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阿姆斯特丹型侏儒疾病英文名称: infantile types degenerati...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阿姆斯特丹型侏儒
疾病英文名称: infantile types degenerations Amsterdamensis syndrome
疾病别名: 小儿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小儿Amsterdam综合征、小儿浓眉-小头-短肢综合征
疾病概述:
小儿阿姆斯特丹型侏儒(infantile types degenerations Amsterdamensis syndrome),又称为小儿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CdLS)、小儿Amsterdam综合征、小儿浓眉-小头-短肢综合征,是一种以严重神经发育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遗传综合征,于1933年首先由荷兰儿科医生Cornelia de Lange报道。本病目前已发现NIPBL、SMC1A、SMC3等7种已知变异基因。患儿的典型表现包括头面部特征、骨骼肌肉系统特征、循环系统异常、泌尿生殖系统异常、智力发育障碍及行为异常等。小儿阿姆斯特丹型侏儒的治疗包括对症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本病总体预后不良,患儿的平均寿命比一般人群短10~20年。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为遗传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或X连锁显性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连眉、短鼻、长并突出的人中、薄上唇红、双手短小、生长发育落后、智力障碍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NIPBL等基因突变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染色体检查、氮平衡试验、基因检测、超声、X线、CT、MRI
重要提醒: 本病既往病死率高,患儿一般在儿童期死亡,但随着近年来多学科协作诊疗的开展,多数患儿经积极诊治可以生存至成年,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临床分类:
2018年7月国际CdLS共识编写小组首次发布了Cornelia de Lange 综合征的诊断和管理:第一份国际共识声明,共识中根据患儿的临床特征,将小儿阿姆斯特丹型侏儒分为经典型和非经典型。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据统计,全球每1万~3万名活产新生儿中就有1名儿童罹患本病。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具有家族史者。
病因-总述:
本病为遗传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或X连锁显性遗传,主要由于NIPBL等基因突变所致。目前,已发现7种变异基因与本病有关,包括NIPBL、SMC1A、SMC3、BRD4、HDAC8、RAD21和ANKRD11。其中,以NIPBL最为多见,约占本病的70%,一般而言,NIPBL基因变异者可能较其他基因变异具有更严重的临床特征,而SMC1A或SMC3基因变异者,通常表现为轻度至中度的表型。
病因-基本病因:
1、NIPBL基因突变
变异类型包括单核苷酸变异、微缺失、基因内外显子缺失、NIBPL镶嵌现象。
2、SMC1A
变异类型为X连锁基因、SMC1A镶嵌现象。
3、SMC3
变异类型为错义突变(患儿不能耐受失活突变)。
4、BRD4
变异类型为新生突变、错义突变。
5、HDAC8
变异类型为X连锁基因。
6、RAD21
变异类型为截断突变、错义突变和基因内缺失。
7、ANKRD11
变异类型为新生突变。
症状-总述:
患儿的典型表现包括头面部特征、骨骼肌肉系统特征、循环系统异常、泌尿生殖系统异常、智力发育障碍及行为异常等。
症状-典型症状:
1、头面部特征
是本病最为典型的特征之一,主要表现为低发际线、多毛、连眉、长睫毛、高腭弓、鼻梁低陷、短鼻、鼻孔前倾、长并突出的人中、缺齿、宽齿缝、唇腭裂、口唇薄、口角下垂、低耳位等。
2、骨骼肌肉特征
也是本病的典型特征,约90%患儿存在上肢异常,主要表现为双手短小、第一掌骨短、小指内弯畸形、贯通掌、桡骨头脱位、缺指;部分患儿存在躯干部异常,主要表现为髋部脱位、脊柱侧凸、颈部畸形及漏斗胸等;而下肢异常少见。
3、循环系统异常
约30%患儿会出现心脏结构异常,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从而引起呼吸急促、生长发育落后、面黄肌瘦、多汗等。
4、泌尿生殖系统异常
(1)泌尿系统:约40%的患儿出现肾脏及泌尿道畸形,包括膀胱输尿管反流、骨盆扩张和肾发育不良。
(2)生殖系统畸形:在男孩中表现为隐睾(约82%)、小阴茎(约37%)及尿道下裂(约9%);在女孩中表现为小阴唇和异常子宫。
5、智力发育障碍及行为异常
只有3%~4%患儿语言能力接近正常,大多数患儿存在中至重度智力障碍。约34%患儿存在表达性语言障碍;约65%的患儿出现行为异常,主要包括睡眠障碍、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
6、消化道症状
胃食管反流是本病患儿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胃肠道问题,可引起患儿反复吐奶、喷射性呕吐、喂养困难、哭闹、烦躁、夜间气喘、发绀等。
症状-并发症:
小儿阿姆斯特丹型侏儒可并发肺部感染、肺不张、气管炎、肠扭转、肛门闭锁、梅克尔憩室、腹股沟疝、癫痫、中耳炎、听力损伤、先天性心脏病、腭裂、睡眠障碍等。
就医-急诊指征:
1、突然出现明显发绀、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等。
2、出现高热、持续咳嗽、咳痰、气喘。
3、剧烈的腹痛、腹泻、呕吐。
4、癫痫发作、抽搐、意识障碍。
5、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哭闹、烦躁、拒食、吐奶。
2、生长发育迟缓、智力障碍、肢体短小。
3、伴喂养困难、体重减轻、特殊面容、骨骼畸形。
4、伴生殖系统畸形、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小儿科
病情较稳定的儿童应在家长陪同下前往小儿科就诊。
2、急诊科
病情危急时,需立即前往急诊科救治。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长需陪同患儿就医。
6、患儿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孩子目前都有哪些不适?是如何发现的?
2、您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孩子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孩子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您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孩子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良性还是恶性的?
2、我孩子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孩子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有生命危险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还是需要做手术?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这个病会遗传吗?
8、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儿出现连眉、短鼻、长并突出的人中、薄上唇红、双手短小、生长发育落后、智力障碍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染色体检查、氮平衡试验、基因检测、超声、X线、CT、MRI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检查患儿有无面色苍白、发绀、特殊面容、皮疹、生长发育迟缓、骨骼畸形、局部压痛等异常,有助于初步诊断。
2、医生通过叩诊和听诊,可以检查患儿是否存在肝脾肿大、呼吸音增粗、胸膜摩擦音、啰音、心脏杂音、血管杂音、心脏扩大等体征,可以协助诊断。
3、医生通过神经系统专科查体,可以检查患儿有无肌力异常、肌张力异常、腱反射亢进或消失、颈项强直、病理征阳性等,有助于评估病情。
4、医生通过智力测验,可以评估患儿的智力发育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通过分析血红蛋白、红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初步判断患儿有无感染、贫血、出血等。
2、血生化
用于评估患儿的肝肾功能、代谢状态、电解质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指导治疗。
3、染色体检查
本病患儿染色体一般为正常,可用于排除染色体异常疾病。
4、氮平衡试验
本病患儿氮平衡无明显异常,可用于排除常见的儿童消耗性疾病。
5、基因检测
在已知致病基因的检测中,首推Panel测序。若无法实现Panel测序,对于具有典型表型的患儿推荐针对NIPBL的Sanger测序,非典型CdLS患儿则由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决定优先测序的基因。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
主要用于胎儿的产前诊断,以及产后评估循环系统受累情况,对产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X线
主要用于评估患儿的骨骼发育情况,对诊断具有支持作用。
3、CT、MRI
主要用于评估患儿的脑部受累情况,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儿出现连眉、短鼻、长并突出的人中、薄上唇红、双手短小、生长发育落后、智力障碍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家族史,以及血常规、血生化、染色体检查、氮平衡试验、基因检测、超声、X线、CT、MRI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2018年7月国际CdLS共识编写小组制定了关于本病最新的临床诊断标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无论基因测序结果是否提示已知致病性基因变异,临床特征评分≥11分者均可诊断CdLS。
1、诊断标准
(1)经典型
临床特征评分≥11分,且至少包括3个基本特征。
(2)非典型
临床特征评分9~10分,且至少包括2个基本特征。
(3)需要进一步结合分子测试结果进行诊断
临床特征评分4~8分,且至少包括1个基本特征的患者。
(4)不符合CdLS诊断
临床特征评分<4分者,且没有达到分子检测的指征。
2、CdLS临床特征评分
(1)基本特征(2分/项)
①连眉和(或)浓眉。
②短鼻、凹鼻嵴和(或)鼻孔前倾。
③长人中和(或)人中扁平。
④薄上唇红和(或)嘴角下弯。
⑤少指(趾)畸形和(或)先天性无指
⑥先天性膈疝。
(2)具有提示性的特征(1分/项)
①全面发育迟缓和(或)智力障碍。
②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③生后生长迟缓。
④小头畸形(产前、产后)。
⑤小手和(或)短足。
⑥第5指发育不全或不发育。
⑦多毛。
治疗-治疗原则:
目前,小儿阿姆斯特丹型侏儒尚无特效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由于本病通常涉及多个系统异常,故需要多学科协作进行评估和治疗。对于已确诊的患儿需评估常见的内脏器官异常,针对器官畸形及时进行纠正处理。
治疗-对症治疗:
1、患儿仍建议经口喂养,若经口喂养存在较大困难时,可行肠内营养。
2、存在听力损伤者,可考虑使用助听器。
治疗-药物治疗:
1、抗感染药物
由于本病患儿容易继发感染,因此,需积极防治感染。对于感染风险较高者,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并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改用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有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阿奇霉素等。
2、精神类药物
对于出现明显精神行为异常者,必要时可使用精神类药物,控制病情。常用药物有阿立哌唑、奥氮平、喹硫平、氟西汀、舍曲林等。
3、质子泵抑制剂
由于胃食管反流是本病患儿最严重的胃肠道问题,因此,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是针对患儿胃食管反流的一线治疗药物。
4、抗癫痫药物
本病患儿容易出现癫痫发作,以局灶性癫痫最为常见,给予丙戊酸钠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5、褪黑素
患儿随着年龄增长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必要时可给予褪黑素治疗,改善睡眠质量。
6、生长激素治疗
近期研究报道,本病患儿给予生长激素治疗可有效改善身高发育情况。
7、局部药物
对于出现睑缘炎的患儿,首先采取局部常规用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红霉素眼药膏、金霉素眼药膏、硫酸锌滴眼液等。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阿奇霉素、阿立哌唑、奥氮平、喹硫平、氟西汀、舍曲林、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丙戊酸钠、褪黑素、生长激素、红霉素眼药膏、金霉素眼药膏、硫酸锌滴眼液
治疗-手术治疗:
1、对于需长时间肠内营养者,首选胃造瘘术。
2、对于男性隐睾者,需行隐睾矫正术。
3、对于男性存在尿道下裂者,需采取尿道下裂修补术。
4、对于因上睑下垂继发的屈光不正及弱视均需手术矫正。
5、对于睑缘炎常规治疗无效时,应考虑鼻泪管阻塞的手术探查和冲洗。
6、对于听力损伤明显,不愿意佩戴助听器者,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
7、对于存在胃肠道畸形者(如十二指肠闭锁、环状胰腺、肛门闭锁等),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8、对于上肢功能严重受限者,需采取骨科矫形手术。
9、对于存在上呼吸发育受限者,应尽早手术解除受限情况
治疗-其他治疗:
康复治疗:患儿多需要终身的运动康复治疗,康复团队可帮助患儿获得自适应设备(如矫形器、三角架、轮椅等)和安全设备(头盔、门警报器、安全带等),以增强其运动能力、降低受伤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治疗周期:
小儿阿姆斯特丹型侏儒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小儿阿姆斯特丹型侏儒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总体预后不良,既往大多数患儿在儿童期死亡,主要死因为误吸或胃食管反流所致的呼吸系统疾病,其次是胃肠道疾病(包括肠梗阻/扭转)、先天性膈疝和先天性心脏缺陷等。但随着对于本病的大量研究及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开展,患儿预后已逐渐得到改善,目前来讲,多数患儿通过积极诊治和长期随访,可存活至成年期,但本病患儿的平均寿命比一般人群短10~20年。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儿出现全生命周期的多系统损害,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
2、本病为遗传性疾病,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3、本病可并发肺部感染、肺不张、癫痫、先天性心脏病、肠扭转等,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本病尚无法完全治愈,但多数患儿可在多学科团队的综合诊治下,生长发育取得改善,生活质量得到相应提高。
预后-生存周期:
多数患儿经积极诊治可存活至成年期,但平均寿命比一般人群短10~20年。
日常-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家长应格外注意患儿的生活管理,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带患儿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可导致患儿出现反复感染、生长发育迟缓、智力障碍、骨骼畸形、胃肠道畸形、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等,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并且还可能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危及患儿的生命健康,患儿可能会对疾病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不利于治疗。
2、护理措施
家长应给予患儿心理支持,应多关心、陪伴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帮助患儿稳定情绪,并学习本病的相关知识,让患儿获悉本病最新的诊治信息,使孩子了解到通过多学科的综合诊治,本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及改善的,生长发育、生活质量均可得到有效提高,以使患儿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观念,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本病可造成多系统损害及多种并发症,很可能同时需要使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因此,家长可以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制定孩子每日的用药计划,了解不同药物的相互作用,安排好各种药物的使用时间、使用剂量等,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需注意患儿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营造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有利于患儿得到充分休息,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
2、患儿病情稳定后,家长可以多和孩子交流,一起做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比如一块玩游戏、看电视节目、下棋、讲故事等,帮助患儿稳定情绪。
3、注意室内卫生,患儿的用具、玩具等应定期消毒,勤洗澡、勤换衣物。
4、减少人员探视,外出时患儿应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5、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每日帮助患儿进行运动功能、智力等康复训练。
6、行动不便者,应注意看护,合理使用防护装置,避免外伤、磕碰。
7、眼、耳、鼻受累时,应避免用手搔抓或随意抠鼻、挖耳等。
8、注意口腔护理,建议使用儿童软毛牙刷,正确规范的刷牙。
日常-复诊须知:
医生会根据患儿的病情制定具体的随访计划。家长应遵医嘱,定期带患儿到院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一般情况下,青少年期和成年期随访频率为每年1次至每3~5年1次;在婴儿期、儿童早期或特殊情况下均会增加随访频率。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应注意观察患儿的血压、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2、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意识变化,听患儿的哭声是否响亮等。
3、注意观察患儿的二便情况。
4、麻醉清醒后,需加强看护,适当进行约束,确保安全。
5、根据手术的具体方式,遵医嘱采取相应的体位,以利于术后恢复。
6、注意手术部位的辅料渗血、渗液情况。
7、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患儿拉扯导致引流管松动、脱落。
8、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误吸。
饮食调理:
家长应根据患儿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喂养计划,科学合理的膳食有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及病情恢复。
饮食建议:
1、婴儿宜采取母乳喂养,科学添加辅食。
2、宜粗细搭配,营养均衡。
3、宜清淡、易消化、少盐、少油饮食。
4、宜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及蔬菜。
5、宜选用蒸、煮、炖、烩等烹调方式,促进消化吸收。
6、每周进食一次富含碘、锌的海产品。
7、每周进食一次富含铁的猪肝或猪血。
饮食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如胡椒、辣椒、芥末、浓茶、酒精等。
2、忌生冷、过硬的食物。
3、忌暴饮暴食。
4、忌不洁饮食。
5、避免过多食用甜食或膨化食品。
预防措施: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但可以通过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减少患病儿的出生率。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