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塞扎里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Sézary syndrome,SS疾病别名: 塞泽里综合征...
养生
疾病名称: 塞扎里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Sézary syndrome,SS
疾病别名: 塞泽里综合征
疾病概述:
塞扎里综合征(Sézary syndrome,SS),又称为塞泽里综合征,是一种侵袭性白血病型皮肤T细胞淋巴瘤。本病于1938年由Sézary首次报道,曾被认为是蕈样肉芽肿病(MF)的白血病变异型,但在最新的2016年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将塞扎里综合征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SS与MF是最常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本病的病因尚无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环境因素、职业、遗传及长期的基础皮肤病变等有关。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弥漫性浸润型红皮病及淋巴结肿大为特点,常伴有剧烈瘙痒。塞扎里综合征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物理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本病治疗非常困难,病情进展快,总体预后差。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皮肤科、血液内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皮肤泛发潮红、肿胀、渗液、增厚、脱屑、剧烈瘙痒、结痂、脱发、瘙痒、甲营养不良、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主要病因: 本病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环境因素、职业、遗传及长期的基础皮肤病变等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涂片、血细胞分析、免疫功能检测、免疫表型分析、遗传学检测、B超、X线、CT、病理活检
重要提醒: 塞扎里综合征的病情进展快,患者预后差,5年生存率约为20%。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塞扎里综合征是最常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之一,约占皮肤T细胞淋巴瘤新发病例的5%左右。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40~60岁男性。
病因-总述:
塞扎里综合征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如人类T细胞淋巴瘤病毒)、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芳香剂、杀虫剂、重金属等)、职业、遗传及长期的基础皮肤病变(如异位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有关。
症状-总述:
塞扎里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剧烈瘙痒的弥漫性浸润型红皮病、淋巴结肿大为特点。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明显脱发、甲营养不良、肝脾肿大等。
症状-典型症状:
1、皮肤损害
为弥漫性浸润型红皮病损害,表现为全身皮肤泛发潮红、肿胀、渗液、肥厚、脱屑及色素沉着等,部分患者肤色为特殊的暗火红色,常伴瘙痒。部分患者以皮肤剧烈瘙痒为首发表现,容易出现误诊。
2、淋巴结受累
患者常出现明显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多见于腋下、腹股沟区等处,花生米至枣核大小,部分融合成块,不能推动。
3、甲营养不良
较为常见,表现为全部指、趾甲甲板变薄、有纵嵴、无光泽、甲床萎缩、游离缘纵裂、甲分离等。
4、脱发
较为常见,部分患者脱发明显。
5、其他表现
包括眼睑外翻、特殊面容(狮面)、掌跖角化、肝脾肿大等。
症状-病情发展:
病情进展快,晚期患者可出现多脏器受累,因免疫功能抑制,出现机会性感染,危及生命。
症状-并发症:
塞扎里综合征可并发结膜炎、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皮肤瘙痒、潮红、脱屑、增厚。
2、持续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
3、伴眼睑外翻、特殊面容、甲营养不良等。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血液内科
本病属于血液内科诊疗范围,患者应前往血液内科就诊。
2、皮肤科
以皮肤为主要表现者,可前往皮肤科诊治。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9、您是否患有基础疾病呢?
10、您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11、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如果住院的话,需要住院治疗多久?
8、需要做手术吗?
9、这个病会遗传吗?
10、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1、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皮肤泛发潮红、肿胀、剧烈瘙痒、甲营养不良、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涂片、血细胞分析、免疫功能检测、免疫表型分析、遗传学检测、B超、病理活检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判断患者有无特殊面容、皮疹、肤色改变、皮肤增厚、脱屑、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甲营养不良等,有助于初步诊断。
2、医生通过听诊,可以检查患者有无呼吸音增粗、啰音、心脏杂音等心肺受累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早期患者血红蛋白可无明显异常;晚期患者可出现轻度贫血。部分患者,可出现白细胞增多,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加,而淋巴细胞减少,有助于评估预后。
2、血涂片及血细胞分析
当患者外周血中发现Sézary细胞,并且Sézary细胞绝对值>1×109/L时,对诊断具有提示作用。
3、免疫功能检测
患者多表现为细胞免疫反应阴性或低下,可用于免疫监测。
4、免疫表型分析
医生通过分析患者病理组织的免疫表型,发现本病相关的免疫表型异常,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5、遗传学检测
包括Southern印迹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等,可用于证实患者外周血中是否存在T细胞克隆性增生,协助诊断。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医生通过病理活检,取得患者的皮肤及淋巴结组织,进行显微镜下及免疫组化分析,得到最终的病理诊断和免疫分型。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必要时,会选择B超、X线、CT等影像学手段,进一步评估病情,指导治疗。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皮肤泛发潮红、肿胀、剧烈瘙痒、甲营养不良、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涂片、血细胞分析、免疫功能检测、免疫分型、细胞/分子遗传学、B超、X线、CT、病理活检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塞扎里综合征的诊断需满足以下4点:
1、Sézary细胞绝对值>1×109/L。
2、CD4+/CD8+≥10。
3、丢失一个或所有T细胞抗原,如CD2、CD3、CD4、CD5等。
4、分子/细胞遗传学证实外周血中存在T细胞克隆性增生。
治疗-治疗原则:
塞扎里综合征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局部药物治疗、系统性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综合治疗方式。
治疗-药物治疗:
1、系统性药物
(1)干扰素:包括干扰素α、干扰素γ。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化疗药物或体外光化学疗法联合治疗。其中,干扰素α加体外光化学疗法通常作为本病的一线治疗方法。
(2)维A酸类:包括阿维A、异维A酸和贝沙罗汀等。其中,贝沙罗汀是目前常用的一线治疗药物。由于贝沙罗汀的主要副作用为高脂血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因此,在使用贝沙罗汀治疗时,需联合降脂药(如非诺贝特)及左旋甲状腺素,以纠正患者的血脂及甲状腺素水平。
(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HDAC抑制剂能够抑制肿瘤抑制基因和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的去乙酰化,导致肿瘤细胞生长和凋亡。常用药物有伏林司他和罗米地辛,适用于复发、难治性患者。
(4)分子靶向药物:包括地尼白介素、阿仑单抗、雷那度胺和硼替佐米等,适用于干扰素、贝沙罗汀治疗失败者。
2、局部药物
包括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地塞米松、倍氯米松、卤米松等)、氮芥、卡莫司汀、维A酸、咪喹莫特等,联合放射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皮肤症状得到缓解。
治疗-相关药品:
干扰素α、干扰素γ、阿维A、异维A酸、贝沙罗汀、伏林司他、罗米地辛、地尼白介素、阿仑单抗、雷那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倍氯米松、卤米松、氮芥、卡莫司汀、咪喹莫特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放化疗:
1、化学药物治疗
简称化疗,是通过化学药物(细胞毒性药物)杀死或阻止癌细胞生长的一种治疗方式。可采用单药化疗和联合化疗,能够使部分患者达到缓解,但疗效持续时间较短,因此,通常采取化学治疗联合局部用药加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常用的化学治疗药物包括甲氨蝶呤、吉西他滨、加巴贲丁、多柔比星脂质体、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博来霉素、阿霉素等。
2、放射治疗
简称放疗,是通过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其中,全身皮肤电子束放射治疗很可能是最有效的皮肤局部治疗方法。
治疗-其他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顽固难治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可能优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但由于存在较高的移植风险,可通过全身皮肤电子束进行预治疗,降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风险。
治疗-治疗周期:
塞扎里综合征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塞扎里综合征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进展快,预后较差,多数患者死于免疫抑制所致的机会性感染,生存期为2~4年左右。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性红皮病、淋巴结病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2、本病进展快,可造成全身多器官受累,多数患者在发病2~4年后,死于机会性感染。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本病尚无法完全治愈。病情较轻者,经积极诊治,有望获得缓解;病情较重者,可造成多器官受累,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统计。
预后-根治性:
尚无法根治。
预后-复发性:
本病治疗后,存在一定复发可能。
预后-生存周期:
生存期为2~4年左右,5年生存率约为20%。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症状,延长生存周期。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皮肤泛发潮红、肿胀、渗液、增厚、脱屑、剧烈瘙痒、结痂、脱发、瘙痒、甲营养不良、淋巴结肿大等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并且还可能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患者可能会对疾病产生恐惧,不利于治疗。
2、护理措施
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关心、疏导患者,并学习本病的相关知识,多为患者介绍好转的病友,以及最新的治疗方法,让患者了解到通过积极诊治,病情是有望得到控制及缓解的,加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塞扎里综合征患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能私自停药、换药或增减药物剂量,避免疾病复发或出现紧急并发症。
2、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和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的效果。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随访,与医生沟通用药注意事项。
3、化疗药物可能会导致患者肝肾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皮肤黄染、少尿等症状,患者及家属应注意观察,如有相关不适,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避免过于紧张、焦虑。
2、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通常情况下无需绝对卧床。长期卧床者,需定时更换体位,预防压疮。
3、病情缓解后,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加免疫力,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4、避免长期下肢制动,必要时可穿弹力袜。
5、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以防受凉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感染的风险。
6、由于患者免疫力低下,应减少外出及人员探视。外出时,须佩戴口罩。
7、注意个人及室内卫生,勤换衣裤,宜穿着宽松、舒适,避免摩擦造成皮损加重。
8、应避免搔抓皮肤,以防继发感染。瘙痒严重时可局部涂抹药物或采取放射治疗。
9、放化疗期间,需注意口腔清洁,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刷牙,平时可用淡盐水或碳酸氢钠漱口液漱口。
日常-病情监测:
患者及家属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腹泻等感染迹象,需及时就医。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
饮食调理:
患者一般无需特殊饮食,但在放化疗期间,应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控制病情,防止病情进一步进展。
饮食建议:
1、可以多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可适量食用兔肉、鸡蛋、瘦猪肉、苹果、桃子、橙子、西瓜、苦瓜等清淡、富含营养的食物。
2、化疗期间应采取少食多餐,或在三餐之外,增加一些体积小、热量高、营养丰富的食品,如面包、鹌鹑蛋、酸牛奶、鲜蔬汁、鱼松等。
3、放疗前,应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
4、放疗期间,应增加一些汤类,加速体内的毒素排泄。
5、宜采取蒸、煮、炖等烹调方式,促进食物吸收与消化。
6、存在贫血者,可多吃一些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番茄、芹菜、葡萄、桃等。
饮食禁忌:
1、忌辣椒、胡椒、芥末、咖啡、浓茶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羊肉、狗肉、鹿茸、胎盘等热性补品。
3、忌生冷、变质、不洁饮食。
4、忌过甜、油腻、过热饮食。
5、戒烟戒酒。
预防措施:
塞扎里综合征的病因尚未明确,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保持乐观心态,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2、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预防病毒感染。
3、存在基础皮肤疾病者,应积极诊治,避免病情进展。
4、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若工作需要,应做好个人防护。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