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肺水肿疾病概述: 小儿肺水肿是一种肺血管外液体增多的病理状态,浆液从肺循环中漏出或渗...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肺水肿
疾病概述:
小儿肺水肿是一种肺血管外液体增多的病理状态,浆液从肺循环中漏出或渗出,当超过淋巴引流能力时,多余的液体即进入肺间质或肺泡腔内,形成肺水肿。症状主要包括胸部不适、呼吸困难、咳嗽等。本病可并发于多种疾病,病情常危重,应积极抢救。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发病部位: 肺脏
常见症状: 胸部不适、呼吸困难、咳嗽
主要病因: 肺血管外液体增多
检查项目: 血气分析、X线检查、CT、体格检查
重要提醒: 发生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疾病加重。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营养不良,抵抗力差、有颅脑外伤、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小儿多发。
病因-总述:
小儿肺内血管与组织间液体交换和运行出现障碍,致液体和蛋白从血管内渗出,并超过淋巴组织的廓清能力,过多的液体遂积聚于肺组织,即成肺水肿。
病因-基本病因:
1、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
即血流动力性肺水肿,为肺水肿最重要的原因,可见于下列情况:
(1)血容量过多:如输血、输液过多、过快,尤其是原有心肺功能不全或严重贫血患儿,以及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如重症肺炎及哮喘等)及药物作用结果。
(2)左室功能不全:排血不足,致左房舒张压增高,见于任何型的左心衰竭,包括心律不齐、心肌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病变、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3)胸膜腔内负压值过大:肺毛细管跨壁压力梯度增加,见于间歇正压通气“负相”,即气道压力低于大气压时。
(4)其他:肺血流量过多可致肺毛细血管压急剧上升,见于左至右心内分流、贫血等。
2、血浆蛋白渗透压降低
见于严重肝脏疾患、肾疾患及严重低蛋白血症。肾功衰竭时发生肺水肿,又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有关。
3、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可由很多原因引起。常见暴发型肺水肿,如内毒素、吸入胃酸或其他酸类,吸入二氧化氮、氯、光气、高浓度氧或其他有毒气体等。
4、淋巴管阻塞
淋巴回流障碍也是肺水肿的原因之一,但实际上不多见。新生儿湿肺多认为是肺淋巴系统清除胎儿肺泡液体发生障碍而延缓的缘故。
5、肺泡毛细血管膜气液界面表面张力增高
如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时,肺泡表面张力增高,促使液体从血管到间质再进入肺泡。 肺水肿的出现又可使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减少,致表面张力增高,使肺水肿加重,呈恶性循环。
6、其他原因
(1)神经性肺水肿:见于头部外伤或其他脑病变,机制不明。可能是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也可能是因下丘脑部功能失常,中枢交感神经兴奋,周围血管收缩,肺血容量增加,肺毛细血管压升高所致。
(2)高原性肺水肿:可能由于肺动脉高压,亦可能因血管内皮机械性伸张,引起通透性增加及血浆蛋白漏出,亦可能因缺氧使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病人肺灌洗液中可见大量高分子量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
(3)革兰阴性菌败血症:肺水肿可能因内毒素损伤肺泡上皮细胞,肺血管收缩和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但更主要是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如见于休克肺。
(4)呼吸道梗阻:如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可能因加剧的胸膜腔内压、肺泡压负压和肺间质负压,肺毛细血管压升高和通透性增加导致肺水肿,水入量过多更可促进其发生。
症状-总述:
本病起病或急或缓,有胸部不适,或有局部痛感。呼吸困难和咳嗽为主要症状,咳嗽时往往吐出泡沫性痰液,并可见少量血液。常见苍白、青紫及惶恐神情。间质肺水肿多无临床症状及体征,肺泡水肿时,首先出现的症状为呼吸增快,肺泡水肿极期时,上述症状及体征进展,缺氧加重,如抢救不及时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症状-并发症:
因严重的通气不足可发生呼吸功能衰竭,导致代谢及呼吸性酸中毒,发生肺泡萎陷,甚至导致窒息、死亡。
就医-就诊科室:
本病属于小儿科范畴,患儿可去小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着便于穿脱的衣服,方便检查。
3、可能会进行有特殊要求的检查,应提前咨询医生,做好准备。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家长陪同就医,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目前都有哪些不适(异常表现)?
2、出现这些情况多久了?
3、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什么原因会导致症状的发作、加重或减轻?
4、孩子是否进行过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孩子是否接受过治疗?治疗过程大概是怎样的?治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的症状?
3、现在需要做什么检查呢?
4、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呢?您比较推荐哪种呢?
5、手术治疗有什么风险呢?手术的效果如何?
6、这些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孩子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效果吗?
8、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9、需要复查吗?大概多久一次呢?
检查-预计检查:
患儿出现胸部不适、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然后可能建议患儿进行血气分析、X线检查、CT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初起时,胸部体征主要见于胸部后下方,如轻度浊音及多数水泡音,逐渐发展到全肺。心音一般微弱,脉搏速而微弱。病变进展可出现倒气样呼吸,呼吸暂停,周围血管收缩,心跳过缓和肝脏肿大。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气分析:有严重的低氧血症,动脉血氧降低,二氧化碳分压由于通气过度可下降,表现为呼吸性碱中毒。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均可降低。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CT:检查有无肺水肿征象,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胸部不适、呼吸困难、咳嗽等,结合体格检查、血气分析、X线检查、CT等相关辅助检查结果,一般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小儿肺水肿治疗的目的是改善气体交换,迅速减少液体蓄积和去除病因,改善肺脏通气及换气功能、缓解缺氧,主要使用药物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抽吸痰液保持气道通畅,对轻度肺水肿缺氧不严重者,可给鼻导管低流量氧。如肺水肿严重,缺氧显著,可相应提高吸氧浓度。
治疗-药物治疗:
1、利尿药物
如呋塞米对肺水肿有良效。
2、强心药物
针对左心衰竭应用强心药。一般使用作用快速的洋地黄制剂如毛花苷C、毒毛花苷K。
3、激素
激素对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的非心源性肺水肿如吸入化学气体、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感染性休克的肺水肿有良效。可用氢化可的松静脉点滴。病情好转后需及早停用。
4、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对因感染中毒引起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肺水肿有效。
5、抗氧化剂
当肺损伤可能因有毒性的氧自由基引起时,可用抗氧化剂治疗,以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肺水肿。
6、其他
严重酸中毒若适当给予碳酸氢钠或氨丁三醇等碱性药物,酸中毒纠正后收缩的肺血管可舒张,肺毛细血管静水压降低,肺水肿减轻。
治疗-相关药品:
呋塞米、毛花苷C、毒毛花苷K、氢化可的松、碳酸氢钠、氨丁三醇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积极救治可使患儿转危为安,但如不能有效控制心力衰竭则病死率高。
预后-危害性:
病情严重可导致患儿死亡。
预后-治愈性:
部分患儿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治愈。
日常-总述:
患儿家属日常应帮助患儿保持心态情绪平衡稳定、避免长时间哭闹,作息规律、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感冒等,以防加重病情。
日常-心理护理:
患儿常因疾病不适而哭闹,家长应及时安抚,避免长时间哭闹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病情。
日常-生活管理:
1、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
2、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定时排便,必要时使用开塞露通便或使用缓泻剂,以免增加患儿心肌耗氧量。
3、应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受凉,减少去往人群密集的地方,若发现呼吸道感染,应立即处理,积极控制感染。
4、病情稳定者可适当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
饮食调理:
合理饮食有助于疾病康复,患儿应注意加强营养,建议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饮食建议:
1、婴幼儿时期
婴幼儿主要通过乳制品、辅食等来保证营养的摄入,通常建议母乳喂养。
(1)乳母宜多食富含糖、蛋白、脂肪和维生素的食物。蛋白类的食物宜选吃新鲜的鱿鱼、青鱼、生鱼、鸡蛋瘦肉、家禽、动物内脏(如肝脏)等;维生素类食物如菠菜、黄豆、西红柿、苹果、柑橙、梨子等;同时,还要多喝汤水,如鱼汤、猪骨汤等等,以补充乳汁的分泌量。
(2)为了保证患儿的营养充足,6个月后可逐渐添加辅食。添加辅食应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从稀到稠,避免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皮肤过敏等身体不适,可选择浓米汤、糊类食物、蔬菜泥、苹果泥、豆腐、蛋黄等食品。
2、可自主进食的患儿
(1)建议给予低脂、低盐、低热量、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2)注意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包括钾、镁等),如香蕉、橙、橘子、枣、山楂、苋菜、玉米须、干蘑菇、马齿苋等,以保护心肌功能。
(3)适量摄取蛋白质。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等。
2、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蛋黄、螃蟹、鱼子等。
3、出现心力衰竭或严重肺水肿时应限制食盐量和饮水量。
4、少吃各种甜食,如巧克力、糖果、含糖糕点等。
预防措施:
小儿肺水肿常发生于各种重病的末期,所以积极防治如:严重肝脏疾患、肾疾患、严重低蛋白血症、各种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等重病都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