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疾病英文名称: acute purulent meningitis疾病概...
养生
疾病名称: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疾病英文名称: acute purulent meningitis
疾病概述: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acute purulent meningitis)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本病由各种不同化脓细菌感染软脑膜和蛛网膜引起。临床上常有高热、畏寒、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烦躁、惊厥、昏迷等症状。具有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等特点。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颅脑
常见症状: 高热、畏寒、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烦躁、惊厥、昏迷、中毒面容、颈项强直
主要病因: 因软脑膜和蛛网膜感染化脓细菌导致
检查项目: 脑脊液检查、血培养、血常规、皮肤淤点涂片、X线检查、CT检查、MRI、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脑血管造影、超声检查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国内暂无权威的该疾病发病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死亡率:
成人化脓性脑膜炎死亡率大约20%~40%,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死亡率约为15%~5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总述: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是是由于软脑膜和蛛网膜受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常见病原体有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变形杆菌等。细菌的主要感染途径为血行感染,其次为邻近感染的直接扩散,或外伤、医源性等直接污染。
症状-总述:
各种病原菌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具有共同点,主要为起病急、高热、畏寒、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烦躁、惊厥、昏迷、中毒面容、颈项强直、婴儿囟门饱满隆起等。
症状-典型症状:
1、流行性脑膜炎
多于2~4月份发病,患者以学龄前儿童为多见。早期即可出现皮肤淤点或淤斑,其直径多在2mm以上,病后3~5天常有口周与前鼻孔周围的单纯疱疹。
2、肺炎球菌性脑膜炎
多见于2岁以内的幼儿或50岁以上的成人,常伴有肺部炎症或中耳炎。
3、流行性感冒杆菌性脑膜炎
多见于2岁以内的幼儿,起病较上述两型稍缓,疾病早期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比较明显。
4、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脑膜炎
常伴有皮肤化脓性感染,如毛囊炎等,部分病例于疾病早期可见有猩红热或荨麻疹样皮疹。
5、绿脓杆菌性脑膜炎
多见于颅脑外伤的病例,亦可因腰椎穿刺或腰椎麻醉时消毒不严而污染所致,病程进展较缓。
症状-并发症:
本病患者可出现脑梗死、脑水肿和脑室炎、迷路炎等并发症。
就医-急诊指征:
1、高热、畏寒、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
2、烦躁、惊厥、昏迷。
3、颈项强直。
4、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根据患者病情可能会转诊至神经内科行专科治疗。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应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回家后该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高热、畏寒、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烦躁、惊厥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检查。医生会先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而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查、血培养、血常规、皮肤淤点涂片、X线检查、CT检查、MRI、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脑血管造影、超声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容、意识等,测量患者体温、心率、血压。本病患者可表现急性病容,体温38℃~40℃以上,可能有意识障碍或轻度昏迷。
2、医生还会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早期可出现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发硬,Kernig征阳性、Babinski征阳性,而局灶性神经体征少见。婴幼儿颈项强直常不明显,常表现为前囟饱满、角弓反张或周期性呼吸。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
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外观混浊,呈米汤样或脓性,细胞数增至1.0×107/L以上,以中性多核细胞为主,蛋白增高,糖减少,涂片或培养能找到相应的致病菌,有确定病原的价值,疾病早期或滥用抗生素者脑脊液可不典型。
2、血培养
血培养阳性,具有确定病原菌的价值。
3、血常规
白细胞明显增多,以中性多核细胞为主,但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脑膜炎时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稍低,但有明显左移现象,且有中毒颗粒出现。
4、皮肤淤点涂片
对流行性脑膜炎患者,尚可做皮肤淤点涂片检查,可找到脑膜炎双球菌。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如无并发症,X线检查无异常所见。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有脑积水时,可见患儿的颅缝增宽。
2、CT检查
若无并发症,通常88%患者CT平扫无异常所见。少部分患者CT平扫可见基底池和脑沟的正常形态消失,变成等密度,这是由于炎性渗出物填充脑池和脑沟所致。约40%~50%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CT增强扫描可见脑膜强化。脑膜炎所致的脑积水可以引起脑室扩大;弥漫性脑水肿可以引起脑室缩小。儿童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可并发硬膜下积液,表现为脑外新月形低密度区。少部分成人患者并发硬膜下积液,尽管感染性积液常显示环形强化,但是通常CT不能将无菌性积液和感染性积液鉴别开来。脑膜炎并发脑静脉窦血栓时,增强CT可见到典型的“空三角”征,此征象由增强的血流和血管壁与不增强的血栓共同组成。CT还可以显示出血性脑静脉梗塞、脑炎或脑胀肿。
3、MRI(核磁共振)
MRI平扫通常不能发现脑膜炎患者脑基底池消失。注入造影剂后,可见脑膜弥漫性强化。在显示脑膜强化方面,MRI较CT敏感。急性期细菌性脑膜炎MRI脑膜强化通常表现为光滑的软脑膜增强,并向脑沟中深入,少数软脑膜增强显示为小结节状或局限性脑膜增厚。MRI显示脑膜炎早期并发症较CT敏感。新生儿脑膜炎特别容易出现脑积水、脑室炎、脑梗死、硬膜下积液及脑脓肿等并发症。成人化脓性脑膜炎也可见硬膜下积液和蛛网膜粘连。
4、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
本检查能清楚显示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脑静脉梗塞通常位于皮层下上矢状窦旁、脑干或颞叶,分别由上矢状窦、直窦或Galen静脉、Labbe静脉或横窦/乙状窦的血栓所致。
5、脑血管造影
当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血管性并发症时,可行X线脑血管造影检查。
6、超声检查
脑超声检查可用于新生儿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
7、放射性核素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放射性核素可用于脑膜炎、脑积水的诊断。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由于脑血流量增加,TCD可以发现脑血流速度增高。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既往病史,以及高热、畏寒、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烦躁、惊厥、昏迷等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一旦确立诊断,应立刻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以控制细菌感染,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必要时还可使用脱水剂和皮质类固醇激素。
治疗-一般治疗: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加强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治疗-药物治疗:
1、抗菌药
对致病菌明确者,应针对致病菌选用药物,致病菌不明确者,按一般发病规律选用抗生素。
2、其他
对颅内压增高者,应给予脱水药,如甘露醇,并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如地塞米松,以减轻炎症反应和脑水肿。如全身用药疗效不佳,可结合应用鞘内注射用药。
治疗-相关药品:
甘露醇、地塞米松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不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患者是否及时治疗、是否出现并发症等有关。患若者伴有脑梗死、脑水肿和脑室炎,则预后较差。在儿童脑膜炎中,后遗由迷路炎引起的听力损害较常见。
预后-危害性:
可出现脑梗死、脑水肿、脑室炎、迷路炎等并发症,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治愈性:
本病患者可通过及时且正规的治疗,实现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数据统计。
预后-后遗症:
在儿童脑膜炎中,后遗由迷路炎引起的听力损害较常见。
日常-总述:
在恢复期间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同时,加强日常生活护理,遵医嘱用药,注意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定期复诊,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常出现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同时可有脑膜刺激征,病情严重,很多患者会产生恐惧、焦虑、烦躁等情绪。
2、护理措施
(1)患者自身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树立积极抗病的决心,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2)家属应多关心和体贴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早日康复。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用量,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若出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
日常-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定期通风,保持室内合适的温湿度。
2、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
3、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避免受寒引发感冒。
4、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手、洗澡和换洗衣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长期卧床者应给予柔软舒适的床垫,并定时给患者翻身(一般为每2小时翻身1次),也可在受压部位及骨突处贴减压贴进行保护,防止压疮。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血常规、血培养、脑脊液检查等。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保证能量供给,可食用一些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易消化食物,如奶类、蛋类、肝类、豆制品和去骨鱼及瘦肉等。
2、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食物,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饮食禁忌:
1、禁烟限酒,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2、尽量避免饮用浓茶、咖啡、功能饮料等刺激神经的饮品。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有助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预防。
1、勤洗手
勤洗手有助于防止细菌传播,尤其是饭前便后。在公共场所待过一段时间或者抚摸动物后,注意彻底洗手。
2、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要和任何人分享饮料、食物、吸管、餐具、唇膏或牙刷等。家长注意教导孩子避免分享这些物品。
3、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平时注意休息,有规律地锻炼身体,健康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如果近距离有人打喷嚏、咳嗽应及时避开;自己咳嗽或打喷嚏时,一定要捂住嘴和鼻子,以免传染给他人。
4、注射正规的疫苗
注射正规的疫苗也有助于预防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疫苗包括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等。
相关疫苗:
1、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儿童从大约2个月大开始定期接种此疫苗,这种疫苗也用于一些成年人,如镰状细胞病、艾滋病患者以及进行脾脏切除的患者。
2、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这种疫苗是2岁以下儿童常规免疫计划的一部分,对于2~5岁之间有肺炎球菌疾病高风险的儿童,如患有慢性心脏、肺部疾病或癌症的儿童建议增加剂量。
3、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年长儿童和成人均可以接种这种疫苗,特别是免疫力低下或患有心脏病、糖尿病、65岁以上的老年人等,以避免肺炎球菌感染。
4、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
该疫苗可用于预防脑膜炎,疾控中心建议对11~12岁的儿童进行单剂量注射,并在16岁时进行加强注射。此外,未接种此疫苗的健康成年人也可接种。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