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皮肤平滑肌瘤疾病英文名称: leiomyoma cutis疾病概述: 皮肤平滑肌瘤(le...
养生
疾病名称: 皮肤平滑肌瘤
疾病英文名称: leiomyoma cutis
疾病概述:
皮肤平滑肌瘤(leiomyoma cutis)是一种起源于皮肤立毛肌、血管壁平滑肌及乳房或阴囊平滑肌的良性皮肤肿瘤。本病是由平滑肌异常增生所致,但其具体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在30~40岁中年人多见,多发性损害者好发于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丘疹、结节,有时可伴自发性疼痛。外科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必要时也可酌情采用药物或物理方法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丘疹、结节、斑块、自发性疼痛
主要病因: 由平滑肌异常增生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是一种良性肿瘤,但有时皮损范围较大或引起严重疼痛不适,可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诊治。
临床分类:
皮肤平滑肌瘤根据组织来源可分为毛发平滑肌瘤、血管平滑肌瘤、生殖器平滑肌瘤三型。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皮肤平滑肌瘤较少见,但目前尚无准确、权威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在30~40岁中年人多见。
2、多发性损害者多见于男性,单发者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别。
病因-总述:
皮肤平滑肌瘤是由平滑肌异常增生所致,但其具体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部分学者认为病变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有关。
症状-总述:
本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为皮肤丘疹、结节等,可单发或多发,有时也可伴自发性疼痛不适,但不同的类型,其具体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症状-典型症状:
1、毛发平滑肌瘤
表现为皮肤单发或多发的红褐色、粉红或肤色丘疹或结节,基底活动度大。多发性皮损直径1~2cm,可融合成斑块,常发生于四肢和躯干(特别是肩部),常伴有自发性或寒冷诱导痛,疼痛可能是寒冷导致平滑肌细胞收缩、压迫邻近神经所致。
2、生殖器平滑肌瘤
表现为生殖器、乳晕或乳头部位的单发结节,界限清楚,直径0.5~1cm,早期无自觉症状,日久可伴疼痛。
3、血管平滑肌瘤
好发于下肢,常表现为单个皮下结节,直径0.5~10cm,表面可呈肤色或蓝紫色,常伴有疼痛或压痛。
症状-并发症:
多发性平滑肌瘤可合并其他软组织肿瘤,如脂肪瘤、纤维瘤、表皮样囊肿等,也可与骨外生骨疣和肠息肉并存,成为Gardner综合征的一部分。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出现缓慢生长的丘疹、结节样损害;
2、病情逐渐加重,皮损逐渐增多,或者融合成斑块;
3、伴疼痛不适;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皮肤出现损害后,应及时去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取皮损部位的组织进行检查,就诊前不要在皮损处涂抹药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应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皮肤出现丘疹、结节等损害,应及时就医。医生在询问相关情况后,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病理检查,来帮助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首先观察皮损的颜色、形状、大小、数目、分布特点及发病部位等情况。然后还会观察有无溃疡、糜烂、出血等异常表现。
2、触诊
医生手消毒后,温暖双手进行触诊检查,主要检查皮损的质地、活动度、有无触痛等情况。有时医生还会将冰块等寒冷物质放在病变处数秒钟,观察皮损变化情况。皮肤平滑肌瘤受寒后,肌瘤表面可出现皱缩。
检查-病理检查:
1、检查方法和意义
医生会在典型皮损处切取部分皮肤组织制成标本后,放在显微镜下进行病理检查。有时还会进行免疫组化检查。
2、检查结果
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平滑肌细胞呈长梭形或略显波纹状,常平行排列。免疫组化示平滑肌肌动蛋白(SMA)、波形蛋白等阳性。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相关家族史,在结合皮肤单发或多发结节等临床表现,以及体格检查、病理检查的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还需与皮肤纤维瘤、小汗腺螺旋腺瘤、神经纤维瘤病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皮肤纤维瘤
好发于背部、四肢,皮损为无痛性结节,组织病理检查主要为胶原纤维增殖,可资鉴别。
2、小汗腺螺旋腺瘤
无一定好发部位,皮损为单个或数个,质软,生长缓慢,可有放射性疼痛,组织病理检查小汗腺分泌部分呈腺瘤样增生,有助于鉴别。
3、神经纤维瘤病
青年男性多见,结节好发于躯干,触之柔软如疝囊样,常伴有咖啡斑。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通常可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外科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若皮损数量较多,也可酌情采用药物或物理方法等进行治疗,缓解不适。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个人意愿等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药物治疗:
若疼痛明显,可适当使用硝苯地平、加巴喷丁等药物,或局部注射曲安奈德及A型肉毒杆菌毒素等进行治疗,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治疗-相关药品:
硝苯地平、加巴喷丁、曲安奈德
治疗-手术治疗:
1、若单个较大皮损,且疼痛明显,可进行手术切除。
2、若皮损面积较大,也可进行分次手术或植皮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是一种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经过积极治疗后,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1、本病若发生在皮肤暴露部位,常会影响外貌美观。
2、本病皮损可出现疼痛不适,症状严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
预后-自愈性:
部分患者的皮损较小,可能会自行消退,但较罕见。
预后-治愈性:
接受积极的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皮损可被完全去除,获得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预后-复发性:
若治疗不彻底,一段时间后皮损可复发。
日常-总述:
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环境卫生,保持皮肤清洁,穿着宽松衣物等。手术患者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术后并发症。另外,要严格遵医嘱用药,按时到医院复诊。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若位于皮肤暴露部位会影响外貌美观,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自卑、紧张、焦虑等心理。
2、护理要点
(1)家属:多关心、陪伴患者,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减少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
(2)患者:主动与家属和医护人员交流,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擅自停药,同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
日常-生活管理:
1、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注意清洁卫生,室内保持一定的温湿度,经常开窗通风。
2、保持患处皮肤清洁,避免热水烫洗或用力搓洗。
3、穿着宽松、柔软的衣服,减少衣物对皮肤的摩擦。
4、避免自行搔抓或挤压皮损,以免破溃继发感染。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以便医生观察病情变化。
日常-术后护理:
1、保持手术伤口清洁、干燥,避免伤口感染。
2、注意观察伤口有无大量出血、渗液情况,若发现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适当补充营养,促进伤口愈合。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对饮食无特异性要求,但日常合理的膳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机体的恢复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饮食建议:
保持饮食均衡,适当补充营养,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饮食禁忌:
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不明,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