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同型胱氨酸尿症疾病英文名称: homocystinuria疾病别名: 高胱氨酸尿症、假性...
养生
疾病名称: 同型胱氨酸尿症
疾病英文名称: homocystinuria
疾病别名: 高胱氨酸尿症、假性马方综合征
疾病概述:
同型胱氨酸尿症(homocystinuria)又称高胱氨酸尿症、假性马方综合征,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由于酶缺乏而引起的遗传性疾病,是一种少见的累及眼、心血管、骨骼、神经系统的综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多发性血栓栓塞、智力落后、晶状体异位和指(趾)过长。多数患者的父母为近亲结婚。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主要采用饮食治疗、药物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智力落后、癫痫、晶状体异位、骨骼异常
主要病因: 本病为常染色体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 尿同型胱氨酸测定、酶活性测定、基因检测、X线检查、血管造影
重要提醒: 本病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因此,有本病家族史者,备孕时应做好遗传咨询。
临床分类:
同型胱氨酸尿症根据其生化缺陷不同,至少可分为以下3型:
1、胱硫醚合成酶缺乏型
简称合成酶型,此型最多见。基因定位于21q22.3,该酶缺陷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变为胱硫醚的代谢途径发生阻滞。
2、甲基四氢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缺乏型
简称甲基转移酶型。此型患者的甲基转移酶酶蛋白本身的活性并未降低,而有辅酶(维生素B12)缺陷。正常时,同型胱氨酸经过甲基化作用可形成蛋氨酸,这种转化是在甲基转移酶催化下进行的,所需辅酶是维生素B12的活化型,即甲基维生素B12。本型是由于体内维生素B12代谢异常,不能将体内吸收的维生素B12在细胞内转化为活性型的有辅酶功能的维生素B12所致。
3、N5,10-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缺乏型
简称还原酶型。正常时,这个还原酶为同型半胱氨酸提供甲基,以转变为蛋氨酸。此酶缺乏时,引起同型胱氨酸甲基化不足而沉积于体内,同时出现同型胱氨酸尿症。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较少见,其发病率暂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有本病家族史的人群。
病因-总述:
同型胱氨酸尿症为常染色体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突变基因可能位于2号染色体短臂。系由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降解代谢障碍而致病。
病因-危险因素:
父母为近亲结婚,其子女患本病的风险增高。
症状-总述:
本病可累及眼、心血管、骨骼、神经系统,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智力落后、晶状体异位、骨骼异常等。根据其分型不同,具体的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症状-典型症状:
1、合成酶型同型胱氨酸尿症
(1)患儿在出生时正常,多于生后5~9个月起病。患儿发育延迟、身材矮小,直到1岁才能独立坐着,到2岁才能勉强走路,呈鸭步态。小儿期以后反应迟钝恶化,语言障碍。智力障碍的程度因人而异,智力低下和反应迟钝有发展较慢的倾向。除癫痫发作外,尚可出现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肌阵挛发作、痉挛、深反射亢进等。
(2)晶体脱位多在10岁左右才发生。在青春期,约90%的患者可出现这种眼部特征性改变。晶体常向下脱位。本病还可发生虹膜肥厚和近视,而发生青光眼、白内障和视神经病变者则较少见。
(3)几乎所有患者在青少年期都可出现骨质疏松,其他骨骼异常可有脊柱侧弯、胸廓畸形、高腭弓、膝外翻伴有膝关节粗大和高足弓等。
(4)发生静脉闭塞和脑血管栓塞在临床上最为常见,而发生周围动脉闭塞、肺动脉栓塞和心肌梗死者则较少见。皮肤血管病变常引起皮肤网状青斑,此外皮肤变薄,面颊部常显著潮红,头发常稀少。
(5)本病临床表现有一定异质性,患者可出现以上所有特征及严重智能发育障碍并早期死于血管病变,但也可仅有晶体脱位和轻度骨骼改变而无其他异常。
2、甲基转移酶型同型胱氨酸尿症
临床表现轻重不等,可有智力发育延迟、马方综合征样外观、体格发育落后、反复感染、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如惊厥等。部分患者可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肝脾肿大。晶体脱位、骨骼异常和血管闭塞则较少见。本型虽有甲基丙二酸尿,但没有严重的酮症酸中毒症状。
3、还原酶型同型脱氨酸尿症
(1)主要表现是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惊厥、智力低下、紧张、周围神经病变、肌病、精神分裂症样表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共济失调等,没有血管、骨骼和晶体异常。
(2)此型中还有一些患者以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同型胱氨酸尿症和甲基丙二酸尿症为特征,小儿期有严重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烦躁不安、消瘦、反复感染、厌食、恶心、呕吐和腹泻。无神经、骨骼、血管和眼部异常。
症状-并发症:
同型胱氨酸尿症发生脑梗死者可有偏瘫、失语和抽搐。合成酶型同型胱氨酸尿症患者青春期可死于冠状动脉闭塞。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前往内分泌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物名称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呢?您的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
2、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是否患有其他疾病?
6、您家里是否有亲属有同样的问题?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这个病遗传吗?
3、症状还会加重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7、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智力落后、晶状体异位、骨骼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做尿同型胱氨酸测定、酶活性测定、基因检测、X线检查、血管造影等,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尿同型胱氨酸测定
可用筛查法,即硝普钠试验。尿液1ml加入5%氰化钠水溶液,放置5分钟,加入5%硝普钠水溶液一滴,出现红色或紫红色为阳性,表示尿中有过量的含硫氨基酸。
2、酶活性测定
可用皮肤成纤维细胞测定酶的活性。
3、基因检测
通过检测致病基因,以明确病因。此外,还可用于产前检测及遗传咨询。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可见骨质疏松,椎体背侧呈双凹形,以及脊柱侧弯等。
2、血管造影
血管内膜呈条纹波浪状外观,体循环和肺血管阻塞(血栓形成和栓塞)。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家族史,以及智力落后、晶状体异位、骨骼异常等临床表现,再结合尿同型胱氨酸测定、酶活性测定、X线检查等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还需除外马方综合征。
诊断-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马方综合征鉴别。二者的共同点是晶体异位、蜘蛛指(趾)、心血管症状。但遗传方式和病情发展不同。马方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出生时即可见到指(趾)细长,常伴发脉夹层动脉瘤,没有同型胱氨酸尿症的生化代谢异常表现。同型胱氨酸尿症为隐性遗传,出生时骨骼正常,数年后骨骼的生长不成比例,四肢加长,可伴发血栓栓塞症状、骨质疏松、椎骨有双凹畸形等。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使用饮食治疗、药物治疗,以降低同型胱氨酸的浓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常用药物有维生素和甜菜碱。
治疗-药物治疗:
1、维生素
大剂量维生素的应用不仅适用于甲基转移酶型和还原酶型,也适用于合成酶型。
(1)大剂量维生素B6用于合成酶型,可使约半数患者于数天内即出现生化代谢改进,以后长期应用可维持尿中不出现同型胱氨酸,使血中蛋氨酸含量也变为正常。
(2)对于维生素B6治疗无效的患者,有时加用大量叶酸可有效,因患本病者叶酸也减少。
(3)对限制蛋氨酸摄入的患者,由于动物蛋白入量不足,维生素B12也有缺乏,所以应予补充。
(4)对于甲基转移酶缺乏型和还原酶缺乏型,更应给予大剂量的维生素B12或大剂量的叶酸,以改善同型胱氨酸的甲基化。
2、甜菜碱
具有促进同型胱氨酸的甲基化作用,可减少同型胱氨酸的浓度。
治疗-相关药品:
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甜菜碱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饮食治疗:合成酶缺乏型应限制蛋氨酸和蛋白质的摄入量。甲基转移酶型和还原酶型则不应限制蛋氨酸和蛋白质的摄入,但其摄入量要适当。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合成酶缺乏型预后较差,若不经治疗,多于20~30岁死于血管并发症。少数甲基转移酶缺乏型,可早期死于反复感染。还原酶缺乏型可存活到成人。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致患者智力落后、骨骼异常等。
2、本病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日常-总述:
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做好相应的护理调整,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日常-生活管理:
1、合理膳食,保证维生素的摄入。
2、适当进行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保持乐观心态。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定期做健康评估,监测同型胱氨酸水平,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如香蕉、橘子、葡萄等。
2、可摄入植物蛋白,如豆类和豆制品。
3、定时定量进餐。
饮食禁忌:
1、减少动物蛋白的摄入。
2、戒烟忌酒。
3、忌食辛辣、刺激等食物。
预防措施:
可通过采用以下措施,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避免近亲结婚。
2、有本病家族史者,备孕前做好遗传咨询。
3、均衡饮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