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盲肠旁疝疾病概述: 盲肠旁疝是小肠疝入回盲部隐窝内所致的内疝。其发病原因主要与回盲部周围...
养生
疾病名称: 盲肠旁疝
疾病概述:
盲肠旁疝是小肠疝入回盲部隐窝内所致的内疝。其发病原因主要与回盲部周围的隐窝过大过深、腹内压增高等有关。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间歇性腹部疼痛、腹部包块、恶心、呕吐、腹胀等临床症状。经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胃肠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肠
常见症状: 反复发作的间歇性腹部疼痛、腹部包块、恶心、呕吐、腹胀
主要病因: 由回盲部周围的隐窝过大过深、腹内压增高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清源胚抗原(CEA)检查、X线检查、腹部B超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国内暂无权威的该疾病发病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总述:
由于胚胎时期中肠的旋转,在回盲部形成了3个隐窝,即回盲上隐窝、回盲下隐窝和盲肠后隐窝。如果以上回盲部周围的隐窝过大过深,在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有可能使小肠突入其内,形成内疝,并造成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肠梗阻。
症状-总述:
如果小肠突入回盲部隐窝内形成盲肠旁疝,并造成不完全性肠梗阻时,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右下腹间歇性绞痛,有时亦可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部分病人伴有反射性恶心、呕吐。当疝入的肠管发生绞窄时,则出现完全性肠梗阻表现,腹痛加剧并转为持续性绞痛,伴有恶心、呕吐和腹胀。
症状-并发症:
可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就医-急诊指征:
1、持续性右下腹剧烈绞痛。
2、右下腹压痛性肿块,不能回纳。
3、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右下腹间歇性绞痛。
2、右下腹可复性肿块。
3、腹胀、恶心、呕吐。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病情较重时,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若病情较缓,可到胃肠外科或普通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4、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间歇性腹部疼痛、腹部包块、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先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而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进行血清源胚抗原(CEA)检查、X线检查、腹部B超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腹痛发作时检查,往往能在右下腹触及到一包块。当突入回盲部隐窝内的小肠回纳后,腹痛缓解,包块也随之消失。当有完全性肠梗阻时,可有肠鸣音亢进。肠管坏死后,右下腹包块压痛明显,并有腹膜刺激征。听诊肠鸣音消失。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清源胚抗原(CEA)检查:此检查可排除盲肠肿瘤的可能性。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1)腹部平片:提示有不同程度的肠梗阻表现。
(2)钡剂灌肠:可明确内疝的部位和类型。
2、腹部B超
可在腹内某一部位探测到异常积气,或见一团小肠襻聚集在一起,不易被推移。
诊断-诊断原则:
盲肠旁疝术前确诊相当困难,多数是在手术探查时明确诊断的。当病人有右下腹反复发作的间歇性疼痛,且腹痛发作时右下腹可触及包块,腹痛缓解后包块随之消失,甚至在慢性病史的基础上出现急性肠梗阻表现,并有压痛包块,应考虑到盲肠旁疝的可能。
治疗-治疗原则:
盲肠旁疝有随时发生绞窄可能,所以一旦明确诊断,应该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如果高度怀疑为盲肠旁疝时,也应该积极争取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暂无有效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无
治疗-手术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以下手术方式:
1、复位疝入肠管、闭合疝环口,防止其复发。
2、沿疝囊无血管区剪开疝囊,使之敞开成为腹膜腔的一部分。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积极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一般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危害性:
可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治愈性:
经及时且正规的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实现治愈。
日常-总述:
手术患者需卧床,禁食,根据医嘱恢复饮食,并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环境及个人卫生,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病情恢复后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日常-生活管理:
1、病情恢复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2、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干净卫生,经常通风换气。
3、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更换并清洗衣服,手术患者可用湿毛巾避开手术部位擦澡。
4、病情恢复后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5、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以免增加腹压,造成疾病复发。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腹部X线或B超。
日常-术后护理:
1、卧床休息,根据医嘱采取合适的体位。
2、密切观察伤口和全身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3、保持手术伤口清洁、干燥,避免伤口感染。
4、术后暂禁食,胃肠蠕动恢复后根据医嘱进流食,逐渐恢复到半流食、普食。
5、若放置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挤压、弯折或堵塞。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宜清淡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谷物等,保持充足的营养。
2、食物应易消化,少渣滓,蔬菜和水果应做成菜汤、水果汁食用,进食方式应少量多餐。
饮食禁忌:
1、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2、避免食用容易产气的食品,如碳酸饮料、咖啡、西瓜、香蕉、蚕豆等。
预防措施:
平时注意避免腹内压增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本病的发生。
1、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2、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用力咳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