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泌尿生殖系统放线菌病疾病英文名称: genitourinary actinomycosi...
养生
疾病名称: 泌尿生殖系统放线菌病
疾病英文名称: genitourinary actinomycosis
疾病别名: 泌尿生殖系放线菌病
疾病概述:
泌尿生殖系统放线菌病(genitourinary actinomycosis),是指主要由牛型放线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泌尿生殖系感染性疾病。放线菌病好发于面颈及胸腹部,因放线菌感染的特殊性,其感染的发生发展不受解剖学屏障的限制,因此,本病可通过消化道放线菌病直接蔓延或经血运途径侵犯所引起。患者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发热、肾区疼痛等。泌尿生殖系统放线菌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本病预后主要取决于是否及时接受诊治。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泌尿外科
发病部位: 肾脏、膀胱、尿道、生殖部位、其他
常见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发热、肾区疼痛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消化道放线菌病直接蔓延或经血运途径侵犯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尿液检查、脓液检查、B超、CT、病理活检、膀胱镜
重要提醒: 泌尿生殖系统放线菌病虽然少见,但容易出现误诊误治,同时,未及时诊治者有可能造成伤残甚至危及生命。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泌尿生殖系统放线菌病较为少见,一般为散在发生,暂无确切发病率报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15~35岁的男性,但自发现与宫内避孕器材有关的盆腔放线菌病以来,男女发病比例已逐渐减低。
病因-总述:
泌尿生殖系统放线菌病主要由于消化道的放线菌病(结肠或腹部)直接蔓延至肾脏、膀胱所致,少数也可由于血运途径侵犯睾丸、附睾、阴茎、前列腺等处。
症状-总述:
患者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放线菌后不会出现特异性症状,常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低热、肾区疼痛(钝痛或隐痛),可伴有贫血、消瘦、盗汗等。有时可在腰部形成窦道,有脓液流出。
症状-并发症:
泌尿生殖系统放线菌病可并发厌氧菌感染、胸膜炎、心包炎、骨髓炎、脑积水、脑脓肿、呼吸衰竭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
2、伴低热、肾区疼痛、贫血、消瘦、乏力等。
3、腰部出现破溃、流脓。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应前往泌尿外科或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请问您是从事什么工作的?是否有饲养牛、羊、犬、猫等动物?
9、是否接触过存在病变或皮肤破溃的动物?
10、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如果住院的话,需要住院治疗多久?
8、需要做手术吗?
9、这个病会遗传吗?
10、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1、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发热、肾区疼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尿液检查、脓液检查、B超、CT、病理活检、膀胱镜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有无皮疹、皮肤黏膜出血、溃疡、皮肤脓肿、窦道形成、消瘦等,协助诊断。
2、医生通过听诊和叩诊,可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啰音、心脏杂音、肾区叩痛、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心肺腹受累征象。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用于判断患者有无继发其他病原体感染,以及评估有无贫血、出血等表现。
2、血生化
用于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
3、尿液检查
可见到少量红细胞、脓细胞、尿蛋白及管型尿。高倍镜下可见到革兰阳性Y形分枝菌,具有诊断价值。
4、脓液检查
从患者的窦道或肾脏周围脓肿穿刺所抽出的脓液中,检查到灰黄色的菌落颗粒,称为“硫磺颗粒”,是放线菌病最具特征性的改变。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对于部分早期诊断困难者,尤其是与相应部位的肿瘤难以鉴别时,可通过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膀胱镜检查:可直观见到慢性炎症性改变,并能够取得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B超
可见肾脏肿大、肾盂变形、肾盂破坏,似有占位性病变,与肿瘤难以鉴别。
2、CT
可见部分患者的膀胱壁增厚,并突向膀胱腔内,与肿瘤难以鉴别。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发热、肾区疼痛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以及尿液检查、脓液检查、病理活检、膀胱镜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慢性肾盂肾炎、脓肾、慢性膀胱炎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慢性肾盂肾炎
也可表现为反复的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发热等症状,临床表现和泌尿生殖系统放线菌病难以区分。但慢性肾盂肾炎患者通常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表现,尿液检查不会出现硫磺颗粒,尿中段细菌培养阳性,X线检查表现为肾脏缩小,肾盂肾盏不规则扭曲、变形。
2、脓肾
慢性病程的脓肾患者临床也表现为反复腰痛,伴消瘦、盗汗、贫血等,与泌尿生殖系统放线菌病颇为相似。但脓肾患者尿液检查一般有大量脓细胞,尿培养阳性而无硫磺颗粒。
3、慢性膀胱炎
也表现为反复的尿频、尿急、脓尿、血尿等。但尿常规检查有白细胞,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尿中无硫磺颗粒。膀胱镜检查虽有炎症表现,但病理活检不会查到颗粒状菌落。
治疗-治疗原则:
泌尿生殖系统放线菌病的治疗原则是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明确诊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药物和手术等综合治疗措施,尽快控制感染并清除病灶。
治疗-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
1、青霉素
是治疗放线菌病的首选药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剂量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滴入,通常用药在2个月左右。
2、克林霉素
也是治疗本病可选择的抗生素之一,可采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需连续用药2个月以上。
3、其他药物
如四环素、氯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利福平等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利福平
治疗-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1、首先应采取脓肿的手术切开引流。
2、同时有瘘管形成者应一并切除。
3、如患侧肾功能减退,对侧肾功能良好时可行患侧肾切除。
4、当出现腹腔或盆腔的放线菌性膀胱瘘时,需手术引流脓肿,清除病灶,关闭膀胱。
治疗-治疗周期:
泌尿生殖系统放线菌病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6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泌尿生殖系统放线菌病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主要取决于是否及时接受诊治。多数患者,即使是重症或泛发者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较好;而少数误诊误治及未及时诊治者,可引起伤残甚至危及生命,预后不良。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者反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发热、肾区疼痛等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本病可并发胸膜炎、心包炎、脑积水、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影响预后。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本病一般可治愈;少数未及时诊治者,可造成伤残、畸形,很难被治愈。
日常-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家属应加强患者的生活管理,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带患者复查。
日常-用药护理:
本病需强调全程、足量应用抗生素,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切不可私自停药或调整用药剂量。同时,注意观察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干净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2、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于劳累、压力过大。
3、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预防感冒。
4、病情缓解后,患者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5、存在膀胱功能障碍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每日进行膀胱功能锻炼。
6、减少人员探视,避免前往人员嘈杂的公共场所,预防交叉感染。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到院复查血尿常规、生化及病原学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饮食调理:
由于泌尿生殖系统放线菌病患者免疫力较差,因此,可以通过饮食护理帮助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促进病情恢复。
饮食建议:
1、无明显肾功损害者,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这是因为蛋白质是机体免疫功能的基础,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越高,其免疫作用越强,如蛋类、大豆、瘦肉、花生、玉米等。
2、摄入适量的脂类,这是因为足量的脂肪酸对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免疫系统的建立是必要的。但是,过量的脂肪摄入会造成免疫功能降低,因此,具体脂类摄入量可在营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整。
3、建议多吃富含各种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鱼肉、新鲜水果及蔬菜等。
4、可以吃一些富含铁、锌、硒等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5、无明显肾功能损害者,可适当多饮水,保持每日饮水量在2L以上。
6、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预防便秘。
饮食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饮食。
2、忌生冷、过硬的食物。
3、少吃甜食。
4、忌暴饮暴食。
预防措施:
由于泌尿生殖系统放线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并且多因消化道等其他部位放线菌感染所致,因此,对于泌尿生殖系统放线菌病的预防主要就是关于放线菌病的预防。
1、首先应做好饲养动物的预防,尽量不要在低湿地放牧,圈养牛饲喂草料前最好浸软,防止刺伤口腔黏膜。及时发现病牛、病犬等饲养动物的病情,积极处理。
2、个人方面需注意口腔卫生,尤其是拔牙后要注意清理和消毒,及时使用抗生素。
3、对于病牙及扁桃体等病灶应早期治疗,清除放线菌的发源地。
4、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对预防放线菌病有较大意义。
5、宠物主人应注意观察宠物的皮肤黏膜损伤,有伤口时及时处理,不要直接用手接触可疑动物的病变部位和脓液。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