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结节性痤疮疾病概述: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中结节性痤疮属重度(...
养生
疾病名称: 结节性痤疮
疾病概述: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中结节性痤疮属重度(Ⅳ级)痤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雄激素水平、痤疮丙酸杆菌繁殖、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等因素有关。典型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暗红色结节,可伴有疼痛不适。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药物、物理等方法进行治疗,部分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皮损逐渐减轻、痊愈。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暗红色结节、疼痛、粉刺、丘疹、脓疱
主要病因: 可能与雄激素水平、痤疮丙酸杆菌繁殖、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性激素测定、皮肤镜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可严重影响外貌美观,如不及时治疗,病变可长期存在,甚至造成心理负担,影响日常生活,因此建议积极就医诊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本病准确、权威的发病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结节性痤疮是一种重度痤疮,痤疮多发于15~30岁青年男女。
病因-总述:
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其发病可能与雄激素水平、痤疮丙酸杆菌繁殖、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等有关。部分患者的发病还受遗传、内分泌、情绪及饮食等因素影响。
病因-基本病因:
1、雄激素水平异常引起皮脂分泌增多
青春期后体内雄激素(尤其是睾酮)水平增高可使皮脂腺(皮肤的一个重要腺体)增大、皮脂(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油脂)分泌增加。油脂和脱落的死皮细胞堵塞毛孔,从而形成痤疮。
2、痤疮丙酸杆菌繁殖
痤疮丙酸杆菌又称痤疮杆菌,一般存在于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中。随着青少年的发育成熟,皮脂腺的分泌功能明显增加,皮脂内的脂肪酸等成分适合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及繁殖,从而成为痤疮最主要的病因之一。此外,痤疮丙酸杆菌还可破坏毛囊周围的组织,导致炎症扩散,加重疾病的进展。
3、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
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导管口径变小、狭窄或阻塞,则影响毛囊壁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皮脂的正常排出,可引起粉刺等痤疮样病变。
病因-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会增加痤疮的发病风险或加重痤疮:
1、家族遗传,父母患有痤疮,自身患痤疮的可能性大。
2、月经前和怀孕时,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时,机体激素水平可发生变化,从而易发生痤疮。
3、正在服用皮质类固醇药物、锂和一些抗癫痫药物,痤疮的发病风险可能增加。
4、经常戴头盔,穿紧身衣,背背包等可引起局部皮肤摩擦或受到压力,从而增加痤疮的患病风险。
5、经常用力擦洗皮肤或用刺激性清洁产品或护肤品,可加重痤疮。
6、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烈酒、油煎食品与某些患者痤疮加重相关。
7、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可使痤疮加重。
症状-总述:
患者早期可有粉刺、炎症性丘疹、脓疱等皮肤损害,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可出现大小不等的暗红色结节,质地坚实,常伴有疼痛不适。皮损好发于面颊、额部和鼻颊沟,其次是胸部、背部、肩部等。
症状-并发症:
1、部分患者病情不断加重,可能会出现皮肤囊肿,甚至化脓形成脓肿,或者继发其他局部感染,影响机体健康。
2、有时因皮肤损害长期存在,或者因皮损严重遗留瘢痕,影响外貌美观,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自卑,甚至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出现结节性损害;
2、伴丘疹、粉刺、脓疱等损害;
3、伴疼痛不适;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出现长期存在的皮肤损害,建议及时去皮肤科就医诊治。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应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喝酒吗?喝多久了?平均每天喝多少?
8、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皮肤长期存在结节性损害,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皮肤的情况,然后进行性激素测定、皮肤镜检查等了解患者情况。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会仔细观察皮损的形态、大小、颜色、数目、分布的部位等情况,同时注意皮损处皮肤是否有破溃、瘢痕等异常表现。
2、触诊
主要检查皮损的质地、以及有无触痛等。怀疑感染时,可能需进行淋巴结检查,了解有无淋巴结肿大等异常体征。
检查-实验室检查:
部分患者发病可能与异常性激素水平有关,因此可能需行性激素水平测定,以帮助明确发病原因。
检查-其他检查:
皮肤镜是皮肤科的常用检查方法之一,能将皮肤放大数倍,显示裸眼无法观察到的皮损表面和皮下结构特征。医生可通过皮肤镜检查详细了解患者皮肤变化,并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家族遗传史,以及皮肤结节性损害的临床表现,再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皮肤镜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常需与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的皮损多分布于下眼睑及鼻周,表现为扁平或半球形丘疹或小结节,呈暗红色或褐色,质地柔软。典型皮损用玻片按压时,可见苹果酱色小点。通过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可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结节性痤疮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通常在系统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外用药物治疗。口服异维A酸是本病的一线治疗方案。此外,由于痤疮存在慢性过程和易复发的临床特点,症状改善后不应立即停药,还需进行维持治疗,以预防复发。
治疗-一般治疗:
1、注意皮肤清洁,可用温水及中性清洁产品清洁面部,以减少油脂附着于面部堵塞毛孔。
2、避免用手挤压或搔抓皮损。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减少刺激性食物,对疾病的治疗可起到积极作用。
治疗-药物治疗:
1、系统药物治疗
(1)异维A酸
口服异维A酸是治疗重度痤疮的标准方法,可减少皮脂分泌,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并改善毛囊厌氧环境从而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同时还具有抗炎和预防瘢痕形成的作用。
(2)抗生素
口服抗生素是治疗中、重度痤疮有效的方法之一。常优先选择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四环素类药物,其次是大环内酯类,也可酌情使用甲硝唑治疗。
(3)抗雄激素药物
对于伴高雄激素表现的女性患者,可酌情选择此类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避孕药、螺内酯等。
(4)糖皮质激素
严重的结节性痤疮,可辅助选用皮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常用复方倍他米松或曲安奈德悬浊液。
2、外用药物治疗
(1)维A酸类药物
外用能减轻毛囊上皮细胞的角化过度及角质层的黏性,进而减少微粉刺的形成,加速粉刺的排出。常用药物有阿达帕林、他扎罗汀、异维A酸、全反式维A酸等。
(2)抗菌药物
①过氧化苯甲酰: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抗炎及轻度溶解粉刺作用。使用中可能会出现轻度刺激反应,建议从低浓度开始及小范围试用。同时注意避免与全反式维A酸联合使用,以防影响药物治疗效果。
②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红霉素、林可霉素及其衍生物克林霉素、氯霉素、氯洁霉素及夫西地酸等。可起到抗痤疮丙酸杆菌和抗炎作用。
(3)其他
还可适当外用壬二酸、水杨酸等药物;也可酌情外用烟酰胺治疗,此药具有抗炎活性,可缓解皮肤炎症。
治疗-相关药品:
异维A酸、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甲硝唑、螺内酯、复方倍他米松、曲安奈德、阿达帕林、他扎罗汀、全反式维A酸、过氧化苯甲酰、红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氯霉素、氯洁霉素、夫西地酸、壬二酸、水杨酸、烟酰胺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皮损可逐渐缓解、消退,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能会引起长期皮肤损害情况,影响外貌美观。
2、本病可引起疼痛不适,疾病长期存在还可造成心理负担,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
预后-治愈性:
接受合理的治疗后,多数患者的皮肤可得到改善,部分患者可获得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预后-复发性:
若再次长期存在不良因素,疾病可能复发。
日常-总述:
本病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皮肤的护理和清洁,保持身心健康,有助于症状的改善。同时需定期复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和复发。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结节性痤疮发作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缓解后也可遗留瘢痕,会使患者出现自卑、抑郁等心理。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关心和鼓励患者,帮助患者重拾信心。
(2)患者平时应保持精神愉快,多听优美的音乐,还可参与一些娱乐性的比赛活动,分散注意力,从而起到良好的心理调节作用,消除精神紧张,缓解压力。
日常-用药护理:
1、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者,应注意监测疗效。因为随着时间推移,细菌可能对抗生素抵抗,这意味着抗生素不再能有效杀灭或控制引起痤疮的细菌,即发生耐药。此时可能需要换用另一类抗生素。
2、遵医嘱足疗程用药,有的患者痤疮被控制后,就自行停药了,结果一段时间后又出现复发。
3、外用药物的副作用通常比口服药物更少、持续时间更短。但是,对于结节性座疮这种重度痤疮,外用药物的效果可能不如口服药物好。
日常-生活管理:
1、避免熬夜,规律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2、避免经常戴头盔、穿紧身衣、背背包等,以免局部皮肤摩擦。
3、洗脸时或清洗其他长痤疮的部位时动作应轻柔,避免使痤疮破裂。
4、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愉快,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
5、每日用温和的洗剂和温水清洗患处。
6、注意个人卫生,千万不要用手挤压痤疮,以免引起感染。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宜清淡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谷物、豆类和奶制品,保持充足的营养。
饮食禁忌:
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由于结节性痤疮是多种因素的导致的,想要完全防止发生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减轻症状、避免恶化。
1、减少对皮肤的刺激。避免使用具有刺激皮肤的产品,如去角质产品。同时尽量减少过度洗涤和擦洗。
2、避免摩擦或压迫皮肤,保护容易长痤疮的部位不接触头盔、紧身衣、背带等。
3、避免使用油性化妆品、防晒霜,严重者禁止使用粉底。
4、剧烈运动后,皮肤上的油脂和汗水会使痤疮加重,因此,剧烈运动后应尽快冲洗。
5、少食糖果甜食、多脂及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饮酒,宜多饮水,避免大便秘结,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不吃引起痤疮的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