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经行乳房胀痛疾病英文名称: menstrual distending pain of b...
养生
疾病名称: 经行乳房胀痛
疾病英文名称: menstrual distending pain of breasts
疾病概述:
经行乳房胀痛(menstrual distending pain of breasts)是指妇女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出现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或伴乳头痛痒。发生与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本病早期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病情较重,正气较虚,部分患者治愈后容易随月经反复发作。西医学经前期综合征出现的乳房胀痛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妇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乳房
常见症状: 经期或行经前后乳房胀痛,经净后逐渐消失。伴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发作
主要病因: 情志失调,久病体虚
检查项目: 妇科检查、基础体温测定、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钼靶X线检查、B超检查
重要提醒: 若经期或行经前后乳房胀痛,伴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发作的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咨询,积极配合治疗,病情加重,反复发作。
临床分类:
1、肝气郁结证
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行乳房胀痛,或乳头痒痛,甚至痛不可触衣,经行不畅,经色暗红,小腹胀痛;伴有胸闷胁胀,精神抑郁,时常叹息,苔薄白,脉弦。
2、肝肾亏虚证
主要表现为经行或经后乳房胀痛,按之柔软无块,月经量少,色淡;伴有两目干涩,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淡或舌红少苔,脉细数。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25~45岁女性。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基本病机为经前或经期,气血下注冲任血海,易使肝血不足,气偏有余,肝失条达或肝肾失养所致。与肝、肾、胃关系密切。
病因-基本病因:
1、情志失调
平时长期抑郁,或突然忿怒,或长期忧愁,导致肝疏泄气机作用失调,肝气郁滞,经前气血下注血海,冲脉之气较盛,冲气夹肝气上逆,肝经气血壅滞,乳络不畅,发为本病。
2、久病体虚
素体肝肾不足,或久病失血伤阴,或脾虚气血化源不足,经行时精血下注冲任,阴血更加不足,乳络失于濡养,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临床以乳房胀痛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一般实证多痛于经前,乳房按之胀满,触之即痛,经后胀痛明显消退。虚证多痛于行经之后,按之乳房柔软无块。
症状-典型症状:
1、经期或行经前后乳房胀痛,经净后逐渐消失。伴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发作。
2、常见乳房胀痛,程度不一,病情轻者,月经过后症状自然消失,重者可影响工作和生活。
3、双侧乳房胀满,检查时乳房敏感或触痛,多无明显结块。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1、若出现经期或行经前后乳房胀痛,经净后逐渐消失。
2、或伴有胸闷胁胀,精神抑郁,时常叹息等症状。
3、或伴有两目干涩,咽干口燥,五心烦热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妇科或中医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患者一般需要做相关的体格检查等,建议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经期或行经前后乳房胀痛,经净后逐渐消失等症状?多久了?
2、是否还有月经持续时间或月经量的变化?
3、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胸闷胁胀,精神抑郁、两目干涩等?
4、之前有其他什么疾病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7、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8、平时有偏食、厌食等饮食不节的习惯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乳房胀痛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妇科检查、基础体温测定、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钼靶X线检查、B超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疼痛、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口渴情况,问月经史及婚育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乳房肿块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
妇科检査,用于排除炎性、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基础体温测定
了解有无排卵及黄体功能。基础体温呈单相型提示无排卵;黄体功能不足时虽呈双相型,但高温相<11天;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呈双相型,但下降缓慢。
2、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
测定血清E2、P、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垂体催乳激素、睾酮,以了解卵巢功能。
检查-影像学检查:
1、钼靶X线检查
钼靶ⅹ线的穿透性较弱,用于区别乳房内各种密度的组织,可发现较小的肿块并较为清晰地观察其形态和结构,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2、B超检查
乳腺B超或红外线扫描可排除乳房实质性肿块所致的乳房胀痛。B超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能显示乳房内肿块的细微结构,并能比较精确地测量肿块的大小。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乳房胀痛,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的临床特点,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乳癖、乳岩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有长期精神紧张或抑郁不舒,或有久病、不孕或脾虚胃弱病史。
2、症状
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乳房胀痛或乳头胀痒疼痛,甚至疼痛不可触衣,经净后逐渐消失。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伴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发作。
3、辅助检查
妇科检查、基础体温测定、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钼靶X线检查、B超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乳癖
以无痛性乳房肿块为主要症状,行经后不消失,多为单侧,很少伴有乳房疼痛及乳头溢液。钼靶检查、乳腺超声检查或红外线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经行乳房胀痛则表现为经期或行经前后乳房胀痛,经净后逐渐消失。伴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发作。双侧乳房胀满,扪诊时乳房敏感或触痛,多无明显结块。
2、乳岩
乳房胀痛,但无周期性发作特点。晚期常伴有乳头凹陷、溢血,表皮呈橘皮样改变。乳房可扪及肿块,有压痛。钼靶检查或乳腺超声检查可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主要治疗目的是减轻或缓解症状,降低对患者日常工作、生活的影响。中医治疗以疏肝、养肝,通络止痛为原则。实证宜疏肝理气通络;虚证宜滋养肝肾,并注意平时调养。一般需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若出现乳房胀硬,结节成块的患者,可加用夏枯草、青橘叶、橘核、王不留行。
2、若出现情绪忧郁、闷闷不乐的患者,可加用醋香附、合欢皮、娑罗子、郁金.
3、若出现少腹胀痛的患者,可加用川楝子、延胡索、台乌药。
治疗-药物治疗:
1、肝气郁结证
(1)方药:逍遥散加减。
(2)常用中药:柴胡、白术、茯苓、当归、白芍、薄荷、煨姜、麦芽、青皮、鸡内金。
(3)中成药:逍遥颗粒、柴胡舒肝丸、七制香附丸。
2、肝肾亏虚证
(1)方药:一贯煎加减。
(2)常用中药:沙参、麦冬、当归、生地、川楝子、枸杞子、麦芽、鸡内金。
(3)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左归丸。
治疗-相关药品:
逍遥颗粒、柴胡舒肝丸、七制香附丸、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肝郁气滞证取穴屋翳、乳根、膻中、天宗、肩井;肝肾阴虚证取穴乳根、肓门、三阴交、太溪、太冲。另取穴肝俞、支沟、足三里、三阴交、膻中、乳根、膈俞,每次取3~4穴针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2、耳针
肝郁气滞证取穴乳腺、神门、内分泌。另取穴胸、肝、内分泌、交感、卵巢、子宫,每次取2〜3穴针刺。
治疗-治疗周期:
经行乳房胀痛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经行乳房胀痛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早期治疗,正气较强者,一般预后良好。若病情较重,正气较虚,部分患者治愈后容易随月经反复发作。
预后-危害性:
治疗不及时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不愈,导致乳房结块或原有肿块增大,要定期检查,防止或排除恶性病变。
预后-治愈性:
本病及时诊断,正确辨证用药,乳房胀痛症状消失,预后一般良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行经乳房胀痛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不注意情志调摄,可能会引起疾病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的治疗下,要注意调节情志,劳逸结合,避免感受外邪等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本病发生与生理、心理因素有关,因此应注意调节情绪,避免情绪抑郁或急躁,诱发或加重本病。
2、注意调畅情志,保持情绪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注意休息,同时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及疗效。
2、服用疏肝理气类汤剂宜饭后温服,借谷气以助药力。
3、肝肾阴虚汤剂宜睡前或空腹服,使药力直达下焦,同时宜多食甲鱼、银耳等滋阴补肾类食物。
日常-生活管理:
1、应保持整洁、安静、舒适,空气新鲜,阳光充足,为病人创造个良好的休养环境。
2、适当做一些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以调和气血,增加脏腑功能。
3、乳房胀痛明显者,上衣宜宽大,胸罩松紧适度,将乳房托起,避免受压,增加痛苦。
4、行经期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或剧烈运动耗伤气血,加重病情。
5、经行期间注意保暖,勿感受风寒,避免瘀血内阻,血被寒凝。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乳房胀痛的发生时间、性质、程度,配合各种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2、注意观察月经的周期、色、质、量等变化及伴随症状。
3、如发现乳房有肿块,或不在哺乳期有乳汁泌出,有时为血性乳汁泌出者,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发生,及时报告医生,进一步处理。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妇科检查、基础体温测定、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钼靶X线检查、B超检查等,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不宜过食辛辣、香燥,以免扰动经血。也不宜选食生冷瓜果和冷饮等类食品,以免胞宫受寒,血流不畅。
饮食建议:
1、肝气郁结多为实证,饮食宜清淡,适当配合瘦肉、蛋、鸡等营养丰富的食品。
2、肝肾阴虚,肝血不足的患者,饮食以淡薄滋养为主,多食瘦肉,动物肝脏、蹄筋等。
3、经前半个月宜低盐饮食,防止水分和纳盐潴留,多食含维生素类的蔬菜和水果。
饮食禁忌:
1、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2、忌食生冷食物,如冰糕,冰饮等,容易妨碍脾胃,影响疾病的恢复。
3、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4、忌食煎炸的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因此经期注意情志调养,饮食有节,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注意情志调养,尤其在经期,必须保持情怀舒畅,心情愉快,以使气调血和,避免恼怒及紧张。
2、注意饮食调摄,合理进食,多食高蛋白、多维生素的食品。忌食生冷、辛辣食物。
3、积极治疗其他疾病,慢性失血患者,应尽快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4、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一些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以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