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养生
疾病名称: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rep TSS
疾病概述: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rep TSS)是由于链球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急性严重综合征。本病可因感染链球菌引起,如A群链球菌、和缓链球菌或草绿色链球菌等。病菌通常经皮肤或粘膜感染,可发展为菌血症和败血症。患者以局部疼痛、高热、低血压及多器官受累等为特征表现。即使经积极救治,病死率仍高。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普通外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发热、局部疼痛、软组织感染、低血压、多系统器官受累
主要病因: 因感染链球菌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细菌培养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国内暂无权威的该疾病发病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死亡率:
国外报道,病死率可高达3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下成人,也可见于小儿,但国内患者多为青壮年男性。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国内以冬春季多见。
病因-总述:
本病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国外多为A群链球菌,而国内则多为缓症链球菌或草绿色链球菌。病菌主要经黏膜或皮肤侵入人体,大多数患者在轻微局部创伤的基础上发生感染,部分患者是术后感染所致。
病因-危险因素:
1、年龄
资料显示,成人Strep TSS病例较多。但一般认为年龄过小(儿童,特别是新生儿)或过大(老年人)是罹患本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2、基础疾病
有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皮肤慢性损害(如银屑病)、慢性酒精中毒、恶性肿瘤等基础疾患的人群相对易于发病。
3、外科手术
脂肪抽吸术、子宫切除术、阴道分娩、放置宫内节育器、拇囊炎切除术、乳房复位成形术、疝修补术、骨钉固定术、输精管切除术等均可能为病原菌入侵提供门户,成为发生Strep TSS的危险因素。
4、创伤
穿透性创伤如昆虫叮咬伤、撕裂伤、切割伤、擦伤、烧伤等,非穿透性创伤如血肿、撞击伤、肌肉扭伤、关节积血等,均易感染链球菌,从而发病。
5、感染
(1)水痘、感冒等病毒感染可为Strep TSS提供入侵门户。
(2)极少数情况下,Strep TSS可继发于链球菌性咽喉炎。
6、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使用
治疗肌肉扭伤、创伤和产后疼痛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掩盖链球菌感染的早期征象,有可能使这些病人更易罹患坏死性筋膜炎和Strep TSS等严重疾病。
症状-总述: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潜伏期短,起病急,少数患者有寒战、肌痛和腹泻等前驱期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局部疼痛、软组织感染、低血压、多系统器官受累等。
症状-典型症状:
1、前驱症状
少数患者有寒战、肌痛和腹泻等前驱期症状。
2、发热
发热最为常见,以高热多见,少数患者因严重休克而不发热,甚至体温降低。
3、局部疼痛
患者以突发局部剧烈疼痛起病,常局限于某一肢体,但也可位于胸腹部。
4、软组织感染表现
常见局部红肿和红斑,少数发展为水疱及紫色或蓝色大疱。
5、低血压
表现为乏力、头昏、直立性晕厥(站立时突然摔倒伴神志不清)等症状。
6、多系统器官受累症状
以肾功能不全最常见,多表现为少尿或者无尿。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者可出现神志恍惚,重者发生狂躁或昏迷,一般发生于低血压之后。
症状-并发症:
本病可使患者出现休克,进而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衰竭、心力衰竭、脑水肿、昏迷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发热、寒战、肌痛和腹泻。
2、局部剧烈疼痛。
3、局部红肿和红斑,水疱或大疱。
4、乏力、头昏、直立性晕厥。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可就诊于感染性疾病科,如需手术治疗可转诊至普通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应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发热、局部疼痛、软组织感染、低血压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先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而后会让患者进行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细菌培养等,以明确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呼吸频率、脉搏、血压、体温等,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初期仅轻度增多,但有显著核左移。入院时平均血小板计数可正常,但入院后48小时可显著下降,是DIC的早期征象。
(2)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在坏死性筋膜炎和坏死性肌炎时显著升高。
(3)血清白蛋白浓度呈降低。
2、尿液检查
可出现血尿、血红蛋白尿、蛋白尿,肌酐>2倍正常上限。
3、细菌培养
感染部位标本或血液培养可发现化脓性链球菌或其他病原菌生长。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病前有局部皮肤或黏膜感染灶,以及发热、局部疼痛、软组织感染、低血压等临床症状,结合相应的检查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在积极对症治疗的同时,予以抗病原菌治疗,以控制感染。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可酌情使用免疫球蛋白。
治疗-对症治疗:
1、抗休克,应迅速补充血容量,以生理盐水和平衡液为主。
2、注意电解质平衡,及时补充钾、钙等电解质,纠正酸中毒。
3、及时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4、必要时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治疗-药物治疗:
1、抗菌治疗
常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或林可霉素。严重感染可选用头孢曲松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2、其他
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可酌情使用免疫球蛋白,以减少致炎细胞因子释放,减轻毒素对机体的损伤。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头孢曲松、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免疫球蛋白
治疗-手术治疗:
对局部感染,应根据病情及时引流、清创、筋膜切开或截肢等。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是否及时治疗、是否出现并发症等因素有关。若经及时治疗,部分患者可治愈;若未及时治疗,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危害性:
本病患者可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治愈性:
部分患者可通过治疗实现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家属要体贴和关心患者,消除患者的消极心理。同时,因患者长期卧床,家属要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另外,患者要保持患处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起病急,发展快,且症状严重,疼痛剧烈,患者可能会有有恐惧、焦虑等心理。
2、护理要点
(1)家属:处处体贴和关心患者,满足患者心理和生理的需要,减轻或清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患者:主动与医护人员交流沟通,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勇于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药物剂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若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根据医嘱调整用药。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居室应温湿度适宜,必要时可使用加湿器、空调来调整温湿度。
2、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保持患处的清洁、干燥,以及患者衣物、环境的清洁,经常更换患者衣物、床单。
4、患者长期卧床时,要经常更换体位,防止受压。
5、病情允许时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细菌培养等。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卧床休息,尽量避免大幅度搬动患者,抬高患肢,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
2、家属要轻拍患者胸背部,促进痰液排出,以免痰液堵塞气道而引发肺部感染。
3、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以免因长期卧床发生压疮。
4、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潮湿刺激,以免伤口受到污染而发生感染。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合理安排膳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饮食禁忌:
病情恢复期间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是因细菌感染所致,下列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本病的发生。
1、积极治疗原发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2、皮肤创伤时要及时清除污染物,消毒创口。
3、发生感染及时应用抗生素。
4、加强身体锻炼,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