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变形性肌张力障碍疾病英文名称: progressive torsion spasm ...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变形性肌张力障碍
疾病英文名称: progressive torsion spasm in children
疾病概述:
小儿变形性肌张力障碍(progressive torsion spasm in children)是一种较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特点是在开始主动运动时,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时发生持续性不自主收缩,呈现特殊的扭转姿势或体位。本病的异常运动主要以局部肌张力不全开始,逐渐发展为全身性肌张力不全。若不接受治疗,本病起初可自行缓解,随后可能复发;若接受治疗,也可留有功能障碍,很难彻底康复。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有关,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斜颈、姿势扭曲、步态或手部姿势异常
主要病因: 遗传因素
检查项目: 中枢神经递质检查、基因检测、PET-CT、体格检查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及时就医咨询,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本病最常发生在德系犹太人中,在其他人群中不太常见。
2、多发于有家族史的儿童。
病因-总述: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不明。 一般认为本病是基底节病变所致,但尚缺乏解剖学证明。遗传性肌张力不全的遗传方式各不相同,各有其临床特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肌张力不全,伴不同程度的外显率。以往认为只见于犹太人,现认为可见于各民族。
病因-基本病因:
1、显性遗传的缺陷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长臂上(9q34),有明显的基因组印记和遗传早现现象。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肌张力不全见于各民族,起病年龄较晚,病情进展较慢。
3、X连锁隐性遗传主要见于菲律宾。
症状-总述:
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为局部肌张力不全,随病情发展,逐渐出现全身性肌张力不全。早期可有异常姿势或体位,因自主动作诱发,情绪激动或焦虑时加重,入睡可消失。随着病情发展,症状会逐渐频繁出现,甚至呈持续性。
症状-典型症状:
1、斜颈
是早期的典型症状。
2、姿势扭曲
早期可出现躯干或骨盆肌扭曲的姿势。
3、步态或手部姿势异常
可发生走路时足内翻,书写困难等。
4、头部强力旋转、倾斜
是由于严重的痉挛性斜颈导致。
5、躯干扭转
由于躯干肌受累,躯干可沿脊柱长轴扭转。
6、其他
口面部肌张力不全可引起言语、发音困难、吞咽和咀嚼困难。
症状-并发症:
走路时呈内翻足体位,久之可致肢体变形,严重地妨碍自主运动。书写痉挛。口面部肌张力不全可引起言语、发音困难,吞咽和咀嚼困难。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现在有什么症状?
2、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的?最近有加重吗?
3、孩子什么时候开始走路的?现在能好好走路吗?
4、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5、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6、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7、孩子的家人中有本病患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2、这是遗传病吗?
3、孩子的症状还会加重吗?
4、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7、会有后遗症吗?以后会残疾吗?
8、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9、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儿出现斜颈、姿势扭曲、步态或手部姿势异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然后可能建议患儿进行中枢神经递质检查、基因检测、PET-CT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儿步态、神情等,初步判断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中枢神经递质检查
可提供线索,有助于诊断。
2、基因检测
检测是否有致病疾病,可发现ROR1A基因突变,但因为外显率低,临床上并不常用。
检查-影像学检查:
PET-CT:检测脑部代谢水平,用氟多巴进行脑PET扫描可发现黑质纹状体系统对多巴胺的摄取减少,但临床应用有困难。
诊断-诊断原则:
主要根据临床特点进行诊断,患儿有肌张力不全的异常运动和姿势,围生期正常,结合无药物中毒史,无智力低下、锥体束征,有家族史,再结合相关检查结果,一般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小儿变形性肌张力障碍应进行综合疗法,需多学科协作制定治疗和康复方案,包括神经、理疗等。亦应有心理治疗和情绪调整。
治疗-药物治疗:
1、左旋多巴
为首选药物。需要长期服用,可抑制锥体外系神经元异常活动,控制肌肉痉挛。为减少用量和减轻副作用, 左旋多巴应与卡比多巴或苄丝肼合用。左旋多巴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幻觉、运动障碍等,减量后好转。
2、盐酸苯海索
部分患儿用左旋多巴效果不明显,可用苯海索,这是一种抗胆碱药,小儿可耐受较大剂量。必要时逐渐加量,可加用地西泮,或与丁苯那嗪合用。疗效仍不满意时可加用右苯丙胺,或加锂剂。
3、其他方法
少数患儿用卡马西平或用巴氯芬有效,也有的用溴隐亭有效,后者是多巴胺激动剂。肉毒杆菌毒素注射适用于单纯的特发性局部性肌张力不全,如斜颈、书写痉挛等,对于全身性肌张力不全的经验尚不足。本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左旋多巴、卡比多巴、苄丝肼、盐酸苯海索、地西泮、丁苯那嗪、右苯丙胺、卡马西平、巴氯芬、溴隐亭、肉毒杆菌毒素
治疗-手术治疗:
深部脑刺激:小儿变形性肌张力障碍的首选手术治疗为苍白球内侧的深部脑刺激。深部脑刺激耐受性良好,但有可能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出血等。
治疗-其他治疗:
康复治疗: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可以减少关节僵硬,扩大活动度,防止肌肉挛缩及关节变形,维持关节和肌肉功能。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症进展缓慢,发病5~10年可致残,此后稳定,约20%自发性短暂缓解。通常发病越早,肌张力不全更易变为全身性。
预后-危害性:
随病情进展,可致肢体变形,部分常靠软椅行动,少部分死于并发症。
预后-治愈性:
很难彻底治愈。
日常-总述:
患儿及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缓解症状,延缓疾病发展。此外,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患儿可能出现肢体残疾,严重影响患儿的外观及运动功能,不仅使患儿产生自卑的心理,还会降低患儿日常生活质量。患儿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逐渐失去生活的信心,甚至抑郁。
2、护理措施
家长应给予患儿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儿,从各个方面调动患儿的积极性,帮助减轻患儿的不适感,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且本病的起病年龄可较早,患者可能为幼儿患者,家长更需温言对患儿解释病情,避免患儿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产生心理阴影。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儿应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家长可在患儿身体耐受范围内带领其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家长应勤帮助患儿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5、家长可适当为患儿改变家中陈设,如加装扶手,方便患儿在家中自由行走,防止发生意外。
6、家长可为患儿定制合适的助行装置,并在医生指导下帮助患儿进行功能锻炼。
日常-复诊须知:
患儿家长应遵医嘱按时带患儿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术后患儿应注意保护切口,避免碰触切口,保持切口的清洁、干燥。且患儿家长应遵医嘱帮助患儿换药,避免感染的发生。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儿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患儿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4、患儿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饮食禁忌:
1、患儿要少吃油腻、高糖、高盐、高脂食物,如油炸冰激凌等。
2、患儿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预防措施:
有家族史的人群可进行遗传咨询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