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疱疹样天疱疮疾病英文名称: herpetiform pemphigus,HP疾病别名: ...
养生
疾病名称: 疱疹样天疱疮
疾病英文名称: herpetiform pemphigus,HP
疾病别名: 嗜酸性粒细胞海绵形成
疾病概述:
疱疹样天疱疮(herpetiform pemphigus,HP)由Jablonska1975年首次提出,曾称为嗜酸性海绵形成,是天疱疮的独立变型,临床少见。目前病因尚未明确,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环形或多环形红斑,有针头至绿豆大的水疱,多伴剧痒。积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病情多可得到控制,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本病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环形或多环形红斑、水疱、大疱、丘疹、剧烈瘙痒
主要病因: 目前病因尚未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清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病理检查、免疫荧光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一般不危及生命,但长期瘙痒不适可能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诊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疱疹样天疱疮较少见,目前尚无其准确、权威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
病因-总述:
疱疹样天疱疮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天疱疮的变型。有研究报道,多数HP患者无明显诱因,少数可能与感染、外伤、饮食、接触染发制剂、贫血有关。
症状-总述:
本病皮损好发于胸、腹、背部及四肢近端,对称分布,表现为环形或多环形红斑,红斑边缘隆起,其上可有针头至绿豆大小的水疱,疱壁紧张,偶有大疱及丘疹样损害。少数可见口腔、外阴等黏膜损害。常伴剧烈瘙痒。
症状-并发症:
1、若不注意皮肤护理,且频繁搔抓引起皮肤破损,可能会继发感染。
2、少数患者的病变可能转变为寻常型、落叶型或红斑型天疱疮。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出现红斑、水疱、大疱、丘疹等损害;
2、伴剧烈瘙痒不适;
3、皮损长期存在,对日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出现皮肤异常损害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医诊治。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取皮损部位的组织进行检查,就诊前不要在皮损处涂抹药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应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等损害时,建议及时就医。医生在询问相关情况后,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皮肤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血清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病理检查、免疫荧光检查来帮助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主要观察皮损的形态、大小、颜色、分布、发病部位,同时进行尼氏征检查。尼氏征又叫棘细胞松解征,对天疱疮类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意义。本病患者检查尼氏征阴性。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医生可能会建议行血清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疾病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检查-病理检查:
1、检查方法和意义
医生会取水疱边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还常同时进行免疫荧光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2、检查结果
(1)组织病理学上表现为表皮内水疱、嗜酸性海绵形成,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2)直接免疫荧光检查表皮细胞间有IgG或C3沉积。
(3)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发现血清中有抗Dsg(1,3)抗体和(或)抗Dsc(1,2,3)抗体。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环形或多环形红斑、水疱的临床表现,再结合体格检查、病理检查、免疫荧光检查等多项辅助检查的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常需与疱疹样皮炎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疱疹样皮炎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复发性丘疹水疱性疾病,常发生于中青年,也可发生于儿童,男女之比为2∶1。其临床表现与疱疹样天疱疮相似,皮疹呈多形性,表现为红斑、丘疹、风团、水疱,常以水疱为主,疱壁较厚,紧张饱满,尼氏征阴性,自觉剧痒。但患者常伴有无症状的谷胶敏感性肠病。多数患者的皮损、皮损周围皮肤甚至正常皮肤处可以检测到颗粒性的IgA和C3在真皮乳头处沉积,直接免疫荧光阳性,可资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目前以联合用药作为主要的治疗措施。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日常注意皮肤的护理,对皮损的恢复也可起到积极作用。
治疗-一般治疗:
1、避免搔抓破损,以防皮肤破损引起感染。
2、保持皮肤清洁卫生,但避免热水等不良刺激。
3、注意皮肤保护,防止皮肤损伤。
治疗-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与氨苯砜并用疗效较好,轻症患者可酌情单独应用氨苯砜。
2、泼尼松与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并用,也可起到治疗效果。
3、还可使用甲氨蝶呤、磺胺吡啶、吗替麦考酚酯、霉酚酸钠及米诺环素等与激素联合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泼尼松、氨苯砜、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磺胺吡啶、吗替麦考酚酯、霉酚酸钠、米诺环素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血浆置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对控制本病的病情也有一定效果。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通常不危及生命,对治疗相对较为敏感,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有剧烈瘙痒不适,严重时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2、本病若位于暴露部位,可能会影响外貌美观。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后,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病情能长期得到控制。
日常-总述:
日常保持良好的心情和规律作息,注意皮肤保护,避免皮损感染,并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按时到医院复诊,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皮损若位于暴露部位,会严重影响外貌,且本病会引起剧烈瘙痒,患者常会出现焦虑、紧张、自卑等不良情绪
2、护理要点
(1)家属要多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给予患者疏导和安慰,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并使其正确面对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
(2)患者可通过散步、听音乐、与他人倾诉等方法平复不良心理,也可与医生进行交流,了解本病的治疗方法,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对药物进行调整,防止耽误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损部位清洁,但避免热水烫洗、用力搓洗及使用刺激性洗浴用品。
3、避免搔抓皮肤,以免皮肤破溃继发感染。
4、经常更换床上用品和衣服,选择柔软面料的衣服及床单,减少与皮肤的摩擦。
5、适当增加活动或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合理膳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
饮食禁忌:
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不明,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