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妊娠期贫血疾病概述: 贫血是妊娠期较常见的合并症,是孕妇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的...
养生
疾病名称: 妊娠期贫血
疾病概述:
贫血是妊娠期较常见的合并症,是孕妇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的范围。妊娠期为了适应胎儿,孕妇的血液系统会发生变化,使血液呈稀释状态,可形成“生理性贫血”。若孕期缺铁、叶酸或发生造血障碍,可发生病理性贫血。贫血在妊娠各期对母儿均可造成一定危害,在资源匮乏地区,严重贫血也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妊娠期各种类型贫血中,缺铁性贫血最常见。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贫血类型跟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产科、血液内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皮肤和黏膜苍白、乏力、头晕、心悸、气短、食欲缺乏
主要病因: 由于造血障碍或缺乏造血原料等原因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测定、铁代谢检查、超声、骨髓检查、胎儿监测
重要提醒: 妊娠期对营养需求增加,孕妇应适当补充营养。
临床分类:
贫血的种类有很多,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感染或恶性肿瘤引起贫血、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血红蛋白并、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等。其中,后三种跟遗传有一定关系。本文简单介绍前三种。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2017年徐丛剑主编的实用妇产科学中显示:世界卫生组织九十年代公布的资料表明,妊娠妇女贫血发生率为60%。国内统计妊娠合并及并发贫血的发生率约为10%~20%。其中,以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占90%以上,巨幼红细胞贫血占7%~8%,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他类型贫血及其他血液病占2%~3%。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缺铁性贫血在妊娠中后期的孕妇发生率明显增加。
病因-总述:
贫血是红细胞容量减少,红细胞在骨髓中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需要有足够的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供应。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蛋白质。当生成红细胞的原料不足或造血干细胞出现问题,则可导致红细胞生成发生问题,从而导致贫血的发生。
病因-基本病因:
1、生理性贫血
妊娠期孕妇血容量增加,以适应子宫胎盘及各组织器官增加的血流量,血浆量增多于红细胞增加,出现生理性血液稀释。此时,孕妇血红蛋白值约110g/L,形成生理性的贫血。这种血液稀释的状态对维持胎儿生长发育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对妊娠和分娩期出血的一种保护机制。
2、病理性贫血
(1)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贫血。妊娠期孕妇对铁的需要量增加是孕妇缺铁的主要原因。
(2)巨幼细胞性贫血
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引起叶酸与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包括:
①摄入不足以及不当的烹调方法和慢性消化道疾病等可导致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
②妊娠期需要量增加,多胎孕妇需要量更多;
③孕妇肾脏血流量增加,加快了叶酸的代谢,肾小管再吸收减少,叶酸从尿中排泄增加。
(3)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
因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质的缺陷导致。目前认为再障的发生跟妊娠没有关系,但妊娠可能使原有病情加重。
症状-总述:
患者可表现为皮肤苍白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部分患者还有指甲脆薄、手足麻木等表现。贫血不仅会影响孕妇的健康,还容易造成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早产或死胎。
症状-典型症状:
1、贫血引起的症状
患者可有皮肤和口唇黏膜苍白、乏力、头晕、心悸、气短、食欲缺乏、腹胀、腹泻、皮肤干燥、毛发枯干、指甲脆薄、手足麻木、手足冰冷等。
2、对孕妇的影响
(1)贫血孕妇对分娩、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差,即使是轻度或中度贫血,重度贫血可因心肌缺氧导致贫血性心脏病。
(2)贫血对失血耐受性降低,易发生失血性休克。
(3)贫血降低产妇抵抗力,容易并发产褥感染。
(4)贫血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比例较高。
(5)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贫血使全世界每年数十万孕产妇死亡。
3、对胎儿的影响
孕妇中重度贫血时,经胎盘供氧和营养物质不足以满足胎儿生长所需,容易造成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早产或死胎,同时对胎儿远期也构成一定影响。
症状-并发症:
贫血对孕妇和胎儿都有不利的影响,详见上述典型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经常感到乏力、头晕、心慌。
2、长时间出现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泻、腹胀。
3、手足经常有麻木、针刺、冰冷等异常感觉。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到产科、血液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怀孕之前有过吗?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跟怀孕有关吗?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对胎儿有影响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孕妇经常感到乏力,有皮肤、嘴唇苍白等表现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通过问诊以及相关的体格检查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之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可能会建议进行血常规、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测定、铁代谢检查、超声等检查;必要时可能还需要进行骨髓检查、胎儿监测等。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是否有异常,手脚是否冰凉、指甲有无变薄变脆等异常。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了解患者是否有贫血以及贫血的程度,了解是否伴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的变化等。
2、骨髓检查
(1)骨髓细胞涂片反映骨髓细胞的增生程度、细胞成分、比例和形态变化。
(2)骨髓活检反映骨髓造血组织的结构、增生程度、细胞成分和形态变化。
(3)结合血常规检查,可以对部分患者的贫血类型做出诊断,并辅助判断贫血的原因。
3、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测定
可以确定是否有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有助于明确病因。如果血清叶酸值小于6.8mmol/L(3ng/ml),红细胞叶酸值小于227nmol/L(100ng/ml)提示叶酸缺乏;若叶酸值正常,应测孕妇血清维生素B12,如小于74pmol/L提示维生素B12缺乏。
4、铁代谢检查
血清铁蛋白是评估患者是否有铁缺乏最有效且最容易获得的指标,且血清铁蛋白下降常比血红蛋白下降早出现。
检查-其他检查:
胎儿监测:必要时行胎儿监测,动态了解胎儿变化。
检查-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脾大以及胎儿的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血常规、骨髓检查等实验室检查,结合患者的症状,一般均可明确诊断本病。明确贫血的诊断后,医生还会根据患者血红蛋白的水平来进行分度,以更好的判断患者病情及制定诊疗方案。
诊断-鉴别诊断:
1、贫血的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孕妇外周血血红蛋白<110g/L及血细胞比容<0.33为妊娠期贫血。
2、贫血的分度
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轻度贫血(100~109g/L)、中度贫血(70~99g/L)、重度贫血(40~69g/L)和极重度贫血(<40g/L)。
治疗-治疗原则:
妊娠期贫血对母儿健康均有较大影响,诊断明确后应及时进行治疗。治疗时应明确患者贫血的原因,根据病因来决定具体的治疗措施。
治疗-一般治疗:
加强营养,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瓜豆类、肉类、动物肝及肾等食物。
治疗-药物治疗:
1、补铁
缺铁性贫血的患者需要进行补铁。
(1)以口服为主,常用的口服药物有多糖铁复合物、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10%枸橼酸铁铵等。
(2)对中重度缺铁性贫血、或因严重胃肠道反应不能口服铁剂者、依从性不确定或口服铁剂无效者可选择注射铁剂,如右旋糖酐铁或山梨醇铁、蔗糖铁等深部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2、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对于诊断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患者,应补充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对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从妊娠3个月开始口服叶酸连续服用8~12周。
3、抗生素
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可选用对胎儿无影响的广谱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4、糖皮质激素
若患者有明显出血倾向,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羟甲烯龙等。
治疗-相关药品:
糖铁复合物、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10%枸橼酸铁铵、右旋糖酐铁或山梨醇铁、蔗糖铁、泼尼松、羟甲烯龙、叶酸、维生素B12
治疗-手术治疗:
患者的病情不允许继续妊娠时,需要及时终止妊娠。有剖宫产指征者,可采用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根据患者的需要,必要时进行输血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患者的预后跟贫血的病因、病情以及是否得到及时的治疗相关。对于病情较轻者,经及时的处理,一般预后较好;若病情较重,则可能对母儿造成严重危害,甚至会导致母儿死亡。
预后-危害性:
1、可导致孕妇发生休克、产褥感染,甚至死亡。
2、可导致胎儿发生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早产或死胎。
预后-治愈性:
部分患者经过积极、恰当的治疗后,可使母儿不受影响。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在用药时应严格遵守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活动安全,定期产检。
日常-心理护理:
由于身体的不适,以及过于担忧胎儿,患者可能会发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家属应多理解与安慰患者,缓解或解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
日常-用药护理:
孕期用药较为特殊,不适当的药物使用会给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遵守医嘱,不可自行改变药物剂量或停用,不擅自使用医嘱外药物。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良好。
3、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裤。
4、晨起缓慢起床,稍坐片刻后再下床活动,避免骤起骤坐引起头晕等情况发生。
5、注意活动安全,避免各种外伤。
6、不吸烟,避免吸入二手烟。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如有新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到医院复查,并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加强孕期营养,纠正偏食。
2、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动物肝脏及肾脏、瓜豆类、肉类、蛋类、奶类食物。
饮食禁忌:
1、避免饮酒,并避免含酒精类饮品。
2、不挑食,不吃辛辣、煎炸、冷、刺激性食物。
预防措施:
1、妊娠前积极治疗失血性疾病(如月经过多等),以增加铁的储备。
2、纠正偏食,孕期加强营养,多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鸡血、豆类等,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动物肝、肾及肉类、蛋类奶类食品。
3、改变不良烹调习惯,在加熟过程中尽可能保存维生素活性。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