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肾虚耳鸣疾病概述: 肾虚耳鸣,是指由于肾精气不足,或肾阴、肾阳亏虚导致的自觉耳内鸣响的病...
养生
疾病名称: 肾虚耳鸣
疾病概述:
肾虚耳鸣,是指由于肾精气不足,或肾阴、肾阳亏虚导致的自觉耳内鸣响的病证。临床以自觉耳内鸣响,耳鸣的响度较低,音调较高,疲劳后耳鸣加重,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夜尿增多等为主要特征。耳鸣与耳聋在临床上常同时或先后出现,以老年人发病较多。发生多与先天不足、房劳过度、病后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本病具有起病缓,病程长的特点,若正确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及时,失治误治,导致听力逐渐下降,甚至会出现耳聋。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神经内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耳
常见症状: 自觉耳内鸣响,耳鸣的响度较低,音调较高,疲劳后耳鸣加重,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夜尿增多
主要病因: 先天不足、房劳过度、病后失调、年老体虚
检查项目: 血压、血糖、血脂、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检查、听力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
重要提醒: 若出现自觉耳内鸣响,疲劳后加重,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夜尿增多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坚持治疗,避免病情发展,听力逐渐下降,发展为耳聋。
病因-总述:
中医认为,人的五官九窍与脏腑是相关的,肾开窍于耳,听力的好坏与肾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肾精不足,耳窍得不到充分滋养,那么听力就会下降,甚至还会出现耳聋。本病发生多与先天不足、房劳过度、病后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耳,与肾关系密切。
病因-基本病因:
1、先天不足
母亲怀孕不足月而早产,或怀孕期营养不良、或由父母有病,先天禀受不足引起。肾先天之本,是生长发育的源泉,肾气虚弱,肾精化生不足,耳窍失养,出现耳鸣的症状。
2、房劳过度
房事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但由于房事主要依赖于肾的功能活动,并要消耗一定量的肾中精气,所以要有所节制,如果房事不节制,或有手淫频繁,耗伤肾精,肾气,导致耳窍失养,出现耳鸣的症状。
3、病后失调
患病久不痊愈,或病后失于调理,脏腑机能减弱,日久导致肾气不足,肾精亏虚,耳窍失养,出现耳鸣的症状。
4、年老体虚
人的脏腑功能老年到来之前就已开始衰退,到了老年,肾气也逐渐减弱,再加慢性病缠身,肾元渐渐不支,出现肾气虚,耳窍失养,出现耳鸣的症状。
症状-总述:
本病以自觉耳内鸣响,耳鸣的响度较低,音调较高,疲劳后耳鸣加重等为主要特征。肾阴不足多伴有咽喉干燥,手足心热,失眠,肾阳亏虚多伴有形寒肢冷,夜尿频多等。
症状-典型症状:
1、起病较为缓慢,病程较长,耳鸣的响度较低,音调较高,疲劳后耳鸣加重,以老年人发病较多。
2、常伴有腰膝酸软、眼花、眼干涩、夜尿增多、盗汗、失眠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1、自觉单侧或双侧耳内鸣响,疲劳后加重,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夜尿增多。
2、或听力逐渐下降,甚至出现耳聋。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耳鼻喉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一般需要检查血液等项目,建议患者空腹就诊。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耳内鸣响,听力下降等症状?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腰膝酸软、夜尿频繁等?
4、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平素体质如何?有其他疾病吗,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7、平时饮食规律吗?有偏嗜肥腻、辛辣等食物的习惯吗?
9、之前有得过类似的耳部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耳内鸣响、听力下降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血压、血糖、血脂、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检查、听力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疼痛、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以及问过敏史、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耳部有无疼痛,有无肿块,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一般的全身性检查
包括血压、血糖、血脂、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都应该进行详细的检查,以除外全身其他系统疾病所引起的耳鸣。
检查-其他检查:
1、听力学检查
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检测、耳声发射检查、电反应测听等,都应该系统进行。仔细分析这些检查结果,可以对耳鸣的性质和病变部位做出初步的判断,有助于指导进一步的特殊项目检测。
2、前庭功能检查
有助于对耳鸣的病因做出辅助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自觉耳内鸣响,耳鸣的响度较低,音调较高,疲劳后耳鸣加重,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夜尿增多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耳鸣需要与耳聋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有全身疾病导致体质亏虚等病史。
2、临床表现
自觉单侧或双侧耳内鸣响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耳鸣的响度较低,音调较高,一般在夜间或安静时加重,严重时可影响睡眠及对生活、工作。多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夜尿增多等症状。
3、辅助检查
血压、血糖、血脂、血液、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检查、听力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有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耳鸣与耳聋
耳鸣与耳聋在临床上常常同时或先后出现,主要区别是耳聋有明显听力减退或丧失,耳鸣无明显听力下降。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以补肾益精,滋阴潜阳为基本治疗原则。并根据患者的肾精不足、肾阴亏虚、肾阳不足的不同,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耳鸣是临床难治症状之一,大多需要较长时间的耐心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2、常见中药: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3、中成药:耳聋左慈丸、肾气丸。
治疗-相关药品:
耳聋左慈丸、肾气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针灸疗法
局部取穴与远端辨证取穴相结合,局部可取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为主,每次选取2穴,配伍肾俞、关元。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每日针刺1次。
2、耳穴贴压
取内耳、脾、肾、肝、神门、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等耳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以上穴位,不时按压以保持穴位刺激。
治疗-治疗周期:
肾虚耳鸣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肾虚耳鸣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及时,失治误治,导致听力逐渐下降,甚至会出现耳聋。
预后-危害性:
1、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听力逐渐下降,可出现耳聋。
2、未能及时治疗,肾阴肾阳不足,可导致阴阳两虚证,甚至出现虚劳表现。
预后-治愈性:
本病及时明确诊断,辨证用药,坚持治疗,预后一般良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肾虚耳鸣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病后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病后注意卧床休息,保持耳道清洁干燥、保持心情舒畅等,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不良的情志刺激,可诱发耳鸣,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及过度恼怒忧郁。
2、了解耳鸣声音的高低、部位、发生时间及与情绪的关系,多听音乐、读书、看报等,以分散注意力,减轻耳鸣的困扰。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用药,尽量避免使用或慎用耳毒性的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
2、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3、药宜饭前空腹温服,以利于药物吸收。
日常-生活管理:
1、周围环境宜整洁安静,空气新鲜,光线柔和,避免噪音刺激。
2、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紧张,节制房事。
3、常按摩耳部增强耳部血运。
4、晚上睡觉前可用热水泡脚,或按摩双足涌泉穴,有引火归原作用,有助于减轻耳鸣症状。
5、年老体弱长期卧床,应注意皮肤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耳鸣程度、伴有症状、舌苔、脉象等情况。
2、注意观察有无头痛、眩晕等症状,以及神志、面色、血压等变化。
3、注意观察患者的耳鸣程度,密切监测听力变化情况,对有听力下降者,要积极配合治疗,尽最大可能恢复听力。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血压、血糖、血脂、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听力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有营养,忌食辛辣、肥腻性食物,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烟酒等,忌暴饮暴食,以免诱发和加重耳鸣。
饮食建议:
1、肾精亏损的患者可多食桂圆、黑豆、核桃及动物肝脏、鸡、鳖甲等补肾益精的食物。
2、耳鸣眩晕患者可多食补肾益精的药膳,如银耳杜仲粥、枸杞汤、白芷鱼头汤等。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预防措施:
本病重在预防。平时生活起居有规律,加强锻炼,积极防治各种疾病等,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伤风感冒。
2、树立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保持心情舒畅,避消除来自工作或生活上的各种压力,可防止诱发或加重耳鸣。
3、注意饮食有节,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4、积极防治引起耳鸣的各种疾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5、正使用耳机和手机,避免处于过分安静的环境下,适度的环境声有助于减轻耳鸣的困扰。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