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疾病英文名称: chronic alcoholic peripher...
养生
疾病名称: 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疾病英文名称: chronic alcoholic peripheral neuropathy,CAPN
疾病概述:
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chronic alcoholic peripheral neuropathy,CAPN)是轴突性神经病变疾病,以中老年男性最为多见。由酒精直接毒性作用、饮酒导致的营养缺乏等病因引起的,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可有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本病常采用药物治疗,经过及时有效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致残。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有遗传性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麻木、疼痛、肌肉萎缩、阳痿、肢体皮肤干燥、手足多汗、听力受损
主要病因: 酒精直接毒性作用、营养代谢障碍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肝功能检查、头部CT检查、头部MRI检查、腹部B超、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及H反射
重要提醒: 患者出现肢体麻木、疼痛、肌无力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避免出现残疾等后遗症。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暂时缺乏大样本数据研究。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中老年男性。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随着各种竞争压力不断增大,酒精依赖和酒精中毒性神经精神疾病在我国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病因-总述:
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主要是一种轴突性神经病变,常由酒精的神经毒性引起,当合并营养素如硫胺素缺乏时最易出现。本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
病因-基本病因:
1、酒精直接毒性作用
酒精或其初级代谢物乙醛对轴突运输的干扰导致了酒精性周围神经病的发展。酒精促进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有一个适当的浓度,当酒精的浓度超过此浓度时,则对神经肌肉接头传递起抑制效应,是酒精增加到一定浓度时对神经肌肉接头的细胞毒性所致。
2、营养代谢障碍
维生素B1缺乏是一个重要因素。维生素B1缺乏,一方面影响维持神经组织正常功能的糖代谢过程,另一方面影响构成神经组织结构的脂类的合成,因此影响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除此之外,维生素B1缺乏时胆碱酯酶活性增高,加速了乙酰胆碱的水解,干扰了神经组织的正常传导功能。
病因-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与酒精代谢有关的酶—酒精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受遗传控制。酒精中毒的危险性几乎半数可用遗传因素解释。嗜酒者其一级亲属酒精中毒的发生率增加三四倍,单卵孪生子另外增高2倍,嗜酒者的子女被非嗜酒者收养后,将来发生酒精中毒的危险性依然很高。
症状-总述:
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感觉神经异常,如肢体末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以及运动神经异常如肌无力、腱反射消失等。此外,还可有眼震、阳痿、尿便异常等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感觉神经异常
以疼痛和麻木为主,患者足部严重疼痛,对轻触觉或痛觉刺激过敏。
2、运动神经异常
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的无力、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病例有捶足、垂腕。
3、脑神经受损
表现为眼震,对光反应迟钝,瞳孔缩小。
4、自主神经异常
表现有体位性低血压、阳痿、尿便异常、肢体皮肤干燥、手足多汗、听力受损等。
症状-并发症:
韦尼克脑病(Wernick脑病):主要表现有心血管系统异常、性功能减退、尿便障碍及血管运动异常而致的皮肤营养障碍。
症状-伴随症状:
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衰弱症状,如头昏、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
就医-门诊指征:
1、长期反复出现肢体末梢对称性手套袜子型麻木、疼痛及感觉迟钝。
2、下肢末端出现持续性软弱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3、长期出现体位性低血压、阳痿、尿便异常、肢体皮肤干燥、手足多汗、听力受损。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出现上述症状应去神经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做血常规,注意空腹。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因为什么来就诊?
2、您有哪些症状?
3、什么时候出现的症状?持续多久?
4、您是否饮酒?饮酒多长时间了?每次的饮酒量是多少?
5、做过哪些相关的检查?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
4、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末梢感觉障碍、肌无力、腱反射消失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首先行体格检查,并行肝功检查、头部CT、MRI检查、腹部B超等。此外,根据病情可能建议做神经电生理学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观察肢体皮肤是否有干燥,手足是否多汗。
2、肌力检查
嘱患者两侧上下肢各关节做伸屈等运动,观察期运动范围是否正常,能否克服检查者所给的阻力。
3、反射检查
(1)跟腱反射:嘱患者仰卧位,下肢外旋,膝关节略伸直,检查者用左手轻退其足掌,使足稍背屈,叩击跟腱;跪位,患者跪于椅子上,双足悬于椅边外约20cm,检查者用左手轻推其足使背屈,叩击跟腱。
(2)膝反射:嘱患者平卧,下肢膝关节约屈曲成120°,检查者用左手或前臂托住其腘部,足跟接触床面;坐位时,两小腿自然下垂,用叩诊锤叩击股四头肌肌腱,反应为股四头肌收缩,小腿伸直。
检查-实验室检查:
长期饮酒影响肝功,应检查肝功能,本病患者可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白蛋白降低。
检查-其他检查: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病变部位判定、治疗前后病情转归的判断均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1、肌电图检查
肌电图检查对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期与亚临床期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具体做法为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做小指展肌、拇指短肌与胫前肌共192块肌肉在安静状态下,轻收缩及重收缩运动单位测定。
2、神经传导速度检查(NCV)及H反射
酒精慢性中毒者周围神经的NCV比正常人减慢,H反射异常率高于正常人。NCV及H反射检测是诊断本病较灵敏的指标和很重要的手段,临床上对于慢性酒精中毒的患者定期进行NCV及H反射检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及早治疗。
检查-影像学检查:
1、头部CT、MRI
通过头部影像学检查,如头部CT、MRI检查,观察大脑皮质、小脑的情况。
2、腹部B超
长期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通过腹部B超查看患者是否合并有肝硬化。
诊断-诊断原则:
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和饮酒史,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病变部位判定、治疗前后病情转归的判断均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要排除其他原因所导致的周围神经病。
诊断-诊断依据:
1、饮酒史:每日饮酒,每日3两,至少1年以上;或每周1次,每次6两以上超过1年。
2、慢性进行性周围神经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其特点为感觉神经受累较运动神经重,双下肢受累较双上肢重,深感觉障碍多见。
3、可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和(或)皮肤营养障碍。
4、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周围神经受累疾病。
5、戒洒后症状可恢复。
诊断-鉴别诊断:
本病要与其他原因所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如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癌性周围神经病等)相鉴别。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与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都可引起自主特征性神经病及引起疼痛,癌性周围神经病也可引起疼痛。常根据病史、以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相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医生会根据病因、临床症状等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遵循戒酒和补充营养两大原则。此外,还可酌情使用药物缓解症状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疼痛严重的患者可用镇痛药或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加巴喷丁等抗癫痫类药物。
治疗-药物治疗:
1、刺激神经代谢和促进神经再生长的药物,如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等。
2、ATP、辅酶A、胞二磷胆碱也有一定营养神经作用,可用于治疗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3、三磷酸胞苷二钠(CTP)具有抗损伤能力,治疗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有较好疗效。CTP可以通过影响磷脂的合成调节神经生物膜性结构的合成和改建,支持神经细胞活性,促进神经突起的再生长,提高细胞抗损伤能力。
治疗-相关药品:
维生素B1、维生素B6、甲钴胺、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ATP、辅酶A、胞二磷胆碱、三磷酸胞苷二钠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康复训练: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大脑在周围神经损伤后早期具有显著的快速重组能力。快速重组主要表现为受损神经皮质代表区邻近区域迅速扩展到受损皮质代表区。运动负荷未达到临界点时可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和神经再生。早期康复训练能够促进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周围神经损伤修复。
治疗-治疗周期:
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干预是否及时有关。病情轻及治疗及时的患者戒酒后,其预后较好;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致残。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有感觉、运动异常,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能自愈,需积极就医接受治疗。
预后-治愈性:
本病一般可通过积极治疗治愈。
预后-复发性:
未坚持戒酒患者易复发本病。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并努力戒酒。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酒依赖者生存质量差,存在多方面的心理问题及特有的人格特点,表现为敏感多疑、执拗、自卑、回避现实、焦虑、抑郁、易表现出冲动性行为等。
(2)患者的不良的人格特质和心理状态会使神经损害相关的症状(如痛触觉,无力等)加重,恐惧、焦虑、悲伤、失望等消极情绪则会致使患者的疼痛感觉增强。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当多与患者交流沟通,避免因心理因素继续喝酒。帮助患者去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避免患者由于疾病困扰,诱发抑郁症等有可能会引起自杀倾向的疾病。
(2)患者要从心态上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朝气,树立自信,同时多参加社团组织,拓宽爱好,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日常-用药护理:
在大剂量维生素B1治疗前禁用葡萄糖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因前者能使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减慢,使患者陷入昏迷,后者阻碍丙酮酸氧化,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日常-生活管理: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调整休息时间,遵守合理的作息时间。
2、坚持戒酒,恢复饮酒容易导致病情复发。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饮食调理:
长期饮酒,尤其是空腹饮酒患者,大多有胃肠道症状,合理饮食对病情恢复有重要意义,同时患者应食用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
饮食建议:
1、应食用易消化、高营养、半流质和流质食物。
2、可食用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肉类、豆类。
饮食禁忌:
1、忌酒。
2、忌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胃肠道的食物。
预防措施:
1、避免酗酒。
2、积极调节心态,避免出现用饮酒消除苦闷的情况。
3、饮酒的同时要补充营养,防止营养不良的情况出现。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