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脑弓形体病疾病英文名称: cerebral toxoplasmosis疾病概述: 脑弓形...
养生
疾病名称: 脑弓形体病
疾病英文名称: cerebral toxoplasmosis
疾病概述:
脑弓形体病(cerebral toxoplasmosis)是刚地弓形体原虫(简称弓形虫)感染侵犯颅内引起的,多发生在免疫抑制或T细胞缺陷的人,如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及艾滋病的病人。脑弓形体病分为先天性脑弓形虫病和后天获得性脑弓形虫病,后天感染的人多为隐性感染,不表现明显症状,但是当人免疫功能受损或低下时,可出现症状。本病常采用抗病原体治疗,但治疗后易复发。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颅脑
常见症状: 智能迟钝、运动障碍、听力障碍、抽搐、高热、头痛、嗜睡、恶心、呕吐、失语
主要病因: 弓形虫感染
检查项目: 病原体检查、免疫学检查、血清及脑脊液常规检查、头颅CT、头颅MRI
重要提醒: 孕妇受弓形虫感染可经胎盘传染胎儿,所以孕妇不要养猫狗,勿与猫狗等密切接触,不要让猫舔手、脸及食具。
临床分类:
根据脑弓形体病的感染途径,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种。
1、先天性脑弓形虫病
孕妇在孕期初次感染弓形虫,虫体可经胎盘传播给胎儿。
2、后天获得性脑弓形虫病
主要经口感染所致。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是由弓形虫感染导致,弓形体病有传染性,猫是重要的传染源。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免疫力低下或缺陷人群、经常接触家畜或接触生肉者。
病因-总述:
刚地弓形体属孢子纲、球虫目。本病系弓形虫侵犯颅脑所致,可通过经口感染、接触感染、垂直传播、输血、昆虫叮咬、器官移植等途径感染弓形虫。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表现为局灶性或弥漫性脑膜脑炎。
病因-基本病因:
1、垂直传播
孕妇受弓形虫感染可经胎盘传染胎儿。
2、经口感染
食入被猫粪感染性卵囊污染的食物或水,食入未煮熟的含有包囊或假囊的肉、蛋、奶等食品。
3、接触感染
猫、狗等的痰和唾液中都有弓形虫,与其接触时,手、脸被舐可感染。
4、其他
通过输血、昆虫叮咬、器官移植、毒品注射、实验室感染也可以感染。
病因-危险因素:
任何人都能感染脑弓形体病,但是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会增加患病风险:
1、患有艾滋病,艾滋病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
2、有化疗史,化疗会影响机体免疫系统,使患者免疫力下降。
3、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
症状-总述:
根据脑弓形体病的感染途径,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种,前者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智能迟钝、运动障碍等,后者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嗜睡、恶心、呕吐、失语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先天性脑弓形体病
在妊娠期的前3个月内感染,可造成畸胎,出现无脑儿、小头畸形、脊柱裂等。若孕妇于妊娠后期受染,受染胎儿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有的出生后数月甚至数年才出现症状。据研究表明,存活者中90%有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智能迟钝,典型临床表现为脑积水、大脑钙化灶、脑膜脑炎、运动障碍、听力障碍、抽搐等。
2、获得性脑弓形体病
轻重不一,轻者仅有轻微头痛,重者可表现为脑炎与脑膜炎。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嗜睡、恶心、呕吐、失语、视野缺损、颈强直、癫痫发作、颅神经损坏及各种中枢神经局限性体征,比如构音困难、偏瘫等。亦可有精神障碍,如精神抑郁或兴奋、狂躁。
症状-并发症:
1、视网膜脉络炎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弓形虫可累及双眼,常侵犯眼球的脉络膜、视网膜,因而发生脉络膜视网膜炎等症状。成人表现为视力突然下降、视物模糊、眼前黑影、眼红、畏光,一般无眼痛。
2、弓形虫肺炎
主要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和干咳。胸片通常显示网状结节浸润,肺泡灌洗液或痰中可找到弓形虫。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高热、头痛、嗜睡。
2、出现恶心、呕吐。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到神经内科或者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要提前挂号,并且提前准备好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提前想好要询问医生的问题,以便能更好的了解疾病。
3、若近期有就诊和治疗经历,要携带病历、检查单和药物等。
4、提前回想最近发生过的症状或者接触过什么宠物,以便能回答医生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哪些症状,何时开始的?
2、您认识的人有得过弓形虫病的吗?
3、您有感染过艾滋病毒吗?
4、您最近食用了生肉或未煮熟的肉吗?
5、您是否养过猫、狗等宠物?经常密切接触吗?
6、您是否在服用影响免疫系统的药物?
7、您曾经有去医院就诊过吗?做过什么检查?
8、您有其他什么病史吗?
9、您有药物过敏史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出现这些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需要做什么检查吗?
3、药物有什么副作用?
4、如果药物治疗不起作用怎么办?
5、我需要治疗多久?
6、我如果怀孕会对宝宝产生影响吗?
7、我这个病会传染吗?
8、我平时生活和饮食要注意哪些方面?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高热、头痛、嗜睡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查、免疫学检查、血清及脑脊液常规检查、头颅CT、头颅MRI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病原体检查
(1)直接镜检:脑脊液或其它体液离心沉渣涂片、组织染色检查。
(2)动物接种或组织培养:是一种最为经典、直接确认病原体存在的方法,但敏感性低、耗时、操作困难,不适用于临床。
(3)多聚酶链法(PCR):可证实弓形虫DNA存在,临床正在普及推广。具有特异敏感和快速等优点,但易出现假阳性,脑脊液弓形虫PCR检测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尤其是启动抗弓形虫治疗者。
2、免疫学检查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于检测宿主的特异抗体或循环抗原。
(2)间接血凝试验(IHT):该法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操作简易,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应用广泛。
(3)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以完整虫体为抗原,检测特异性抗体。如果检测出IgM,对早期诊断和判断新生儿先天性弓形虫感染具有意义。
3、血清及脑脊液常规检查
血白细胞正常,偶见不典型淋巴细胞。脑脊液细胞数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及蛋白定量多正常。
检查-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
CT检查在诊断脑弓形体病时具有重要价值。CT结果常显示为一个或多个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呈环状或结节样增强,最常受累的部位是基底核。
2、头颅MRI
较CT更敏感,典型的MRI表现为颅内多发长T1和长T2信号。
诊断-诊断原则:
脑弓形体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体征、病原学检查结果,其中以病原学检查结果为确诊依据。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排除结核性脑膜脑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结核性脑膜脑炎
该病一般有前驱期,持续2~3周,以不适、倦怠、头痛、低热及人格改变的隐匿起病为特征。随后是脑膜炎期,表现为更显著的神经系统特征,包括脑膜刺激征、迁延性头痛、呕吐、嗜睡、意识模糊等。该病脑脊液检查会出现蛋白增加、葡萄糖浓度降低、脑脊液单核细胞增多,对早期鉴别诊断有帮助。
2、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该病可表现为意识模糊、嗜睡、失忆、轻偏瘫、失语或癫痫发作。此外,80%以上的患者还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及体重减轻。影像学检查和脑脊液检查可帮助鉴别,病灶部位和大小也有助于鉴别。
3、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
是由JC病毒引起的脱髓鞘病变,JC病毒属于乳多空病毒科,在严重免疫抑制状态下可被再激活而致病。PML患者的特征性表现是快速进展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包括轻偏瘫、视野缺损、共济失调、失语及认知功能障碍。CT、磁共振、脑脊液检查可以帮助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脑弓形体病早期有效的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神经系统的损害。治疗原则是主要采用作用于病原体的药物治疗,主要药物是磺胺嘧啶和乙胺嘧啶。由于药物对包囊无效,因此停药后易复发,需要维持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1、并发脉络膜神经炎者,在抗病原体治疗的基础上,需加服波尼松或地塞米松。
2、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加用左旋咪唑或转移因子,以改善免疫功能。
治疗-药物治疗:
主要是乙胺嘧啶和磺胺嘧啶联合应用,以口服或肌注为主。药物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服药期间应每周做两次血细胞计数检查,如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低于正常值,提示有严重的毒性反应,应立即停服药物。为减少药物副作用,可每日服用亚叶酸。另外,怀孕12周以内的患者不宜使用乙胺嘧啶,可使用螺旋霉素。
治疗-相关药品:
磺胺嘧啶、乙胺嘧啶、亚叶酸、螺旋霉素、波尼松、地塞米松、左旋咪唑、转移因子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须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孕妇患获得性感染,妊娠22周前感染应行治疗性人工流产或引产,围生期感染者应积极治疗至分娩。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3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脑弓形体病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预后一般取决于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严重先天性感染预后多较差,成人免疫功能缺陷者(如艾滋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等),脑弓形体病易累及多器官并呈全身播散,预后较差。成人免疫功能正常者,经治疗后预后多良好。
预后-危害性:
如果脑弓形体病播散,可以引起视网膜脉络炎、弓形虫肺炎等并发症。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可自愈,需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成人免疫功能正常且发现较早,正规治疗一般是可以治愈的。
预后-复发性:
治疗药物对弓形虫的包囊无效,停药后易复发。
日常-总述:
脑弓形体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家属也应多关心患者,患者应遵照医嘱用药,不要擅自停药,定期复查,以防止病情加重或复发,另外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养猫狗等宠物。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头痛、嗜睡、恶心、呕吐、失语等症状,影响正常生活质量,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而且本病有可能会复发,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要承受经济上的压力,容易出现敏感、多疑、失望、悲观的心理表现。
2、护理措施
家属应当多关心患者,让患者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困惑,从而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脑弓形体病在停药后易复发,需要维持治疗,患者不可以擅自停药。
2、患者服药期间若出现牙龈出血不止等出血倾向,应及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对神志不清或烦躁不安的患者,应在两边加床栏保护,抽搐时应置毛巾与上下臼齿之间,并将枕头横立于床头。必要时用约束带约束四肢,但不能强制束缚。
2、肢体功能障碍和肌肉张力减退的患者,要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家属可以协助患者进行肢体的伸展运动和关节运动。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可下床活动,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佳。
3、家属接触患者后要洗手,不养猫等宠物。
4、患者要注意保暖,不要赤脚下地。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服药期间应定期复查,一般建议患者每周做两次血细胞计数。
饮食调理:
脑弓形体病主要是由于弓形虫感染引起,经口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生肉或者未煮熟的肉,均衡饮食,多吃清洗干净的水果蔬菜。
饮食建议:
1、多吃清洗干净的水果蔬菜,尽可能去除果皮。
2、应给予患者清淡、均衡、富含营养的食物。
3、患者可适量吃些瘦肉、肝脏等食物。
4、建议患者少量多餐,每天喝1~2次淡盐水。
饮食禁忌:
1、不要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肉类煮熟前不要试吃,避免吃到生肉。
2、不要喝未经消毒的牛奶,未经巴氏消毒的牛奶和其它乳制品可能含有弓形虫。
预防措施:
1、妊娠期妇女应作血清学检查,妊娠初期感染者应作人工流产,中、后期感染者应予治疗。
2、孕妇不养猫,不要让猫舔手、脸及食具。
3、勿与猫狗等密切接触,防止猫粪污染食物、饮用水和饲料。
4、不吃生的或不熟的肉类和生乳、生蛋等。
5、注意卫生,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勤洗手。
6、特别是艾滋病患者,不要吃生肉或未煮熟的肉类以及生的贝类,并且尽量不要养宠物,另外接触生肉或土壤后要洗手。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