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屈光参差性弱视疾病概述: 屈光参差性弱视为双眼远视性球镜屈光度数相差1.50DS,或柱镜...
养生
疾病名称: 屈光参差性弱视
疾病概述:
屈光参差性弱视为双眼远视性球镜屈光度数相差1.50DS,或柱镜屈光度数相差1.00DC,屈光度数较高眼形成的弱视。在屈光参差病例,远视较浅的一只眼能获得清晰物像,但同样的刺激不能使远视度更深的一只眼进一步调节以便获得清晰物像,因而产生的物像是模糊的,遂形成弱视。本病多为中心凹注视或旁中心凹注视,经积极药物治疗、光学矫正、遮盖疗法等治疗后,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视力障碍、双眼视力不等
主要病因: 与视觉中枢发育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视力检查、屈光状态检查、眼前节检查、眼底检查、双眼红光反射试验、注视性质检查、电生理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可影响患者视力,给其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因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还需及早进行诊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是一种严重损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其发病率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儿童。
病因-总述:
本病是一种发育性弱视,其发病与视觉中枢发育有关。由于屈光参差太大,同一物体在两眼网膜形成的物像清晰度不等,屈光不正即便获得矫正,屈光参差所造成的物像的大小仍然不等,致使双眼物像不易或不能融合,视皮层中枢只能抑制来自屈光不正较大眼球的物像,日久遂发生弱视。
病因-危险因素:
1、早产、小于胎龄儿、发育迟缓。
2、母亲孕期吸烟、喝酒、应用毒品等。
症状-总述:
患者生活中可有视力障碍相关的症状,单侧高度远视儿童较单侧高度近视者更为多见。在屈光参差病例,由于双眼屈光状态的差异,导致双眼所受光刺激的不平衡,因此,双眼看到的同一物体是不一样的。
症状-并发症: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可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
就医-就诊科室:
本病属于眼科范畴,患者可去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眼部进行相关检查,尽量不要佩戴隐形眼镜,可佩戴框架眼镜,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物名称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呢?您的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
2、除了眼睛,您是否还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是否患有其他疾病?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症状还会加重吗?
3、会影响我的视力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7、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视力障碍、双眼视力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视力检查、屈光状态检查、眼前节检查、眼底检查、双眼红光反射试验、注视性质检查、电生理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瞳孔检查
医生会评估患者瞳孔的大小、对称性和形状;了解瞳孔的直接和间接的对光反应以及有无传入性瞳孔缺陷。
2、外眼检查
医生通常会观察患者的眼部外观,评估有无眼球偏斜、眼球突出、上睑下垂以及上睑下垂的程度、眼睑退缩等。
检查-其他检查:
1、视力检查
是评估视力、确定弱视的最常采用的方法。
2、屈光状态检查
即通常所说的“验光”,在1%阿托品散瞳后进行检查,可以获得准确的屈光度数。
3、眼前节检查
必要时医生会应用裂隙灯显微镜(一种带有照明系统和显微镜的眼科设备)来评估角膜、前房、虹膜和晶状体的情况。
4、眼底检查
评估视盘、黄斑、视网膜、血管和脉络膜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5、双眼红光反射试验
在暗室内,检查者在位于受检儿童的18~30英寸(0.45~0.75米)远处以直接检眼镜的光斑同时照向受检者双眼瞳孔区。正常时双眼会出现对称的红光反射。如果红光反射中出现混浊、明显变暗的红光反射、有白色或黄色的反光或不对称的反光,都考虑为异常。
6、注视性质检查
直接检眼镜下中心凹反射位于0~1环为中心注视,2~3环为旁中心凹注视,4~5环为黄斑旁注视,5环外为周边注视。
7、电生理检查
视觉诱发电位(VEP)包括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主要用于判断视神经和视觉传导通路疾患。婴幼儿可用F-VEP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病史,以及视力障碍、双眼视力不等等临床表现,再结合视力检查、屈光状态检查、双眼红光反射试验、注视性质检查等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屈光参差性弱视一旦确诊,应立即治疗,否则年龄超过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弱视治疗将变得非常困难。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光学矫正、遮盖疗法、视刺激疗法、精细功能训练等。
治疗-药物治疗:
弱视的光学药物疗法又称压抑疗法。有研究发现,中低度屈光参差的患者,一只眼睛看远处,另一只眼看近处,未形成弱视。基于这一发现,通过使用药物人为造成一眼视远,另一眼视近,是光学药物疗法的基础。适用于中、低度单眼弱视及对遮盖治疗依从性不好的儿童。可以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大多数常用1%阿托品眼膏或凝胶,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治疗-相关药品:
阿托品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光学矫正
正确的光学矫正能够显著提高弱视眼的视力。通常儿童对眼镜有较好的耐受性,特别是当视力有所提高后。在婴儿中应用头带或柔韧的一片式框架更适合,也可用带子固定眼镜或用绳索系紧眼镜的柄脚和弹性铰链来戴好眼镜,对于儿童来说聚碳酸酯镜片更为安全。
2、遮盖疗法
遮盖疗法可以提高单眼弱视患者弱视眼的视力或双眼弱视患者较差眼的视力。遮盖最好应用不透明的眼罩直接粘在非弱视眼的周围皮肤上。遮盖后再戴上处方眼镜。在眼镜框上装上布套来遮盖有可能会造成“偷看”。
3、视刺激疗法
可作为遮盖疗法的辅助治疗,以缩短疗程。
4、精细功能训练
进行精细功能训练,包括穿串珠、描红等,结合上述方法对弱视眼进行功能刺激,促进视力发育,从而改善弱视眼视力。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屈光参差性弱视多为中心凹注视或旁中心凹注视,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得不到有效治疗者可能出现严重的视力下降,影响正常生活。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视力可得到改善。
日常-总述:
患者需要长期随诊,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个人用眼习惯,对遮盖等治疗方案严格执行以保证治疗效果。患者年龄较小时,家长应当注意行为监督。
日常-生活管理:
1、治疗的结果可能有赖于患者对治疗计划的依从性。尤其是儿童可能不喜欢遮盖、戴眼镜或滴用滴眼液,家长需要严格执行治疗方案并监督儿童行为。
2、接受治疗过程中儿童要限制看电视及电脑的时间。
3、坚持做眼保健操,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眼部肌肉。
日常-复诊须知:
1、随诊检查应当安排在开始治疗后的2~3个月进行,具体的时间安排根据治疗的强度和患者的年龄而有所不同。医生会根据随诊检查的结果以及患者对治疗依从性的评估,来判断治疗方法是否需要调整。
2、使用遮盖疗法的患者应定期复诊,以便医生了解视力变化。复诊时间根据患者年龄而异,年龄越小,复诊间隔时间越短。1岁儿童复查间隔为1周,2岁儿童复查间隔为2周,4岁儿童复查间隔为1个月。
3、家长应保存好病历、验光结果及眼镜处方等资料,复诊时最好携带。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注意饮食均衡和荤素搭配,避免营养元素的缺乏造成对眼部的不利影响。
2、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叶黄素等食物,如西红柿、鸡肝等,有助于视力的改善。
3、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常见的有瘦肉、鸡蛋、牛奶等。
饮食禁忌:
1、减少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的摄入。
2、减少辛辣、腌制、油炸等食物的摄入,以避免对眼部造成不利影响。
预防措施:
可通过采用以下措施,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孕期避免饮酒、吸烟及药物滥用等可能对胎儿造成不利的因素。
2、幼儿应当及早接受常规的眼部体检,家长平时也应注意观察幼儿眼部情况,发现视觉异常者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迁延发展。
3、注意幼儿用眼习惯,学习时注意保持距离,避免过度用眼。
4、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避免出现眼部感染、损伤等疾病。
5、适当增加室外运动,避免长期使用电子产品。
6、幼儿的寝室应采光充分,灯光照明适度;看的图片应字迹清晰,色彩鲜明。
7、提倡优生优育,避免近亲结婚。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