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疾病英文名称: secondary sideroblastic an...
养生
疾病名称: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
疾病英文名称: secondary sideroblastic anemia,SSA
疾病别名: 可逆性铁粒幼细胞贫血
疾病概述: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secondary sideroblastic anemia,SSA),又称为可逆性铁粒幼细胞贫血,是一种因多种继发性因素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和铁利用不良的贫血类型。本病主要由于药物因素、理化因素或其他疾病等所致。患者除有铁粒幼贫血表现之外,还可能存在继发因素相关表现,如中毒表现或原发疾病表现。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以对因治疗为主,预后主要取决于继发因素的性质及治疗情况。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血液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面色苍白、乏力、衰弱、食欲缺乏、肤色改变、心悸、气促、肝脾肿大、出血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药物因素、理化因素或其他疾病等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涂片、骨髓象、铁代谢检查、红细胞生存时间检测、尿常规、尿生化、毒物/药物检测
重要提醒: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继发因素能否有效去除,因此,本病一经确诊,应积极进行对因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比较少见,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报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药物毒物中毒或存在相关原发疾病者。
病因-总述: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药物因素、理化因素(接触化学及重金属类物质),以及继发于某些疾病所致。
病因-基本病因:
1、药物因素
多种药物可影响血红蛋白合成的途径,导致患者出现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常见药物包括抗结核药、氯霉素、抗肿瘤药物等。不同的药物作用机制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环丝氨酸、吡嗪酰胺等,可抑制磷酸吡哆醇及铁代谢,抑制血红素的合成,从而引起铁粒幼细胞贫血。但患者使用这些药物极少发生铁粒幼细胞贫血,一般为中等贫血,停药后症状多能减轻甚至消失。
(2)氯霉素:氯霉素是通过损伤线粒体及抑制线粒体的蛋白质,从而影响血红素合成酶的活性,导致患者出现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停药后,贫血多可恢复。
(3)抗肿瘤药物:如氮芥、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美法仑等,也可诱发铁粒幼细胞贫血,但停药后贫血多可恢复。
2、接触化学及重金属类物质
常见理化物质为铅和乙醇等。其中,铅中毒,可引起卟啉代谢紊乱,损害血红素及珠蛋白合成;而乙醇可抑制吡哆醇转变为磷酸吡哆醛,并抑制线粒体代谢,因此,严重的乙醇慢性中毒,不仅使患者出现铁粒幼细胞贫血,还会导致患者伴有叶酸缺乏表现。停止饮酒后,上述症状可减轻甚至消失。
3、继发于某些疾病
多种疾病均可导致患者出现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慢性感染、甲状腺疾病等,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正在进一步证实中。通常,原发疾病引起者,铁粒幼细胞贫血程度较轻,贫血可随原发病的好转或治愈而减轻甚至消失。
症状-总述: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者因病因不同,临床表现有所不同。除与其他类型铁粒幼细胞贫血类似的贫血表现之外,药物引起者还可伴有维生素B6缺乏的神经系统表现;毒物接触者,可伴有中毒表现;原发疾病引起者还可伴有原发疾病相关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贫血表现
通常原发疾病引起者,贫血程度较轻,患者贫血表现不明显;而药物及毒物引起者,可出现中度甚至严重贫血表现,如面色苍白、乏力、衰弱、食欲缺乏、肤色改变(皮肤呈淡柠檬黄色)、心悸、气促等。
2、其他表现
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脾大及出血倾向,后期患者可出现皮肤色素沉着。
症状-并发症: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可并发血色病、糖尿病以及心、肾、肺功能不全等。
症状-伴随症状:
1、药物引起者,还可伴有维生素B6缺乏的神经系统表现,如感觉或运动异常、抽搐、精神错乱、失眠或嗜睡、表情呆滞、易激惹等。
2、毒物接触者,可伴有中毒表现,如铅中毒引起厌食、间歇性腹痛、便秘、易怒、嗜睡、小儿发育迟缓、意识障碍、共济失调、呕吐、癫痫发作等。
3、原发疾病引起者,可伴有原发疾病相关表现,如溶血性贫血者,出现黄疸、腰痛、尿色加深、肝脾大、寒战、高热等溶血表现;类风湿关节炎者,可出现关节疼痛、关节畸形、皮下结节、眼干、口干等免疫相关表现;肿瘤引起者,可出现持续低热、消瘦、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局部疼痛等。
就医-急诊指征:
1、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表现;
2、出现尿色加深、皮肤及巩膜黄染等;
3、出现抽搐、癫痫发作等;
4、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立即去急诊科就诊,或拔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持续性面色苍白、乏力、食欲减退;
2、出现心悸、气促等表现;
3、伴嗜睡、表情呆滞;
4、伴厌食、间歇性腹痛、便秘、呕吐;
5、伴黄疸、腰痛、关节疼痛、关节畸形、消瘦等;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血液内科
病情平稳者,可去血液内科就诊。
2、急诊科
病情危重者,应去医院急诊科进行救治。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近期有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7、您喜欢喝酒吗?平时饮酒量大概是多少?
8、您的职业是什么?有接触过铅等重金属物质吗?
9、您既往有过什么疾病吗?
10、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2、我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3、需要采取什么治疗?要治疗多长时间?
4、药物治疗有效吗?需要进行手术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衰弱、食欲缺乏、肤色改变、心悸、气促、肝脾肿大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涂片、骨髓象、铁代谢检查、红细胞生存时间检测、尿常规、尿生化、毒物/药物检测、原发疾病筛查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可以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皮疹、皮肤色素沉着、出血等体征,有助于初步诊断。
2、医生通过触诊和叩诊,可以判断有无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肾区叩痛、关节疼痛、水肿、局部压痛及反跳痛等体征,可以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3、医生通过听诊,可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呼吸音异常、心脏杂音、血管杂音、啰音等异常表现,有助于病情评估。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多数患者表现为中度贫血,且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少数患者可出现重度贫血。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而白细胞及血小板一般无明显异常,对诊断具有提示作用,并且可以用于病情监测。
2、血涂片
可见幼稚红细胞、靶形、椭圆形等异形红细胞增多,部分患者可在血涂片中发现铁粒幼细胞,偶尔伴有巨幼样红细胞,对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3、骨髓象
本病患者骨髓象典型改变为红系增生明显活跃,呈病态造血现象,而粒系及巨核系正常。当铁染色时发现铁粒幼细胞增多,环状铁粒幼红细胞>15%时,具有诊断意义。
4、铁代谢检查
常用指标包括血清铁、铁蛋白、铁饱和度、总铁结合力、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等,医生可以通过分析上述指标的异常,判断患者有无铁利用不良,可以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5、红细胞生存时间检测
部分患者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提示存在病态造血可能。
6、尿常规及尿生化
由于本病患者存在色氨酸代谢异常,尿生化可出现犬尿喹啉酸和黄尿酸排泄增加,可以协助诊断。
7、毒物/药物检测
如怀疑毒物接触引起本病时,可以对患者进行血液或尿液中毒物/药物检测,必要时进行相关诊断性试验,以明确病因,指导进一步治疗。
8、其他实验室检查
由于本病的预后与病因密切相关,因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选择一些原发疾病筛查的检查手段,如病原学检查、免疫筛查、肿瘤标记物、甲状腺功能检查等,以明确患者病因。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食欲缺乏、肤色改变、心悸、气促、肝脾肿大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病史及用药史,以及血常规、血涂片、骨髓象、铁代谢检查、红细胞生存时间检测、尿常规、尿生化、毒物/药物检测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红白血病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与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均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两者较难从临床表现进行区分,主要依靠铁代谢指标进行鉴别。其中,缺铁性贫血主要表现为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而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多表现为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显著增加,而总铁结合力降低。
2、红白血病
红白血病常出现病理性铁粒幼细胞,并且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的铁代谢和慢性红白血病较为相似。但红白血病患者,在进行血象及骨髓涂片检查时,可见原始细胞明显增多,是两者鉴别的重点。
治疗-治疗原则: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的治疗以对因治疗为主,如药物引起者,应减少或停用引起本病的药物;毒物引起者,应避免继续接触铅、酒精等毒物;原发疾病引起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贫血方面,应根据患者的贫血严重程度,给予药物治疗或输血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输血治疗:本病患者应尽量避免输血,但对于贫血严重,存在心力衰竭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征象者,应在去铁治疗下,定期少量输入浓缩红细胞,以减轻贫血表现。
治疗-药物治疗:
1、维生素B6
由于本病患者多存在维生素B6和叶酸缺乏,因此,需及时补充维生素B6和叶酸,以减轻维生素B6和叶酸缺乏的相关症状。
2、雄激素
适用于贫血严重者,可暂时改善这些患者的贫血症状,常用药物有达那唑、司坦唑醇等。
3、肾上腺皮质激素
可单独使用或与雄激素联合使用,常用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但多数患者疗效不佳。
4、去铁药物
当患者体内铁负荷过重时,需采取去铁药物治疗,以减少体内铁过多堆积造成的损害,常用药物有去铁胺、去铁酮等。
治疗-相关药品:
维生素B6、叶酸、达那唑、司坦唑醇、泼尼松、地塞米松、去铁胺、去铁酮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放化疗:
1、化学药物治疗
简称化疗,是通过化学药物(细胞毒性药物)杀死或阻止癌细胞生长的一种治疗方式。若为恶性实体瘤、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疾病引起时,医生会根据肿瘤的类型、临床分期等,采取不同的化疗方案治疗原发疾病。
2、放射治疗
简称放疗,是通过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若为恶性疾病引起时,医生会根据肿瘤的类型、部位、放疗敏感度,必要时选择单独放疗或联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6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因药物或毒性物质引起者,一般通过停药或脱离毒物接触,同时辅以药物治疗,一般预后较好,贫血症状可减轻甚至消失;如因恶性肿瘤或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引起者,一般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贫血症状及出血倾向,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本病可并发血色病、糖尿病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药物或毒物引起者,经积极诊治,一般可治愈;恶性疾病引起者,则很难被治愈。
日常-总述: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应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护,避免发生跌倒等意外的发生。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定时、定量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随意加减剂量。
日常-生活管理:
1、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干净卫生,经常通风换气。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3、严重贫血者需卧床休息,抬高床头,以利于呼吸。
4、注意活动安全,避免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防止跌倒等意外的发生。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到医院复查,定期进行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以判断病情的变化,并评估预后的情况。
饮食调理:
患者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饮食调理,保证营养均衡,促进疾病的恢复。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均衡营养,提高抵抗力。
2、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等,以补充各种维生素,调节生理功能,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
3、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宜选用奶类、蛋类、肝类、豆制品及瘦肉等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
4、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鸭血、瘦肉、黑木耳、菠菜等,以改善贫血的情况。
5、适当摄入具有补血作用的食物,如大枣、阿胶等。
饮食禁忌:
1、患者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
2、贫血患者应少食含盐量较高的食物,避免出现水肿,导致血液黏稠度进一步降低,从而加重贫血。
3、忌烟忌酒。
4、尽量避免生冷、油腻的食物。
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化学及重金属类物质,尤其是铅及乙醇。
2、避免使用异烟肼、吡嗪酰胺、氯霉素、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药物,若因治疗需要而必须使用时,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血常规。
3、积极治疗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慢性感染等各种原发性疾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