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碱烧伤疾病概述: 碱烧伤是碱性物质接触人体组织造成的损伤。常见致伤的碱性物质有氢氧化钠、...
养生
疾病名称: 碱烧伤
疾病概述:
碱烧伤是碱性物质接触人体组织造成的损伤。常见致伤的碱性物质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石灰和氨水等。碱性物质具有腐蚀力、穿透力及弥散力,会对组织造成损害。碱烧伤患者可出现皮肤创伤、眼烧伤、呼吸道烧伤等症状。在治疗碱烧伤患者时应立即脱去污染衣物并用大量流动清水长时间冲洗,如有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或进行性呼吸困难应作气管切开,然后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适当的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烧伤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皮肤创伤、眼烧伤、呼吸道烧伤
主要病因: 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石灰和氨水等物质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生化、X线、CT
重要提醒: 本病会对组织造成损害,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不良预后,患者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临床分类:
根据致伤的物质可以分为:
1、苛性碱烧伤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是碱性物质中对皮肤损害最大的碱类,称为苛性碱,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
2、石灰烧伤
生石灰即氧化钙,有强烈的吸水性,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
3、氨水烧伤
氨是一刺激性气体,恶臭,溶于水后成氢氧化铵,碱性,通常称为氨水。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生活、工作中接触碱性物质机会较多的人群(如工人)发生碱烧伤的风险高。
病因-总述:
常见的致伤的碱性物质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石灰和氨水等。碱性物质具有腐蚀力、穿透力及弥散力,不论是蒸汽、溶液或是固体、粉尘,均可造成烧伤。
病因-基本病因:
碱不仅吸收组织水分,使细胞脱水而坏死,并产热加重损伤,并且能结合组织蛋白,生成碱性变性蛋白化合物。碱性变性蛋白化合物易于溶解,进一步作用于正常的组织蛋白,致使病变向纵深发展,同时它还能皂化脂肪,皂化时产生的热量可使深层组织继续坏死。
症状-总述:
碱烧伤患者的症状与碱性物质的性质、碱性物质的浓度、烧伤的位置、接触时间等因素有关。患者可有皮肤创伤、眼烧伤、呼吸道烧伤等情况。
症状-典型症状:
1、苛性碱烧伤
(1)刺痛强烈,溶解性坏死使创面继续加深,焦痂软,呈“烂豆腐”状,感染后易并发创面脓毒症。指甲接触苛性碱后会变薄,失去光泽,使指甲扁平以致匙甲。稀薄溶液的接触可使皮肤干燥、皲裂、脱皮。
(2)苛性碱的蒸汽对眼和上呼吸道刺激性强烈,可引起眼和上呼吸道烧伤。
2、石灰烧伤
可引起皮肤的碱烧伤和热烧伤。烧伤创面较干燥,呈褐色,有痛感,创面上往往残存有生石灰。
3、氨水烧伤
(1)与黏膜、皮肤较长时间的接触可造成浅度烧伤。
(2)氨水极易挥发释放出氨。吸入高浓度氨后可产生急性喉头水肿、喉痉挛而窒息。氨吸入后可下达肺泡,造成严重的下呼吸道烧伤。轻度的表现为声音嘶哑、呼吸增快、口鼻分泌物增加,严重的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增快,大量分泌物,指端、口唇发绀。
症状-并发症:
1、患者的皮损感染后可并发创面脓毒症。
2、氨水呼吸道烧伤后微末脱落,易导致患者窒息死亡。
3、呼吸道烧伤后可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大泡甚至肺脓肿出现。
4、误服苛性碱可导致食管穿孔、胃穿孔等情况。
5、碱烧伤创面深,损伤组织容量大,容易导致休克。
就医-家庭处理:
1、迅速脱去或剪去污染衣物。
2、立即用大量清水长时间冲洗,冲洗时间越早、越长效果越好,应使表面碱性物质完全去除。
3、生石灰烧伤时注意先将石灰粉擦拭干净,再用大量流动水长时间冲洗创面。
4、眼烧伤患者也要进行冲洗。
5、如误服苛性碱,可用小量橄榄油、醋酸或食用醋、柠檬汁口服。
就医-急诊指征:
1、皮肤大片碱烧伤。
2、眼睛烧伤。
3、吸入碱性气体后呼吸困难,口唇发绀。
4、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碱烧伤后应立即到急诊科就诊,根据病情可能会转诊至烧伤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前往就诊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平静的状态,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奔波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3、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4、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什么时候出现的这种情况?
3、您的症状有没有加重?
4、您接触的什么物质?什么时候接触的?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3、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接触碱性物质并出现皮肤创伤、眼烧伤、呼吸道烧伤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询问患者碱性物质接触情况,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初步观察患者情况,之后可能会根据情况选择血常规、生化、X线、CT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询问患者病史后迅速观察患者情况,了解损伤的位置、程度等信息,然后迅速进行处理。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医生可能会进行血常规、生化等检查,了解患者有无感染、贫血、酸碱平衡紊乱、离子减少等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呼吸道烧伤患者可能需要进行X线或CT检查,明确呼吸道烧伤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碱性物质接触的情况,比如碱性物质的性质、接触部位、接触时间、是否进行处理等,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迅速做出诊断并进行治疗。
治疗-治疗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碱烧伤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治疗。医生会去除污染衣物,并用清水冲洗烧伤部位,如有呼吸道烧伤可能需要气管切开,然后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治疗-一般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适当的液体复苏,补液情况与患者病情有关。
治疗-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具体请以医嘱为准,在此仅作为介绍。
1、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有助于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及减少分泌物。
2、医生可能会选择抗生素防治感染。
治疗-相关药品:
地塞米松
治疗-手术治疗:
1、进行创面处理
碱烧伤通常为深度烧伤,需要通过手术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植皮封闭创面。
2、前房穿刺
眼烧伤患者如有必要可进行前房穿刺。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迅速脱去或剪去污染衣物。
2、立即用大量清水长时间冲洗,冲洗时间越早、越长效果越好,应使表面碱性物质完全去除。
3、冲洗后也可用弱酸湿敷中和,如醋酸、硼酸。然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
4、如果患者存在呼吸道烧伤,应注意维持气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可于适当的时间通过气管切开后冲洗气道,吸引脱落的坏死黏膜及伪膜。
5、生石灰烧伤时注意先将石灰粉擦拭干净,再用大量流动水长时间冲洗创面。
6、眼烧伤患者也要进行冲洗。
7、必要时使用呼吸机。
8、如误服苛性碱,可用小量橄榄油、醋酸或食用醋、柠檬汁口服,如有胃穿孔需立即手术。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与患者的病情、治疗时机有关。如果烧伤程度轻、治疗及时,通常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如果损伤眼睛、呼吸道,可导致相应部位损伤,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失明甚至死亡。
预后-危害性:
碱烧伤会引起疼痛,破坏组织,导致皮损、呼吸道损害、食管穿孔、胃穿孔甚至休克等情况,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预后-治愈性:
部分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日常-总述:
碱烧伤的患者需要克服内心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科学有效的护理有利于帮助患者尽快康复,稳定治疗效果。遵医嘱按时复诊,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碱烧伤患者多伴有剧烈疼痛,可有皮肤、眼睛、呼吸道的损害,可能会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多与患者交谈,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恐惧和忧虑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可看电视、读报、听音乐,分散注意力,转移焦虑情绪,放松心情,克服恐惧心理。
日常-用药护理:
1、严格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注意用药时间、顺序。
2、用药期间如有皮肤烧灼感、瘙痒、红肿等情况应立即停药,并向医师咨询。
日常-生活管理:
1、碱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后,应鼓励进行功能恢复和锻炼,根据恢复情况决定离床时间、频度和选用的辅助器材,活动量逐渐增大,不能过度。
2、加强营养,加速组织和皮肤创面的修复。
3、适当局部按摩,可以起到减轻挛缩、松解粘连的作用。
4、配合使用抗瘢痕药物。
5、遵医嘱坚持佩戴弹力套或弹力绷带半年以上。
6、注意烧伤皮肤的清洁与防护,如做好防晒、防冻、防摩擦等。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术后护理:
1、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手术成功后,应积极配合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包括:按摩、弹力绷带加压、温水浸浴、药物以及夹板固定等。
2、进行功能锻炼
手术治疗只能为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要达到良好的功能恢复,还必须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为了防止继发挛缩和尽快恢复功能,术后2周即可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并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幅度,持续3~6个月,直至局部畸形纠正、功能恢复正常为止。
3、注意皮肤护理
(1)避免在狭窄的空间内做家务,防止桌子和橱柜等硬物撞击皮肤移植区域。
(2)新的皮肤移植区域血液循环不良,紫外线辐射容易出现色素沉着,有必要防止过度日晒。外出时戴太阳帽或遮阳伞。
(3)冬天保暖,防止冻伤。
(4)皮肤移植区域的皮肤比正常皮肤差,易于干燥。皮肤移植后3至6个月,皮肤的柔软度逐渐恢复,可以咨询医生使用适当的护肤品。
(5)避免过度摩擦。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饮食禁忌:
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碱烧伤是可控可防的,对于一线接触强碱物质的人员,尤其是新人应加强培训,充分认识到碱烧伤的危害。
1、严格执行化工产品工作流程,安全生产,穿防护服、戴眼罩进入操作区域。
2、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提高防范意识。
3、掌握碱烧伤急救知识,远离伤害。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