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门脉高压性肠病疾病英文名称: portal hypertensive enteropat...
养生
疾病名称: 门脉高压性肠病
疾病英文名称: portal hypertensive enteropathy,PHE
疾病概述:
门脉高压性肠病(portal hypertensive enteropathy,PHE)是门静脉高压所致的非炎症性肠病。可表现为下消化道出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临床上可通用药物、物理、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普通外科
发病部位: 肠
常见症状: 黑便、腹痛、排便习惯改变、消化不良
主要病因: 门静脉高压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液检查、粪便常规、结肠镜、超声内镜
重要提醒: 严重的门脉高压性肠病可出现下消化道出血,长期慢性出血,可导致贫血。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发病率目前暂缺乏大样本数据研究。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门静脉高压患者及肝硬化患者。
病因-总述:
门脉高压性肠病主要发病原因为门静脉高压。故所有引起门脉高压的疾病都可引起该病的发生,如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原发性门静脉高压、门静脉栓塞、布加综合征等。
症状-总述:
门脉高压性肠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黑便或大便带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此外,还有消化吸收不良的表现,如腹泻、腹胀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长期慢性出血,可导致贫血。
就医-就诊科室:
病情平稳者可到普通外科或者消化内科就诊;病情严重者需到急诊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腹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暴露腹部的衣物,方便检查。
3、若考虑进行肠镜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12小时。
4、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您的大便平时正常吗?有没有黑便?
3、您平时有没有出现过呕血的情况?
4、您以前有确诊过肝硬化等肝脏疾病?是否进行过治疗?
5、您以前有诊断过乙型肝炎吗?
6、您平时有没有头晕、心悸的感觉?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啊?
2、我这个病是怎么引起的啊?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啊?
4、我有乙型肝炎,会不会反复得这个病?
5、这个病能治好吗?需要做手术吗?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是不是不能抽烟、喝酒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黑便、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情况时,需要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会建议患者进行血液检查、粪便常规、结肠镜、超声内镜检查,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的腹部进行触诊检查,检查是否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表现。检查时由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检查,手掌紧贴腹壁,随呼吸运动而上下起伏。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可见凝血机制障碍、血小板计数下降,长期慢性出血者可出现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
2、粪便常规
本检查可有粪便潜血阳性,有助于诊断疾病。
检查-其他检查:
1、结肠镜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表现为:
(1)肠血管扩张:是本病的特征性改变。肠黏膜血管呈蜘蛛样、线圈状、隆起或扁平的红色小片病变。黏膜活检可见毛细血管扩张、黏膜萎缩。
(2)静脉曲张:表现为肠黏膜血管迂曲、显著增粗,严重者可扩张呈囊状。少数极度扩张的直肠静脉曲张可被误诊为结肠肿瘤,取活检可造成大出血。
(3)其他:肠黏膜血管还可呈弧形、前端球形、蛇行迁曲等不规则形态,可有弥漫性或孤立性红点或红斑等黏膜下出血改变,伴黏膜水肿。
2、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一般经肛门插入,也可经阴道检测直肠及直肠周围静脉曲张,在超声图像上静脉曲张表现为囊状无回声暗区。发现直肠静脉曲张的阳性率高于内镜。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出现黑便、腹痛、排便习惯改变、消化不良等症状,结合血液检查、便常规、结肠镜、超声内镜检查,即可确诊。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结肠毛细血管扩张、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结肠毛细血管扩张
为下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多见于高龄患者。不伴有门脉高压,多局限在右侧结肠,一般病变范围较小,肠镜检查可明确。
2、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除消化道出血症状外,可见广泛的皮肤及黏膜的血管扩张,好发于小肠,也有发病于结肠者。表现为反复的消化道出血、贫血。可通过内镜确诊。
治疗-治疗原则:
门脉高压性肠病如无下消化道出血,一般不需治疗。有下消化道出血时,可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来缓解症状。必要时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止血药物
对活动性出血者,止血药物可更明显减轻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和黏膜充血水肿。常用药物有生长抑素、奥曲肽。
2、β2受体阻滞剂
通过阻断肠道血管β2受体,能显著收缩血管减少肠道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减轻肠黏膜充血。常用药物有普萘洛尔。
3、其他药物
钙通道阻滞药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等,以及硝酸甘油类药物,可以和普蔡洛尔合用,以增进疗效。
治疗-相关药品:
生长抑素、奥曲肽、普萘洛尔、硝苯地平、维拉帕米
治疗-手术治疗:
当药物疗效欠佳或复发时,可进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使肠道血流恢复正常。
治疗-其他治疗:
结直肠静脉曲张出血时,可通过内镜,进行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或凝血酶止血、注射硬化剂、结扎止血等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门脉高压性肠病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治疗是否及时有关。若及时治疗,多数患者可以痊愈。若不及时治疗,下消化道出血可能会长期存在,导致慢性失血,而出现贫血。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表现慢性失血,而引起贫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经及时治疗,可实现治愈。
日常-总述:
门静脉高压性肠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患者心理特点
患者多为老年人,性情固执,易情绪异常、乖张易怒。且此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患者存在悲观、焦虑、恐惧、不信任的心理。
2、护理措施
家属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能够换位思考,理解并安慰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发肝性脑病,出现性格、行为改变时,患者应多与医护人员、亲属朋友沟通,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缓解巨大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生活有规律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是门静脉高压性胃炎康复的基础。注意调整休息时间,遵守合理的作息时间。
2、适当的活动
适量活动对健康有益处,减少对卧床的心理依赖,在医生帮助下制定活动计划,以增加生活情趣。
饮食调理:
患者在积极配合药物或手术治疗的同时,应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控制病情,防止复发。
饮食建议:
1、患者如有出血,在出血停止24~48小时后,给予少量温流质饮食。无饱胀不适后再逐渐加量,宜选用米汤、豆浆等碱性食物,以中和胃酸、收敛黏膜,有助于止血。
2、给予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和适当脂肪、易消化的饮食,如鸡肉、牛肉、鱼肉、乳制品、绿叶菜、苹果、西红柿等。
3、食物要加工得细、碎、软、烂,烹调方法多采用蒸、煮、炖、烩、煨等,要求食物要精工细作,以保护胃黏膜。
饮食禁忌:
1、避免粗糙、坚硬、油炸、带刺、辛辣的刺激食物,如油炸食品、生葱、大蒜、辣椒、芥末等。
2、戒烟忌酒,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否则可能会使病情加重,不利于康复。
3、限制钠盐及蛋白质, 以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
预防措施:
引起门静脉高压性肠病的必要条件是门静脉升高,门静脉升高多由肝硬化引起。在我国,引起肝硬化的主要病因是病毒性肝炎,因此应积极预防病毒性肝炎,治疗原发疾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