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假性粒细胞减少症疾病英文名称: pseudoneutropenia疾病别名: 假性中性粒...
养生
疾病名称: 假性粒细胞减少症
疾病英文名称: pseudoneutropenia
疾病别名: 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转移性粒细胞减少症
疾病概述:
假性粒细胞减少症(pseudoneutropenia),又称为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转移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分布于边缘池而外周血中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少见病症。本病主要由于过敏、病毒感染、溶血、疟疾、药物、运动、精神紧张等因素所致。正常人体中,粒细胞一半存在于血循环(循环池)中,另一半附着在血管壁(边缘池)上,当患者存在上述病因时,就有可能使循环池中的粒细胞易于黏附在血管壁上,于是便出现了假性粒细胞减少症,实际上外周血中粒细胞绝对值并没有减少。部分患者可无明显不适,在体检中被发现;另一部分患者有可能出现发热、畏寒、寒战、乏力、等感染表现,以及原发疾病表现。假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以对症和对因治疗为主。大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血液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发热、畏寒、寒战、乏力、头昏、失眠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过敏、病毒感染、溶血、疟疾、药物、运动、精神紧张等因素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沉、骨髓象、运动试验、肾上腺素试验、病原学检查
重要提醒: 假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出现感染时,应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由于原发疾病引起者,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流行病学-传染性:
假性粒细胞减少症本身无传染性,但由于疟疾等病原体感染时,疟疾有可能通过蚊虫叮咬、血液、母婴垂直等方式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假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上比较少见,暂无确切发病率报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过敏、病毒感染者。
病因-总述:
假性粒细胞减少症主要由于过敏、病毒感染、溶血、疟疾、药物(如炎琥宁、奥氮平、利司培酮等)、运动、精神紧张等因素所致。当患者存在上述病因时,就有可能激活白细胞黏附分子,使得循环池中的粒细胞更容易黏附在血管壁上,从而发病。
症状-总述:
假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病情轻重不一,病情较轻者可无明显不适。病情较重者,可出现急性发作或慢性发作,但出现严重感染者较为少见,急性发作时,主要表现为高热、畏寒、寒战等感染表现;慢性发作时,通常表现为低热、头昏、失眠、乏力等。另外,由于原发疾病引起者,还可以存在原发疾病表现,如过敏、溶血、疟疾等相关表现。
症状-并发症:
假性粒细胞减少症可并发菌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感染相关并发症。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患者(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开始发热的?最高到多少度?服药后可降至正常吗?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平时身体怎么样?
6、最近有没有剧烈运动或者情绪起伏很大?
7、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这是什么病啊?
2、症状还会加重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会有后遗症吗?
7、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发热、畏寒、寒战、乏力、头昏、失眠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沉、骨髓象、运动试验、肾上腺素试验、病原学检查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检查患者有无皮疹、皮肤黏膜出血、扁桃体肿大、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黄疸、腹部压痛及反跳痛等体征,有助于初步诊断。
2、医生通过叩诊和听诊,可以判断患者有无呼吸音异常、胸膜摩擦音、啰音、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肾区叩痛、心脏杂音等心肺腹受累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患者多表现为白细胞减少,以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甚至中性粒细胞无法测出,不同时间,多次检测,中性粒细胞计数可存在一定波动,但多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而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等一般无明显异常,对诊断具有提示作用。另外,医生通过观察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以初步判断有无过敏、寄生虫感染等。
2、血沉
对于有无炎症及活动性病变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是一项非特异性指标。
3、骨髓象
由于患者多表现为白细胞减少,临床容易误诊为急性白血病,因此,往往需要通过骨髓检查,进行相关的鉴别诊断。
4、运动试验
若患者运动前血常规显示粒细胞减少,而在运动后,血常规出现粒细胞增多或恢复正常,具有诊断价值。
5、肾上腺素试验
对怀疑本病者,可以进行肾上腺素试验。试验方法是在患者皮下注射少量肾上腺素,并在注射前,以及注射后5、10、15、30分钟分别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若注射后,粒细胞恢复至正常,可明确诊断。
6、病原学检查
对于存在感染征象者,应进行病原学检查,确定病原体种类,以指导后续治疗。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选择超声、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判断有无感染及严重程度。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发热、畏寒、寒战、乏力、头昏、失眠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沉、骨髓象、运动试验、肾上腺素试验、病原学检查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假性粒细胞减少症,如无明显不适,可不予特殊处理。存在感染者,应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由原发疾病引起者,应进行对因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1、出现发热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退热药物,适当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粒细胞严重缺乏时,必要时可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升白药物治疗。
3、继发细菌感染者,首先应使用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肟等。之后根据细菌种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过于紧张、激动等。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无需特殊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病情,使用药物进行对因或对症处理。
治疗-相关药品:
阿昔洛韦、拉米夫定、利巴韦林、氯喹、青蒿琥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肟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假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假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大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良好;少数出现严重感染者,预后不佳。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畏寒、寒战、乏力、头昏、失眠等不适,影响生活质量。
2、本病可并发菌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感染相关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随着病因的去除,一般可治愈;少数出现严重感染者,较难被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控制病情,防止出现感染并发症。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畏寒、寒战、乏力、头昏、失眠等不适,影响生活质量,且本病患者多为小儿,患儿可能会因此产生害怕的心理,变得烦躁易怒,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2、护理措施
家属应多关注患者的状态,特别对于小儿患者,可用温和浅显的语言为患儿解释病情,消除患儿的紧张与害怕,鼓励患儿增强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若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及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5、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6、及时随天气变化添减衣物,在严寒或者酷暑天气尽量减少出门。
7、尽早进行过敏原筛查,日常避免接触致敏物质。
8、对于患有疟疾的患者,应注意适当隔离,及时消毒患者的用具,防止疾病传播。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家属应为患者准备营养丰富、清淡的饮食。
2、建议选取优质蛋白质,如瘦肉。
3、适量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4、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定时定量进餐。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忌不洁食物。
3、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保持平和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2、尽早进行过敏原筛查,日常避免接触致敏物质。
3、注意保护自我,积极防治病毒感染、疟疾等。
4、严格遵医嘱服药,特别是炎琥宁、奥氮平、利司培酮等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咨询医生。
5、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散步等运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