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胃出血疾病英文名称: gastric bleeding疾病概述: 胃出血(gastric...
养生
疾病名称: 胃出血
疾病英文名称: gastric bleeding
疾病概述:
胃出血(gastric bleeding)主要是指胃黏膜的出血,多由胃相关疾病因素导致。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便血、头晕、乏力、发热等。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后,症状可得到缓解,不再出血。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胃肠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胃
常见症状: 呕血、黑便、便血、头晕、乏力、发热
主要病因: 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是最常见的病因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粪便潜血试验、胃液潜血、X线、CT、超声、MRI、血管造影、胃镜、手术探查
重要提醒: 如治疗不及时,患者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高龄、有消化系统肿瘤家族史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总述:
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是最常见的病因。其他如胃息肉、胃间质瘤、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血管瘤、异物或放射性损伤、吻合口溃疡、促胃液素瘤等,均可发生出血。
症状-总述:
胃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呕血、黑粪、血便、发热等症状。严重程度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速度、出血部位及性质,与患者的年龄及循环功能的代偿能力有关。
症状-典型症状:
1、呕血与黑粪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之后,均有黑粪。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伴有呕血。若出血量较少、速度慢亦可无呕血。反之,幽门以下出血如出血量大、速度快,可因血反流入胃腔引起恶心、呕吐而表现为呕血。呕血多棕褐色呈咖啡渣样;如出血量大,未与胃酸充分混合即呕出,则为鲜红或有血块。黑粪呈柏油样,黏稠而发亮。
2、血便
出血量大而血液在肠内推进快者,可表现为暗红色大便甚至鲜红色。
3、发热
大量出血后,部分患者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3~5天后降至正常。引起发热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周围循环衰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症状-并发症:
1、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急性大量失血由于循环血容量迅速减少而导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为头昏、心慌、乏力,突然起立发生晕厥、肢体冷感、心率加快、血压偏低等。严重者呈休克状态。
2、贫血
急性大量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但在出血的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可无明显变化。在出血后,组织液渗入血管内,使血液稀释,一般须经3~4小时以上才出现贫血,出血后24~72小时血液稀释到最大限度。贫血程度除取决于失血量外,还和出血前有无贫血基础、出血后液体平衡状况等因素有关。急性出血患者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在出血后骨髓有明显代偿性增生,可暂时出现大细胞性贫血,慢性失血则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出血24小时内网织红细胞即见增高,出血停止后逐渐降至正常。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出血量大概有多少?什么颜色?
6、您饮食习惯怎么样?平时吸烟、饮酒吗?
7、您还有其他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呕血、黑便、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血常规、血生化、粪便潜血试验、胃液潜血、X线、CT、超声、MRI、血管造影、胃镜、手术探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的腹部进行触诊检查,检查时由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检查,手掌紧贴腹壁,随呼吸运动而上下起伏。同时医生会边触诊要边观察患者的表情。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腹部触诊可有轻压痛。再用听诊器听取患者腹部发出的声音,并根据音响强弱、音调高低、声音性质以及变化来判断腹部脏器是否正常。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通过观察血细胞计数,能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
2、血生化
有助于了解有无肝肾功能损伤。
3、血尿素氮检测
由于大量血液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肠道被吸收,血中尿素氮浓度可暂时增高。一般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约24~48小时达高峰,大多不超出14.3mmol/L(40mg/dl),3~4日后降至正常。
4、粪便潜血试验
可用于检测排便或大便中是否存在血液。有助于确定出血量及出血部位。
5、胃液潜血
正常情况下胃液潜血试验为阴性。在患有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时,胃内可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胃潜血试验为阳性。
检查-其他检查:
1、胃镜
是诊断胃出血病因、部位和出血情况的首选方法。不仅能直视病变、取活检,而且对于出血病灶可进行及时准确的止血治疗。内镜检查多通常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
2、手术探查
适用于各种检查均不能明确出血灶、持续大出血危及生命的患者。可借助术中内镜检査帮助寻找不易发现的微小病变特别是血管病变。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钡剂造影可以准确的看到病变的大小、严重程度、形态、分布及组织结构等,能够为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2、CT
腹部CT可以了解腹腔脏器有无脓肿等感染性疾病,有无良、恶性肿瘤等占位性病变,有无结石、梗阻、穿孔等,对于明确出血的病因有积极的意义。
3、超声和MRI
有助于了解肝、胆、胰病变,对诊断胆道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4、血管造影
适用于正在出血或内镜未能发现病灶的患者。检查时医生把造影剂注入肠道的血管,若见造影剂外溢,则是消化道出血最可靠的征象,可立即予以经导管栓塞止血。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一些患者的基本情况如既往疾病史、饮食习惯等,再结合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并参考一系列检查结果如血常规、血生化、粪便潜血试验、胃液潜血、X线、CT、超声、MRI、血管造影、胃镜、手术探查等,即可明确诊断。还会注意与肝硬化出血、胆道出血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肝硬化出血
多有慢性肝病病史,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水肝功不良、低蛋白血症,甚至肝昏迷及出血。食道钡餐可发现食道中、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B超、CT提示肝硬化、脾大等特征,大出血后脾脏很快缩小。
2、胆道出血
有发热、胆绞痛病史,呕血多为暗红或鲜红,呕出的血可为条索状血块,呕血后腹痛可逐渐缓解。查体Murphy's征阳性,甚至可有腹膜刺激症状,肝胆超声可发现胆囊壁毛糙或有胆石征象。
治疗-治疗原则:
胃出血时首先需要明确引起出血的原因,寻找出血点,及时、快速止血。大量出血时病情急、变化快,应迅速补充血容量、进行抗休克,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
治疗-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吸入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
2、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
3、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尿量及神志变化;观察呕血与黑便、血便情况。
治疗-药物治疗:
1、积极补充血容量药物
可输平衡液或葡萄糖盐水甚至胶体扩容剂维持组织灌注。输液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因输液过快、过多而引起肺水肿,原有心脏病或老年患者必要时可根据中心静脉压调节输入量。
2、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发挥止血作用,还能够治疗消化性溃疡。
(1)质子泵抑制剂:大出血时常早期静脉输入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内镜检查前静脉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可改善出血灶的内镜下表现;内镜检查后维持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可降低高危患者的再出血率。出血停止后,改口服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至溃疡愈合。
(2)H2受体拮抗剂:常用药物包括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3、缩血管药物
缩血管药物通过其收缩内脏血管的作用而止血,常用生长抑素或奥曲肽。
治疗-相关药品:
奥美拉唑、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生长抑素、奥曲肽
治疗-手术治疗:
1、内镜治疗
可以采取内镜治疗,止血方法包括注射药物、热凝止血及机械止血。临床证据表明,在药物局部注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1种热凝或机械止血方法,可以提高局部病灶的止血效果。
(1)药物注射:可选用1:10000肾上腺素盐水、高渗钠-肾上腺素溶液等,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
(2)热凝止血:包括高频电凝、氩离子凝固术、热探头、微波等方法,止血效果可靠。
(3)机械止血:主要采用各种止血夹,尤其适用于活动性出血,但对某些部位的病灶难以操作。
2、介入治疗
内镜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通过血管介入栓塞达到止血的目的。
3、外科手术
药物、内镜及介入治疗仍不能止血、持续出血将危及患者生命时,或有占位性病变时,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后,症状可得到缓解,不再出血。但年龄大于65岁、合并严重疾病、出血量大或短期内反复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伴肝衰竭、消化性溃疡基底血管裸露的患者死亡率较高。
预后-危害性:
如治疗不及时,患者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
预后-治愈性:
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后,症状可得到缓解,不再出血。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可能出现呕血、黑粪、血便、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起患者的恐慌,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紧张、焦虑、害怕等不良情绪。
2、护理措施
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帮助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慌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若出现头痛、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及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出血严重者应严格卧床休息。
2、家属应帮助患者按时翻身、按摩肢体,防止出现压疮和静脉血栓。
3、患者病情好转后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注意以不感到疲累为准。
4、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持适宜的体重,肥胖者应科学减重。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换药,保持切口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切口,若出现红肿等情况,及时告知医生。
饮食调理:
患者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适当进行饮食护理。
饮食建议:
1、患者应规律、清淡饮食,少量多餐。
2、家属可给患者准备牛奶、米汤等流食,以中和胃酸,利于胃黏膜的修复。
3、尽量采取蒸、煮、炖、烩的方法烹调食物。
4、适量吃些动物肝脏,动物血制品等食物。
5、吃些应季的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6、合理饮水,早晨空腹或每次进餐前1小时可适当饮水保护胃黏膜,但在餐后不可立即饮水,避免稀释胃液,影响胃部对食物的消化。
7、进食过程中,患者应细嚼慢咽。对食物充分咀嚼,咀嚼次数越多,口腔分泌的唾液也会增多,有利于保护胃黏膜,减轻胃肠负担。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生冷食品。
3、少吃坚硬、粗糙及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生冷食品,并戒烟酒。
2、积极治疗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如消化性溃疡等。
3、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紧张、焦虑等情绪刺激。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