维生素K2和维生素K3。
2、抗纤溶药物
对于控制鼻出血和牙龈出血,比较有效,常用药物有氨基己酸、氨甲环酸等。
治疗-相关药品:
维生素K1、维生素K2、维生素K3、氨基己酸、氨甲环酸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消化道出血及颅内出血,必要时可采取介入手术或外科手术,达到清除血肿、止血目的,挽救患者生命。
治疗-治疗周期: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取决于出血的严重程度和基础疾病状态。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病因得到去除,出血可得到有效控制,一般预后较好;少数患者,如恶性疾病引起者或发生严重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多部位出血,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2、本病可并发感染、消化道出血、硬膜下血肿、急性肾衰竭等多种并发症,甚至发生颅内出血、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本病一般可治愈;少数因恶性疾病引起或发生严重并发症者,可危及生命,很难被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病情。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皮下血肿、口腔血疱、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黑便、月经过多等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并且还可能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患者可能会对疾病产生恐惧,不利于治疗。
2、护理措施
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关心、疏导患者,并学习本病的相关知识,多为患者介绍好转的病友,加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轻松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另外,对于服用鼠药等自杀者,家属应与医护人员共同配合,耐心劝导,多陪伴患者,多与患者交流沟通,辅以认知治疗,使患者敞开心扉,开阔心胸,摆脱错误认知,增加生活的勇气,去除其轻生念头。
日常-用药护理:
本病患者因病因不同,用药周期会有所不同,患者须遵医嘱,按时、足量、足疗程服用药物治疗,以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或私自停药,造成病情反复,再次出现出血。值得强调的是,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服用香豆素类药物,防止病情复发。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正常流动。
2、患者应保持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于劳累。
3、出血得到控制后,患者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如打太极拳、室内散步、骑自行车等,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剧烈运动、久坐、久站等。另外,患者在运动时应注意防护,避免跌倒、磕碰等。
4、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洗澡,勤换衣裤。
5、家属应加强对儿童或老年患者的看护,避免儿童随意乱吃东西,生吃瓜果一定要洗干净,最好削皮。
6、妥善保管家中物品,如粮食、食品、水、饮料及调味品等均应密封存放,防治被接触过鼠药的老鼠、家禽等污染。
7、未投放的鼠药应封闭保存,放在儿童不易接触到的地方。
8、平时在服用抗凝药物、抗癫痫药物治疗者,一定要遵医嘱,按时定量服用,切不可私自增加用药剂量。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循医嘱,定期到院复查凝血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
饮食调理:
本病患者多由于出血,而存在一定程度的贫血,因此,通过饮食调理,可以增加营养,补充足够的造血原料,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饮食建议:
1、本病患者应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以新鲜绿叶蔬菜为主,如苜蓿、菠菜、香菜、西蓝花、白菜等。
2、尽量做到少食多餐,烹煮方式以蒸煮为宜。
3、加强营养,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禽蛋、鱼虾、乳制品、瘦肉、豆腐、豆浆、新鲜水果等。
饮食禁忌:
1、戒烟戒酒。
2、忌食生冷或过热的食物。
3、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如辣椒、胡椒、浓茶、咖啡等。
4、少吃油炸、膨化类食品。
5、忌食用过于生硬的食物,如各类炒货、烧烤类食物。
预防措施: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由于是一种获得性疾病,因此,本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风险,具体如下。
1、对于新生儿,孕妇可在分娩前数日口服维生素K,或在新生儿出生后应用小剂量维生素K,可有效预防新生儿出血症。
2、避免长期服用抗生素。
3、保持营养均衡,平时多吃一些绿色蔬菜,保证机体的维生素K贮备,可有效预防儿童及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4、存在胆道、肝脏疾病及吸收不良综合征者,应积极进行诊治,避免继发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
5、加强防范意识,安全投放鼠药。投放鼠药时,须提前告知街坊邻里,让大家知晓投放地点,做好必要的防护。未投放的鼠药应封闭保存,放在儿童不易接触到的地方。
6、服用抗凝药物、巴比妥类及抗癫痫药物治疗者,应遵医嘱,按时定量服药,定期复查,避免因过量服药,引起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