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妊娠腹痛疾病英文名称: abdominal pain during pregnancy疾...
养生
疾病名称: 妊娠腹痛
疾病英文名称: abdominal pain during pregnancy
疾病别名: 胞阻、妊娠小腹痛
疾病概述:
妊娠腹痛abdominal pain during pregnancy,是指妊娠期间发生小腹疼痛为主的病证。发生与素体血虚、情志内伤、外感寒邪等有关。如果尚未损及胎元,病势较轻,经及时治疗,多能痊愈,预后良好。如果腹痛不止,损动胎元,可变生胎漏、胎动不安,甚至堕胎、小产。西医先兆流产以腹痛为主要症状者可参考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产科、妇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腹部
常见症状: 妊娠期间发生小腹疼痛
主要病因: 素体血虚、情志内伤、外感寒邪
检查项目: 妇科检查、血常规、妊娠试验、B超检查
重要提醒: 如果妊娠期间出现小腹疼痛,应及时就诊咨询,及时正确治疗,避免损伤胎元,导致胎动不安,甚至堕胎、小产。
临床分类:
1、血虚证
主要表现为妊娠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面色萎黄,四肢麻木,头晕目眩或心悸失眠,舌淡,苔薄白,脉细滑弱。
2、虚寒证
主要表现为妊娠后小腹冷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面色白,形寒肢冷,饮食减少,大便溏,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滑。
3、气滞证
主要表现为妊娠后小腹、胸胁胀痛,情志抑郁,嗳气吐酸,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脾胃虚弱或者长期忧郁的人群。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素体血虚、情志内伤、外感寒邪等有关,发病机制为胞脉阻滞或胞脉失养。病变在冲任胞脉,尚未损及胎元,但严重时可因胞脉阻滞,血脉不通,胞脉失养,而影响胎元,发展为胎漏,胎动不安。
病因-基本病因:
1、素体血虚
素体血虚或脾虚,气血生化不足,妊娠后血聚胞宫养胎,阴血更加亏虚,胞脉失养致小腹疼痛。
2、情志内伤
长期忧愁思虑,情绪抑郁,怀孕后血聚胞宫养胎,肝血偏虚,肝失所养,肝气郁结,或怀孕后情志内伤,肝疏泄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胞脉不通,导致小腹疼痛。
3、外感寒邪
素体阳虚,怀孕后复感寒邪,胞脉失于温煦,气血凝滞,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小腹疼痛。
症状-总述:
本病以妊娠期间发生小腹疼痛为主症状,严重时影响胎元,发展为胎漏,胎动不安,可伴少量不规则阴道出血。
症状-典型症状:
妊娠期出现现小腹疼痛,可牵扯致少腹,程度不严重,多为隐痛,或胀痛、冷痛,常呈不规则发作,痛处可固定不移,也可游走不定,痛时多腹软,无阴道出血。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妊娠期出现绵绵作痛,或冷痛不适,或连及胁肋胀痛。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妇产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妇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妊娠期有没有绵绵作痛,或冷痛不适,或胁肋胀痛?这种情况多久了?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心悸气短,头晕目眩等症状?
3、最近饮食情况如何?有没有跌倒损伤?
4、最近有做过什么检查吗?
5、之前有过其他疾病吗?进行过什么治疗吗?
6、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7、作息情况怎么样?有没有经常熬夜?睡眠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妊娠期间会出现小腹疼痛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6、如果药物治疗,怎么用药?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妇科检查、血常规、妊娠试验、B超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疼痛、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过敏史、既往病史及妊娠胎产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腹部压痛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妇科检查
消毒后进行妇科检查,注意宫颈口是否扩张,羊膜囊是否膨出,有无妊娠物堵塞于宫颈口,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是否符合、有无压痛,双侧附件有无压痛、增厚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判断出血程度及有无感染存在。
2、妊娠试验
临床多用早早孕诊断试纸条法,对诊断妊娠有价值。测定血β-HCG动态变化,有助于妊娠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
可用于了解宫内有无妊娠囊,有无胎动和胎心搏动等,以确定胚胎或胎儿存活与否,并指导治疗。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妊娠期间出现小腹疼痛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与能引起腹痛的其他妊娠疾病和发生于妊娠期间的内、外科性腹痛疾病相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
2、临床表现
妊娠期以小腹部疼痛为主症,或小腹绵绵作痛,或冷痛不适,或小腹连及胁肋胀痛。
3、辅助检查
妇科检查、血常规、妊娠试验、B超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异位妊娠
输卵管妊娠未破裂前也有小腹疼痛,与本病相似,输卵管妊娠破裂或流产后,突然出现一侧下腹部剧烈疼痛,常伴昏厥或休克征象,检查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尤以患侧明显。内出血多时,叩诊有移动性浊音,必要时可行后穹窿穿刺、妊娠试验、B超检查等检查以明确诊断,与轻微的妊娠腹痛有明显区别。
2、胎动不安
胎动不安除小腹疼痛外,腹痛之前多先有小腹下坠感,且腹痛常与腰酸并见,多伴有阴道流血,临证不难鉴别。
3、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
多发生于妊娠中期,以突然一侧下腹绞痛,甚至昏厥,或恶心呕吐为主症,与妊娠腹痛有较大差异,结合病史、妇科检查、B超检查等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止痛与安胎并举为主要原则,以调理气血为主,佐以补肾安胎,用药上注意中病辄止,不可过用行气活血药物,以免耗气伤血,损伤胎元。若病情发展,出现堕胎、小产时,按堕胎、小产进行处理。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血虚证
(1)如果出现明显血虚的患者,可加用枸杞子、制何首乌、阿胶等。
(2)如果出现严重心悸失眠的患者,可加用酸枣仁、桂圆肉、五味子等。
2、气滞证
(1)如果出现郁而化热的患者,可加用栀子、黄芩等。
(2)如果出现肝血偏虚的患者,可加用枸杞子、何首乌等。
治疗-药物治疗:
1、血虚证
(1)方药:当归芍药散加减。
(2)常用中药: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制首乌、桑寄生、阿胶。
(3)中成药:当归养血丸、安胎益母丸。
2、虚寒证
(1)方药:胶艾汤加减。
(2)常用中药:阿胶、艾叶、当归、白芍、地黄、甘草、巴戟天、杜仲、补骨脂。
(3)中成药:孕康口服液。
3、气滞证
(1)方药:逍遥散加减。
(2)常用中药: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生姜、黄芩。
(3)中成药:加味逍遥丸、逍遥丸。
治疗-相关药品:
当归养血丸、安胎益母丸、孕康口服液、加味逍遥丸、逍遥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中药外治
1、腰腹坠痛的患者可用菟丝子、桑寄生、杜仲、黄芪、青盐煎水沐足。
2、虚证患者可用杜仲、补骨脂等研末调膏敷贴于至阴穴、神阙穴。
治疗-治疗周期:
妊娠腹痛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妊娠腹痛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如果尚未损及胎元,病势多轻,经及时有效治疗,多能痊愈而预后良好。如果腹痛不止,损动胎元,变生胎漏、胎动不安,甚至堕胎、小产。
预后-危害性:
如果腹痛不止,损动胎元,可变生胎漏、胎动不安,甚至堕胎、小产。
预后-治愈性:
本病诊断明确,及时正确辨证治疗,适当调养,预后良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妊娠腹痛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本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期间,要注意充分休息、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情志调护等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情志变化可成为致病因素,直接影响脏腑功能,所以,要注意舒肝解郁,避免不必要精神刺激。
2、了解妊娠的生理过程和精神因素与胎儿的关系,保持心情愉快,心境平和,消除一切不良因素影响,使气机调畅,气血平和。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服药后效果和不良反应。
2、虚寒证患者中药汤剂宜温服,药后注意休息和保暖。
3、气滞证患者中药汤剂宜饭前少量多饮频服,服后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以帮助通腑。
日常-生活管理:
1、妊娠后期,子宫增大,在工作和休息时经常变换体位,以减轻疲劳。
2、妊娠期后3个月及临产前3个月均禁止房事。
3、注意休息,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不可过度劳累,家务及工作应量力而为。
4、周围环境宜保持环境安静、整洁、舒适,空气凊新,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
5、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粗纤维食物,避免灌肠和阴道检查等,防止坠胎。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神色、出血、腹痛下坠、腰酸、胎动及舌脉等变化。
2、如果出现阴道出血增多,腰腹坠胀,腹痛阵阵加剧,或有胎块排出,应立即报告医生。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妇科检查、血常规、妊娠试验、B超检查等项目,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平时应加强饮食调养,根据具体证型选择不同食物,忌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
饮食建议:
1、血虚证患者饮食宜多食有营养,易消化及健脾养血食品,如红枣、莲子、银耳、瘦肉、猪肝、鸡蛋,以及新鲜蔬菜瓜果等。
2、虚寒证患者饮食宜用暖宫止痛、养血安胎食品,如草果豆蔻煲乌骨鸡。
3、气滞证患者进食宜清淡,平时可食萝卜汤以理气消胀,还可饮绿梅茶。
饮食禁忌:
1、忌食生冷瓜果、芝麻等凉性润肠的食品。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4、忌食油腻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素体血虚、情志内伤、外感寒邪等有关,因此,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保暖,避免劳累等措施,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悲观、忧郁、恐惧等,安心养胎。
2、节制房事,早孕期及晩期妊娠禁房事。
3、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服,并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防止外感时邪。
4、孕期不可劳累,避免攀高举重、跌仆闪挫、远游等。
5、妊娠前需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