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经断复来疾病英文名称: postmenopausal menstruation疾病别名:...
养生
疾病名称: 经断复来
疾病英文名称: postmenopausal menstruation
疾病别名: 年老经水复行
疾病概述:
经断复来(postmenopausal menstruation),又称为年老经水复行,是指绝经期妇女月经停止1年或1年以上,又再次出现子宫流血。发生多与劳倦内伤、情志失调、饮食失节、感染湿邪等因素有关。本病是绝经期妇女的一种常见病证,相当于西医学的绝经后出血,若由生殖道恶性病变引起者,预后不良,应及时发现,采取相应的措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妇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卵巢、子宫
常见症状: 绝经期妇女月经停止1年或1年以上,又再次出现子宫流血
主要病因: 劳倦内伤、情志失调、饮食失节、感染湿邪
检查项目: 妇科检查、阴道雌激素测定、阴道分泌物检查、内分泌检查、官颈刮片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宫腔镜检查、诊断性刮宫、B超或CT或MRI检查
重要提醒: 若绝经期妇女月经停止1年以上,再次出现子宫流血,应及时就诊咨询,积极配合检查,辨明良性和恶性,注意情志等不良刺激,避免发展为恶性。
临床分类:
1、脾虚肝郁证
主要表现为经断后阴道出血,量少,色淡,质稀;伴有气短懒言,精神疲惫,肢体倦怠,食欲不佳,腹胀,胁肋胀满,舌苔薄白,脉弦无力。
2、肾阴虚证
主要表现为经断后阴道出血,量少,色鲜红,质稍稠;伴有腰膝酸软无力,潮热,夜间汗出,头晕耳鸣,口咽干燥,舌质偏红,苔少,脉细数。
3、湿热下注证
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色红或紫红,量较多;伴有平时带下色黄有味,外阴及阴道瘙痒,口苦咽干,精神倦怠,肢体无力,食欲不佳,大便不爽,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苔黄腻,脉弦细数。
4、湿毒瘀结证
主要表现为经绝后又出现阴道出血,量少,淋漓不断,伴有杂色带下,恶臭,小腹疼痛,低热起伏,精神疲惫,形体消瘦,舌质黯,或有瘀斑,苔白腻,脉细弱。
病因-总述:
本病的发生多与劳倦内伤、情志失调、饮食失节、感染湿邪等因素有关。主要机理是肾气衰竭,天癸竭尽,冲任脉虚,以致胞宫失养,封藏失职,而致经断复来。亦可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常,阴阳虚损所致。
病因-基本病因:
1、劳倦内伤
(1)平时脾胃不足,长时间用脑过度,忧愁思虑不能解脱,损伤脾气,使脾胃更加亏虚,脾肝调节血液的功能失调,冲任不固,发为本病。
(2)老年妇女肾阴本虚,如果房事不加节制,或早孕多产,损伤肾精。肾精不足,肝失濡养,相火妄动,热扰冲任,而致经断复来。
2、情志失调
生活工作环境急剧变化,人际关系不良,引起情志反应失常,出现情绪抑郁等,损伤脾胃,脾运化食物和输布水液代谢功能失调,调节血液运行失常,冲任失调,导致本病。
3、饮食不节
长时间偏食辛辣、肥腻,过甜过咸的食物,脾胃不能及时运化,湿热内生,湿浊下注,损伤带脉,迫血妄行,故致经断复行。
4、感染湿邪
经期、产后不注意卫生,湿毒之邪乘虚侵及冲任、胞宫,日久瘀结,血不归经,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临床以绝经期妇女月经停止1年或1年以上,又再次出现子宫流血为主要特征。一般年龄愈大,出血时间愈长,或出血离绝经时间越远,反复发作,下腹部肿块增长速度快,伴腹水等症状,恶性病变可能性大,应检查清楚,及时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症状-典型症状:
1、绝经期妇女月经停止1年或1年以上。
2、又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持续时间少则1~2天,多时可达数日,可仅发生一次出血,也可出现反复出血。
3、可伴有乳房胀痛,下腹部坠胀,头晕眼花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1、若妇女月经停止1年或1年以上,又再次出现子宫流血。
2、伴有乳房胀痛,下腹部坠胀,头晕眼花等症状。
3、或伴有下腹部肿块,腹水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妇科或中医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患者一般需要做相关的体格检查等,建议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子宫流血等症状?多久了?
2、停经多久了?绝经年龄是多大?有没有白带异常
3、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小腹坠胀、乳房胀痛等?
4、之前有其他什么疾病吗,如子宫肌瘤?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7、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8、平时有偏食、厌食等饮食不节的习惯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停经后又出现出血的的情况?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妇科检查、阴道雌激素测定、阴道分泌物检查、内分泌检查、官颈刮片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宫腔镜检查、诊断性刮宫、B超或CT或MRI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疼痛、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口渴情况,问月经史及婚育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腹部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
妇科检查,用于排除炎性、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检查-实验室检查:
1、阴道雌激素测定
了解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是否与绝经期妇女相符合。
2、阴道分泌物检查
是否有滴虫、假丝酵母菌感染等。
3、内分泌检查
查垂体促性腺激素FSH、IH,卵巢雌激素和孕激素。若绝经后妇女FSH、LH水平低落而雌激素增高时需进一步查明原因。应排除有卵巢功能性肿瘤的存在。
检查-其他检查:
1、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是首选简单而易行的早期诊断宫颈癌的方法。
2、阴道镜检查
疑有宫颈病变,肉眼及细胞学检查不能肯定时可行阴道镜检查。
3、宫腔镜检查
有助于了解宫腔病变。
4、诊断性刮宫
有下列情况者应行诊刮:反复阴道流血;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增大,附件有肿块,B超检查子宫内膜增厚在1cm以上。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合并症。
检查-影像学检查:
经腹或经阴道B超或CT或MRI检查
均有助于诊断。超声及影像学检查对盆腔小型病变发现优于一般妇科检查,便于发现邻近器官的异常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绝经期妇女月经停止1年或1年以上,又再次出现子宫流血的临床特点,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辨明良恶,排除恶性与宫颈癌、宫颈炎、宫颈结核、子宫肉瘤或子宫内膜癌等病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有早婚、多产,或情志所伤史。
2、临床表现
自然绝经1年后发生阴道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持续时间长短不定,或白带量增多,呈血性或脓性,有臭味,或伴有下腹痛、下腹部包块、低热等。
3、辅助检查
妇科检查、阴道雌激素测定、阴道分泌物检查、内分泌检查、官颈刮片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宫腔镜检查、诊断性刮宫、B超或CT或MRI检查等有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宫颈癌
阴道不规则出血,常为接触性出血,或见血性带下,量时多时少,也可大量出血;严重的可见下腹胀痛,腰痛,一侧或两侧下腹痉挛性疼痛;妇科检查见宫颈糜烂严重或呈菜花样改变;需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
2、宫颈炎
表现为宫颈糜烂或息肉时均可见接触性出血,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示:巴氏I~Ⅱ级。
3、宫颈结核
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伴白带增多局部见多个溃疡甚至呈菜花样赘生物,可局部活检。
4、子宫肉瘤或子宫内膜癌
子宫出血反复量多,子宫增大无压痛等,须作诊刮以确诊。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首分良恶,良性当以固摄冲任为大法,或补虚,或攻邪,或扶正祛邪。恶性病变者应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脾虚肝郁证
(1)若同时出现心悸失眠的患者,可加用桂圆肉、炒枣仁等。
(2)若出现心烦易怒,胁胀明显的患者,可加丹皮、生白芍等。
2、肾阴虚证
(1)若同时出现心烦急躁的患者,可加用郁金、栀子等。
(2)若出现夜尿频的患者,可加用菟丝子、覆盆子、益智仁等。
3、湿热下注证
若同时出现心烦急躁的患者,可加用栀子。
4、湿毒瘀结证
(1)若带下恶臭明显的患者,可加用败酱草、土茯苓、白花蛇舌草。
(2)若下腹包块,疼痛拒按的患者,可加用三棱、莪术等。
治疗-药物治疗:
1、脾虚肝郁证
(1)方药:安老汤
(2)常用中药:党参、黄芪、白术、熟地、山茱萸、当归、阿胶、制香附、木耳炭、荆芥穗、甘草。
(3)中成药:逍遥丸、加味逍遥丸。
2、肾阴虚证
(1)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2)常用中药:知母、黄柏、熟地、阿胶、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龟甲。
(3)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
3、湿热下注证
(1)方药:易黄汤。
(2)常用中药:黄柏、山药、芡实、车前子、白果。
(3)中成药:葆宫止血颗粒、荷叶丸、经带宁胶囊。
4、湿毒瘀结证
(1)方药:萆薢参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2)常用中药:萆薢、薏苡仁、黄柏、赤茯苓、丹皮、泽泻、通草、黄芪、三七。
(4)中成药:桂枝茯苓丸、萆蘚滲湿丸。
治疗-相关药品:
逍遥丸、加味逍遥丸、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葆宫止血颗粒、荷叶丸、经带宁胶囊、桂枝茯苓丸、萆蘚滲湿丸,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恶性肿瘤所致出血则确诊后进行手术切除。
治疗-其他治疗:
西医治疗
1、若出血原因属体内雌激素波动而引起,出血多时可给以止血药止血。出血量大而反复出血者,在严格消毒下行诊刮术止血。由于外源性雌激素所致出血者应立即停药。
2、良性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出血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治疗各种阴道炎症,有宫颈息肉或黏膜下子官肌瘤行可手术摘除术。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本病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绝经后出血,务必进行有关检查,辨明是真的经断复来还是隐藏其他病变,尤应排除恶性变。若为良性病因及时找出病因,对症治疗,预后较好。若为恶性,治疗不及时,往往预后不良。
预后-危害性:
1、如经检査未发现异常时,有少数患者有长期情志抑郁或其他不良刺激,也有恶变可能,因此仍要定期动态进行追踪观察,防止变生癌症。
2、恶性病因引起的,应及时手术,放化疗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良性病因引起的,及时诊断,对症治疗预后较好,特别是因体内雌激素水平波动而引起的出血,往往采用中医治疗,通过调节肾阴、肾阳,达到阴阳平衡痊愈。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本病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情志饮食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的治疗下,要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卧床休息、注意局部卫生等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做好情志护理、保持心情舒畅,改善紧张和焦虑,以免加重病情。
2、适当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服药,观察用药后症状缓解情况,并注意服药后的不良反应。
2、注意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和服药时间,如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告知医生,及时处理。
日常-生活管理:
1、周围环境宜安静、舒适、整洁,避免噪音。
2、经血多时,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平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保持外阴卫生,每日清洗,忌房事。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病情,观察并记录经带的量、色、质、气味及全身情况。
2、注意观察腹部是否包块、压痛及腹水情况。
3、若出现出血时间长,或离绝经时间远,反复发作,下腹部肿块增长速度快,或伴有腹水等情况,积极配合医生检查,辨明良性或恶性。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妇科检查、阴道雌激素测定、阴道分泌物检查、内分泌检查、官颈刮片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宫腔镜检查B超或CT或MRI检查等,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富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食物,注意饮食禁忌,忌食辛辣刺激、肥腻、油炸性食物。并根据证型辨证采取适合的饮食调护。
饮食建议:
1、虚证的患者,宜食补益气血,滋阴健脾食物,如鱼类、母鸡、山药、红枣、桂圆等。
2、实证的患者,饮食清淡,富营养,少食地瓜、饴糖等阻滞气机的食物。
饮食禁忌:
1、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2、忌食生冷食物,如冰糕,冰饮等,容易妨碍脾胃,影响疾病的恢复。
3、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4、忌食煎炸的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预防措施:
本病的发生多与劳倦内伤、情志失调、饮食失节、感染湿邪等因素有关,因此平时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心情舒畅,注意饮食有节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注意绝经期卫生保健,保持心情舒畅,克服紧张情绪。
2、若发现带下量多,下腹部包块,或阴道出血,应及时就诊。
3、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及剧烈运动。平时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4、了解绝经期的的相关知识,做好自我调摄,并注意节制房事。
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油腻生冷或过食辛辣食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