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疾病英文名称: chronic abacterial prostat...
养生
疾病名称: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疾病英文名称: chronic abacterial prostatitis,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
疾病概述: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abacterial prostatitis,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是指因非细菌性病原微生物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前列腺慢性炎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常见临床表现有局部疼痛不适、尿频、尿不尽等症状。通常医生会根据病因、症状表现等情况给予药物、按摩、生物反馈等方法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男科
发病部位: 前列腺
常见症状: 局部疼痛不适、尿频、尿不尽、性功能障碍、生育能力下降
主要病因: 可因各种非细菌感染因素导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前列腺液检查、精液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MRI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患者造成心理负担,甚至影响生殖功能。建议患者积极就医,避免不良情况发生。
流行病学-传染性: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疾病,多数慢性前列腺炎属此类。但目前尚无准确、权威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长期坐位、性生活不规律或存在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性病变的人群。
病因-总述: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致病原未有统一意见,可能由其他微生物,如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滴虫、真菌、病毒等所致。在性生活无规律、勃起而不射精、性交中断或长途骑车、长时间坐位工作等诱因下,致盆腔及前列腺充血,可增加本病的发病风险。过量饮酒及辛辣食物常可加重前列腺炎症状。但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
症状-总述: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的会阴、下腹部等区域疼痛或不适,或表现为尿频、尿不尽。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生育能力下降、精神、心理症状等一系列综合征。
症状-并发症:
前列腺的炎性病变可能扩展累及到邻近部位,导致患者出现慢性精囊炎、后尿道炎、附睾炎、膀胱炎等。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
2、这些症状影响您的睡眠吗?晚上需要起夜几次?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4、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6、您平时的性生活怎么样?规律吗?
7、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症状还会加重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我还能有后代吗?
7、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局部疼痛、排尿异常、性功能障碍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血常规检查、前列腺液检查、精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帮助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直肠指诊
医生常规对患者进行直肠指检。医生带上手套,做好润滑后,将手指伸入患者的直肠,触摸前列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直肠指检可发现前列腺稍饱满,质较软,有轻度压痛。医生还会同时进行前列腺按摩以获取前列腺液送检验。
2、局部检查
医生还会对患者的下腹部、腰骶部、会阴、阴茎、尿道外口、睾丸、附睾和精索等部位进行检查,可发现盆腔、会阴部疼痛明显,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采集患者的血液进行分析检查,可判断患者是否有感染发生。
2、前列腺液检查
经前列腺按摩收集前列腺液后,进行细菌培养,通常无细菌生长。该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
3、精液检查
前列腺液是精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精液是研究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时较易获得的体液。前列腺病理生理变化可以影响精液的某些成分,从而可以通过分析精液中某些成分的变化,来诊断和鉴别诊断前列腺疾病。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还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这些影像学检查不是常规检查,但可以帮助医生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对于疾病的诊断,明确是否有其他部位受累有积极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久坐等生活史,既往感染病史,以及局部疼痛、排尿异常等临床表现,再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还需与慢性附睾炎、精囊炎等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慢性附睾炎
阴囊、腹股沟部隐痛不适,类似慢性前列腺炎。但慢性附睾炎附睾部可触及结节,并伴轻度压痛。
2、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大多在老年人群中发病,尿频且伴有排尿困难,尿线变细,残余尿增多。B超、直肠指检可进行鉴别。
3、精囊炎
精囊炎和慢性前列腺炎多同时发生,除有类似前列腺炎症状外,常有血精及射精疼痛的特点。
4、尿道炎
尿道炎患者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但没有会阴部不适及坠胀等。通过直肠指检可以和慢性前列腺炎进行鉴别。
5、其他
临床还可能需与前列腺脓肿、前列腺结石、前列腺结核、前列腺癌、精索静脉曲张等有相似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和病因制定合适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常用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按摩及生物反馈等。
治疗-一般治疗:
1、避免憋尿、久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2、日常生活中避免不洁性行为和频繁性兴奋,可进行适度规律的性活动,但注意不要忍精不射。
3、合理饮食,避免长期饮酒或大量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治疗-药物治疗:
1、致病原为衣原体,则可用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及碱性药物。其他可用红霉素、甲硝唑等。
2、还可使用α受体阻滞剂,如盐酸坦索罗辛等,可起到解痉、改善不适症状的作用。
3、某些植物制剂,如沙芭特、沙巴棕及其浸膏等,对缓解症状有一定疗效。
4、存在精神心理障碍者,还可酌情使用抗抑郁、抗焦虑的药物,如氟西汀、地西泮等。
治疗-相关药品:
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盐酸坦索罗辛、氟西汀、地西泮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进行热水坐浴、前列腺按摩,并去除造成盆腔、前列腺充血的因素,往往也可有良好的疗效。
2、生物反馈、针灸等也有一定的效果。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经过积极治疗后,多数患者的不适症状可逐渐缓解、减轻。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引起多种不适症状,严重时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2、本病会导致患者性功能减退,严重时还可能会影响精子的质量,甚至影响生育。
预后-治愈性:
部分患者通过积极治疗,症状可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预后-复发性:
本病会由于一些生活习惯、饮食或工作习惯不良导致复发。日常生活中,熬夜、久坐、受凉、吸烟、饮酒,以及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慢性前列腺炎的复发。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症状,并防止疾病的复发。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可引起多种不适症状,严重时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会导致患者性功能减退,严重时还可能会影响精子的质量,甚至影响生育。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心理。
2、护理措施
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特别是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家属应主动与患者就生育问题进行沟通,避免患者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患者应相信医生,主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要听信“偏方神药”,若出现腹痛、恶心等不良反应,及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患者应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促进机体恢复。
3、加强锻炼,避免久坐,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注意避免长时间骑自行车、摩托车等。
4、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穿宽松棉质内裤,并勤换洗内裤,不与人共用毛巾、浴巾等私人用品。
5、日常注意保持规律的性生活,避免危险性生活。
6、注意保持两便的通畅,避免憋尿。
7、注意防寒保暖。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建议患者1年后复查。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家属应为患者准备营养均衡、种类多样化的食物。
2、患者应适量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规律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2、避免久坐及长时间骑自行车或者摩托车。
3、建议保持规律的性生活,避免危险性生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