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绝经前后诸证疾病英文名称: menopausal disorders,perimenop...
养生
疾病名称: 绝经前后诸证
疾病英文名称: menopausal disorders,perimenopausal disorders
疾病别名: 经断前后诸证
疾病概述:
绝经前后诸证(menopausal disorders),又称为经断前后诸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月经紊乱或停止、烘热汗出、潮热面红、情志异常、头痛、眩晕、心悸、失眠健忘、腰背酸痛、皮肤感觉异常等一系列症状的病证。发生多与禀赋不足、情志所伤、劳逸失度、经孕产乳所伤、天癸将竭等因素有关。本病是妇科常见病证,好发于45-55岁的中年妇女,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只有10%-30%的妇女出现严重症状,不能坚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影响生活质量,需要积极治疗。经明确诊断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西医学围绝经期综合征、双侧卵巢切除或放射治疗后卵巢功能衰竭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者,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妇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肾脏
常见症状: 绝经前后,出现月经紊乱或停止、烘热汗出、潮热面红、情志异常、头痛、眩晕、心悸、失眠健忘、腰背酸痛、皮肤感觉异常
主要病因: 禀赋不足、情志所伤、劳逸失度、经孕产乳所伤、天癸将竭
检查项目: 妇科检查、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査、B超检查、分段诊断性刮宫、甲状腺功能测定、骨密度测定、血脂等
重要提醒: 若出现月经紊乱或停止、烘热汗出、情志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积极配合治疗,注意情志调护,以免影响生活和工作。
临床分类:
1、肾阴虚证
主要表现为绝经前后,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燥咽干,或皮肤瘙痒,月经周期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2、肾阳虚证
主要表现为绝经前后,头晕耳鸣,腰痛如折,腹冷阴坠,形寒肢冷,小便频数或失禁;带下量多,月经不调,量多或少,色淡质稀,精神萎靡,面色晦暗;舌淡,苔白滑,脉沉细 而迟。
3、肾阴阳两虚证
主要表现为绝经前后,时而烘热汗出,时而畏寒肢冷,月经紊乱,量少或多,头晕耳鸣,健忘,腰背冷痛;舌淡,苔薄,脉沉弱。
4、心肾不交证
主要表现为绝经前后,心烦失眠,心悸易惊,甚至情志失常,月经周期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头晕健忘,腰酸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70%~90%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会出现一个或数个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20%左右会出现较严重的症状。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发生于45~55岁的妇女。
病因-总述:
本病的发生与妇女绝经前后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多与禀赋不足、情志所伤、劳逸失度、经孕产乳所伤、天癸将竭等因素有关。肾虚是本病发病的根本。可因偏于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而出现不同证候。病位在肾,但常累及心、肝、脾等多脏、多经,致使本病证候复杂。
病因-基本病因:
1、天癸将竭
妇女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冲任二脉虚衰,月经停闭而至绝经,生殖能力降低以至消失,为正常的生理衰退变化。若素体虚弱,或产育、疾病、营养、外界环境及精神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以致机体阴阳失衡,脏腑气血不调而出现绝经期的诸多症状。
2、禀赋不足
(1)素体阴虚,至经断前后,肾阴不足,天癸渐竭,肾阴更虚,脏腑失养,发为本病。
(2)素体肾阳亏虚,经断前后,肾气更虚,命门火衰,冲任失调,脏腑失于温煦,发为本病。
3、情志所伤
生活工作环境急剧变化,人际关系不良,引起情志反应失常,出现情志抑郁,忧愁等,恰逢妇女绝经,肾气渐衰,天癸渐竭,以致机体阴阳失衡,脏腑失养,导致本病。
4、劳逸失度
(1)经断前后,天癸渐竭,精血衰少,如果用脑过度,思虑劳神不得解脱,耗伤营阴,肾阴更虚,脏腑失养,发为本病。
(2)经断前后,天癸渐竭,精血衰少,如果房事不加节制,耗伤肾精,损伤肾气,冲任失调,脏腑失养,发为本病。
5、经孕产乳所伤
妇女早孕多产,耗伤精血,损伤肾气,累及冲任及胞宫,至经断前后,肾阴,肾气更加更虚,脏腑失于濡养,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主要表现为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月经紊乱或停止、烘热汗出、潮热面红、情志异常、头痛、眩晕、心悸、失眠健忘、腰背酸痛、皮肤感觉异常等。临床以症状参差出现,轻重不一,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无规律为特点。部分患者出现严重症状,不能坚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影响生活质量。
症状-典型症状:
1、阵发性烘热、汗出、情绪改变是本病出现最早的典型特异性症状。烘热常从胸部开始即热流涌向头部、颈部和面部,面色潮红,继而汗出,汗出热退,此过程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伴有情绪改变。情绪改变表现为激动、易怒、焦虑不安、或精神抑郁、或悲伤欲哭,不能自我控制。
2、伴随着月经紊乱或闭经,可有头痛、眩晕、耳鸣、心悸、腰背酸痛、面浮肢肿等症状。
3、晚期有阴道干涩灼热、阴痒、尿频或尿失禁、皮肤有蚁走感或瘙痒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阵发性烘热、汗出、激动、易怒、焦虑不安、或精神抑郁等情绪异常。
2、伴随月经紊乱或闭经,或有头痛、眩晕、耳鸣、心悸、腰背酸痛、面部肢体浮肿等。
3、或出现阴道干涩灼热、阴痒、尿频或尿失禁、皮肤有蚁走感或瘙痒。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妇科或中医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患者一般需要做相关的体格检查等,建议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是否由烘热汗出、潮热、情志抑郁,易怒等症状?多久了?
2、是否伴有有月经紊乱或停止?
3、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尿频等?
4、之前有其他什么疾病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7、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8、平时有偏食、厌食等饮食不节的习惯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绝经前后会出现潮热、汗出、情志抑郁等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妇科检查、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査、B超检查、分段诊断性刮宫、甲状腺功能测定、骨密度测定、血脂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疼痛、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口渴情况,问月经史及婚育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腹部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
妇科检查,可见内外生殖器官不同程度萎缩,宫颈及阴道分泌物减少。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
血清FSH和E2值测定以了解卵巢功能。大多患者血清E2水平<20pg/mL(或<150pmo/L),E2水平周期性变化消失,FSH、LH升高,FSH>10U/L。
2、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査
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査显示雌激素水平不同程度的低落,对本病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3、其他
血糖、血脂、血钙、甲状腺功能测定、骨密度测定等,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
检查-其他检查:
1、分段诊断性刮宫
有月经失调、绝经后阴道出血者,分段诊刮可以了解子宫内膜变化,排除或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
2、心电图检查
用于排除心血管疾病。
检查-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
出现月经紊乱,如岀现崩漏或阴道不规则出血,可进行阴道B超检查,阴道B超检查可排除子宫,卵巢肿瘤,了解子宫内膜厚度。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在绝经前后,出现月经紊乱或停止、烘热汗出、潮热面红、情志异常、头痛、眩晕、心悸、失眠健忘、腰背酸痛、皮肤感觉异常的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癥瘕、内科眩晕、心悸、水肿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发病年龄多在45-55岁,若在40岁以前发病者,应考虑为“卵巢早衰”。发病前有无工作、生活的特殊改变。有无精神创伤史及双侧卵巢切除手术或放射治疗史。
2、症状
月经紊乱或停闭,随之出现烘热汗出,潮热面红,烦躁易怒,头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样感,情志不宁等症状。
3、辅助检查
妇科检查、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査、B超检查、分段诊断性刮宫、甲状腺功能测定、骨密度测定、血脂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癥瘕
绝经期为癥瘕的多发期,若出现月经过多、崩漏,或经断复来,或下腹疼痛浮肿,或带下五色,气味臭秽,或身体突然明显消瘦等症状,应及早详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其他病证
某些内科病证如眩晕、心悸、水肿等与本病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本病多发生在绝经前后,伴随有月经紊乱。结合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不难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以肾虚为本,治疗上宜滋肾益阴,佐以扶阳,调养冲任,充养天癸。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温燥,不可妄用攻伐。在平调肾中阴阳基础上,应注意根据辨证采用养血柔肝、疏肝解郁、交通心肾等综合施治。除药物治疗外,心理疏导、生活调摄等方面的辅助疗法也很重要。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肾阴虚证
(1)若患者出现双目干涩等肝肾阴虚症状时,可改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2)若患者头痛、眩晕较为严重时,可加用天麻、钩藤、珍珠母等.
(3)若出现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心烦口渴,大便干结等肝郁化热症状患者,可改用一贯煎加减。
(4)若头晕目眩、耳鸣严重时,可加用何首乌、黄精、肉苁蓉等。
2、肾阳虚证
若腰膝酸软,食少腹胀,四肢倦怠,或四肢浮肿,大便溏薄等脾肾阳虚的患者,可改用健固汤加减。
3、肾阴阳两虚证
若出现大便溏稀的症状的患者,可去当归,加用茯苓、炒白术等。
治疗-药物治疗:
1、肾阴虚证
(1)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生龟甲、生牡蛎、石决明。
(3)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更年安片、坤宝丸。
2、肾阳虚证
(1)方药:右归丸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山萸肉、山药、附子、肉桂、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枸杞。
(3)中成药:龙凤宝胶囊。
3、肾阴阳两虚证
(1)方药:二仙汤合二至丸加减。
(2)常用中药:仙茅、淫羊藿、当归、巴戟天、黄柏、知母、何首乌、龙骨、牡蛎。
(3)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健脑灵片、护骨胶囊、更年乐片。
4、心肾不交证
(1)方药:天王补心丹。
(2)常用中药:人参、玄参、当归、天冬、麦冬、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酸枣。
(3)中成药:坤泰胶囊、天王补心丸、更年宁心胶囊。
治疗-相关药品:
六味地黄丸、更年安片、坤宝丸、坤泰胶囊、龙凤宝胶囊、金匮肾气丸、健脑灵片、护骨胶囊、更年乐片、天王补心丸、更年宁心胶囊,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1)体针
针刺治疗可以调理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更年期综合征的部分症状。肾阴虚者取肾俞、心俞、太溪、三阴交、太冲,毫针刺,用补法。肾阳虚者取关元、肾俞、脾俞、章门、足三里,毫针刺,用补法可灸。
(2)耳针
取内分泌、卵巢、神门、交感、皮质下、心、肝、脾等穴,可用耳穴埋针、埋豆,每次选用4-5穴,每周2-3次。
2、西医治疗
激素替代治疗(HRT)可有效缓解血管舒缩症状及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预防骨质疏松。对于更年期综合征症状严重的患者,在排除禁忌证的情况下,可给予激素替代治疗,用药前应详细向患者交代激素替代治疗的利弊,由患者自愿选择。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本病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几个月,严重者可长达5~10年。若能及时、积极治疗特别是药物结合心理治疗,往往短时间内可获痊愈。若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未采取必要的改善措施,或因长期失治、误治等,则可能导致高血压、冠心病、骨质疏松等病的发生。
预后-危害性:
因长期失治或误治等,易发生心悸、心痛、贫血、骨质疏松等疾患,而且围绝经期妇女常常面临家庭、工作与社会的诸多矛盾,极易由于生理的改变,引起心理的异常。
预后-治愈性:
本病明确诊断后,经治疗,预后一般良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本病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情志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的治疗下,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保持充足睡眠、注意劳逸结合等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调护对于本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应给予围绝经期女性充分的理解和关心。
2、加强情志护理,积极疏导情志,避免惊恐等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以缓解症状。
日常-用药护理:
1、遵照医嘱按时服药,观察用药后症状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
2、肾阳虚中药汤剂宜热服,服药期间切勿过用辛燥药物,以免耗竭阴液。
3、肾阴虚中药汤药宜凉服,服药期间切勿过用苦寒药物,以免伤及阳气。
4、本病治疗周期较长,多需长期服药,患者应坚持用药。
5、失眠比较严重的患者可行足部熏洗疗法,使用菟丝子、杜仲、断续等药物煎煮,临睡前进行浴足。
日常-生活管理:
1、周围环境宜安静,光线适度,温湿度适宜。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适当参加散步、太极拳等体育活动。
4、有自汗盗汗患者要避免汗出当风,及时更衣,防止受凉感冒。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患者情绪、精神状态、食欲、潮热、汗出等变化。
2、出现暴躁、抑郁、忧伤等异常情绪变化时,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进行干预,并加强监护。
3、注意观察有无全身症状,如出现面浮肢肿,应注意观察尿量和体重变化。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妇科检查、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査、B超检查、骨密度测定、血脂等,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应清淡、有营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给予高钙、低脂、高蛋白饮食,如牛奶、鱼、瘦肉、蛋等;少食高脂肪、高糖、高盐类食物。
饮食建议:
1、出血量多伴贫血的患者,宜食补血益气的食物,如红糖、大枣、禽蛋、瘦肉、菠菜等。
2、肾阴虚的患者,宜食滋补肝肾的食物,如枸杞子、甲鱼汤、何首乌等。
3、肾阳虚的患者,宜食温补的食物,如牛肉、猪肝、核桃栗子粥等,冬季宜食羊肉、狗肉、生姜等。
4、阴阳两虚的患者,宜食益肾的食物,如猪腰汤等。
5、有浮肿的症状的患者可选用冬瓜、赤小豆、鲤鱼等利水消肿。
6、食欲欠佳的患者,可食用红枣、桂圆等健牌益气的食品。
预防措施:
本病多与禀赋不足、情志所伤、劳逸失度、经孕产乳所伤、天癸将竭等因素有关。因此平时注意劳逸结合,调畅情志,加强体育锻炼,定期体检等,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调畅情志,睡眠充足,增加活动,加强锻炼,增强体提高抵抗力。
2、定期体检,绝经前后是骨质疏松、心脑血管、肿瘤等多种疾病的高发阶段,应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3、如果经期延长太久,经量太多,或停经后又出现阴道流血,或白带增多时,应及早检查。
4、适当了解绝经期相关知识,为顺利渡过这一时期提供心理支持,以提高患者的自我调控能力。
5、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避免油腻,过甜过咸、辛燥食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