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acute colonic pseudo-obst...
养生
疾病名称: 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acute colonic pseudo-obstruction syndrome
疾病别名: ogilvie综合征、急性假性结肠梗阻
疾病概述:
急性结肠假性梗阻(acute colonic pseudo obstruction syndrome)又称ogilvie综合征,是一类无机械性梗阻的功能性结肠梗阻性疾病。其临床表现酷似机械性结肠梗阻症状,结肠明显充气、扩张,临床上以腹痛、腹胀、便秘、呕吐为主要表现。本病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经积极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恢复。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肠
常见症状: 腹胀、腹痛、便秘、恶心、呕吐
主要病因: 多数为继发性,常继发于心血管疾病、严重创伤、腹部大手术后、重度感染等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检查、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消化道钡剂造影、腹部CT、病理检查、结肠镜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肠穿孔,甚至死亡。因此出现进行性加剧的腹胀、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病因-总述:
少数患者无明显病因,属于特发性疾病(约占5%);多数为继发性,常继发于心血管疾病、严重创伤、腹部大手术后、重度感染、呼吸道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性疾病及药物反应等。近年有文献报道,剖宫产、自然分娩和骨科手术亦是引起本病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病因-危险因素:
1、常发于久病和长期卧床患者。
2、严重创伤及大手术后。
3、妊娠或人工流产。
4、严重感染及免疫抑制者,患有心血管疾病者。
症状-总述:
本病常见症状有腹胀、腹痛、便秘、恶心、呕吐、厌食等。早期仅表现为腹胀,腹胀常迅速发生,进行性加剧,腹胀明显时还会引起呼吸困难。
症状-典型症状:
1、腹胀
腹胀是本病的常见症状,其中大部分表现为无痛性、广泛性的对称腹胀,迅速发生且呈进行性加重,腹胀明显时可引起呼吸困难。
2、腹痛
少数病例会伴有痉挛性腹痛,多见于全腹部或仅限于下腹部。
3、便秘
仅个别病例伴有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多数表现为排便减少或便秘。
4、全身症状
恶心、呕吐、厌食等,发热较多见于伴肠缺血或穿孔者。
症状-并发症: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结肠扩张进行性加重,可并发肠浆膜层破裂,黏膜缺血、坏死及肠穿孔。
就医-急诊指征:
1、腹胀进行性加剧,并出现剧烈腹痛。
2、出现其他危急情况。
以上均需及时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有反复发作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经常腹泻或便秘。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到急诊科就诊。
2、反复发作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者请到消化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尽量让家人或朋友陪同就医。
2、身着穿脱方便、宽松的衣物,便于医生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或既往有相关疾病病史,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哪些症状?
2、您曾经有去医院就诊吗?做过什么检查?
3、您最近有吃什么药物吗?
4、您有糖尿病或者其他疾病史吗?
5、您腹部有受过伤吗?做过手术吗?
6、您有没有便秘?大便多久一次?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出现这些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需要进行什么检查?
3、我的病情严重吗?需要手术吗?
4、我如果进行手术会有什么后遗症吗?
5、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治愈后容易复发吗?
6、日常中我需要注意什么?饮食有禁忌吗?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首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情轻重。之后可能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血生化检查以及腹部平片检查,必要时行结肠镜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着重对患者进行腹部检查,可见患者腹部高度膨隆,有时见结肠肠型。结肠明显扩张时叩诊呈鼓音,可出现压痛,但无腹膜炎的典型改变。肠鸣音可正常,也可亢进或高调,亦可减弱或消失,但气过水声少见。结肠缺血穿孔时,有腹膜炎体征或右下腹压痛。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多提示肠缺血穿孔。
2、血生化检查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可有助于病因的追查。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学检查:医生会在结肠镜下取少许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其结果可见肌细胞空泡变性和肌层纤维化(平滑肌型或神经细胞膨大),神经丛细胞浸润,轴索边性、减少(神经型)。
检查-其他检查:
结肠镜检查:不仅可除外机械性结肠梗阻,而且可同时吸尽结肠内积气、积液,达到减压治疗目的,必要情况下可进行黏膜组织活检的标本采集。但疑有结肠坏死、穿孔者也同样禁用。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腹部平片特征性改变是结肠分段扩张,此征象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消化道钡剂造影
可排除机械性肠梗阻,有利于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可发现钡剂通过延缓,肠管扩张,结肠、直肠积气明显,有时显示有液平段或肠黏膜充盈缺损。但对于怀疑有结肠坏死、穿孔者禁止使用。
3、腹部CT
CT扫描可准确判断有无机械性梗阻。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如腹部外科手术史、创伤史),临床表现(如反复发作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便秘等),结合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结肠镜检查,一般可作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机械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缺血性肠梗阻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机械性肠梗阻
有不同程度的绞痛过程,肠鸣音高调亢进,腹平片梗阻近心端肠管扩张,有多个气液平面,远心端空虚不充气可鉴别。
2、麻痹性肠梗阻
常有明确原因,而且全腹胀、腹痛轻、肠鸣音消失。腹平片呈胃肠道广泛充气扩张,大小肠多个液平面,充气肠曲间隔增宽,腹脂线模糊甚至消失。
3、缺血性肠梗阻
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肠管缺血所致。表现为先痉挛后麻痹的肠梗阻临床和X线征象。多见于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少数可见于腹腔手术后。特点是起病急、发展快、累及范围广,多包括小肠在内,且可有血便。必要时作选择性动脉造影,以帮助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综合征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明确诊断,以减低死亡率。对于早期和轻症患者,可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疗效较佳。经内科积极治疗无效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2、患者应经常变换体位,有利于气体的排出。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生素
可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细菌异位感染,重点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治疗。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有毒性反应、变态反应、二重感染、细菌对药物耐药性产生或增强等。
2、促进肠蠕动药
可以促进结肠蠕动,常用的药物有西沙必利、胃复安、新斯的明等。
3、其他
奥曲肽为生长抑素的衍生物,通过减少肠道消化液的分泌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腹胀症状。
治疗-相关药品:
西沙必利、胃复安、新斯的明、奥曲肽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合并缺血、穿孔,且药物和内镜减压无效的患者,需手术治疗。
1、盲肠造瘘
通过小切口或腹腔镜进行盲肠造瘘,可有效对结肠减压。
2、肠切除
肠切除范围依受累肠段而定。
治疗-其他治疗:
肠镜治疗:经内镜腔置入导丝,然后在透视指引下,将减压管在导丝的引导下置入结肠,可以有效地进行减压。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综合征的预后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有关。如诊断及时、处理恰当,预后一般较好;若诊断延误,处理不当,有可能并发肠穿孔,死亡率将随之增加。
预后-危害性:
本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肠穿孔,严重时可引发患者死亡。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如诊断及时,处理恰当,多数患者可以恢复。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心理的调理,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还应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由于对疾病及预后的认知不足可能会感到恐惧或焦虑。
2、护理措施
(1)患者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饱满的信心面对疾病。
(2)家属应与患者进行沟通,缓解其心理压力,帮助其保持愉快心态,争取早日恢复。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服药。
2、服用抗生素者,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有无过敏反应的发生。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应进行肛门功能训练,保持身心放松。吸气时收缩肛门并保持3秒以上;呼气时缓慢放松,每日3次,每次20~30下;下蹲时放松肛门;站立时用力缩紧肛门(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无论有无便意都按时排便。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可遵医嘱在床上主动、被动运动,翻身。家属可协助术后患者坐起、下床活动。一般情况较差或生命体征不平稳者,则适当增加床上活动量,病情允许则尽早下床活动。
2、术后患者待肠道蠕动恢复后,可以饮水、进少量流质饮食,逐步增加到全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再逐步恢复到普通饮食。
3、术后放置引流管者应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出现扭曲、打折。
4、家属应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脱落,若切口有渗血、渗液或敷料被污染,应及时告诉医生。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无特异性饮食要求。家属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结合饮食习惯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保证每天的营养摄入均衡,尽量食用清淡、维生素含量高以及易消化的食物。
饮食建议:
1、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多饮用温水。
2、在主食方面可适当吃一些玉米、土豆和麦芽等。
3、多吃鱼肉、鸡蛋等,补充优质蛋白。
4、在烹饪方法方面主要以清蒸和水煮为主,有利于患者对食物的消化。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等重口味食物。
2、日常饮食中需特别注意避免暴饮暴食,不要在一餐中摄入大量的高脂肪类食品。
3、忌食腌制品、酒、浓茶。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日常应做好自我防护,避免腹部创伤。
2、有原发病的人群,应遵照医嘱积极治疗原发病。
3、老年人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慢走等,以增强身体素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