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输尿管梗阻疾病英文名称: ureteral obstruction疾病概述: 输尿管梗阻...
养生
疾病名称: 输尿管梗阻
疾病英文名称: ureteral obstruction
疾病概述:
输尿管梗阻(ureteral obstruction)是由于输尿管本身及其周围组织器官的病变导致尿道管腔不通畅或者尿路肌肉收缩功能异常,而引起梗阻近端尿路扩张积水和肾功能损害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为腰腹部疼痛,继发感染可出现寒战、高热、尿急、尿频、尿痛等。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而病情重者可能预后不佳。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输尿管
常见症状: 腰腹部疼痛、尿量异常
主要病因: 先天发育畸形或后天疾病因素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B超检查、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磁共振尿路成像、放射性核素检查、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输尿管梗阻的患者应及早就医,避免进展为肾功能衰竭。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在人群中确切的输尿管梗阻的发病率尚不清楚。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输尿管先天发育畸形、输尿管结石、输尿管肿瘤、输尿管结核等患者多发。
病因-总述:
输尿管梗阻主要见于先天发育畸形或后天疾病因素,两者均可导致尿液引流通道狭窄或压迫而引起梗阻,其中常见的后天疾病因素有结石、肿瘤、炎症、外伤等。
病因-基本病因:
1、先天发育畸形
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输尿管异位开口、输尿管口囊肿、腔静脉后输尿管以及儿童期输尿管口括约肌发育不健全等先天发育异常的疾病,均可导致输尿管梗阻。
2、后天疾病
如输尿管结石、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转移癌、输尿管结核、输尿管脓肿、输尿管外伤等疾病均可导致排尿通道阻塞,尿液不能正常排出。盆腔脏器肿瘤局部浸润或转移压迫输尿管也可引起梗阻。
病因-危险因素:
1、药物相关因素
如氨苯蝶啶、茚地那韦、乙酰唑胺等药物容易导致结石而引起输尿管梗阻;长期服用镇痛药、应用环磷酰胺、含马兜铃酸药物等可增加上尿路肿瘤的发生危险而引起输尿管梗阻。
2、医源性因素
多见于盆腔手术或输尿管镜检查、治疗时意外损伤输尿管,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放射治疗损伤等,均可引起输尿管管腔狭窄或闭塞。
症状-总述:
输尿管梗阻的症状以腰腹部疼痛与尿量变化为主,出现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水肿、皮肤黏膜苍白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腰腹部疼痛
为输尿管梗阻的突出症状,表现为患侧疼痛,严重者呈肾绞痛,疼痛程度剧烈。排尿时出现腰部、腹部疼痛为膀胱-输尿管反流现象。
2、尿量变化
双侧完全性梗阻可出现无尿,部分梗阻时则可引起多尿,间歇性梗阻则可反复出现少尿或无尿,紧接着出现明显多尿。
3、局部肿块
在输尿管梗阻引起严重的肾积水时,可在患者腹部触及囊性肿块,为积水增大的肾。
症状-并发症:
1、泌尿系统感染
输尿管梗阻后因尿液停滞、肾组织受损及尿外渗等因素容易导致细菌侵入、繁殖和生长,从而引起感染,可并发肾盂肾炎、肾周围炎和膀胱炎等疾病。
2、泌尿系统结石
输尿管梗阻可造成尿液停滞与感染,从而促进结石形成。
就医-家庭处理:
输尿管梗阻的病人在家中需密切观察体温有无异常、腹部肿块大小的变化及有无膀胱刺激症,以便及早发现感染征象。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及早发现肾衰竭征象。
就医-急诊指征:
1、患者突然出现无尿、腰腹部剧烈疼痛。
2、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急诊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腰腹部疼痛。
2、尿量出现异常。
3、腹部触及囊性肿块。
4、反复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5、不明原因出现水肿。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若患者出现腰腹部剧烈疼痛、尿量减少或无尿等情况,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请至泌尿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腹部及腰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暴露腰腹部的衣物,方便检查。
3、若考虑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查及B超检查,需要提前憋尿。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腰腹部疼痛的症状?
2、您腰腹部疼痛的性质是怎样的?是绞痛、刺痛还是胀痛?
3、您在什么情况下腰腹部疼痛会缓解或加重?
4、您近期尿量有无增多或减少?
5、您之前有泌尿系统相关的疾病吗?
6、您发病至今接受过什么治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最可能引起我出现输尿管梗阻的原因是什么?
2、我需要进行哪些检查?那些检查有什么副作用吗?
3、我一定要做手术吗?可以保守治疗吗?
4、我经过治疗可以痊愈吗?
5、接受治疗后我的肾功能可以恢复正常吗?
6、我需要多长时间进行复诊?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局部腰腹部疼痛、尿量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一般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然后会建议行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B超检查、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磁共振尿路成像及放射性核素检查等检查来进行辅助诊断,必要时需要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是否正常,皮肤黏膜是否苍白,腹部外形是否对称,有无全腹或局部的膨隆或凹陷,腹部有无压痛或反跳痛,肾脏触诊有无异常,肋脊角有无叩击痛,膀胱叩诊有无异常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急性感染期可见白细胞升高,慢性感染通常白细胞升高不明显;并发肾积水晚期出现尿毒症的患者可见血红蛋白含量降低。
2、尿常规检查
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大量蛋白尿,很少出现管型尿,镜下血尿提示可能为结石、肿瘤、炎症,尿液中可有细菌和脓细胞。
3、肾功能检查
并发肾积水晚期出现尿毒症的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可见明显增高。
检查-病理检查:
任何病因不明的输尿管梗阻的患者建议行输尿管镜检查,并活检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可发现患侧肾脏积水、输尿管在梗阻段上方的扩张,并了解输尿管梗阻的大致位置,同时B超检查是输尿管梗阻患者治疗后随访的重要手段。
2、排泄性尿路造影
X线尿路造影是临床诊断输尿管梗阻常用的检查方法。如果患者肾功能较好,排泄性尿路造影显影不但可以明确显示梗阻的部位,而且可以直接显示梗阻的形态及患肾积水的程度,对输尿管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符合率高。
3、逆行尿路造影
对于肾功能差、排泄性尿路造影输尿管显影不满意或不宜做静脉肾造影的患者,建议行逆行尿路造影。
4、磁共振尿路成像
如果患者梗阻严重,肾脏无法显影,输尿管梗阻导致逆行插管失败,可考虑磁共振尿路成像(MRU)以明确诊断。这一技术无放射性损伤,不需要插管和注射造影剂,安全可靠。
5、放射性核素检查
肾图是应用放射性核素检查分侧肾功能最简单且常用的方法,肾图检查常用于各种疾病状态下总肾及分肾功能的监测。输尿管梗阻治疗前利用肾图对分侧肾功能的评估是十分重要的。利尿肾图有助于鉴别机械性上尿路梗阻与单纯肾盂扩张。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在诊断输尿管梗阻时,除相关实验室检查外,主要依靠相关的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梗阻的原因和部位,同时还需要评估患侧肾脏的功能情况。医生会建议患者完善B超检查、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磁共振尿路成像、放射性核素检查等影像学检查,部分病因不明确的患者甚至需要行病理检查。
治疗-治疗原则:
对于输尿管梗阻的患者,应在寻找病因的基础上解除梗阻,最大限度的保护肾功能,控制感染,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慢性不完全性输尿管梗阻,如果患者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内,应尽快明确梗阻的原因和部位,解除梗阻和病因治疗同时进行。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生素
常选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此两类药物抗菌谱广,常用药物有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克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主要适用于合并感染的患者。
2、解热镇痛药
对于炎症和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尤其有效,常用药物有吲哚美辛、双氯芬酸等,主要适用于腰腹部疼痛明显或术后疼痛的患者。
治疗-相关药品:
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克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吲哚美辛、双氯芬酸
治疗-手术治疗:
1、输尿管支架植入术
植入输尿管支架能够迅速有效地治疗大多数的输尿管梗阻,尤其是输尿管内在病变引起的梗阻。如果患者其他治疗方法都无效或本身疾病预后很差,例如恶性肿瘤全身多处转移,可考虑植入输尿管支架,并定期更换输尿管支架,缓解由于梗阻引起的积水对肾脏功能的损害。
2、球囊扩张术
包括逆行球囊扩张术和顺行球囊扩张术,逆行球囊扩张术曾经是泌尿外科医生治疗输尿管梗阻的重要方法。当逆行插管失败时,可考虑顺行球囊扩张术。
3、腔内输尿管切开术
腔内输尿管切开术方法类似于球囊扩张术。在输尿管镜直视下或借助X光定位,应用逆行或顺行的方法通过输尿管梗阻段,施行梗阻段切开。因为创伤较小,一般建议应用逆行方式。患者在术后3年内应定期随访,行利尿肾图检查,了解是否存在远期并发症。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若未及时接受治疗,预后可不佳。
预后-危害性:
输尿管梗阻后若不能及时解除梗阻,将导致肾积水、肾功能损害,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轻症或早期通过积极治疗可实现临床治愈,重症或晚期肾功能衰竭后很难治愈。
日常-总述:
输尿管梗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各种容易的导致梗阻的危险因素,及时治疗有可能引起输尿管梗阻的原发病,用药过程中需监测有无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注意术后护理,定期复诊,监测病情的变化。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由于对梗阻病因、治疗过程、预后的了解程度不足,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2)疾病的疼痛与术后切口的疼痛容易使患者产生烦躁、心情低落等不良情绪。
2、护理措施
(1)家属及患者应主动了解输尿管梗阻的相关知识,多与医生进行沟通,术前充分了解手术方式及相关注意事项,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术前的患者可适当听取恢复期患者介绍手术前后如何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促进疾病恢复的相关经验,增加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服用药物
由于疼痛是很多疾病的重要表现,其特点可作为疾病诊断依据,故在未明确诊断之前应慎用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贻误诊断和治疗。此外,阿片类药物反复应用易成瘾,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2、监测不良反应
(1)阿片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有眩晕、出汗、口干、恶心、呕吐等,长期服用容易产生依赖性,发现不良反应或成瘾性后需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2)解热镇痛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包括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出血和溃疡,胃肠道反应明显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家属根据患者身体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锻炼方案。
2、注意泌尿生殖系统的清洁卫生,勤换贴身衣物,避免感染。
3、不憋尿,定时排尿,以免尿液反流,引起尿路感染。
日常-病情监测:
患者平时应注意监测病情的变化,接受治疗后观察尿色、尿量是否正常,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水肿、皮肤黏膜苍白等临床表现有无好转。
日常-复诊须知:
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尿色、尿量有无异常,监测有无腰痛、发热等症状出现,定期复查尿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B超检查,术后3个月至半年复查排泄性尿路造影以及肾功能的恢复情况。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留置肾造瘘管引流的患者可根据造瘘口的位置选择合适的体位,翻身活动时应避免用力牵拉造瘘管,防止造瘘管扭曲、滑脱。
2、保持造瘘处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渗液,若有渗血、渗液则应及时进行更换。
3、永久性肾造瘘患者,应每2~3周更换瘘管一次。
饮食调理:
输尿管梗阻的患者应维持饮食营养的综合平衡,避免其中一种营养成分的过度摄入,术后患者需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选择相应的饮食方案,出现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以低盐、低蛋白质、高热量饮食为主。
饮食建议:
1、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饮食需以清淡为主,保持低盐、低蛋白质、高热量饮食。
2、全麻术后患者待肠蠕动恢复后由禁食逐步恢复至流质饮食、半流质和普食。
3、若为结石引起输尿管梗阻的患者,需保持低草酸、低钠盐、低蛋白质饮食,且多饮水以促进残留碎石的排出。
饮食禁忌:
1、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如五花肉、辣椒、胡椒等。
2、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需要限制盐的摄入,避免食用过咸的食物。若为结石引起输尿管梗阻的患者,需限制饮食中草酸、钠盐、蛋白质的过量摄入。
预防措施:
部分病因如结石、炎症等引起的输尿管梗阻可进行预防,可通过相应预防措施避免疾病发生。
1、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引起输尿管梗阻。
2、大量饮水以增加尿量,稀释尿中形成结石物质的浓度,减少晶体沉积,同时也有利于结石排出。除日间多饮水外,每夜加饮水一次,保持夜间尿液呈稀释状态,可以减少晶体形成,成人24小时尿量最好保持2000ml以上。
3、不憋尿,定时排尿,以免尿液反流,引起尿路感染。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