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外阴鳞状上皮疣状增生疾病概述: 外阴鳞状上皮疣状增生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尖锐...
养生
疾病名称: 外阴鳞状上皮疣状增生
疾病概述:
外阴鳞状上皮疣状增生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尖锐湿疣的一种病理改变。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后会在外阴出现淡红色丘疹或乳头状、鸡冠状、菜花状赘生物,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可有异物感、外阴瘙痒。本病主要采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时间、多次治疗方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性病科、妇科
发病部位: 外阴
常见症状: 外阴皮肤丘疹状、乳头状、鸡冠状、菜花状赘生物
主要病因: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醋酸白试验、细胞学检查、组织病理检查、HPV核酸检测
重要提醒: 外阴鳞状上皮疣状增生通常见于尖锐湿疣,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女性患者逐渐增多。本病可发展为原位癌甚至鳞状细胞癌,需引起重视,及时诊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传染源为HPV感染者和亚临床感染者(指病原体侵入人体,临床上可出现肉眼不能辨认的病变),以亚临床感染者为主。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性接触直接传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2、本病也可由内裤、浴巾、便盆等间接接触传染。
3、少数情况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
4、本病还可以经过自身接种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外阴鳞状上皮疣状增生是较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但暂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性活跃期的年轻女性及其性伴侣。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近年来中国女性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病因-总述:
外阴鳞状上皮疣状增生是由于人类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引起,90%是由HPV6或HPV11感染引起。其他亚型的HPV感染也可引起本病,如HPV16、18、31、33、35,常合并HPV6或HPV11感染。
病因-危险因素:
1、早年性交。
2、多个性伴侣。
3、免疫力低下。
4、吸烟。
5、高性激素水平。
症状-总述:
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后,一般经过2周~8个月的潜伏期(平均3个月),会在外阴出现淡红色丘疹,之后皮疹逐渐增大、增多。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可有异物感、外阴瘙痒等。
症状-典型症状:
1、皮损
好发于大小阴唇、阴蒂、会阴等处。一开始为针头大小的淡红色丘疹,随着皮疹增大及数量增多,之后会融合成鸡冠状、菜花状突起,质地柔软,表面常有糜烂渗液。
2、自觉症状
(1)本病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可有异物感、外阴瘙痒。
(2)出现阴道、宫颈损害者,可有白带增多、性交痛或性交后出血。
(3)出现肛门、直肠损害者,可有肛周疼痛、接触出血。
症状-并发症:
外阴鳞状上皮疣状增生可引起外阴皮肤破溃,继发感染。此外,还可恶变为生殖器恶性肿瘤。
就医-门诊指征:
当患者出现外阴皮肤丘疹状、乳头状、鸡冠状、菜花状赘生物时,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性病科
本病属于皮肤性病科的诊疗范围,可去性病科就诊。
2、妇科
女性患者或孕妇可前往妇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哪些症状?症状出现多久了?是否越来越严重?
2、之前做过哪些检查呢?之前有检查出感染过HPV吗?
3、有接受什么治疗吗?
4、您平常发生性行为时有没有使用安全套?您多久发生一次性行为呢?有没有固定的性伴侣?
5、您的性伴侣有没有性传播疾病?
6、您的家人有没有感染过HPV?
7、您饮食习惯怎么样?平时吸烟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检查前需要注意些什么?
4、我的情况严重吗?会传染吗?
5、您建议先尝试什么治疗?有风险吗?
6、做这个治疗贵吗?需要多少个疗程?
7、治愈的概率大吗?会不会复发?
8、这个治疗方案如果失败,我还可以做哪些治疗?
9、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该怎么护理?我的家人应怎么注意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外阴部皮肤损害,如淡红色丘疹,乳头状、鸡冠状、菜花状突起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醋酸白试验、细胞学检查、组织病理检查、HPV核酸检测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可以了解皮肤损害的类型、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破溃等,可以协助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醋酸白试验
将3~5%的醋酸溶液涂抹于可疑皮损及周围皮肤组织上,大概3~5分钟后可见HPV感染部位变白,为醋酸白试验阳性。由于某些慢性炎症也可出现醋酸白试验阳性,因此醋酸白试验特异性较低。但是可以通过醋酸白试验鉴别不典型的病变,提高亚临床HPV感染的诊断率。
2、细胞学检查
可以取外阴或宫颈病变组织进行涂片显微镜检查,可见到空泡化细胞和角化不良细胞同时存在,具有诊断价值。
3、HPV核酸检测
通过核酸杂交或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分子技术可以检测可疑皮损处是否存在人乳头瘤病毒DNA,有助于诊断。
检查-病理检查:
当患者皮损不典型时,对常规治疗无反应、皮损出血且生长迅速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组织病理检查。
1、检查方法
检查通常在局部麻醉后,医生用手术刀切除一小块病变组织,然后制成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2、检查结果
镜下见主要有乳头瘤样增生,棘层上部和颗粒层凹空细胞及真皮乳头内毛细血管增生。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过询问病史,以及患者外阴出现淡红色丘疹、乳头状或菜花状赘生物等临床表现,再结合体格检查、醋酸白试验、细胞学检查、组织病理检查、HPV核酸检测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除假性湿疣、扁平湿疣、鲍温样丘疹病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假性湿疣
假性湿疣多见于小阴唇内侧或阴道前庭,表现为多发群集的颗粒状丘疹或绒毛状突起,醋酸白试验阴性。
2、扁平湿疣
是二期梅毒疹的特征性皮损,表现为肛门和生殖器周围的扁平丘疹,扁平湿疣患者梅毒血清学阳性,可以用来鉴别。
3、鲍温样丘疹病
鲍温样丘疹病主要表现为生殖器皮肤黏膜多发的棕褐色或褐色小丘疹,组织病理类似鲍温病样改变,可以用来与本病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外阴鳞状上皮疣状增生的治疗目的在于去除肉眼可见的皮损,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避免复发。对于无症状或者无病灶的亚临床感染者,一般无需治疗。治疗方式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配偶或性伴侣需同时接受治疗,预防交叉感染。
治疗-药物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
(1)0.5%鬼臼毒素:鬼臼毒素可以抑制细胞分裂,导致皮损处的上皮细胞死亡和脱落,起到治疗效果。主要用于治疗较小的疣,对于大的皮损无效。因鬼臼毒素有致畸作用,故孕妇禁用。
(2)10%~20%足叶草酯酊:足叶草酯是从鬼臼树提取的粗制品,也具有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但本药刺激性较大,患者连续用药不超过6次。
(3)三氯乙酸:通过化学凝固作用破坏疣体,常用50%~80%三氯乙酸溶液,对小的皮损治疗效果较好。
(4)5%咪喹莫特霜:可以刺激局部产生干扰素和其他细胞因子,起到免疫调节作用。主要用于物理治疗后可以预防复发。
(5)5%氟尿嘧啶软膏:可以抑制HPV病毒的复制,阻止疣体生长。使用时不要药品接触正常的皮肤黏膜。
2、系统药物治疗
一些免疫增强剂,如干扰素、胸腺素、左旋咪唑、转移因子等,可以在局部用药的治疗上配合使用,以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治疗-相关药品:
鬼臼毒素、足叶草酯酊、三氯乙酸、咪喹莫特霜、氟尿嘧啶软膏、干扰素、胸腺素、左旋咪唑、转移因子
治疗-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病灶范围广泛、怀疑有恶变者,特别是对冷冻治疗无效者。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刮除术、结扎术、剪除术和切除术。
治疗-治疗周期:
外阴鳞状上皮疣状增生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外阴鳞状上皮疣状增生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外阴鳞状上皮疣状增生经过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在治疗后复发。
预后-危害性:
1、外阴鳞状上皮疣状增生会引起患者外阴瘙痒、白带增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本病具有传染性,有可能传染给性伴侣,孕妇有可能传染给胎儿。
3、本病有可能出现恶变。
预后-自愈性:
外阴鳞状上皮疣状增生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经合理诊治,本病大多可治愈。
预后-复发性:
本病复发率较高,复发常见于治疗后的3~6个月以内,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时间、多次治疗。
日常-总述:
患者出院后需遵医嘱继续按时服用药物治疗,保持精神愉悦,避免精神压力过大,作息规律,适当锻炼,提高抵抗力。由于本病复发率较高,需定期到院复查。强调患者的性伴侣或配偶也需要到院诊治。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外阴清洁卫生,注意消毒隔离,内裤需要单独洗涤,分开使用浴盆。
2、保持精神愉悦,避免精神压力过大。因为长期焦虑、抑郁,容易导致病情复发。
3、生活规律,适当运动,提高抵抗力,可以减少复发率。
4、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治疗复查后3个月未复发者,可以使用安全套进行性生活。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推荐使用避孕套阻断传播途径,避免混乱的性关系。
日常-复诊须知:
遵循医嘱,定期复查。
饮食调理:
本病属于病毒感染,增强免疫力对于控制病情和预防复发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饮食建议:
1、治疗期间,宜清淡饮食。
2、患者可以多食一些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的食物,如蜂蜜、蜂王浆、香菇。
3、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类的食物,如豆制品、新鲜瓜果和蔬菜等。
饮食禁忌:
1、忌烟忌酒。
2、忌食海鲜类食物。
3、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如浓茶、咖啡、辣椒、胡椒等。
预防措施:
1、提高性道德,坚决杜绝不安全性行为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2、不使用别人的内衣、泳衣及浴盆,公共浴池提倡淋浴。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勤洗内衣裤,个人的内裤单独清洗。家庭成员间应一人一盆,毛巾分用。
4、孕妇患病后,需选择剖宫产,产后不要与婴儿同浴。
5、合并滴虫、霉菌性尿道炎、淋球菌性尿道炎时,需积极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本病复发。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