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疾病英文名称: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
养生
疾病名称: 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
疾病英文名称: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疾病概述: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主要是由于高血糖、糖尿病时机体防御机能的降低、蛋白质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本病多见于女性以及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以肾盂肾炎和膀胱炎最为多见。临床表现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常采用药物治疗,以控制血糖、感染。治疗后要密切观察,争取彻底治愈,否则极易复发。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肾内科
发病部位: 尿道、膀胱、肾脏
常见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
主要病因: 糖尿病时可使尿流动力学障碍、尿道局部免疫功能减低,细菌更易入侵泌尿系统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尿细菌学检查+药敏试验、血糖检查、B超检查、肾盂造影检查
重要提醒: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时,需及时就医,避免出现感染性休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国外报道本病发生率大约在20%以上,有学者报道糖尿病人无症状细菌感染的发生率高达20%以上。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女性以及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
病因-总述: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血糖、糖尿病时机体防御机能的降低、蛋白质代谢紊乱、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导致的尿流动力学障碍,以及尿道局部免疫功能降低,从而导致了细菌入侵泌尿系统的概率更大,从而引起了泌尿系的感染。
病因-基本病因:
1、白细胞功能降低
由于糖尿病人高血糖及代谢紊乱,导致白细胞吞噬功能、趋化作用、游走能力及杀菌能力下降,以及B淋巴细胞功能障碍、自身免疫低下等,病人易发生尿路感染。
2、高血糖
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增加,白细胞移动缓慢,同时抑制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尿糖增加利于细菌生长。
3、蛋白质代谢紊乱
糖尿病人蛋白代谢紊乱、合成减少,抗体形成减少。
4、排尿异常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导致膀胱和输尿管的运动能力降低,排尿异常,尿潴留等,易产生尿路感染。
病因-危险因素:
1、导尿术中器械的使用不但会把细菌带入尿道和膀胱,而且常常会引起尿路损伤,大大增加了发生泌尿系感染的机会。
2、女性糖尿病病人,由于尿道较短、妊娠及导尿等,感染机会比男性多。
症状-总述:
本病最常见的为尿路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还可表现为小便异味、尿液混浊、血尿、下腹部疼痛、腰部酸痛及排尿不适等。此外,还可有排尿困难、尿道外口红肿、会阴部不适、射精疼痛、性欲低下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1、本病的感染若得不到及时治疗,随病情进展,可并发感染性休克。
2、患者若血糖控制不理想,可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
症状-伴随症状:
可伴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畏寒、寒战、发热、全身酸痛、头痛、乏力、恶心和呕吐等。
就医-急诊指征:
1、出现严重的肾绞痛的症状且持续不缓解。
2、出现严重的腰痛和下腹部疼痛的症状。
3、出现了休克的症状或体征。
4、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急诊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了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
2、出现了腹痛的症状。
3、出现了发热、寒颤的症状。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相对平稳者,请到内分泌科、泌尿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尽量让家人或朋友陪同就医。
2、身着穿脱方便、宽松的衣物,便于医生检查,尽量不穿含有金属纽扣或拉链的衣服。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或既往有相关疾病病史,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没有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的情况?如果有出现了多久?
2、您有没有出现腹痛的情况?每次是怎么缓解的?有没有服用什么药物?
3、您有没有出现肾区不舒服的情况?如果有出现了多久?
4、您平日血糖控制的如何?服用什么药物控制?
5、您确诊糖尿病已经多少年了?
6、除了以上症状以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的地方?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需要进行什么检查?这些检查是有创的还是无创的?
2、我的病情危急吗?需要做手术吗?
3、这个疾病和我的糖尿病有没有关系?
4、我这个病可以治愈吗?治愈后容易复发吗?
5、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今后可以进行正常的体育锻炼吗?
检查-预计检查:
糖尿病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首先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情。然后可能建议行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尿细菌学检查+药敏试验、血糖检查、B超检查、肾盂造影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精神状态,是否消瘦,还会检查尿道外口有无红肿,肾区有无叩痛。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可用于判断患者感染情况。急性期血常规白细胞数一般升高到1~2万,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增高。
2、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简便易行,有诊断意义。尿中有白细胞每个高倍视野大于5个或成堆出现,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内的炎症或化脓,尿蛋白从微量到中等量。
3、尿细菌学检查+药敏试验
清洁中段尿培养,清晨第一次尿的阳性率最高,菌落计数>10/ml为阳性。此外,还可行药敏试验,以指导用药。
4、血糖检查
可用于判断患者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
检查-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通过B超检查,了解肾脏大小、形态是否发生变化,以明确是否有肾盂肾炎。
2、肾盂造影检查
急性期缓解后需要作肾盂造影检查,以了解有无结石、梗阻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糖尿病病史,以及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等临床症状,再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还需除外肾结核、慢性下尿路感染、慢性肾小球肾炎、尿道综合征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肾结核
起病缓,临床症状重,对一般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差,经尿液检查,细菌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可确诊。
2、慢性下尿路感染
可有尿频、尿急、尿痛或膀胱区压痛的症状,尿检可有菌尿和尿中白细胞增多,但无发热、腰痛、上输尿管点压痛及肾区叩痛,两者有时鉴别困难。
3、慢性肾小球肾炎
本病有浮肿,大量蛋白尿鉴别不难,尿蛋白量大于3g/d,则多属肾小球病变。
4、尿道综合征
病人以尿频为主要表现,有尿频、尿急、尿痛,多数是青年女性,但尿菌培养阴性或菌落数<104/ml,尿沉渣检查为阴性。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由于糖尿病并发泌尿系统感染多为复杂性尿路感染,血糖升高是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尿路感染的基本因素,故对于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治疗,控制血糖与控制感染同样重要。
治疗-一般治疗:
1、控制血糖,减少尿糖。
2、如有糖尿病性膀胱松弛应积极治疗,尽量减少尿潴留带来的感染机会。
治疗-药物治疗:
1、根据尿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尽量避免使用损害肾功能的药物。可选用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及喹诺酮类药物。
2、可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胰岛素、氨苄西林、羧苄西林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目前缺乏专门针对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权威研究,医生一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表现,进行辨证论治、选方用药。此外,中药熏洗、针灸、推拿等方法可帮助缓解不适症状,辅助治疗。
预后-一般预后:
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的预后与病因、患者性别、年龄、并发感染部位、治疗干预是否及时等多种因素有关。经积极治疗,一般可治愈。
预后-危害性:
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一般可治愈。
预后-复发性:
易复发,应注意预防。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并努力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用药护理:
1、使用胰岛素时需注意剂量必须准确,采用1毫升注射器抽药,抽吸时避免震荡药液;注射时间要准确,三餐前进行皮下注射;皮下注射部位经常变换,交替注射,这样可在有限注射部位吸收最大药量,也可防止注射部位组织硬化脂肪萎缩;两种胰岛素合用时,应先抽取正规胰岛素,再抽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注意过敏反应;注意低血糖反应,出现后可口服糖类食物或糖水;胰岛素应注射在皮下组织,针尖刺入不可大于45度。
2、抗生素等药物服用时要严格按照医嘱,避免不正确服药产生耐药性。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需勤洗手、洗澡,勤换洗衣物。
5、患者需保持外阴部清洁,忌憋尿。
6、适当多饮水、多排尿,注意控制饮食。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再次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复查,医生会根据临床症状、既往史等给予个体化的检查以及治疗方案。
饮食调理:
宜低脂(脂肪摄入应<总热量的30%)、低胆固醇(胆固醇摄入<300mg)、低盐(饮食中氯化钠<5g/d),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饮食。若体重超标或肥胖者应限制总热量的摄入。
饮食建议:
1、大量饮水有利于冲洗尿路,减少细菌在尿路停留繁殖的机会。
2、多吃清热利尿解毒的食物,如赤小豆、绿豆、苦瓜、冬瓜、菊花、马兰等。
3、视尿液酸碱性安排饮食,可用米醋或饮用矿泉水,以调整尿液的酸碱度,从而达到抑制细菌繁殖的目的。
4、应保持低脂、低盐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饮食禁忌:
1、限制各种刺激尿道和肾脏实质细胞的食物。如胡椒、韭菜、羊肉、狗肉及油腻食物,以免加重炎症反应。
2、戒烟戒酒,避免饮用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3、糖尿病患者不宜吃含糖量高的食品,如甘蔗、白糖、红糖、巧克力、果脯、果汁、果酱、水果罐头、甜饼干、甜面包、甜蛋糕、甜饮料、冰淇淋等,以及一些糖制食品或蜜制食品。上述食品后易使血糖升高,加重病情。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糖尿病,保持血糖接近正常水平,尿糖转为阴性或微量,使尿路变为不利于细菌生长的环境,这是预防尿路感染的主要手段。
2、当尿检pH偏低,尿液呈酸性时,也适于细菌生长。这时可饮用矿泉水,或口服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小苏打)。
3、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外阴局部卫生,注意及时更换衣物。
4、适当增加饮水量以冲洗尿路,有尿时及时排空,不给细菌的入侵、寄生、繁殖提供可乘之机。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