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上皮样肉瘤疾病英文名称: epithelioid sarcoma疾病概述: 上皮样肉瘤(...
养生
疾病名称: 上皮样肉瘤
疾病英文名称: epithelioid sarcoma
疾病概述:
上皮样肉瘤(epithelioid sarcoma)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于1970年由Enzinger首次报道并命名。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男性多见,常表现为丘疹、结节及斑块样损害,随着时间推移可形成糜烂、溃疡,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目前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皮肤科、肿瘤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丘疹、结节、斑块、糜烂、溃疡、疼痛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CT检查、MRI检查、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是一种恶性肿瘤,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生转移,影响机体健康,建议积极就医诊治,以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命质量,避免不良情况发生。
临床分类:
上皮样肉瘤根据发生部位分为远端型和近端型。
1、远端型(经典型)相对常见,多发生于四肢远端的皮下。
2、近端型少见,主要发生于头颈、躯干、骨盆等部位。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上皮样肉瘤较罕见,但目前尚无其准确、权威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30~40岁人群,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总述:
上皮样肉瘤的组织来源尚不确定,其病因目前也尚未完全清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症状-总述:
上皮样肉瘤常见于手掌、指屈面及腕部,其次为前臂和下肢,少数可发生于四肢的深部肌肉,其他部位也皆可发生。皮损可为丘疹、结节及斑块。结节可位于皮内或皮下,单个或多发,生长缓慢。皮损0.2~5cm不等。可自觉疼痛或压痛。
症状-典型症状:
1、浅表结节在2~3个月后即可形成糜烂、溃疡,沿前臂发生的结节常形成多发性溃疡或融合成环状斑块。
2、深部结节则固着于浅表筋膜或肌腱,结节活动或稍有活动。位于四肢近端的深部结节常沿筋膜面或血管、神经呈纵向隐性播散。
症状-并发症:
本病侵袭性强,早期即有淋巴结转移,最终可向肺部、胸膜等转移。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出现单个或多个缓慢生长的丘疹、结节或斑块样损害;
2、皮损长期存在,并出现糜烂、溃疡等表现;
3、伴疼痛不适;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皮肤出现异常损害,可及时去皮肤科就诊;明确肿瘤病变时,可转诊肿瘤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4、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皮肤出现丘疹、结节、斑块、糜烂、溃疡、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在询问一般情况后,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CT、MRI、病理检查来帮助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首先观察皮损的颜色、形状、大小、数目、分布特点及发病部位等情况,然后还会观察有无溃疡、糜烂、出血等异常表现。
2、触诊
医生手消毒后,温暖双手进行触诊检查,主要检查皮损的质地、活动度、有无触痛等情况。
检查-病理检查:
1、检查方法和意义
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上皮样肉瘤的金标准。医生会在病变皮肤取部分活组织制成标本后,送病理科检查。还可能会同时进行免疫组化检查来帮助明确诊断。
2、检查结果
组织病理可见皮损位于真皮和皮下脂肪内,呈结节状;有时侵及邻近筋膜和肌腱。结节界限不清,常形成不规则的多结节性肿块,肿瘤由卵圆形至多角形细胞构成,胞浆丰富、嗜酸性,逐步演变成肥大的梭形细胞,偶尔梭形细胞占优势(纤维瘤样型),可见核多形性和分裂象,偶见多核巨细胞。特征性改变是病变中央有坏死或纤维化改变;偶见钙化和骨化生,含铁血黄素常见。20%见外周神经浸润。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表达CK、EMA、波形蛋白。
检查-影像学检查:
1、CT检查
可观察组织病变情况,了解病变的范围以及有无侵犯邻近组织,对评估病情有重要的作用。
2、MRI(核磁共振)检查
检查具有更高软组织对比度,对病灶浸润范围及内部细节显示更清晰。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丘疹、结节等临床表现,结合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的结果,通常可以明确诊断。诊断过程中还需与滑膜肉瘤及骨外骨肉瘤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滑膜肉瘤
滑膜肉瘤与上皮样肉瘤均好发于中青年,伴疼痛或不伴疼痛,超声表现为软组织内弱回声团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常伴液化,但滑膜肉瘤多为单发,以下肢关节旁肿块多见,可资鉴别。
2、骨外骨肉瘤
骨外骨肉瘤好发于中老年,与上皮样肉瘤均好发于四肢,但是以下肢多见,超声表现为软组织内弱回声团块,液化区少,且多可见骨质破坏。可通过影像学、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手术切除为上皮样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通常医生会根据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及是否有转移情况等,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治疗-药物治疗:
可利用化疗药物治疗本病,但是也会作用于正常组织细胞。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早期确诊后,常进行广泛手术切除,但术后有复发可能。
治疗-放化疗:
若有转移,还可能需采用放疗方法进行治疗,以控制病情。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部分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病情逐渐得到控制;但也有患者病情严重,可能发生多处转移,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预后-危害性:
本病是一种恶性肿瘤,部分患者治疗效果可能较差,甚至出现复发或转移,严重危害机体健康。
预后-治愈性:
接受合理的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病情可逐渐好转,得到良好控制。
预后-复发性:
若治疗不彻底,疾病可能会复发,面部肿瘤切除后复发率约为65%~85%。
日常-总述:
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治疗和恢复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皮肤卫生。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为恶性肿瘤,可发生转移,患者可能会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负面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关心患者,开导患者,主动询问患者的顾虑,鼓励患者战胜疾病。
(2)患者应主动与家属及医护人员交流,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2、合理运动,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3、注意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温度适宜,室内应维持一定的湿度。
4、保持床单、被褥的清洁、干燥、柔软,定期更换床单、被罩。
5、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更换并清洗衣服,每日擦洗身体。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预防疾病复发或转移。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卧床休息,遵医嘱采取合适的体位。
2、患者家属应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情况,如有大量渗血渗液应通知医生。
3、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预防切口感染。
4、按时翻身,以防发生压疮,翻身时注意避免挤压或摩擦手术部位。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对饮食无特异性要求,但日常合理的膳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机体的恢复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饮食建议:
保持饮食均衡,适当补充营养,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饮食禁忌:
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不明,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