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疾病英文名称: sacrococcygeal teratoma in c...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骶尾部畸胎瘤
疾病英文名称: sacrococcygeal teratoma in children
疾病概述:
小儿骶尾部畸胎瘤(sacrococcygeal teratoma in children)是胎儿和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胚芽细胞性肿瘤,多以骶尾骨为中心向体内外生长。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由胚胎发育异常所致。临床上常可表现为骶尾部肿块、疼痛以及便秘、小便困难等症状。手术为首选的治疗方案,良性畸胎瘤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恶性畸胎瘤预后较差。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小儿科、新生儿科
发病部位: 骶尾部
常见症状: 骶尾部肿块、疼痛、便秘、小便困难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检查项目: 骶尾部平片、钡灌肠X片、泌尿系造影、B超、CT、MRI、组织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具有恶变倾向,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恶变的风险更高,故应尽早就医,积极治疗。
临床分类:
1、根据临床表现的难易程度分型
(1)显型:易被早期发现,肿块呈不规则球形,凸出于骶尾部,常偏离正中线,很少向腹腔方向生长,基底宽大,与臀部及会阴部软组织关系密切。肿瘤明显地显露于会阴部,使两腿外展,肛门向前或侧方移位。肿块大者,局部皮肤紧张而发亮,有多条迂曲怒张之表浅静脉,有的有色素斑。病史较长及小儿患儿,皮肤由于长时间摩擦,局部充血变红,甚至破溃,形成溃疡。向骨盆内生长的肿块,可使肛门直肠移位、黏膜脱垂,并出现排便困难。
(2)隐型:症状、体征隐匿,再加上患儿不会诉说病史,发现较晚,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被发觉。肿瘤位于直肠与尾骨之间,以向腹腔方向生长为主,会阴部一般看不到肿瘤,向前压迫直肠及尿道,较难早期发现。肿瘤压迫直肠可有排便困难,甚至完全梗阻。压迫骶丛神经者,可使肛门松弛,直肠黏膜脱出。压迫尿道时,可致尿流细、尿流中断及急性尿潴留。
(3)混合型:肿瘤向腹腔及会阴两个方向生长,呈哑铃状,有时肿瘤包绕尾骨。此型较少见。
2、根据畸胎瘤位置分类
(1)Ⅰ型:肿瘤主要向外凸起,骶前仅有小部分。
(2)Ⅱ型:瘤体主要向外凸出,盆腔亦有相当部分存在。
(3)Ⅲ型:肿瘤主要位于盆腔内,骶尾部仍可见到肿物。
(4)Ⅳ型:肿瘤完全在骶前、盆腔及腹膜后,会阴部见不到肿块。
3、根据病理类型分类
(1)成熟性畸胎瘤:既为良性畸胎瘤,内含分化成熟的组织。
(2)恶性畸胎瘤:瘤体组织内含恶性组织。
(3)未成熟畸胎瘤:混有未成熟的胚胎组织,多为未成熟的神经组织。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据2019年钟兰等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发生率约为1/4000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新生儿和婴儿,其中约75%发生在女胎。
病因-总述:
本病的发生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是由胚胎发育异常所致。畸胎瘤来源于原始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发展成人体的三个胚层。而胚胎的原结,也称亨森氏结,最初位于神经管末端,随着胚胎的发育,逐渐向尾端移动,最终移至原始尾末端,后原始尾吸收、缩短、消失,原结的残余部分最后停留于尾骨端,原结的原始细胞因发育障碍而脱离一部分,从而发展成为小儿骶尾部畸胎瘤。
症状-总述:
本病的临床表现常与瘤体的大小和位置、对周围器官的压迫推移程度、有无感染及恶变等有关。瘤体较小和无并发症者可无症状,瘤体较大者则根据不同情况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骶尾部肿块
为本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出现于Ⅰ~Ⅲ型肿瘤中,肿瘤表面可呈不规则形,皮肤张力大,因瘤体内所含组织成分不同,肿瘤质地可呈囊性、实性甚至骨性。
2、疼痛及不适
瘤体较大者可有肛门部或骶尾部坠胀不适,腰部、股后部或会阴部疼痛。如肿瘤向下方突于肛门、肛管、尾骨、会阴和阴道,坐位时会感觉麻木不适。
3、便秘
因骶前肿块压迫直肠导致粪块变形,排便困难,严重者可出现完全性肠梗阻。
4、小便困难
因肿块压迫膀胱颈可导致小便困难、滴尿或尿潴留。
5、局部皮肤改变
当肿瘤过大时,表面皮肤张力增大,皱褶消失,表面皮肤往往很薄,有光泽。
6、贫血
因肿瘤巨大,大量血液进入瘤体,患儿可出现贫血及高输出性心力衰竭。若发生瘤内出血,可出现急性失血症状。
7、其他
若畸胎瘤为恶性,可向周围组织浸润破坏,而产生大小便失禁、局部疼痛、下肢肌力下降等表现。
症状-并发症:
1、大便失禁
巨大的肿块有时可将肛门向前下方推移,造成肛门外翻,黏膜显露,肛门松弛,引起牵引性大便失禁。
2、合并感染
肿块若合并感染时,局部可出现疼痛、红肿、破溃,排出黄色液体、毛发等,甚至被当做脓肿而切开引流,伤口长期不愈合而形成慢性窦道。感染严重时,可有高热、寒战等表现。个别病例可发展为脓毒血症,并因此而死亡。
3、内分泌异常
部分病例因瘤内有内分泌腺组织,可出现内分泌异常,如性早熟、过早出现月经、阴毛及乳房发育。
症状-伴随症状:
小儿骶尾部畸胎瘤可伴有先天性畸形,肌肉骨骼异常较为多见,也可出现肾发育异常及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和消化道畸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为患儿穿戴方便医生检查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多大了?什么时候发现这些症状的?
2、孩子说过屁股疼吗?
3、孩子屁股上有摸到肿块吗?
4、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5、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6、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这是良性的吗?
2、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3、孩子的症状还会加重吗?
4、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7、如果治好了会有后遗症吗?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吗?
8、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9、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儿出现局部肿块或排尿、排便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在询问病史后,通常先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患儿的情况,判断有无异常表现。之后可能建议患儿做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及触诊
医生通过视诊,可见到患儿骶尾部向臀部生长的肿块,局部皮肤紧张而发亮,表面可有迂曲怒张的表浅静脉和色素斑,触之可为囊性或实性肿物。
2、直肠指诊
隐型和混合型的小儿骶尾部畸胎瘤可通过直肠指诊触及,该检查有助于判断肿块的硬度、范围大小、活动度等,但有时触不到完整的肿块。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甲胎蛋白(AFP)
对诊断恶性畸胎瘤有一定意义。
2、血清hCG水平
血清hCG水平可作为判断良恶性畸胎瘤的重要指标。
检查-病理检查:
1、检查方法
通常在手术切除肿物的同时,取一小块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2、检查结果
部分骶尾部畸胎瘤以囊性结构为主,呈圆形或椭圆形,多为单发。囊壁由纤维组织构成,较厚,内衬多层鳞状上皮及少数柱状或立方上皮。囊内可见毛发、皮脂腺、汗腺、细胞碎屑、脂肪及牙齿等,在囊性肿瘤壁上可出现崎岖不平的增生。有的则主要为实质性结构,呈不规则的结节形,肿瘤中有数目不等的小囊,囊内有黄色皮质样物,也可有浆液和黏液。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1)骶尾部X线:骶尾部X线平片可见钙化点、骨骼及牙齿等。如有恶变发生,可见尾骨破坏,部分病例有骶尾骨发育异常。有时可见直肠骶骨间隙因占位性病变而增宽。如有窦道,行窦道造影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和位置。
(2)钡灌肠X线:医生从患儿肛门注入稀释钡剂,然后再打入少量气体,使直肠、全部结肠及盲肠显影。本病在正位可显示直肠被推移的方向,侧位可显示直肠被拉长而肠腔变窄。如肿瘤围绕直肠生长,则可见肠腔大范围变窄。
2、泌尿系造影
(1)尿道与膀胱造影:医生从患儿尿道口插入尿道管至膀胱,抽尽尿液,注入造影剂至膀胱完全充盈,此法可显示肿瘤与尿道的关系。
(2)静脉肾盂造影:是指通过静脉注入造影剂,经肾脏滤过浓缩成像,此法可以明确肿瘤是否压迫输尿管下端,并判断患儿有无肾盂积水及输尿管迂曲的情况。
3、B超检查
畸胎瘤含有骨骼、软组织及液体3种不同的声波介质,因而可有不同的回声与声影,借此可以了解肿瘤的大小、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恶变的可能性。对于胎儿畸胎瘤,可经B超检查获得早期诊断。
4、CT
CT检查能很好地显示肿瘤内各种成分之间的密度差异,对肿瘤定性有极大帮助。囊性成分表现为水样或稍高于水样密度,其内可伴钙化灶或骨化和(或)脂肪密度。实性部分可表现为从囊壁突出的乳头状结节,或表现为囊壁节段性增厚,有时可见点状、团片状钙化或骨化。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囊壁、其内分隔及软组织部分强化。
5、MRI
MRI能更好地显示肿块范围及毗邻关系。肿瘤内囊性成分多呈长T1、长T2信号。出血或囊性部分若含蛋白成分较多时,呈短T1信号;实性成分则呈等T1、等T2信号。脂肪在T1WI、T2WI均为清晰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信号明显降低,具有特征性。若肿瘤实质部分增多(超过50%),侵犯周围器官和组织,界限不清,钙化或骨化较少,则提示恶变可能。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结合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确定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需注意与脑脊膜膨出、脊索瘤、肛周感染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脑脊膜膨出
脑脊膜膨出以小儿常见,多发生在腰骶部中线处,以向后方凸出为主。囊感为单房性囊,内含有液体,压前囟可有冲击感。X线片可见明显的骶椎裂。有神经压迫时,可出现尿失禁。肛门指诊证实骶前无肿物。
2、脊索瘤
脊索瘤以骶尾部好发,系神经源性恶性肿瘤,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为成人。肿块甚硬,X线片可出现溶骨现象,多有相应的神经反射体征。
3、肛周感染
小儿骶尾部畸胎瘤合并感染时,与肛周脓肿易混淆。因此,在对肛周脓肿引流前,应仔细询问病史,拍骶尾骨X线片,以避免误诊。在畸胎瘤形成慢性窦道时,因其瘘口与肛瘘一样,故易误诊为肛瘘。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一经明确诊断,无论肿瘤大小,都应尽早手术切除。对于部分全身情况较差者,应先采用非手术疗法或其他保守疗法,待患儿状态恢复之后,再考虑手术切除。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可经化学药物治疗,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长春新碱、更生霉素、环磷酰胺、顺铂、长春花碱、博莱霉素等。
治疗-相关药品:
长春新碱、更生霉素、环磷酰胺、顺铂、长春花碱、博莱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1、手术原则
虽然小儿骶尾部畸胎瘤多为良性,但随着年龄增长,恶变率可逐渐增高,特别是实质性者更易恶变,而且发生各种并发症的机会也较多,因而本病一旦确定诊断,应尽早手术切除。
2、手术方法
(1)经骶部畸胎瘤切除术(Gross法):适用于显型及较小的混合型畸胎瘤。
(2)经腹骶联合切口畸胎瘤切除术:适用于位置较高的隐型或混合型畸胎瘤、向腹腔或腹膜后生长的畸胎瘤,以及恶性畸胎瘤。
治疗-放化疗:
1、放射治疗
简称放疗,是利用高能量的放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DNA,使其失去再生能力,从而杀伤肿瘤细胞的一种局部治疗手段。治疗时,医生会将发射放射线的机器旋转到特定的角度,让放射线进入肿瘤组织,而尽量不破坏周围正常组织。恶性畸胎瘤不能切除或切除不彻底时,可采用放射治疗以控制肿瘤生长、减轻症状。也可在术前进行放疗,以缩小瘤体,便于手术切除。
2、化学药物治疗
简称化疗,是通过化学治疗药物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的一种治疗手段。一般通过静脉或口服给药。目前仅适用于恶性畸胎瘤。尤其是隐型肿瘤广泛浸润,临床判断不能切除者,可采用新辅助化疗(术前化疗),促使肿瘤缩小后,再予延期根治手术。化疗对提高手术切除率、保留盆腔脏器、预防肿瘤转移和控制肿瘤转移灶均有积极意义。
治疗-其他治疗:
1、西药熏洗法
可使用硫酸镁溶液或高锰酸钾液进行坐浴,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湿止痒、祛腐生肌的作用。
2、冲洗法
冲洗法一般是将冲洗药液吸入注射器中,接上输液用的塑料管或导尿管,插入腔内反复冲洗,从而将囊腔内的病灶及感染物冲洗干净,有助于引流通畅,并有抑菌、抗感染的作用。常用冲洗剂有双氧水、生理盐水、甲硝唑溶液等。
治疗-治疗周期:
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中医药在治疗小儿骶尾部畸胎瘤方面有其独特的理论和经验,适用于囊肿破溃继发感染及破口经久不愈,反复发作,体质虚弱,营养不良者。
1、内治
(1)湿热下注证
①证候:囊肿破后继发感染,溢脓性黏稠分泌物,色黄或白,局部红肿热痛;大便不爽,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
②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消肿。
③方药:清热利湿汤加减。
(2)气血两虚证
①证候:囊肿破口经久不愈,反复发作;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②治法:补益气血。
③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
2、外治
本病术前合并感染时,可予止痛如神汤熏洗坐浴,有利于改善炎症。术后也可使用止痛如神汤熏洗坐浴,或外敷九华膏等祛腐生肌药物,并加强创面换药,以利于促进创面愈合。
预后-一般预后:
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预后与患儿的年龄、临床分型、肿瘤的良恶性、治疗效果等有关。良性者经及时规范的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而恶性者则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造成便秘、小便困难等症状,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
2、小儿骶尾部畸胎瘤可向周围组织浸润,严重时可危及患儿生命。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不能自愈,需积极就医接受治疗。
预后-治愈性:
良性小儿骶尾部畸胎瘤可通过积极的治疗达到临床治愈,恶性者则很难治愈。
预后-复发性:
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经治疗后有可能复发。若患儿再次出现骶尾部肿块、疼痛以及便秘、小便困难等症状时,可能提示本病复发。
日常-总述:
患儿及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疾病痊愈,并防止疾病的复发。此外,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可造成便秘、小便困难等症状,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恶性畸胎瘤还可向周围组织浸润,严重时可危及患儿生命,患儿及家长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2、护理措施
家属应给予患儿家长心理支持,多陪伴在患儿家长的身边,帮助患儿家长照顾患儿,患儿家长自身也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医生,积极帮助患儿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
2、应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促进机体恢复。
3、家长可在患儿身体耐受下带领患儿规律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4、注意卫生,家长应每天帮助患儿清洗会阴部,并为其换内衣裤。
日常-复诊须知:
患儿家长应遵医嘱按时带患儿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术后患儿家长应注意保护患儿的切口,定期换药,保持切口的清洁。
饮食调理:
患儿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应适当进行饮食护理。
饮食建议:
1、患儿应适量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2、患儿可适当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3、建议饮食清淡,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4、加强营养支持,可适量吃些高蛋白食物及补气血的食物。
饮食禁忌:
1、患儿要少吃过甜、过咸的食物。
2、患儿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
3、少吃海鲜、狗肉等。
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放射性物质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