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甲分离疾病英文名称: onycholysis疾病概述: 甲分离(onycholsis)又...
养生
疾病名称: 甲分离
疾病英文名称: onycholysis
疾病概述:
甲分离(onycholsis)又称甲剥离,是指甲板(即通常说的指甲盖)由游离缘起逐渐和甲床(指甲盖下面的组织)分离而不脱落。本病往往由于银屑病、慢性湿疹、甲下寻常疣将甲板顶起,也可发生于多汗症、接触性皮炎、甲床炎、甲癣等皮肤病。甲分离一般从游离缘开始,逐渐向甲近心端发展,甲板成白色或淡黄色。本病可由真菌感染引起,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传播给他人或感染自己身体其他部位。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患者发病可能跟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甲部
常见症状: 甲板与甲床分离、甲板颜色异常、分离处有碎屑
主要病因: 发生于某些疾病或由感染、慢性刺激、外伤等原因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查、真菌镜检、真菌培养
重要提醒: 日常应注意保持甲部卫生,避免发生感染。
流行病学-传染性:
部分由微生物感染导致的甲分离可能具有传染性,如甲癣可发生接触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该病暂无权威的发病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多见于成人,女性较男性多见。
病因-总述:
甲分离见于多种疾病,如多汗症、银屑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外伤、感染、慢性刺激等也可能引起甲分离。另外,还有一些甲分离的病因不明。
病因-基本病因:
1、疾病
(1)甲分离可发生于多汗症、接触性皮炎、银屑病、甲床炎、慢性湿疹、化脓性肉芽肿、天疱疮、大疱性表皮松解症、黄甲综合征等皮肤病。
(2)甲分离也可发生于甲状腺功能降低、甲状腺功能亢进、外周血液循环障碍等多种全身性疾病。
(3)一些遗传性疾病也可能发生甲分离,如外胚层发育不良以及遗传性部分甲分离。
2、药物
某些药物(如应用去甲金霉素或四环素治疗中发生日光性甲分离),或在光化学疗法中口服补骨脂素衍生物而引起甲分离。
3、环境因素
(1)外伤(急性意外损伤、甲下血肿、慢性职业性损伤、修甲、剔甲癖)、慢性刺激、局部外用化学制剂或指甲油(含甲醛的衍生物),或手指长期浸泡在肥皂水及热水里,可引起甲分离。
(2)局部外用化学制剂,如溶剂、杀虫剂和含有酚或福尔马林的甲化妆品(甲硬化剂),也可引起甲分离。
4、感染
细菌、真菌、病毒(疱疹病毒)感染也可致本病。
5、其他
有些病例的病因不明或是一种先天异常。
症状-总述:
从外观上可看到甲板与甲床分离,分离的甲板呈白色或淡黄色,部分患者在甲床处还可见到一些碎屑,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甲部表现
(1)主要表现为甲板与甲床在甲缘处分离,可以清晰地看到甲板与甲床分离的分离线。
(2)甲板开始于甲游离缘分离,逐渐向甲近心端发展,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
(3)分离的甲板呈白色或淡黄色,与下面甲床之间常常充填角质碎屑。剥离区域由于微生物定植或血液外渗可出现色素沉着。
(4)指甲的生长速度不受影响,常常数月后分离的甲板可重新与甲床自行结合。是否能自行结合还与其原发病有关。
2、原发病表现
银屑病和甲真菌病发生甲分离时,甲床处可有许多角质及污秽物;多汗症患者在局部或全身有出汗多的表现。
症状-并发症:
一些非感染引起的甲分离,若长时间不干预,可能会发生感染。
就医-门诊指征:
1、发现甲板与甲床严重分离;
2、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到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4、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7、您吸烟吗?吸多久了?平均每天吸多少?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发现自己有甲分离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然后可能会建议进行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查、真菌镜检、真菌培养等检查来明确病因。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甲部的损害情况,了解分离的程度、涉及甲的数量,以及是否有其他皮损;若怀疑为系统性疾病,医生还可能会检查是否有其他异常的体征。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指标结果,可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有细菌、病毒感染。
2、真菌镜检
(1)检查方法:医生会使用相应的器械刮取足量的甲屑,制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2)检查意义:真菌镜检是诊断甲真菌病的方法之一。皮肤癣菌可见分枝分隔的菌丝或呈关节样菌丝。酵母菌如念珠菌可见芽生孢子和假菌丝。其他霉菌往往可见形态不规则的菌丝或孢子。
3、真菌培养
真菌培养是诊断甲真菌病的方法之一。培养结果如为皮肤癣菌,即可确诊为甲真菌病。
4、甲状腺功能检查
怀疑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时,医生可能会建议检查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总甲状腺素(TT4)、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等指标是否正常。
诊断-诊断原则:
甲分离的表现较易判断,通过简单的视诊即可明确。若要确定引起甲分离的病因,则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其他的症状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来综合判断。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本病时应积极寻找并治疗原发病;另外,防止甲下感染以及暴露的甲床出现角质化,常常发生在甲床过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这种情况能阻止甲板和甲床重新结合。
治疗-一般治疗:
尽量修剪掉已经分离的甲板有助于疾病痊愈。
治疗-药物治疗:
对于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甲分离,可使用一些抗真菌药物,如阿莫罗芬、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
治疗-相关药品:
莫罗芬、伊曲康唑、特比萘芬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跟引起甲分离的原因密切相关,一般预后较好。部分患者的甲分离可能会自行恢复。
预后-危害性:
1、甲板与甲床长时间分离的话,容易发生感染,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症状。
2、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甲分离,还可能会传染。
预后-自愈性:
部分患者的甲分离可能会自行恢复。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的治疗,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控制。
日常-总述:
用药时应严格遵守医嘱;日常应注意对甲部的保护,不要长时间浸泡于液体中,避免接触腐蚀性物品;同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勿擅自停用或改变药物剂量,避免滥用药物。
日常-生活管理:
1、避免长时间接触酸、碱、有机溶剂或洗涤剂,长期接触水或有机溶剂者,应戴棉质内衬的乳胶手套。
2、使用清水或刺激性小的清洁用品清洗甲部。
3、可使用润肤霜,保持局部皮肤湿润,有利于维持正常皮肤屏障功能。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戒烟。
5、根据天气增添衣物,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饮食调理:
饮食上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影响疾病康复。同时合理搭配其他健康饮食,有助于疾病康复。
饮食建议:
饮食均衡,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主要是蔬菜和水果,比如胡萝卜、番茄、柿子、西蓝花、菠菜、莴苣、青豌豆、橙子、杏、红薯等。
饮食禁忌:
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减少长时间接触酸、碱、有机溶剂或洗涤剂的频率,如必须接触,应戴棉质内衬的乳胶手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