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高磷酸酶血症疾病英文名称: pediatric hyperphos phatasia...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高磷酸酶血症
疾病英文名称: pediatric hyperphos phatasia
疾病概述:
小儿高磷酸酶血症(pediatric hyperphosphatamia)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关,临床极为少见,属于骨组织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为过多的溶骨和成骨过程,使骨化不全。常见的受累部位包括颅骨、胫骨、股骨、脊柱等。本病的典型特征为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血清钙、磷正常,常伴骨痛、骨骼畸形等表现。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具有遗传性,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新生儿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骨痛、行走困难、骨骼畸形
主要病因: 本病不明,可能与遗传有关,发病机制为过多的溶骨和成骨过程,使骨化不全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清磷酸酶水平测定、血生化检查、尿液检查、X线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一经发现,应尽快就医治疗,并加强护理,避免发生骨折等严重后果。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临床极为少见,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具有家族遗传史的小儿。
病因-总述:
小儿高磷酸酶血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有关,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破骨细胞使骨质破坏后,由不成熟的新生骨所代替,溶骨和不完全成骨过程反复发生,大量不成熟的新生骨样组织堆积,使骨骼增厚,畸形、变脆易折。
症状-总述:
小儿高磷酸酶血症多在2~3岁发病,常见症状包括骨痛、行走困难,还可造成四肢骨骼畸形,以及其他不规则畸形。
症状-典型症状:
1、骨痛
骨痛为最常见的症状。
2、行走困难
患儿可因疼痛而造成肢体行走困难,出现跛行或步态不稳等表现。
3、骨骼畸形
(1)四肢骨骼畸形者,可出现X形腿或O形腿等改变。
(2)若颅骨受累时,颅骨可增厚、变形,患儿头围不断增大,常伴有头痛。
(3)病变若侵犯脊柱,可发生脊柱后突或侧弯畸形。
症状-并发症:
1、易发生骨折,可出现自发性骨折或因轻微外伤而引起骨折。
2、颅骨严重受累者,可压迫听神经及视神经,造成耳聋或失明。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多大了?目前有什么症状?
2、孩子出生的时候有什么异常?
3、孩子发育怎么样?什么时候开始走路的?
4、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5、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6、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7、孩子家族中有没有类似症状的人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这是什么病?
2、是遗传病吗?
3、孩子的症状还会加重吗?
4、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会有后遗症吗?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吗?
7、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8、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骨痛、行走困难、骨骼畸形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疾病情况;之后可能建议其做血清磷酸酶水平测定、血生化检查、尿液检查、X线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观察患儿四肢、头部、脊柱等处有无畸形;嘱患儿行走,判断其是否存在步态异常。
2、触诊病变部位,明确有无疼痛。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清磷酸酶水平测定
高磷酸酶血症患儿,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2、血生化检查
血生化检查显示血清钙、磷正常。
3、尿液检查
尿亮氨酸、羟脯胺酸排泄增多。
检查-影像学检查:
1、四肢X线检查
可显示长骨骨膜下骨样组织增生,骨干骨质疏松,皮质和髓质腔界限不清,可见散在脱钙区,呈不规则蜂窝状。
2、颅骨X线检查
主要表现为颅板增厚,密度不均匀,呈棉花绒状改变。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骨痛、骨骼畸形等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碱性磷酸酶增高,而钙、磷正常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参考X线征象即可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小儿高磷酸酶血症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疼痛明显者,可给予相应的药物缓解症状;合并骨折者,需进行制动。此外,还需注意适当的运动,以防加重病情。
治疗-对症治疗:
若患儿合并骨折时,需要制动患肢。
治疗-一般治疗:
高磷酸酶血症患儿还需注意健侧肢体的运动,患侧肢体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防骨骼进一步脱钙,加重病情。
治疗-药物治疗:
1、阿司匹林
为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骨痛明显的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服用。
2、双磷酸盐
降钙素、双磷酸盐类药物有助于抑制骨质吸收,对于高磷酸酶血症的治疗有一定效果。
治疗-相关药品:
阿司匹林、降钙素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3个月左右,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为进展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则预后较差;若能及时发现、规范治疗,可延缓疾病的进展。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常造成骨骼畸形、骨折等,而影响肢体功能。
2、颅骨严重受累者,还可能造成耳聋或失明,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
预后-治愈性:
目前本病不能完全治愈,多数患者可通过治疗改善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总述:
患儿及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改善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此外,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患儿常出现骨骼畸形、骨折等,影响肢体功能,患儿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2、护理措施
家长应多关心患儿,及时疏导患儿的负面情绪,缓解患儿的紧张、焦虑,主动帮助患儿,使其放松心态,保持身心健康的成长。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
2、患儿应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3、患儿身体恢复后应坚持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注意避免剧烈及对抗性运动。
日常-复诊须知:
患儿家长应遵医嘱按时带患儿复查。
饮食调理:
患儿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可适当进行饮食护理。
饮食建议:
家长应为患儿准备营养均衡的饮食。
饮食禁忌:
患儿应避免吃过于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建议婚前体检,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如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生殖系统检查(如筛查宫颈炎症)、普通体检(如血压、心电图)以及询问疾病家族史、个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遗传病咨询工作。
2、孕妇尽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在妊娠期产前保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出生缺陷筛查,包括定期的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等,必要时还要进行染色体检查。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