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盆底腹膜疝疾病别名: Douglas陷凹疝、盆底腹膜膨出疾病概述: 盆底腹膜疝也称Dou...
养生
疾病名称: 盆底腹膜疝
疾病别名: Douglas陷凹疝、盆底腹膜膨出
疾病概述:
盆底腹膜疝也称Douglas陷凹疝、盆底腹膜膨出,是由于盆底腹膜过度松弛、阴道后壁上部筋膜支持结构损伤而使直肠生殖陷凹窝变深,盆底腹膜扩展至正常无腹膜的直肠前区域而形成的疝。临床上常有排便不完全、排便中断、下坠感、便秘等临床表现。经正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
发病部位: 盆底
常见症状: 排便不完全、排便中断、下坠感、便秘、堵塞感及会阴部胀痛
主要病因: 由盆底肌的薄弱、盆底腹膜过度松弛、阴道后壁上部筋膜支持结构损伤、长期腹内压力增高等导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排粪造影、排粪造影同步腹腔造影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国内暂无权威的该疾病发病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女性较男性多见。
病因-总述:
盆底腹膜疝是由于盆底肌的薄弱、盆底腹膜过度松弛、阴道后壁上部筋膜支持结构损伤,在长期腹内压力增高的作用下,直肠生殖陷凹窝逐渐加深,盆底腹膜腔扩展、凸至正常无腹膜的直肠与阴道之间而形成。
病因-基本病因:
1、盆底腹膜疝的发病与盆底肌肉变性、松弛,导致盆底脱垂有关。多见于老年肌肉及纤维结缔组织退变、肥胖者。
2、阴道上部筋膜支撑结构变性、松弛、薄弱。阴道上部筋膜支撑结构包括子宫骶韧带、主韧带、直肠阴道隔等,女性在反复妊娠、分娩等过程中易导致子宫骶韧带、主韧带、直肠阴道隔等反复受牵拉、扩张损伤,可导致阴道上部筋膜支撑结构变性、松弛、薄弱。
3、腹内压增加,比如长期伴有慢性腹内压增加的疾病,包括习惯性便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症状-总述:
盆底腹膜疝可引起一系列的直肠排空障碍症状,如排便不完全、排便中断、下坠感、便秘、堵塞感及会阴部胀痛等。排便障碍严重时,需手助排便,如有的病人在排便时感觉阴道、会阴部膨隆,常需按摩肛门周围或阴道后壁方能排出部分粪便。还可有其他症状,如心情烦躁、腹胀、腹痛、恶心、纳差、腰痛、骶尾部痛等等。
症状-并发症:
可有以下并发症:
1、会阴下降;
2、直肠黏膜内套叠;
3、直肠前膨出。
就医-门诊指征:
1、排便困难,会阴部胀痛。
2、腹痛、腹胀、恶心、纳差。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就诊于普通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直肠或阴道的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应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排便不完全、排便中断、下坠感、堵塞感及会阴部胀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先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而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进行排粪造影、排粪造影同步腹腔造影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嘱病人做模拟排便动作时,直肠前壁有饱满感,阴道后穹隆区出现一膨隆,直肠、阴道双合诊可扪及两者间有肠襻等疝内容物存在。
检查-影像学检查:
1、排粪造影
口服钡剂2~3小时后检查,力排时可见乙状结肠或小肠通过Douglas陷窝压迫直肠及肛管上缘,与耻尾线形成锐角。静坐相时恢复正常。如疝内容物为腹膜,则无法显示。
2、排粪造影同步腹腔造影
可显示盆底腹膜构成的疝囊,表现为直肠与阴道间距增宽。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既往史,以及排便不完全、排便中断、下坠感、便秘等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上应首选非手术治疗。主要采用对症治疗以减轻和(或)消除慢性直肠排空障碍症状。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多进食膳食纤维、多饮水。
2、养成良好的定时、定式排便习惯。
3、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提肛锻炼。
治疗-药物治疗:
必要时可辅以口服果导和润肠通便中成药,如通便灵、排毒养颜胶囊、槐角丸等。
治疗-相关药品:
通便灵、排毒养颜胶囊、槐角丸
治疗-手术治疗:
若非手术治疗无效,伴直肠脱垂或全层直肠套叠,有内容物进入疝囊者应进行手术治疗。常用手术方式为经腹盆底腹膜疝修补术、经阴道盆底腹膜疝修补术、腹会阴联合盆底腹膜疝修补术等。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正规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便秘、排便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通过治疗,可实现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症状。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及重体力劳动。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避免水洗手术部位,可进行擦浴。
5、肥胖患者可适当控制体重,科学减重。
6、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进行提肛运动,进行提肛运动时患者要全身放松,然后用舌头抵住上颚,同时肛门向上收缩,屏息5秒左右,然后放松肛门肌肉,每天可重复50次左右。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观察疾病是否复发。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时换药,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避免沾水,防止感染。
2、放置引流管的患者注意保护引流管,避免压折或者牵扯引流管。
3、术后患者应避免各种增加腹压的动作。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宜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2、多饮水,多食用蔬菜、水果,饮食中适当增加纤维素,以预防便秘的发生。
饮食禁忌:
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预防便秘,避免腹内压增加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
1、增加膳食纤维的进食量,多食用燕麦、水果、蔬菜、糙米等。
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
3、进行提肛运动,即有规律地向上提收肛门,然后放松,每次做50次左右。提肛运动必须要用力,且行提肛运动后,最好马上排便。
4、肥胖患者多伴有较高的腹压,增加发病机会,故控制体重可预防本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