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疾病英文名称: diabetic lactic acidosis疾病概...
养生
疾病名称: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疾病英文名称: diabetic lactic acidosis
疾病概述: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diabetic lactic acidosis)是在糖尿病的基础上,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乳酸持续增高和血pH降低(<7.35)的异常生化改变所致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常表现为厌食、恶心、昏睡、呼吸深快等症状。治疗通常为及时纠正酸中毒,清除病因和体内过多的乳酸等对症支持治疗。该病后果严重,病死率高。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厌食、恶心、昏睡、呼吸深快
主要病因: 与双胍类降糖药的不正确使用、器官组织灌注不足、血糖控制不佳以及休克、缺氧等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血糖检查、血离子电解质检查、动脉血气分析检查、血乳酸检查
重要提醒: 患者出现厌食、恶心、昏睡时,需及时就医,避免出现昏迷休克。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暂无权威的发病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死亡率:
病死率高达50%以上。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多见于不适当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的老年患者。双胍类药引起乳酸性酸中毒以苯乙双胝(降糖灵)为多见,因该药可使乳酸生成增加,肝脏处理乳酸使之转变为肝糖原的能力减弱,使乳酸清除及利用障碍,使其更容易发生。
病因-总述:
糖尿病患者体内葡萄糖氧化过程受阻滞,葡萄糖酵解增强,产生了大量的乳酸。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病常与双胍类降糖药的不正确使用、器官组织灌注不足、血糖控制不佳以及因休克、缺氧等多种因素导致乳酸堆积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双胍类降糖药
双胍类降糖药有肯定的致乳酸性酸中毒作用,发生机制为:
(1)增加无氧酵解,促进乳酸的生成。
(2)抑制肝脏和肌肉等组织摄取乳酸,抑制糖异生,使乳酸消除减少。
(3)可能降低肾脏排泄乳酸的能力,因此血乳酸浓度增加。
2、组织灌流不足
糖尿病患者由于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血小板功能和凝血机制改变,引起器官组织灌注不良、器官组织缺氧,增加组织细胞的无氧酵解。
3、血糖控制不佳
饮食不节、用药不当可导致血糖上升,继而导致丙酮酸氧化和乳酸代谢障碍,最终导致乳酸增高。
4、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等可因休克、缺氧、酮酸竞争抑制乳酸氧化等导致乳酸堆积。
病因-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合并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呼吸道疾病、慢性肝肾功能损害等疾病时,更易发生本病。
症状-总述: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发病急,但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轻症可仅有乏力、恶心、食欲降低、头昏、嗜睡、呼吸稍深快。中至重度可有恶心呕吐、头痛头昏、全身酸重、口唇发绀、呼吸深大但无酮味(烂苹果味)、血压下降等,还可有脱水表现,反应迟钝、意识障碍、深度昏迷或出现休克。
症状-并发症: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由于血压下降、意识模糊,大脑长时间缺氧可导致脑水肿。此外,因酸中毒影响循环,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就医-急诊指征:
1、出现严重的厌食、恶心、昏睡、呼吸深快等症状且持续不缓解。
2、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四肢反射减弱的症状。
3、出现了休克的症状或体征。
4、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急诊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糖尿病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厌食、恶心的症状。
2、糖尿病患者出现了明显的腹痛、血压下降的症状。
3、糖尿病患者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相对平稳者,请到内分泌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尽量让家人或朋友陪同就医。
2、身着穿脱方便、宽松的衣物,便于医生检查,尽量不穿含有金属纽扣或拉链的衣服。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或既往有相关疾病病史,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没有出现厌食、恶心的情况?如果有出现了多久?
2、您有没有出现腹痛的情况?每次是怎么缓解的?有没有服用什么药物?
3、您有没有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如果有的话每次持续多长时间?
4、您平日血糖控制的如何?服用什么药物控制?
5、您确诊糖尿病已经多少年了?
6、除了以上症状以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的地方?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需要进行什么检查?这些检查是有创的还是无创的?
2、我的病情危急吗?
3、这个疾病和我的糖尿病有没有关系?
4、我这个病可以治愈吗?治愈后容易复发吗?
5、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今后可以进行正常的体育锻炼吗?
检查-预计检查:
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首先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情况。然后可能建议做血常规检查、血糖检查、血离子电解质检查、动脉血气分析检查、血乳酸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体温等一般情况,然后会检查皮肤有无潮红、精神及神志状况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患者血白细胞一般多增高。
2、血糖检查
判断患者有无合并高渗高血糖综合征。本病患者虽有糖尿病病史,但多数患者血糖可不升高。
3、血离子电解质检查
判断患者有无出现电解质代谢紊乱。本病患者血电解质Na+、K+正常或略高,血Cl–正常。
4、动脉血气分析检查
判断患者有无合并酸碱平衡代谢紊乱。本病患者常有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如动脉血pH<7.35,血HCO3- <10mmol/L,CO2CP<8.98mmol/L等。
5、血乳酸检查
血乳酸水平升高是诊断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重要依据。正常空腹时血乳酸水平为0.44~1.8mmol/L。血乳酸水平在2~5mmol/L时,患者多呈代谢性酸中毒;当血乳酸水平≥5mmol/L,即可诊断为乳酸性酸中毒。
诊断-诊断原则:
动脉血气分析检查、血乳酸检查是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诊断的关键,仅依靠临床表现不能确诊。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酮症糖尿病昏迷、乙醇性酸中毒、饥饿性酮症、低血糖昏迷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此类患者亦可有脱水、休克、昏迷等表现,老年人多见,但血糖常超过33.3mmol/L,血钠超过155mOsm/L,血浆渗透压超过330mOsm/L,血酮体为阴性或弱阳性。
2、酮症糖尿病昏迷
此类患者亦可有恶心、呕吐、腹痛、昏迷等表现,但年轻患者多见,可有停用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史,轻中度脱水,深大呼吸,有烂苹果味,血糖常16.7~33.3mmol/L,尿糖、尿酮体强阳性。
3、乙醇性酸中毒
有酗酒习惯,多在大量饮酒后发病,患者因剧吐致血β-羟丁酸升高,血酮可出现阳性,但在有酸中毒和阴离子隙增加的同时,其渗透压亦升高。根据二者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对二者进行鉴别。
4、饥饿性酮症
因进食不足造成,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可有乏力、深大呼吸(有烂苹果味)、头晕、头痛等表现,严重者还可有意识模糊或昏迷。患者脂肪分解,血酮呈阳性,但尿糖阴性,血糖多不高。根据二者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可对二者鉴别。
5、低血糖昏迷
患者曾有进食过少的情况,起病急,呈昏睡、昏迷,但尿糖、尿酮阴性,血糖低,多有过量注射胰岛素或过量服用降血糖药史。可通过血乳酸检查结果对二者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及时纠正酸中毒,清除病因和体内过多的乳酸,补充液体,提高有效血容量,纠正休克,改善组织灌流,去除组织缺氧状态。
治疗-一般治疗:
1、改善缺氧,应及时给患者吸氧,做好人工辅助呼吸的准备。
2、注意加强监测,治疗过程中注意血压、呼吸等变化,及时监测血气分析、血生化、血乳酸等,并定时复查。
治疗-药物治疗:
胰岛素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肝脏和周围组织中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乳酸的生成。
治疗-相关药品:
胰岛素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迅速纠正酸中毒
严重的酸中毒如pH小于7.0时,肝脏不但不能清除乳酸,反而还会产生乳酸,使酸中毒加重,而严重的酸中毒又可抑制心肌的收缩力而导致心源性休克,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应争取在短时间内把血pH提高至7.1以上,力争在2~8小时内恢复并维持血pH在正常水平。
2、纠正循环衰竭
维持良好的心排血量和循环状态是治疗本病的基础,因此无论休克发生在酸中毒之前或之后,都必须予以及时纠正。中心静脉压降低、血容量不足,应及时补充生理盐水,必要时可输注全血或血浆。
治疗-中医治疗:
传统医学的中药、针灸等方法对于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治疗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预后-一般预后:
由于本症预后危重,又无满意的疗法,其死亡率极高,故该病预后较差,尤其老年患者伴有心、肝、肾功能不全,严重休克、缺氧及败血症等感染;或伴有白血病、恶性肿瘤者,预后均不良,病死率常在50%以上。
预后-危害性:
本病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昏迷或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能自愈,需积极就医接受治疗。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及时治疗、干预,部分患者乳酸性酸中毒可纠正。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并努力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用药护理:
使用胰岛素时需注意剂量必须准确,采用1毫升注射器抽药,抽吸时避免震荡药液;注射时间要准确,三餐前进行皮下注射;皮下注射部位经常变换,交替注射,这样可在有限注射部位吸收最大药量,也可防止注射部位组织硬化、脂肪萎缩;两种胰岛素合用时,应先抽取正规胰岛素,再抽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注意过敏反应;注意低血糖反应,出现后可口服糖类食物或糖水;胰岛素应注射在皮下组织,针尖刺入不可大于45度。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勤打扫卫生。
4、肥胖者应节食减肥,积极体育锻炼,适当增加体力劳动。
5、患者和家属应适当了解和掌握糖尿病的防治常识,可积极运动治疗。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再次出现厌食、恶心、昏睡、呼吸深快等症状时,需及时复查,医生会根据临床症状、既往史等给予个体化的检查以及治疗方案。
饮食调理:
宜低脂(脂肪摄入应<总热量的30%)、低胆固醇(胆固醇摄入<300mg)、低盐(饮食中氯化钠<5g/d),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饮食。若体重超标或肥胖者应限制总热量的摄入。
饮食建议:
1、严格遵守饮食治疗中所规定的热量及各成分的热量比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按1/5、2/5、3/5的比例分配。
2、注意多饮水,多摄入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防止便秘。
3、根据血钠钾的变化调节富含钠钾的食物的量。
饮食禁忌:
1、戒烟戒酒,避免饮用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2、糖尿病病人不宜吃含糖量高的食品,如甘蔗、白糖、红糖、巧克力、果脯、果汁、果酱、水果罐头、甜饼干、甜面包、甜蛋糕、甜饮料、冰淇淋等,以及一些糖制食品或蜜制食品。上述食品后易使血糖升高,加重病情。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在糖尿病治疗中不用苯乙双胍。凡糖尿病肾病、肝肾功能不全、大于70岁的老年人以及心肺功能不佳者,应采用其他药物。糖尿病控制不佳者可用胰岛素治疗。
2、积极治疗各种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的疾病。
3、糖尿病患者应当戒酒,并尽量不用可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的药物。
4、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宜多吃含糖量高的食品,如甘蔗、白糖、红糖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