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类脂质蛋白沉积症疾病英文名称: lipoid proteinosis疾病别名: Urba...
养生
疾病名称: 类脂质蛋白沉积症
疾病英文名称: lipoid proteinosis
疾病别名: Urbach-Wiethe病、皮肤黏膜透明变性
疾病概述:
类脂质蛋白沉积症(lipoid proteinosis),又称为Urbach-Wiethe病、皮肤黏膜透明变性,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病主要由于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基因突变所致。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声音嘶哑、皮肤黄色脂样斑块的主要特征。类脂质蛋白沉积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局部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本病总体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为遗传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眼睑缘串珠样丘疹、皮疹、皮肤结节、瘢痕、色素沉着、舌增厚、伸舌困难、脱发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基因突变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清蛋白电泳、X线检查、病理活检
重要提醒: 本病在儿童期呈慢性进展,一般在成人期病情稳定,总体预后较好。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类脂质蛋白沉积症是一种罕见病,暂无确切发病率报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近亲结婚的子女,男女发病基本相同
病因-总述:
类脂质蛋白沉积症主要由于细胞外基质蛋白1基因突变所致。ECM1基因编码的产物是一种分泌糖蛋白,其功能可能与表皮细胞分化、真皮连接、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骨形成等有关。
症状-总述:
类脂质蛋白沉积症患儿多在婴儿期即可发病,通常以声音嘶哑为首发症状,可伴随终生;而皮肤黏膜受累一般在1岁左右开始出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声音嘶哑
通常为本病的首发症状,多为持续性声音嘶哑,可伴随终生,呈进行性加重,严重者可完全失声。
2、皮肤黏膜受累
(1)口腔黏膜损害
口唇内、舌下、咽、悬雍垂和声带等处可见广泛性丘疹、斑块(黄白色浸润斑)和溃疡。舌增大,硬似木,常出现活动受限、伸舌困难,严重者可导致吞咽困难。
(2)皮肤改变
①眼睑缘串珠样丘疹:上下眼睑缘串珠样半透明丘疹是本病的特征性皮损,一般在声音嘶哑后数年出现。
②全身皮肤改变:全身皮肤呈蜡黄色肥厚(丘疹、结节及斑块),常伴斑状脱发,胡须、眉毛和睫毛亦可脱落。
3、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患儿可出现智力低下、癫痫、记忆力减退等。
症状-并发症:
类脂质蛋白沉积症可并发牙齿异常、糖尿病、精神分裂、耳聋、嗅觉丧失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声音嘶哑、哭声微弱、呼吸困难。
2、出现口腔黏膜黄白色浸润斑、口腔溃疡。
3、伴眼睑缘串珠样丘疹、全身皮肤改变、脱发等。
4、伴智力低下、癫痫、记忆力减退等。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儿童患者应在家长陪同下前往小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长陪同就医。
6、患儿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孩子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孩子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您孩子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孩子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孩子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您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孩子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9、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孩子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我孩子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孩子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我孩子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我孩子治疗的风险大吗?
6、我孩子的病会复发吗?
7、如果住院的话,需要住院治疗多久?
8、我孩子需要做手术吗?
9、这个病会遗传吗?
10、我孩子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1、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儿出现声音嘶哑、眼睑缘串珠样丘疹、皮疹、皮肤结节、瘢痕、舌增厚、伸舌困难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血清蛋白电泳、X线检查、病理活检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可以观察患儿有无特殊面容、生长发育迟缓、骨骼畸形、肤色改变等异常,有助于初步诊断。
2、医生通过触诊和叩诊,可以检查患儿是否存在皮疹、皮肤结节、眼睑缘串珠样丘疹、肝脾肿大、浅表淋巴结肿大等体征,有助于评估病情。
3、医生通过听诊,可以判断患儿有无呼吸音增粗、胸膜摩擦音、啰音、心脏杂音等心肺受累征象。
4、医生通过智力测验,可以评估患儿的智能发育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通过分析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患儿有无贫血、溶血、感染等。
2、血生化
可以用于评估患儿的肝肾功能、营养状况、血脂、血糖等,协助诊断。
3、血清蛋白电泳
部分患儿可出现α2球蛋白增加,对诊断具有提示作用。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医生通过取得患儿的皮肤组织,进行显微镜下及组织染色检查,发现本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真皮和皮下组织有无定形的嗜酸性透明样物质沉积,过碘酸希夫染色强阳性),即可明确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约半数患儿可在颅脑X线片上发现对称分布的卵圆形钙化,可支持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儿出现声音嘶哑、眼睑缘串珠样丘疹、皮疹、皮肤结节、舌增厚、伸舌困难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家族史,以及血清蛋白电泳、X线检查、病理活检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医生一般根据患儿早期出现声音嘶哑及特征性皮疹,结合组织病理改变,即可诊断类脂质蛋白沉积症。
治疗-治疗原则:
类脂质蛋白沉积症尚无特效疗法,医生主要根据患儿的病情,采取对症治疗、药物治疗、局部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治疗-药物治疗:
1、维A酸
目前,多项相关研究显示使用维A酸,可以通过调节体内基底膜的结缔组织代谢,
降低胶原蛋白Ⅲ、Ⅳ的合成等途径,改善患儿的皮肤及喉部症状。
2、二甲基亚砜
也可使患儿的皮肤及喉部症状得到改善,但长期疗效不一且不良反应较大,具体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
3、青霉胺
相关研究显示给予青霉胺及维生素B6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并且不良反应较小。
4、外用药物
外用糖皮质激素对皮肤损害有效。常用药物有醋酸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卤米松等,但激素治疗一般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
治疗-相关药品:
维A酸、二甲基亚砜、青霉胺、维生素B6、醋酸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卤米松
治疗-手术治疗:
1、对于声带结节及斑块,可采取喉部显微手术,改善嗓音,但关于术后复发及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
2、对于严重呼吸困难者,应行气管切开。
治疗-治疗周期:
类脂质蛋白沉积症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6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类脂质蛋白沉积症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类脂质蛋白沉积症一般病情进展缓慢,在成年期症状趋于稳定,并且本病较少出现内脏损害,故一般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儿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眼睑缘串珠样丘疹、皮疹、伸舌困难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本病为遗传病,有可能给下一代。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本病尚无法完全治愈,多数患儿经积极诊治,病情可得到改善,一般不会影响寿命。
日常-总述:
患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此外,家长还应定期带患儿到院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用药护理:
家长应协助患儿遵医嘱用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营造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于紧张、激动。
3、不要用手搔抓皮损处,以防皮肤破溃、感染。
4、尽量穿着宽松的衣物,减少摩擦,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5、病情稳定者应尽早下床活动,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6、注意口腔的护理,建议使用软毛牙刷,饭前饭后使用漱口水漱口。
日常-复诊须知:
家长应遵医嘱定期带患儿到院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应帮助患儿叩背排痰,定时更换体位。
2、注意套管有无移位或脱出。
3、密切观察手术部位的渗血及肿胀情况。
饮食调理:
类脂质蛋白沉积症宜采取低脂饮食,从小就限制食用含脂肪较多的食物,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有利于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饮食建议:
1、宜采用低脂饮食,如瘦肉、低脂或脱脂乳制品、食用不饱和植物油、去皮家禽、鱼及豌豆等。
2、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及蔬菜。
3、保证每日健康的饮食量。
4、宜采用炖、煮、蒸、烩等烹调方式。
饮食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饮食。
2、忌油炸、油煎、油腻食物。
3、忌暴饮暴食。
预防措施: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可以通过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减少患病儿的出生率。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