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囊性肾病疾病英文名称: cystic kidney disease疾病别名: 囊性肾病变...
养生
疾病名称: 囊性肾病
疾病英文名称: cystic kidney disease
疾病别名: 囊性肾病变、肾脏囊性疾病、肾囊肿性疾病
疾病概述:
囊性肾病(cystic kidney disease),又称为囊性肾病变、肾脏囊性疾病、肾囊肿性疾病等,是一大组肾内不同部位出现单个或多个囊肿的疾病。本病主要由于先天因素、后天因素、遗传因素等多种原因所致。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囊肿的部位、数目、大小、类型等而轻重不一。囊性肾病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化疗和透析治疗。本病预后主要取决于囊肿性质、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治疗效果等综合因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小儿科、肾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肾脏、其他
常见症状: 腰部胀满感、腰部疼痛、腹痛、血尿、肾绞痛、腹部包块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先天因素、后天因素、遗传因素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尿培养、超声、超声造影、CT、MRI、病理活检
重要提醒: 囊性肾病是一大组肾脏良恶性囊性肿物疾病,预后差异巨大,需积极到院就诊,明确诊断,以制定治疗方案。
临床分类:
囊性肾病一般根据病因分为单纯性肾囊肿、多囊肾、肾盂旁囊肿、多发囊肿性肾发育不良、肾髓质囊肿性疾病(如髓质海绵肾)、囊性肿瘤、获得性肾囊肿等。其中,以单纯性肾囊肿和多囊肾最为常见。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囊性肾病是一大组肾内不同部位出现单个或多个囊肿的疾病,暂无总体发病率报道。好发于先天发育不良、具有家族史及老年退行性变者。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先天发育不良、具有家族史及老年退行性变者。
病因-总述:
囊性肾病主要由于先天因素(先天发育不良)、后天因素、遗传因素所致。但部分类型的囊性肾病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病因-基本病因:
1、单纯性肾囊肿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本型与遗传因素无关,可为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所致。目前多认为是肾小管阻塞或部分肾组织缺血所致。其发生率与年龄相关,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因此,提示与肾脏的退行性变有关。
2、多囊肾
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根据遗传特点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也称作成人型多囊肾)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RPKD,也称作婴儿型多囊肾)。其中,以ADPKD最为常见,致病基因有ARPKD1基因和非ARPKD1基因;而ARPKD以肾收集小管扩张和肝内胆管扩张及纤维化为特征,临床较为少见。
3、肾盂旁囊肿
病因不明,可能为先天因素所致,也可能是慢性炎症所致的淋巴管囊性扩张。
4、髓质海绵肾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型是一种先天发育异常,可能由于肾源性胚基与输尿管胚芽异常连接所致。
5、多发囊肿性肾发育不良
是一种非遗传性病变,为新生儿腹部肿块的常见原因之一。
6、获得性肾囊肿
是指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或长期透析患者发生的肾脏多发性囊性变,任何原因导致的慢性肾衰都可发生。与遗传性多囊肾病不同,该病一般不伴有其他器官的囊肿。
7、囊性肾癌
以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最为多见(MCRCC),具有低分期、低分级和预后良好的特点,占肾癌的2.3%~3.1%左右,但其病因尚未明确。另外,肾透明细胞癌、肾乳头状癌也可表现为囊性病变。
症状-总述:
囊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囊肿的部位、数目、大小、类型等而轻重不一。例如,囊肿较小的单纯性肾囊肿一般无明显不适;成人型多囊肾患者通常出现腰痛、腹痛、血尿等。
症状-典型症状:
1、单纯性肾囊肿表现
较小的单纯性肾囊肿一般无症状。当囊肿>10cm时,患者可感觉患侧腰部胀满感,并有轻度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当囊肿发生破裂出血时,患者可感到腰部剧痛。单纯性肾囊肿一般不会引起血尿,有时会引起高血压。
2、多囊肾表现
(1)成人型多囊肾(ADPKD):典型患者通常在40~50岁开始有腹痛、腰部压迫感,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卧床后减轻,少数偶可发生绞痛。血尿很常见,可周期性发生肉眼血尿,血块通过输尿管可引起绞痛。5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血尿时,应注意同时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
(2)婴儿型多囊肾(ARPKD):起病极早者,在出生时即可出现肝、肾明显肿大,腹部膨胀。在新生儿期常因巨大的肝、肾妨碍横膈活动造成呼吸困难而死亡。婴儿期发病者,常存在贫血、胃萎缩、高血压、生长发育不良等表现。存活到儿童期时,以肝脏损害为主,可发生门脉高压症、肝功能不全、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等。
3、肾盂旁囊肿表现
部分患者无明显不适。当继发感染或发生肾盂、输尿管受压迫时,患者通常出现肾区疼痛、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
4、髓质海绵肾表现
多见于中年男性,病情较轻者一般无症状;病情较重者,可出现血尿、蛋白尿、脓尿,以及反复发作的肾盂肾炎(腰痛、腹股沟疼痛、尿道烧灼感、尿频、尿急、发热、畏寒、恶心、呕吐等),甚至发生肾小管中毒症状(肌肉无力、肌肉痉挛等)。
5、多发囊肿性肾发育不良表现
好发于新生儿和婴儿,多以腹部包块就诊。两侧多发囊肿性肾发育不良常早期夭折。
6、获得性肾囊肿表现
一般无症状,但对于男性、高龄和透析时间较长者,囊肿容易发生癌变。
7、囊性肾癌表现
与普通肾癌的症状相似,典型患者表现为肉眼血尿、腰痛、腹部肿块的肾癌“三联征”。但部分患者可无典型症状,甚至无明显症状。
症状-并发症:
囊性肾病可并发高血压、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肾盂积水、尿路梗阻、肾肿瘤、多囊肝、动脉瘤、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就医-急诊指征:
1、突然出现寒战、高热。
2、剧烈的腹痛、腰背痛、肾绞痛。
3、肉眼血尿、大量蛋白尿。
4、明显尿频、尿急、尿痛。
5、出现其他紧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腰痛、腹痛、发热。
2、反复出现恶心、呕吐、腹胀。
3、出现腹部包块。
4、伴面色苍白、乏力、全身不适、虚弱等。
5、伴水肿、食欲不振、消瘦等。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肾内科
本病属于肾内科诊疗范围,病情稳定者应前往肾内科就诊。
2、小儿科
儿童患者应在家长陪同下,前往小儿科就诊。
3、急诊科
病情危急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诊治。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或您孩子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或您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或您孩子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您或您孩子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或您孩子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或您孩子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您或您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或您孩子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9、您或您孩子是否患有基础疾病呢?
10、您或您孩子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11、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或我孩子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我或我孩子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或我孩子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我或我孩子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我或我孩子治疗的风险大吗?
6、我或我孩子的病会复发吗?
7、如果住院的话,需要住院治疗多久?
8、我或我孩子需要做手术吗?
9、这个病会遗传吗?
10、我或我孩子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1、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腰部胀满感、腰部疼痛、腹痛、血尿、肾绞痛、腹部包块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尿培养、超声、超声造影、CT、MRI、病理活检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水肿、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腹部肿块等体征,协助诊断。
2、医生通过听诊和叩诊,可以判断患者有无心脏杂音、血管杂音、呼吸音异常、啰音、肾区叩痛等心肺腹受累征象,有助于评估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通过分析血红蛋白、红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初步判断患者有无感染、贫血、出血等。
2、血生化
可用于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代谢状态等,有助于评估病情。
3、尿常规
部分患者可出现镜下血尿、蛋白尿、菌尿、脓尿等,协助诊断。
4、尿培养
怀疑继发泌尿系感染时,需进行尿培养,部分患者可发现尿液内细菌生长,有助于诊断,并可明确致病菌种类,指导治疗。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当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难以判断囊性肾病的良恶性时,医生会选择在超声、CT引导下进行肾脏肿物穿刺活检,通过显微镜下和免疫组化分析,最终确定肿物的病理类型,指导后续治疗。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
多数患者的囊性肾病是通过常规超声检查所发现,但常规超声不宜作为判断囊性肾病良恶性的手段。所以在常规超声检出囊性肾病后,应行增强CT或增强MRI或超声造影检查进一步判断其良恶性。
2、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对恶性肾囊性肿物诊断能力强,与最终诊断一致性好于增强CT和增强MRI。另外,超声造影适用于肾功能不全者。
3、CT、MRI
对于需要分期的恶性病变,建议选择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因为超声造影检查多数情况下不能提示肿物外侵情况。有大面积钙化的肿物推荐采用增强MRI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腰部胀满感、腰部疼痛、腹痛、血尿、肾绞痛、腹部包块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家族史,以及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尿培养、超声、超声造影、CT、MRI、病理活检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1986年,Bosniak提出了基于CT的囊性肾病分型意见,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诊断和处理依据。其中,Ⅰ级和Ⅳ级囊肿一般在诊断上没有问题;而Ⅱ级和Ⅲ级(特别是Ⅲ级)在除外恶性肿瘤上常较为困难,建议应根据病变最引起关注的特征进行分类,如果对某一病变存有疑义,则应归入Ⅲ级,进行手术探查,否则应在6个月和1年进行再次检查,如果病变稳定,则可认为是良性的。
1、Ⅰ级(单纯良性囊肿)
线样囊壁,没有分隔、钙化、实性成分,CT测量为水样密度、没有强化。
2、Ⅱ级(良性囊肿)
有少量纤细分隔,囊壁上或隔上可有小钙化;小于3cm、高密度、边界锐利、没有增强的囊肿。
3、ⅡF级(囊性病变含较多纤细分隔)
纤细分隔及囊壁可有强化,可有小部分囊壁或分隔增厚;可有结节样钙化,但没有强化,没有强化软组织 ;大于 3cm、高密度、完全位于肾内肿物属于该级,此级病变边界清楚。
4、Ⅲ级(不能定性的囊性肿物)
有厚而不规则分隔或囊壁,可见强化。
5、Ⅳ级(恶性囊性肿物)
有增强的软组织成分。
治疗-治疗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肾脏囊性肿物的性质、大小、数目、患者情况、并发症等综合分析,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治疗方式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化疗和透析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对于<3~4cm的单纯性肾囊肿,无肾盂、肾盏明显受压时,无需特殊处理,可采用超声定期随访。
2、对于无症状的成人型多囊肾,无需特殊处理。但应防止腹部损伤,避免囊肿破裂,并严格控制并发症,如疼痛、出血、尿路感染、高血压等。
3、对于无症状且囊肿较小的肾盂旁囊肿,无需特殊处理,可随访观察。
4、对于无症状、无并发症的髓质海绵肾,无需治疗,但每年应复查尿钙及尿菌。
5、无症状的获得性肾囊肿,一般无需治疗,但应定期随访。
治疗-药物治疗:
1、降压药物
适用于成人型多囊肾、婴儿型多囊肾等并发高血压的治疗,成人降压目标值为130/80mmHg(儿童患者降压目标为同龄正常儿童血压高限值的75%)。首选降压药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和钙离子拮抗剂(CCB)。常用药物有非洛地平、硝苯地平、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缬沙坦、厄贝沙坦等。
2、抗感染药物
适用于各类囊肿继发泌尿系感染者,应先依据临床经验使用广谱抗生素,之后根据血/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改用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有青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3、镇痛药
适用于囊肿压迫、破裂等引起剧烈疼痛及持续疼痛者。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麻醉镇痛药或短期应用阿片类镇痛药。
4、利尿药
适用于髓质海绵肾出现高钙血症者,常用药物为氢氯噻嗪。
5、别嘌醇
可减慢髓质海绵肾患者的泌尿系结石形成。
治疗-相关药品:
非洛地平、硝苯地平、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缬沙坦、厄贝沙坦、青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氢氯噻嗪、别嘌醇
治疗-手术治疗:
1、单纯性肾囊肿的手术治疗
(1)当囊肿>4cm时,压迫周围组织甚至发生尿路梗阻时,可采取超声引导下囊液抽吸术并囊内注射硬化剂。
(2)当囊肿>8cm时,应考虑手术治疗。有条件者可行腹腔镜下囊肿切除术。若证实囊肿恶变或伴发肾癌时,应尽快行手术治疗。
2、多囊肾的手术治疗
(1)对于早、中期的成人型多囊肾患者,当囊肿较为表现且较大时,尤其伴有顽固性疼痛、进展性高血压或进展性肾功能不全,手术治疗效果较佳。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减轻疼痛、改善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延缓进入终末期肾衰竭的时间。但对于晚期患者,手术治疗已无意义,有可能进一步加重肾损害。
(2)对于婴儿型多囊肾患者,至今无根治手段。由于患儿常同时存在肝脏和肾脏损害,因此,肾移植、门静脉高压分流术等均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肾盂旁囊肿的手术
当囊肿较大引起症状,或发生破裂出血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可选择经腹腔镜囊肿切除术、囊肿去顶减压术或囊肿切除术。另外,由于肾盂旁囊肿毗邻肾血管,不提倡使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囊液。
4、髓质海绵肾的手术
(1)对于结石形成并引起明显症状者,应积极进行排石或碎石治疗。
(2)对于病变限于一侧或节段者,且抗感染、排石等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行一侧或部分肾切除。
5、多发囊肿性肾发育不良的手术
除非患者出现疼痛、高血压及周围脏器压迫,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6、获得性肾囊肿的手术
当囊肿发生癌变或破裂时需手术治疗。
7、囊性肾癌
确诊为恶性肾囊性肿物或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时,可直接进行手术治疗。主要的手术方式有根治性肾切除术和保留肾单位手术。近10年来,肾癌手术已由开放手术向微创(腹腔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转变。
治疗-放化疗:
1、化学药物治疗
简称化疗,是通过化学药物(细胞毒性药物)杀死或阻止癌细胞生长的一种治疗方式。主要用于晚期肾癌患者,但肾癌对化疗不敏感。
2、放射治疗
简称放疗,是通过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主要用于晚期肾癌患者,但肾癌对放疗不敏感。
治疗-其他治疗:
透析治疗:主要用于晚期多囊肾患者引起终末期肾病的治疗,透析的原则与其他尿毒症患者相同。但由于患者肾脏和肝脏肿大,不宜采取腹膜透析,主要采用血液透析。
治疗-治疗周期:
透析治疗:主要用于晚期多囊肾患者引起终末期肾病的治疗,透析的原则与其他尿毒症患者相同。但由于患者肾脏和肝脏肿大,不宜采取腹膜透析,主要采用血液透析。
治疗-治疗费用:
囊性肾病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主要取决于囊肿性质、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治疗效果等综合因素。总体而言,不同病因所致的囊性肾病预后差异巨大。例如,多数单纯性肾囊肿、获得性肾囊肿、髓质海绵肾、肾盂旁囊肿患者,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良好;而少数反复发生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多囊肾进展为终末期肾病),以及中晚期恶变者,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腰部胀满感、腰部疼痛、腹痛、血尿、肾绞痛等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2、多囊肾为遗传性疾病,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3、本病可并发高血压、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肾肿瘤、动脉瘤、慢性肾功能衰竭等诸多并发症,增大治疗难度,影响预后。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本病尚无法完全治愈,一般而言,对于大部分良性囊肿患者,经积极诊治,可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少数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恶变者,会危及生命,治疗难度极大。
预后-复发性:
恶性囊肿存在一定复发几率;良性囊肿依病因及治疗方式不同,也可能会出现治疗后复发。
预后-生存周期:
早期肾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97%左右。晚期肾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20%左右。
日常-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家属应加强患者的生活管理,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带患者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腰部胀满感、腰部疼痛、腹痛、血尿、肾绞痛、腹部包块等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并且还可能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患者可能会对疾病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不利于治疗。
2、护理措施
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应多关心、疏导患者,多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并学习本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到本病是由于各种良恶性肾脏疾病所引起的,通过积极治疗,症状是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恢复正常的,加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轻松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
2、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预防感冒,对于防止本病复发或加重非常重要。
3、病情缓解后,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锻炼方式以步行为主,天气晴朗时尽量参加户外运动;不适合户外运动时也应在室内散步,不宜长期卧床。
4、注意个人及室内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洗澡时,建议使用淋浴。
5、避免使用肾毒性较强的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两性霉素B、青霉胺、利福平等。
6、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后手纸向后擦,性生活后立即排尿,忌憋尿,可预防囊肿继发泌尿系感染。
日常-病情监测: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定期观察体温、血压、尿量等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到院复诊,以便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及病情变化。
饮食调理:
囊性肾病患者应根据具体病因,制定相应的饮食调理方案,可帮助缓解不适,促进病情恢复,以及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饮食建议:
1、应根据肾功能情况,适当降低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并尽量选择优质蛋白质,如乳类、瘦肉、鱼类、黄豆等。
2、宜采用低脂饮食,适当选用糖类饮食。
3、可以多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
4、肾癌患者,宜多吃能抗肿瘤的食物,如甲鱼、莼菜、无花果、黄瓜、木瓜、薏苡仁、柚子等。
5、血尿者,宜吃甲鱼、乌龟、乌梅、柿子、莲子、藕、芹菜、冬瓜等。
饮食禁忌:
1、戒烟戒酒。
2、忌食过咸的食物(包括腌制类)。
3、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如辣椒、胡椒、芥末、浓茶、虾蟹等。
4、忌不洁饮食。
5、忌暴饮暴食。
6、忌烟熏烧烤类食物。
预防措施:
大部分囊性肾病病因不明,或者多囊肾为遗传性疾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存在多囊肾家族史者,应做好遗传咨询、产前诊断,降低患病儿的出生率。
2、保持情绪稳定,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情绪激动。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作息规律。
4、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适当多饮水,忌憋尿。
5、注意保暖,冬天外出宜戴口罩;夏天不要赤脚,不要长时间吹电风扇、空调。
6、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镉、除草剂、有机溶剂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