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维生素中毒疾病概述: 维生素中毒是指人体摄入过量维生素引起的中毒疾病。一次或短时间内连续...
养生
疾病名称: 维生素中毒
疾病概述:
维生素中毒是指人体摄入过量维生素引起的中毒疾病。一次或短时间内连续数次摄入超大剂量的维生素、长期连续摄入过量的维生素均可能引起维生素中毒。患者的症状与引起中毒的维生素种类、中毒剂量等因素有关,可出现皮肤、骨骼、肌肉、神经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相关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胸闷、胸痛、腹泻、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精神不振、发热、皮肤损害、肌痛、骨痛等。发生维生素中毒后可通过催吐、洗胃、导泻、吸氧、输液、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胸闷、胸痛、腹泻、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精神不振、发热、皮肤损害、肌痛、骨痛
主要病因: 因人体摄入过量的维生素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维生素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尿液检查、X线
重要提醒: 维生素中毒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总述:
维生素中毒因人体摄入过量的维生素引起,一次性大量使用维生素类药物、过量摄入含维生素丰富的饮食、长期过量使用维生素类药物等均可能引起中毒。
病因-基本病因:
1、急性中毒
一次或短时间内连续数次摄入超大剂量的维生素可导致急性中毒,比如口服药物或是静脉注射药物等。
2、慢性中毒
长期连续摄入过量的维生素可导致慢性中毒,包括食用含维生素较丰富的饮食、服用维生素类药物等。
症状-总述:
维生素中毒患者的症状与引起中毒的维生素类型、中毒的剂量等因素有关。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胸闷、胸痛、腹泻、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精神不振、发热、皮肤损害、肌痛、骨痛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维生素A中毒
(1)急性中毒表现
在1至数日内突然发生,主要有颅压增高的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烦躁或嗜睡等。
(2)慢性中度表现
①全身症状:可出现厌食,体重不增反降,可有低热、多汗、烦躁、易激惹等症状。
②皮肤黏膜:干燥、鳞片样脱屑、瘙痒、皮疹、手掌及足底脱皮、毛发干枯、脱发、口唇皲裂、牙龈红肿、鼻出血等。
③骨骼、肌肉:骨骼、肌肉疼痛,以四肢长骨为主,可有局部软组织及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受限。
④神经系统:表现为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眩晕、视觉模糊及脑神经受压等。
2、B族维生素中毒
B族维生素类型较多,患者的症状也不相同,可出现头晕、头痛、胸闷、呼吸困难、神经过敏、兴奋性过高、烦躁不安、震颤、耳鸣、精神错乱、意识不清等症状。
3、维生素C中毒
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或肾结石。
4、维生素D中毒
患者早期出现食欲不振、厌食、烦躁、哭闹、精神不振甚至惊厥等症状,还可出现低热、恶心、呕吐、便秘、嗜睡、表情淡漠等表现,逐渐出现口渴、夜尿、多尿、抑郁、运动失调等。长期慢性中毒可导致器官钙化,钙盐沉积于小支气管及肺泡,易继发呼吸道感染,影响体格及智力的发育。
5、维生素E中毒
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视物模糊、皮肤皲裂、乳腺肿大、月经失调、乏力、唇炎、口角炎等。
6、维生素K中毒
可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面部潮红、出汗、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率过快、血压下降、溶血性贫血、出血等,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维生素K中毒还可导致皮肤症状,引起皮疹、黄疸等表现。
症状-并发症:
1、幼儿发生维生素A中毒后骨骼生长过速,变脆,易发生骨折。还可能引起干骺早期愈合,导致身材矮小及两侧肢体不等长畸形与跛行。
2、部分维生素中毒患者可出现肝脏、肾脏损害,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情况出现。
3、患者还可能出现血液成分的改变,出现贫血、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低钠血症、溶血等。
就医-急诊指征:
1、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视物模糊。
2、胸闷、胸痛、呼吸困难。
3、烦躁不安、精神不振。
4、发热、肌痛、骨痛。
5、皮干燥、鳞片样脱屑、瘙痒、皮疹、脱皮。
6、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就诊科室:
发生维生素中毒,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大量服用或长期应用一些药物,可携带药盒。
3、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4、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6、您有在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3、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4、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大量服用维生素类药物、出现异常症状后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病情,然后通过维生素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尿液检查、X线等检查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初步检查全身情况,然后对出现异常的部位进行详细检查。医生会检查头颅、骨骼等是否有畸形情况,检查皮损的形态、范围,检查有无肝、肾功能损害体征,初步了解患者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维生素检测
检查患者维生素含量增高情况,确定中毒的维生素类型、中毒的程度等。
2、血常规
医生可通过血常规检查患者血细胞变化情况,判断有无贫血、溶血等情况发生。
3、血生化
血生化检查可显示患者血液中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提示是否出现肝、肾功能损害,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病情。
4、尿液检查
患者可能出现草酸尿、肌酸排泄量增多等情况,这些变化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发生了何种维生素中毒。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X线检查,观察患者有无骨骼形状异常、结构改变等情况,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病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异常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病情的变化情况,询问患者既往的用药史、饮食习惯等,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维生素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尿液检查、X线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发生维生素中毒后应立刻停止使用有关药物,停止进食含中毒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药物治疗,缓解患者症状。
治疗-一般治疗:
1、确诊后立刻停止使用含引起中毒维生素的药物以及富含该维生素的食物。
2、适当输液,促进毒物排出,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如果患者存在颅内高压情况应进行相应处理。
3、维生素D中毒患者应避免阳光照射。
4、如有呼吸困难情况应给予吸氧处理。
5、如果患者出现较重的溶血性贫血,可适当输入新鲜血液。
治疗-药物治疗:
1、可适当应用呋塞米等利尿药物,促进排泄。
2、维生素D中毒患者可口服氢氧化铝或依地酸钠,以减少肠钙吸收。
3、糖皮质激素有稳定溶酶体膜、减轻颅内压、减少溶血等作用,可选择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药物。
4、如果患者出现维生素K中毒情况,可应用苯巴比妥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
治疗-相关药品:
呋塞米、氢氧化铝、依地酸钠、泼尼松、氢化可的松、苯巴比妥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通常不选择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短时间内误服大剂量药物的患者可进行催吐、洗胃、导泻等处理。
预后-一般预后:
患者的预后与中毒严重程度、治疗时机等因素有关。部分患者停止用药、改善饮食后症状即可缓解;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预后较好,可基本恢复正常生活;部分患者则可能遗留畸形、发育异常等情况;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因维生素中毒而死亡。
预后-危害性:
维生素中毒可导致皮肤、骨骼、肌肉、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组织损害,可能引起贫血、骨骼畸形、脏器功能衰竭等情况,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预后-治愈性:
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治愈,症状得到缓解,可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预后-后遗症:
部分患者可能遗留身材矮小、肢体畸形等情况。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纠正不良饮食和用药习惯,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另外,按时到医院复诊,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维生素中毒可导致多器官、系统损害,症状严重,可能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更不可盲目滥用药物。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5、维生素D中毒患者外出时建议戴太阳帽、穿防晒服,避免长期暴露在日照中。
6、有皮肤损害者,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搔抓皮损部位。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维生素水平、血常规、血生化、尿液检查、X线等。
饮食调理:
本病的发生与饮食密切相关,需特别重视饮食调理,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控制病情,防止复发。
饮食建议:
1、保持饮食均衡,适当补充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2、多饮水,增强代谢。
饮食禁忌:
1、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2、限制各种维生素的摄入。
预防措施:
以下方法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
1、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维生素。
2、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均衡饮食,限制各种维生素的摄入量。
3、严禁滥用各种维生素保健品。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