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糖尿病所致脊髓病疾病概述: 糖尿病所致脊髓病是糖尿病引起的脊髓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
养生
疾病名称: 糖尿病所致脊髓病
疾病概述:
糖尿病所致脊髓病是糖尿病引起的脊髓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本病病因较为复杂,包括糖代谢障碍、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后继发血液成分改变等。本病可分为假性脊髓痨型、肌萎缩型、横贯性脊髓病型以及后、侧束硬化型,患者的症状与自身疾病类型有关,可表现为感觉障碍、下肢无力、行走困难、排尿困难、阳痿等。本病治疗时首先应控制糖尿病病情,然后根据患者症状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内分泌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感觉障碍、下肢无力、行走困难、排尿困难、阳痿等
主要病因: 病因较为复杂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糖测定、脑脊液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糖化血浆蛋白测定、CT、MRI、肌电图
重要提醒: 本病会影响患者的感觉以及运动功能,患者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是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少见类型,尚无明确的发病率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重型糖尿病或病程长、控制不佳患者。
病因-总述:
糖尿病所致脊髓病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之一,病因较为复杂,包括糖代谢障碍、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后继发血液成分改变等。
病因-基本病因:
1、糖代谢障碍
以山梨醇沉积,肌醇减少对神经细胞损害最重。
2、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微循环障碍。
3、糖尿病后继发血液成分改变
如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血小板活化增强,血小板与血管壁黏附性增强,血小板之间聚集机会增加可造成缺血性梗死。
症状-总述:
糖尿病所致脊髓病患者的症状与自身疾病类型有关,表现不完全相同,可表现为感觉障碍、下肢无力、行走困难、排尿困难、阳痿等。
症状-典型症状:
1、假性脊髓痨型
主要为脊髓后索变性所致,患者表现为走路不稳,有踩棉垫感觉、肌张力及腱反射降低,深感觉障碍突出,常有尿潴留、阳痿等。
2、肌萎缩型
急性起病合并进行性加重的下肢近端肌萎缩,不与糖尿病程度呈正比,主要表现为肌力减退与肌肉萎缩,多不伴感觉及营养障碍,可有病理反射阳性。
3、横贯性脊髓病型
常从胸段开始,逐渐出现胸部以下感觉异常、过敏及感觉麻木。双下肢有进行性肌无力或瘫痪,肌张力增高,双下肢腱反射可增高或减弱,出现病理征。
4、后、侧束硬化型
后索损害时以深感觉障碍为主,常有共济失调,震动觉、位置觉和关节运动觉减退,肌张力和腱反射减退或消失。侧索损害时,常缓慢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肌张力增高,痉挛性步态,腱反射亢进。
症状-并发症:
如果脊髓、神经病变长期存在,患者可能出现肌肉萎缩,甚至出现瘫痪。
就医-就诊科室:
本病可至神经内科就诊,对于确诊糖尿病所致脊髓病的患者也可至内分泌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若平日使用过药物、食物调理,请记录下来,就诊时告知医生。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4、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吗?
7、您发病有什么规律吗?有什么会诱导症状的产生吗?
8、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都是什么?
9、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感觉障碍、下肢无力、行走困难、排尿困难、阳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血糖测定、脑脊液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糖化血浆蛋白测定、CT、MRI、肌电图等了解患者的糖尿病病情,检查颅脑和脊柱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一般情况,了解患者的肌力、感觉、运动功能等是否正常,初步了解患者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糖测定
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糖情况,也是监测患者糖尿病的病情变化。
2、脑脊液检查
医生通过脑脊液检查了解患者有无颅内的感染等情况,寻找可能的病因。
3、其他
医生还可能选择糖化血红蛋白(GHbA1)测定、糖化血浆蛋白测定等了解患者的血糖平均水平,了解患者病情。
检查-其他检查:
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检查有无神经、肌肉功能的异常。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可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者有无颅脑或脊柱的病变,寻找患者可能的病因,有助于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既往的糖尿病病史,询问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同时了解患者异常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变化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体格检查、血糖测定、脑脊液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糖化血浆蛋白测定、CT、MRI、肌电图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糖尿病所致脊髓病首先要控制糖尿病病情,可通过控制饮食、参与运动、应用药物等方式,此外还可选择适当的药物缓解患者的其他症状。
治疗-一般治疗:
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饮食,适当运动。
治疗-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症状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式请以医嘱为准,在此仅作为介绍。
1、血管活性药物
前列地尔等药物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流的作用,有助于增加脊髓组织供血,改善患者症状。
2、加巴喷丁
有缓解神经疼痛的作用,如果患者有较重的疼痛表现,医生可能会选择此药物。
3、精神营养药物
B族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B6)、甲钴胺、地巴唑、神经节苷脂等。
治疗-相关药品:
前列地尔、加巴喷丁、甲钴胺、地巴唑、神经节苷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B6。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通常不选择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目前缺乏专门针对糖尿病所致脊髓病的权威研究,医生一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特别是麻木、疼痛等症状表现,进行辨证论治、选方用药。此外,中药熏洗、针灸、推拿等方法可帮助缓解不适症状,辅助治疗。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有关,如果血糖得到较好控制、维持正常水平,通常患者的症状也可得到缓解,如果血糖控制不佳,症状也可能难以消除。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导致患者出现感觉障碍、下肢无力、行走困难、排尿困难、阳痿等症状,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如不及时和治疗,还可能引起肌萎缩、瘫痪等。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及糖尿病病情控制,本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日常-总述: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在治疗过程中及出院后应当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糖尿病病程较长,且对生活饮食限制多,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对患者给予更多的耐心,安慰患者,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患者可多与亲属倾诉,在自身情况允许的条件下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放松的活动,多参加相关的知识讲座,与病友一起加油打气,增强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应用降糖药物时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有严重不良反应,应停止使用,咨询医生后再进行使用。注射胰岛素后,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日常-生活管理:
1、生活有规律,身体情况许可,可进行适当的运动,以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
2、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糖尿病病人常因脱水和抵抗力下降,皮肤容易干燥发痒,也易合并皮肤感染,应定时给予擦身或沐溶,以保持皮肤清洁。此外,应避免袜紧、鞋硬,引起血管闭塞而发生坏疽或皮肤破损而致感染。
3、自我监测血糖,把握血糖控制情况。
4、采取平衡膳食,食物选择应多样化,营养应合理。应做到主食粗细搭配;副食荤素搭配;不偏食,不挑食。提倡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少吃含糖、油脂、胆固醇高的食物。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需长期随访,以便医生了解病情是否进展,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调理:
本病的发展与饮食关系较大,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糖尿病患者推荐以谷类食物为主,高膳食纤维摄入、低盐低糖低脂肪摄入的多样化膳食模式,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进餐,尽量保持碳水化合物均匀分配。具体建议有:
1、谷薯类粗细搭配,成人每日摄入250-400g为宜,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2、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300-500g,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
3、肉蛋鱼禽类每日120-200g,优先选择鲜活的鱼和禽,吃鸡蛋不弃蛋黄。
4、烹调油每日25-30g(约3小汤勺)。
5、食盐<6g/d(约一啤酒瓶盖)。
6、术后应限制总热量,患者宜采用渐进式的阶段饮食,清流质饮食约1周,流质约1个月、软质、固体食物。进食速度放慢,每餐进食约30分钟,少食多餐,细嚼慢咽。注意补足水分、补充维生素和微量营养素。
饮食禁忌:
1、限制高糖食物,如白糖、糕点、甜饮料、冰淇淋、巧克力等。
2、限制高脂饮食,如肥肉及油炸食品等。
3、限制高盐饮食,如酱油、咸菜、酱豆腐等。
4、限制饮酒,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若饮酒应计算酒精中所含的总能量。女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男性不超过25g。
预防措施:
本病的预防在于积极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另外,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也有助于降低本病发病风险。
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1)合理饮食,控制热量的摄入,可少食多餐。
(2)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3)保持正常体重,注意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
(4)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
2、对高危人群加强糖尿病筛查
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加强糖尿病筛查建议采用简易糖耐量(空腹及75g无水葡萄糖2小时)筛查。一旦发现有糖耐量受损(IGT)或空腹血糖受损(IFG),应及早实行干预。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尽早和尽可能地控制好患者的血糖、血压、纠正血脂紊乱和肥胖、戒烟等导致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筛查对象包括: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2)年龄≥45岁,BMI≥24,既往有IGT或IFG者。
(3)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mg/dl,即0.91mmol/L)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250mg/dl,即2.75mmol/L)者。
(4)有高血压(成人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5)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者;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
(6)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
(7)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