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经行口糜疾病英文名称: oral aphthae during menstruation...
养生
疾病名称: 经行口糜
疾病英文名称: oral aphthae during menstruation,menstrual aphtha
疾病概述:
经行口糜(oral aphthae during menstruation,menstrual aphtha)是指以经前或经行时有口舌红肿、糜烂,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作,月经过后逐渐愈合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的发生与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热性疾病等因素有关。若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治愈后容易反复发作。西医学口腔溃疡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妇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经前或经行时有口舌红肿、糜烂,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作,月经过后逐渐愈合
主要病因: 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热性疾病
检查项目: 妇科检查、血常规、分泌物病原体培养、皮肤过敏试验
重要提醒: 若经前或经行时出现口舌红肿、糜烂的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积极配合治疗,注意饮食和情志调护,避免反复发作。
临床分类:
1、胃热熏蒸证
主要表现为经行口舌生疮,口臭,月经量多,色深红;伴有口干喜饮,小便色黄,大便干结;舌苔黄厚,脉滑数。
2、阴虚火旺证
主要表现为经期口舌糜烂,口咽干燥,月经量少,色红;伴有五心烦热,小便量少色黄;舌红苔少,脉细数。
病因-总述:
本病的发生与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热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发病机制主要是火热内蕴,每遇经行阴血下注,随冲气上逆而致。病变部位主要在口、舌。
病因-基本病因:
1、饮食不节
平时过于偏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或过甜过咸的食物,脾胃不能及时运化,胃肠积热,阳明胃经与冲脉相通,经前或经期冲气偏盛,冲气夹胃热上热灼口舌,而发为本病。
2、过度劳累
长期长时间过度用脑,思虑,耗伤营血,阴虚火旺,经前或经期冲气偏盛,冲气挟虚火上炎,灼伤口舌,发为本病。
3、热性疾病
素体阴虛,或热性病后,阴津耗伤,阴虚火旺,经前或经期冲气偏盛,冲气挟虚火上炎,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以经前或经期在舌体、齿龈、颊部或口唇等部位发生溃疡为主要特征。病情严重可因溃疡疼痛而影响进食。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实热和虚热两种类型。
症状-典型症状:
1、经前或经期在舌体、齿龈、颊部或口唇等部位发生溃疡为主,严重时可因溃疡疼痛而影响进食。
2、月经过后,溃疡自然愈合,下次月经又再复发。
3、虚证多伴有口干,但不想喝水,五心烦热,实证多伴有口渴喜冷饮,口臭。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1、经前或经行时出现口舌红肿、糜烂,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作。
2、或伴有口渴、咽干或五心烦热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妇科或中医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患者一般需要做相关的体格检查等,建议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经前或经行时出现口舌红肿、糜烂疮,等症状?多久了?
2、是否还有月经持续时间或月经量的变化?
3、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口渴、咽干、五心烦热等?
4、之前有其他什么疾病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7、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8、平时有偏食、厌食等饮食不节的习惯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经前或经行时口腔舌体会出现溃疡?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妇科检查、基础体温BBT测定、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B超检查、妊娠试验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疼痛、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口渴情况,问月经史及婚育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面部口腔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
妇科检查,用于排除炎性、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多无明显异常改变,狐惑病可有白细胞中度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血液生化指标改变,有利于鉴别诊断。
2、分泌物病原体培养
口糜比较严重,必要时病变局部渗出物做病原体培养,以除外其他疾病。
3、皮肤过敏试验
消毒皮肤后用无菌针头在前臂屈面的中部刺入皮内然后退出,48小时后观察针头刺入处的皮肤反应。非特异性皮肤过敏反应阳性有助于狐惑病的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经前或经行时有口舌红肿、糜烂生疮,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作,月经过后逐渐愈合的临床特点,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有相似症状的月经间期出血、崩漏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有劳累过度,睡眠不足或热性病后史。
2、症状
经前或经行时有口舌红肿、糜烂生疮,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作,月经过后逐渐愈合。
3、辅助检查
妇科检查、血常规、分泌物病原体培养、皮肤过敏试验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口糜
表现为口腔糜烂,但无月经周期发作特点。
2、口疮
表现为口舌溃烂灼痛,但无月经周期发作特点。
3、狐惑病
狐惑病与西医学的贝赫切特综合征相似,以虹膜睫状体炎、滤泡性口腔溃疡、急性女阴溃疡为主要特征,非特异性皮肤过敏反应阳性有助于诊断。本病口咽糜烂与阴部蚀烂并见,且不具备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发作的特点。发作时实验室检查可有白细胞中度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血液生化指标改变。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中医治疗以清热为原则,具体治疗或滋阴清热,或清热泻火。平时宜滋养肝肾,调理治本。经行口糜发作时用清热剂,适量加用活血化瘀中药,水煎置凉后,频频含服,其效尤佳。也可局部用双料喉风散喷涂于患处。
治疗-对症治疗:
1、胃热熏蒸证
(1)若出现口渴而喜欢饮水,频繁饮水但不解渴的症状,可加用石斛、麦冬、天花粉等。
(2)若出现口舌糜烂或口唇疱疹,胃脘腹部胀满,大便馊臭。可改用甘露消毒丹。
2、阴虚火旺证
若出现经行口糜,牙龈肿痛,或牙龈出血,烦热口渴,大便干结的患者。可改用玉女煎。
治疗-药物治疗:
1、胃热熏蒸证
(1)方药:凉膈散加减。
(2)常用中药:大黄、朴硝、甘草、山栀、薄荷叶、黄芩、连翘、竹叶。
(3)中成药:知柏地黄丸。
2、阴虚火旺证
(1)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黄柏、知母、麦冬、五味子。
(3)中成药:三黄片、黄连上清片。
治疗-相关药品:
知柏地黄丸、三黄片、黄连上清片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中药外用
双料喉风散(含人工牛黄、珍珠、冰片、黄连、青黛、甘草、山豆根等)喷于患部,每日4~5次。
2、针灸治疗
有清热泻火作用。取穴太冲、公孙、内庭、内关、人迎。可选口、肾、脾、胃、心、三焦、内分泌等耳穴。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本病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若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正虚体弱,病情较重者,也有部分患者治愈后容易反复发作。
预后-危害性:
若身体虚弱,病情比较严重,有部分患者治愈后容易反复发作,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预后-治愈性:
本病正确诊断,及时辨证用药,预后一般良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经行口糜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的治疗下,要注意口腔清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精神刺激等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本病常在经行时反复发作影响进食,所以护理时,应结合妇女经期心理特点加以调护。
2、避免过度紧张和不必要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平和、舒畅,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服药,观察用药后症状缓解情况,并注意服药后的不良反应。
2、阴虚火旺证中药汤剂宜温服。胃热中药汤剂可温、凉服。
3、可用西瓜霜含片或蜜浸大青叶口含嚼服;或用升麻、黄柏、大青叶适量煎水含漱。
日常-生活管理:
1、居室宜凉爽,不宜燥热;应保持一定的湿度。环境安静、无噪音。
2、注意口腔清洁,用软毛牙刷刷牙,经常用淡盐水漱口。
3、有五心烦热症状的患者,衣被不宜过厚,汗出时及时更换湿衣,防止着凉。
4、持大便通畅,可食用蜂蜜、香蕉及粗纤维食物。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溃疡出现的部位,疼痛性质,以及与月经周期的关系。
2、注意观察患者月经的量、期、色的情况,以及神志、血压变化。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妇科检查、血常规、病原体培养等,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半流质,不宜过饱,食量以七分饱为宜。同时注意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鱼腥发物或过硬的食物,多饮水。并根据病证选择不同的饮食进行调理。
饮食建议:
1、阴虚火旺的患者饮食应给予清淡半流质,可选择白木耳、梨、梅子等滋阴生津的食物。
2、胃热薰蒸的患者饮食宜清淡半流或软食,可多饮清凉饮料如鲜果汁、蔬菜汁等。
饮食禁忌:
1、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2、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3、忌食煎炸的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4、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的发生与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热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因此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饮食有节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生活应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抗病能力。
3、保持心情开朗、舒畅,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刺激。
4、平日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选用软毛牙刷刷牙。
5、应多吃蔬菜、水果。饮食中偏热性的如姜、葱、大蒜、人参、桂圆、牛羊肉等应忌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